如果你希望PiedPipers最终像前五季那样,在绝望面前靠信念+努力+运气成功逆袭,实现梦想,那么你可以只看到E06。毕竟按E06的末尾来看,成功已经是顺理成章了,片尾的下集预告也在告诉你这是一场成功。
但是编剧似乎想搞点猛的。在pipernet发布前几天,突然间ai开始破解各种密码和权限,PiedPiper们发现自己制造出了互联网恶魔,无奈最终选择葬送掉六年的心血。这其中无数次让人燃起一丝逆袭的希望,Richard面对着广告板沉默的时候,我以为他又有了什么灵感;加入了噪音的手机通信居然能正常使用,我以为这一操作又是无形中找到了解决方案。甚至到最后十几分钟,镜头不再切回十年前的时候,我还在想,时间还有,会不会团队解散后Richard又想出了什么奇怪点子,毕竟他开头讲的是“I am the founder and CEO of PiedPiper”啊。直到最后Richard终于对着镜头说自己进斯坦福当教授了,我才知道,不会再有反转了,this is the end.
尽管很难受,但我也不打算完全将其归为失败的结局。我相信这个结局会引发争议,但好的结局不一定要是happy ending,只要它符合剧情发展逻辑,能够深化主题,就是成功的。你也许会说这部剧讲的是努力与信念,这样的结局太过负面。但其实这部剧想表达的更重要一点是“Tethics”(前面的情节正是为了这一点而服务),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更安全可靠的network,甚至赚钱也只是次要的,这一点连最想变富有的Dinesh最终也做出了让步。最终他们失败了,公司价值消失于一夜之间,但他们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与信念,他们的确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只可惜以一种不可言说的方式。他们失败了,但他们是可敬的,他们没有在金钱面前丢失自己的本心。
不过编剧最终给每个人都安排了一个不错的归宿,让他们重聚在最初的那个incubator,玩起always blue,也算是惋惜中尚存的一点温情吧。对我来说,这已经是足够优秀的结局了。
另外很感激一点,编剧最终还是没有写感情线,毕竟Monica大美女跟三个单身汉混这么久,估计80%的编剧会让这群人擦出点火花。而且你会发现这剧极少涉及爱情和亲情,六季看下来居然完全没有谈及男主父母...这一点放在美剧圈里实在少见,编剧对于创业主题的讲述还是很专一的,这点实在值得尊敬。
当然这是一篇第六季的剧评,如果要对前几集也做一个评价的话,我会说前几集并没有拍出前面几季的风格,甚至觉得水准有所下降。不过我觉得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PiedPiper的故事已经不再是创业故事,他们有了自己的办公楼,拿了很多投资,所以看起来更像是办公室剧。所以我有时候觉得,如果这部剧最终停留在S05结尾那个超大的办公楼,镜头逐渐拉远,一层又一层的办公室展现在面前,剧集完结在Richard的呕吐声中,也会是个不错的结局。
《硅谷》并非硅谷。
虽然比尔·盖茨曾在博客里盛赞:“这部电视剧带有讽刺成分,所以会夸大其词,但跟所有伟大的讽刺作品一样,它抓住了很多实质性的东西......电视剧里面那些不同个性的人多数都让我感觉很熟悉。”
《硅谷》讲述了四位程序员的创业故事,里面确实有着不胜枚举的精彩细节:Hooli 老板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用搜索引擎里输入自己的名字;Jian Yang在中国办公室里的刘看山公仔;理查德和女程序员关于tab键和space键之争。
但在苛刻的剧评人看来,导演迈克·乔吉避重就轻,沉醉于描述程序员的小世界,从而博得了那些技术出身的互联网大佬的共情,但终究复制的只是无足轻重、稀松琐碎的细节,而对于真正重大的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
2018年科技巨头的一系列丑闻,在第五季几乎全部缺席:特朗普对硅谷科技巨头的批评;8700万脸谱用户数据泄漏;谷歌与美国军方的合作;Uber自动驾驶汽车撞死路人。
在第五季,这些科技与社会的广泛摩擦都被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创业团队内部的勾心斗角、庸俗的办公室政治。但到了第六季,也就是《硅谷》的最终季时,剧情陡然深刻。
“脸书拥有80%的移动社交流量,谷歌拥有92%的搜索流量,亚马逊的云服务份额比第二到第五名的总和还要多。没有人能够赢得了它们。它们跟踪我们的每一步,监控我们生活的每一刻,还利用我们的数据获利。”
一开场,剧中魔笛手创始人理查德在美国国会接受询问,痛陈科技巨头的种种不堪:
“这些公司就是国王,他们统领的疆域比任何一个王国都大得多。我们取胜的唯一方式是建立一个民主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在那样的互联网中,用户是自己数据的主人,我们今天的遭遇不会重演。”
末了,这个腼腆的程序员林肯附身,振臂高呼要建立一个民有、有享、民治的互联网(the interne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这也是理查德六季以来最为雄辩的一次。
相形之下,扎克伯格今年4月在国会长达8小时的听证会上则基本处于防御状态。在那次会议上,小扎承认,脸谱网在防止这些工具被滥用和产生伤害等方面仍做得不够,没有全面地评责任,犯了严重的错误。
媒体的科技造神运动嘎然而止,美国新闻扒粪运动的中心也转向硅谷。
美联社在2018年的调查发现,在用户已经在隐私设置中关掉了位置记录选项的情况下,谷歌的多个应用依然会追踪并储存 Android 和 iOS 用户的位置信息。此前,科技媒体Quartz 就曝光过,安卓系统通过手机附近的基站搜集用户信息,再偷偷传给谷歌。而谷歌对此并不否认。
英国《观察家》报暴露了在伦敦和纽约设有办事处的数据分析公司剑桥分析的行径。该公司能够未经授权访问5000万份Facebook个人资料,通过有针对性地影响选民协助了唐纳德·特朗普赢得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
《纽约时报》则指出了脸谱网在建立公众形象方面所面临的两难:“一方面,他们声称他们可以有很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他们想说“不,不,我们没有任何影响。”
不止科技巨头,初创公司的声誉也大不如前。2014年,伊丽莎白·霍姆斯所创立的企业希拉洛斯由于其革命性的血液检测技术——在一滴血上进行两百多项专业检测——在短短十年间成长为硅谷最具商业价值的独角兽公司。然而,这一切都是谎言。
作为一部在HBO播出的剧集,《硅谷》的情景喜剧底色,注定了其现实批判的天花板不会太高。
但在第六季里,导演借理查德之口,如此措辞强烈、直接点名带姓地批判大公司搜集用户数据谋利,公开把科技巨头定性为有史以来疆域最宽广的王国,呼吁建立新一代互联网的论调,反应了互联网在美国的迅速黑化。
这与六年前恍如隔世。2014年,《硅谷》开播第一季时,科技巨头都还是一副踌躇满志、忙着连接顺带颠覆全世界的进取青年形象:
苹果刚刚发布iPhone 6,库克打破乔布斯时代惯例第一次发布了5.5英寸的大屏幕手机,以迎合用户对于手机的不离不弃;Uber信誓旦旦地宣称他们可以用低成本、便捷的交通取代出租车和私家车;谷歌试图用漂浮在平流层的氦气球为偏远地区送去互联网,当然连接的主要是谷歌的服务;脸谱网唯恐落后,从NASA 挖角,忙着研究用无人机送网下乡。
不过六年时间,那个宣称要让世界更美好的互联网,已经成了被颠覆、被革命、被改造的对象。
在传统语境中。华尔街和硅谷最大的差异在于,华尔街只在乎钱,而硅谷志在改变世界。而现在,硅谷所犯的错误,可能和华尔街金融巨鳄一样——贪婪、唯利是图。
这也是当下科技圈面临的问题:在坚持不作恶的同时,能否也能获得商业成功。如果不收集用户数据,谷歌可能无法如此精准地向用户投放广告?亚马逊如果不向消费推荐那么多可买可不买的商品,它的营收会下滑吗?YouTube如果暂停自动播放功能,用户一天还会呆多久?这些真实的压力,可能促使科技公司在伦理和商业层面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在《硅谷》第六季里,理查德可能会建成一个真正的公平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实现他的梦想。但在真实世界里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人们意识到这么做是对的。
(作者:波波夫,科技商业专栏作者,关注被科技改变的世界;微信公号:波波夫同学)
白驹过隙,“硅谷追光时刻”娓娓收场,最后一集的口碑两极分化,这是可以预见的,默默为许多精彩短评点赞,但依然觉得意蕴无穷,所以想再写一篇记录作为收场,致以敬意,以示圆满。
这里会谈到点讲故事的手法,没错,正如很多人所说,把这集作为一个独立故事会很有品头。倘若提取几个关键词,我想应该是“荒诞” ”黑色幽默“ ”矛盾“。面对此种输出方式,每个人的反应程度是很不一样的,编剧也知道方差太大的风险,但他还是这么做了,这就是做艺术人的一种执着。
对此,我个人的态度是:何不宽容接受呢?
毕竟,现实也往往如此:奇葩生硬地让人难以下咽。
本文仅是随笔漫谈,文笔和包袱也实在是拙劣,全当庸人恋旧,怀念呓语耳。
早在Richard几行人离开incubator扩展PP的那一刻,就有预感:
他们最后不会“光辉落幕”,他们依然会回到原地,只是何种方式和时间问题。
不过,他们的回归方式还真是出乎意料,让我觉得"amazing"
吸引听故事人的第一种方法,莫过于回忆。
把时间拉长,缩短,在叙事的时间线上反复跳跃,穿插,这种讲述方式就会显得很迷人。
开头晃动的镜头,写实的灯光,纪录片的手法,就让人感觉“哦,看起来情况不太妙”,这就是事实。
Richard数点之个数的执著,让人总是感慨强迫症也有强迫症的好处。每每看到故事里因为一个细节就揭开生死存亡的情节,我总是能回忆起前苏联航天史中因为算错小数点引发的悲剧。
小队一众人颇为恐惧和绝望。但最后他们还是决定去做正确的事情。这里的情绪挣扎可能还欠缺一些表现力和感染力。
不过这个情节设定挺有反差感,大胆又夸张。这一路长跑漫长吗?漫长到为一个初心追逐六年;短暂吗?短暂到一个操作就灰飞烟灭。
编剧内心OST:反正最后一集了,天马行空一下也未尝不可,隔壁CBS的生活大爆炸结局都领诺奖了,我们要来点更硬核哒:)
在这个非常GEEK的剧集中,我最喜欢的设定之一就是没有爱情故事。硅谷把几位geek之间的关系表达地颇有亮点,处处充斥着冷笑话和黑色幽默。主人和管家,老总和导师,程序猿和程序猿,倒也让人看的蛮有趣味。
结尾的发布会远超开头的听证会,这段拍摄要诚挚许多,Richard本人的表演也自然许多。
你或许会发现,这种叙述故事的手法很有趣,来几分钟抒情和点题,又来几分钟冷笑话碎碎念,再来几分钟小危机小bug,这种情绪交错的叙述方式就像是换了好几种不同的舞步;再形象点说,就好像你看见一个人,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骂骂咧咧咧一会儿沉默不语,有些不讲逻辑。
这就是克制中显张力,张力中又限克制,这就是一种荒诞。
这里想谈的是一种“超越的凄美”。
如果各位还有回忆,应该还能想起来,一开始Richard发明了超级无敌的压缩算法但同样失败的结局。失败原因就是使用推广不成功,人们不能理解那是什么。(可见事实也不是如乔布斯所说:“不要做市场调研,人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把东西做出来放他们面前,他们就会惊呼‘哦,这正是我想要的’。”)
在那层故事里,Richard小队超越了普罗大众的理解程度,他们只能枉自嗟叹悻悻而返;在这一层故事里,Richard小队则是不小心越过了道德伦理,陷入了一片未知的黑暗森林,他们必须果敢退出及时止损。两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超越的凄美”。
前面面已经提到过:感觉一切都会重归为0,不过这不是回归原来的起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正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的人生三重境界。
或许天才经历这种历练的时间更早,周期也更短。
Richard小队回归孵化器的时候,年轻人并不知道他们经历了多么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结局加上了一层被遗忘的冷酷现实,如同原野上缥缈远逝的风。
这群人对于硅谷的心态,我想比起淡然,更多地应该是一种倦怠和寂寞吧。
“却道天凉好个秋”。
Always blue.
故事的结尾,我也猜到了编剧一定不会轻易放过我们,肯定不会让主角一众人喜相逢笑谈中地在一片祥和氛围中收尾,这种调性在本剧集中还真是贯彻地完完整整。
但这种担忧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比如之前基因编辑的例子,人因为短视而贸然踏进了一个我们无法掌控的领域,这会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啊。
最后来点题外话,很多美式故事都有一个比较套路的主题:悲剧是英雄的宿命。
比如以下这几个故事,都是旧瓶装新酒,不信你仔细品品。
Take a bow, 落幕。
如果硬要给《硅谷》这部电视剧做个普通的happyending,我觉得到第五季结束是最好的,作为一个现代年轻人创业的励志故事,如果将一项事业划为五个阶段,最幸福的时刻也许就定格在第三个节点,毕竟回望过去而有所得,展望未来还有无限希望与可能。
实话说,如果只看S6的正片,即到第六集的结局,感觉是把过去几季的一贯套路又炒了一遍,当然也有不少优秀的搞笑段子,但单从故事的完整性来讲,这个作为结尾,甚至比上一季结局挖出了更大的坑。
而故事的真结局,以纪录片形式拍摄的第七集,绝对是为本剧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这集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给出了两个结局,让观众选择。
(以下是正文,含剧透)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先来看这部剧的核心——也就是Piedpiper。
从这部剧一开始,我就很诧异,为什么编剧选了这么名字作为Richard的公司名字,看完全片,才发现其实有可能当时已经隐约种下了结局的种子。
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个名字,piedpiper,翻译成中文就是花衣魔笛手。这是一个源自德国的民间故事,讲得是一个村庄老鼠成灾,于是村人找来了魔笛手,他吹响魔笛,于是所有老鼠都跟随着他,离开了村庄(传说是集体跳进大海)。
但是,故事还未结束。由于村民背信弃义,不想支付给魔笛手报酬,所以得到了报复,村里所有的130个孩子都被魔笛手的笛声牵引,从此也消失匿迹。
故事结束。不知大伙发现没有,其实魔笛手的本来象征就不是一个善良的童话,而是饱受争议的角色。而这就引发了故事的第一个结局。
如果说故事中的村民,是因为私欲,导致了失去了未来(孩子),那么《硅谷》最后一集,richard们就是为了未来,而把老鼠放了回来,这是巧妙之处。因为在西方,很多人认为老鼠是死亡的象征,因为它们带来了瘟疫、疾病、饥饿。但本剧的编剧却精妙的把老鼠作为未来的双关象征,即老鼠和孩子(未来)是共同存在的。
当然,如果到了这里,肯定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具有一定升华意义的happyending了,但是导演的野心更大,那就是richard最终丢失的优盘。
因为影片没有详细介绍,对优盘的去除,这里大胆做几点猜测:
第一个是当时编码并没有替换成功,有可能只替换成功了一部分代码。但是Ai还不够强大,但它已经感觉到危机,觉得可能不造成一些故障的假象,那么自己可能就面临被消灭的命运,所以就假装故障。因为当时 Bertram 的设定,明明是网络和蓝牙故障,而最终ai通过对故事的探索,引出了人们最讨厌的老鼠。于是,沉浸后的ai,通过多年努力,终于成功引导现实中的人偷走了自己的“完全体”。当然,听起来有点玄幻,但这也是科学界很多人支持的扮猪吃老虎,即第一批有自我意识并有能力威胁人类的ai,是绝对不会让人类感觉到威胁的存在的。
第二个是被Yang带走,剧中最终yang替换了埃利悉的角色,“独霸一方”。我个人认为,这个结局可能性很大,毕竟有过前车之鉴。而从剧目中可以看出,richard的代码丢失时间并不长,所以说,yang可能也是刚刚拿到代码,这也是为什么ai还没有对世界造成毁坏的原因。最终也看到,yang甚至动用了恐怖武力,所以说这个结局,细思极恐。,而且yang这个角色,似乎反映了很多编剧的个人倾向,至于具体细节,这里不做详解。
第三个是被身边的人拿走,个人觉得,意义不大。虽然现实上是有可能的。
但不管如何,我认为本剧的最终,可能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bad ending。为什么,因为richard并没有消灭piedpiper的所有代码,而是留着一个备份,而这也是私欲的一个显现。大伙都知道,一个影片bad ending最有可能发生的剧情,就是给罪恶和反派留最终残喘的机会,而剧中的richard显然这么做了。
最后,比较有意思的是,关于piepiper的民间故事,竟然还有一个happy ending的剧本,感兴趣的人可以去自行搜索。所以很多人谈起这个传说,都是有两个版本的结局。
而本剧最后一集,也恰恰塑造了两个结局,但和故事不同的是,隐藏在背后的那个,却并不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