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极地凶案(港) / 头 / 头领 / 南极凶案
导演: 豪尔赫·多拉多
编剧: 大卫·帕斯特尔 亚历克斯·帕斯特尔 Isaac Sastre
主演: 约翰·林奇 亚历山大·维尧姆 山下智久 凯瑟琳·奥唐纳利 劳拉·巴赫 阿尔瓦罗·莫奇 理查德·塞梅尔 汉内斯·福林 克里斯·雷利 安德烈亚斯·罗斯林·斯文森 桑德拉·安德雷伊斯 汤姆·罗伦斯 艾米莉亚·霍伊 莫妮卡·洛佩斯 菲利普·雅克 肖娜·麦休 奥尔加·韦尔利 莉莉安娜·卡巴尔
制片国家/地区: 西班牙
上映日期: 2020-06-12(瑞典) 2021-02-04(美国)
集数: 6 单集片长: 45分钟 IMDb: tt8290362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本篇文章严重剧透。最后我写了我个人对剧情的设计,希望大家能友好讨论。
我之所以给这部剧三星,是因为在豆瓣的评分体系下,三星不是60分刚刚及格,而是推荐程度一般,观众选择观看或不观看都可以。在“暴风雪山庄”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完善的现在,想在这个模式下做出创新是很难的。本剧胜在叙述,剪辑都是标准的美剧模式,因此观看的节奏感很好,前期的伏笔没有浪费,对人物的刻画也比较完整,但如果深究诡计模式,其实只是一个非常精巧标准的作品,在创新性和更深层级的人性挖掘上,反而稍逊一筹。作为一个看了很多年推理小说的人,我会对这部剧的一些设定做一下吐槽,并不是否定这部剧,而是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在“暴风雪山庄”模式的设定下,悬疑推理作品还有没有可能有更进一步的惊喜。
1,如果你和你的朋友曾经做过“违法乱纪”的事情,请此生不复相见。
在本剧中,女医生在得知自己母亲的死亡并非意外而是人为之后,设局加入了“北极星6号”的考察队,以便将当初害死母亲的凶手和“帮凶”一网打尽。这个设定并不罕见,最为经典的《无人生还》其实就是这样设定的——被邀请到孤岛上的人其实都曾经犯下杀害人命但是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我国著名的推理小说作家,周浩辉的《鬼望坡》也是类似的设定——十几年的一场洪水,几个壮汉为了活命把一个女人扔下了逃生的船,十几年后迎来了自己的现世报。但是此类模式有一个容易突破的关键点——当一个群体中大多数人都与一桩既往的命案或多或少相关时,群体中的新人就变得十分瞩目了。本剧便是如此,当莎拉当初不幸死亡的情节上演时,唯一的一个白人年轻女孩很难让人不联想到莎拉的女儿。对这个套路已经屡见不鲜的我在后续会尤其注意玛姬在叙述时那些可疑的地方。
剧中,如果玛姬所转述的“真相属实”,那么亚瑟是直接杀人凶手,安妮卡是第二大帮凶,因为她利用了每个人的弱点威胁了大家一起隐瞒事实,迈尔斯(负责通讯,在本剧中第一个死亡的人)是第三帮凶,因为是他明明知道亚瑟是想侵犯莎拉却还是当了传话的骗子,而其他人则相对无辜。这样的一帮人,也许本来再也不会有所交集了,但是却因为团队中良知尚存的达米安当初为了不昧着良心掩盖真相而偷藏起来的毛衣,开始了新一轮的“考察”。关于本次考察的原因,并不知道剧本的设定是本来就会存在的,还是安妮卡在接到电话之后暗中撺掇大家再次重聚,但是无论是那种原因,在推理作品中,这一帮人聚在一起,只能是凶多吉少。
2,如果新加入的人中有一个来历不明或临时顶替的,那么请多加关注。
当剧情发展到亚瑟其实也活着,观众就会知道接下来他们将收获两种说辞,那么采信谁的说辞呢?与玛姬的慢慢回忆不同,亚瑟一开口就控玛姬是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并且给出了很有力的证据——玛姬不是确定好的人选,而是因为原人选变故临时加入的新人,而且由于时间紧急,还未来得及观看玛姬当初的心理评估视频。于是作为事件调查者的约翰(安妮卡的丈夫,夏季科考组的负责人)通过视频和发现了玛姬的叙述中存在的矛盾之处,并选择立刻场外求证。然而玛姬的嫌疑只是虚晃一枪,很快他就得到了一份完美自洽的简历再次证明了玛姬的清白。这一段剧情中很好的演示了一个人如何自证清白——先留下一点小破绽,让调查者尝到甜头,就会放弃更深层次的漏洞。最后之所以约翰采信了玛姬的说辞而不是亚瑟的,除了玛姬前期铺垫到位,整个过程非常自洽之外,就是因为她的身份设定是有一个转折的,清白——似乎有猫腻——清白。然而亚瑟作为上一个案件的直接杀人凶手,又是侵占了约翰老婆安妮卡的研究成果的人,身份越来越不做好。
最后约翰目送玛姬离开的时候,我在想,会不会约翰其实也猜测到了玛姬和莎拉的关系,只是,他选择相信玛姬,毕竟亚瑟更为罪大恶极,侵占了自己妻子的研究成果,而且如果不是因为当初他失手杀人,安妮卡也不会做出威胁大家隐瞒事实的行为,也许八年后的今天就不会死,所以他选择把这份杀妻之仇报应在亚瑟身上。其次,我认为约翰和玛姬在某一点上是很像的——为了自己的挚爱,会无视规则,无视别人。当初约翰发现安妮卡失踪时,不顾风暴天气让飞行员驾驶直升机去寻找妻子的踪迹,队医劝阻了他很多次让他等到警察来了再调查真相,可是他选择一再逼迫玛姬“回忆”,数次把玛姬逼迫到崩溃边缘(玛姬是否伪装存疑,我个人认为,有伪装的动机,可是患上极地综合征也是真的)。由此种种,我认为当他选择烧掉残存的纸片,可能也是一个象征——安妮卡已经不可挽回,就让往事尘封吧,幸存的两个人有着截然相反的说辞,那么选择一个相对“更加正义”的一方吧。
3,如果一个人在连环杀人案中屡次引领了案件的转折点,那么请控制住他/她
整个事件的大转折点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众人返回五号站点,详细捋一捋的话,就会发先第一个把事情往五号站点上带领的就是玛姬。在尼尔斯被割喉,胸口被刻上V字后,本来埃里克、亚瑟和玛姬说好(命令)不可以讲这个细节,但是玛姬以“大家有权知道真相”为由说出了这个细节,让大家陷入恐慌。此后又第一个指出这个V不是字母V,而是罗马数字V,把大家的思路引导到五号站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这一点亚瑟也指出了,作为一个新人,玛姬对莎拉之死尤为感兴趣,问东问西。
如果一个人在“暴风雪山庄”模式下积极的带节奏,那么他/她的角色要么是侦探,要么是杀手 ,请务必看好这个人。
4,这个故事可以更令人唏嘘的
其实当莎拉死亡的真相是因为反抗亚瑟的侵犯而意外受撞击时,我以为这个故事最精彩的高潮要来了,至少也会一反常态——众人的死亡未必是只有一个幕后boss全程操控,在极地特殊的自然环境下,在故地重游被昔日罪孽慢慢的折磨下,在每个人心怀鬼胎各自盘算的煎熬下,再辅以玛姬一点点的推波助澜,大家集体失控,上演了一场“大逃杀”。整个事件以意外开始,以意外结束,过程中的一切不过是人性的角逐。
所以我对于安妮卡以一己之力威胁所有人,以及在六号站点中除了埃里克和海瑟是因为意外死亡外,是玛姬杀了绝大部分人这样的设定稍感失望。正如安妮卡所说,当你和一群人朝夕相处在一个极端环境中长达半年,彼此的弱点知道的一清二楚,很容易就要挟别人。如果当初在5号站点,安妮卡只是凭借某一个人的弱点要挟了这个人,其他人则是连锁反应一般,互相要挟,彼此制约,最终大家决定一起编造一个火灾的谎言;到了6号站时,玛姬并没有真正的手刃每一个人,而只是暗中引导彼此互相残杀,甚至再残酷一点——玛姬亲手沾血的,只有一直对她好感的秋,会不会更有一种“屠龙少女终成恶龙”的无力感呢?
5,我对剧情的设计(纯属自己的意淫)
8年前,南极科考北极星5号站,学术界大佬,但同时也是个学术恶棍的亚瑟不但霸占了手下女性研究员莎拉和安妮卡的科研成果,甚至想要性侵莎拉,但是莎拉在反抗中不慎意外身亡。目睹此事的安妮卡为了自己的前途选择用队长埃里克和同队成员艾巴出轨的事情威胁埃里克,希望他能让大家集体隐瞒真相,由此对内众多队员由于各种秘密被彼此掌握,互相形成了要挟与被要挟的关系网,决定编造科考站火灾的谎言,隐瞒莎拉死亡的真相。然而一位良知尚存的队员达米安选择偷偷保留证据,向莎拉的女儿告知了真相,把血衣证据交给了她们,决定帮助莎拉的女儿,即玛姬复仇。于是达米安给亚瑟打电话透露了证据的事情,诅咒亚瑟和其他人将来会遭到报应,意图让亚瑟自乱阵脚,而后跳楼自杀赎罪。不愿失去自己财富与地位的亚瑟决定召集旧日经历过莎拉死亡事件的同事以科学考察的名义回到南极,开始6号站考察,并伺机回5号站销毁证据。
与此同时,莎拉的两个女儿也在计划着报仇的事宜,原来的十个队员中,莎拉死亡,达米安畏罪自杀,玛姬也需要除掉一个人来顶替去南极的机会,一番操作后,新的冬季科考队成员变成了7个老成员(亚瑟,安妮卡,埃里克,艾巴,拉蒙,尼尔斯,迈尔斯)+3个新成员(玛姬,秋,海瑟)的阵容。在极夜快要结束的前三周,玛姬对各个老队员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并且大家的情绪也正因为极地恶劣环境和琐事的纠缠逐渐达到了暴躁的高峰。一次晚餐后,尼尔斯和迈尔斯因为一些事情发生了肢体冲突,玛姬感觉动手的时机已到,因此借为尼尔斯治疗的机会煽风点火,并且没有认真控制尼尔斯日渐严重的极地综合征症状。第二天,玛姬偷偷破坏了通讯设备,迈尔斯外出修理时,被心怀恨意的尼尔斯袭击。然而尼尔斯的袭击并不足以直接致命,但是迈尔斯却因为倒在极地中没有立刻得到救治冻死。玛姬趁机割下了迈尔斯的头,并将锯子放置在尼尔斯房间意图嫁祸,不料尼尔斯因为受到严重的刺激选择把大家关在门外,虽然后来海瑟从管道路径回到了住所,控制了尼尔斯,大家得救,但是彼此的不满与怀疑也进一步升温。
尼尔斯清醒后说自己发现了锯子,认为自己是被陷害的,众人决定把尼尔斯绑起来,这个决定激怒了尼尔斯,盛怒之下口不择言威胁要说出8年前的真相,这为玛姬创造了绝佳的机会,也挑拨着众多老队员敏感的神经。老队员中,有医学背景但是神经最为脆弱的护士艾巴因为内心情绪崩溃并且害怕真相曝光,决定私下里去找尼尔斯谈判,安抚他不要说出真相,但是被控制行动的尼尔斯表现出了极强的恶意和攻击性,并且威胁艾巴要说出她和埃里克的私情,让她也一无所有,两人争斗中艾巴情绪失控,用医药箱中的手术刀杀了尼尔斯,然后因为恐慌和害怕第一时间去找了老情人埃里克商量对策,玛姬趁机在尼尔斯胸口上刻上V字。另一头,秋在尼尔斯的房间衣柜中发现了血迹,认为尼尔斯说自己被构陷是成立的,决定去找尼尔斯交谈,却只见到了尼尔斯的尸体。玛姬假装闻声赶来,她意识到新队员是自己要团结的对象,于是表面决定和秋一起调查“真相”。并借机向大家暗示V是代表罗马数字V,即5号站,为刺激大家返回5号站做铺垫。
安妮卡决定不能这么坐以待毙,首先提出要开雪地车到别的科考站求援,但是众人目前已经开始互相怀疑,埃里克也正想借此机会把艾巴送到安全的地方,于是提议抽签,并且偷偷出老千,成功的让艾巴抽到了开车离开的机会。然而玛姬早已经破坏了雪地车,不论谁上去都是死路一条。于是艾巴在发动雪地车后被活活烧死。目睹情人死亡的埃里克失控,拔出手枪威胁众人,在秋和亚瑟夺枪的过程中,不慎走火打伤了玛姬,打死了海瑟,自己也落荒而逃。
玛姬受伤虽然减缓了她的行动力,但也为她提供了绝好的掩护。余下众人救治玛姬后决定回5号站取通信设备,亚瑟也想借机返回5号站取回“证物”。醒来后的玛姬听闻众人已经去往5号站,借帮助为名让秋带她去5号站,想趁机拿回莎拉女儿的线索,好不让众人怀疑到她。但是正是她的不顾健康让警觉的拉蒙起了疑心。在5号站,众人先是在餐厅看到了当初惨死的莎拉的尸体,而后分头寻找通讯室,在此过程中,拉蒙注意到有一个女性的脚印跟随自己走进了屋子,但是却没有出来,但是奈何手电筒没电,选择先放过“跟踪者”,在餐厅玛姬主动提议把莎拉的尸体搬回6号站,而此时安妮卡情绪接近崩溃,似乎并不存在跟踪别人并冷静躲起来的能力,于是拉蒙更加确定这一切都是玛姬暗中捣鬼。
回到6号站,玛姬和秋试图解剖莎拉的尸体,拉蒙想借此机会灭口。他关闭了手术室的暖气和电力,玛姬和秋被困,在此时间内玛姬了解到秋曾经为了争取来科考站工作进而情绪失控致人重伤的情况。手术室越来越冷,两人最终被迫走出手术室,但是行动力迟缓的玛姬在秋和拉蒙搏斗时误伤了秋,因此和拉蒙展开了一场追逐。在此过程中,玛姬向埃里克求助却被拒绝,两人追逐到客厅时玛姬利用绳子绊倒了拉蒙,为自己争取了逃生的时间,但最终还是和拉蒙扭打在一起。焦灼之际,秋恢复体力,循声赶来,看到玛姬被袭击,认为拉蒙是一切事件的凶手,情绪失控,将拉蒙打死。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安妮卡在自己的屋子写下了忏悔字条,录制求救录音,对此并不知情。而亚瑟因为害怕玛姬通过解剖了解到莎拉真实的死因,看到手术室没人后偷偷将莎拉的尸体运出了站点埋在了室外后返回6号科考站。
秋杀了拉蒙之后,玛姬安慰秋这一切不是他的错,转头看到了同样因为担心玛姬被拉蒙追杀而赶来却什么都没做成的埃里克,玛姬怒斥他没有担当,害得手下得队员一个个死亡,彻底刺激了埃里克。埃里克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8年前亚瑟管不住下半身失手杀害莎拉所致,怒气冲冲的要去杀了亚瑟,但是不料善良和理智尚存的秋阻止了埃里克,并使得亚瑟趁机反杀,导致了埃里克的死亡。亚瑟失手杀人后带着埃里克的手枪惊慌的逃走,秋和玛姬决定各自安顿,准备下一步的求救计划。玛姬听到了安妮卡屋内的声音,借机试图从安妮卡口中了解8年前5号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在两人进入管道安放求救录音的同时,安妮卡说出了莎拉死亡的真相,并决定前往加拿大站点求援。玛姬于是借帮安妮卡安放物资的时机,将达米安交给自己的证物放置在雪地车上,并且破坏了燃油系统,使得安妮卡在开走雪地车之后不久一定会因为没有燃油被冻死。但是这个操作被秋撞破,无奈之下玛姬亲手杀了秋。
安妮卡走后,玛姬回到科考站内,亚瑟也已经情绪崩溃,他坚定认为玛姬要杀了所有人,但是还没有想到莎拉这一事件与玛姬的关系。两人开始了追杀,受伤的玛姬不可能通过肢体打斗战胜拥有手枪的亚瑟,于是逃遁到管道路径中,亚瑟追逐到此玛姬趁机反锁并堵死了门,没有食物、饮水,再加上低温,亚瑟应该是死路一条。即便亚瑟不死,玛姬已经知道了莎拉死亡的真相,判断莎拉的尸体不会彻底消失不见,血衣证据也很好的藏匿在雪地车上,一旦日后救援队和警察到来,这些证据也会让亚瑟百口莫辩。完成了这一切的玛姬静待着夏季科考队的到来,并装作一直躲在厨房橱柜里受到惊吓失去记忆的模样。然而实际上,极地的特殊环境和终日的血腥杀人事件也摧残着玛姬的精神,她也患上了一定程度的极地综合征,对此她求之不得,这样一来她的说法将会更加令人信服。约翰带着科考队赶到,玛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最终完成了为母亲的复仇,和自己的妹妹通报了成功的消息,离开了6号站。在飞机上,产生了秋问她问题的幻觉,玛姬听到了秋的质问,沉思后看着窗外笑了。
本剧终。
6.5/10分
就暴风雪山庄模式的悬疑片来讲,前几集的制作整体还算不错,所以我一直在追。
现在回过头来看,问题出在第4集,在大队人马被迫要去Polaris Ⅴ拿通讯设备的时候,Maggie迅速认定他们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寻找通讯设备,而且认定导致人们接连死亡的原因与Polaris Ⅴ上面发生的事情有关。
但在Maggie之前的叙述中,人们为了取得对外界的联络并不是首选去的Polaris Ⅴ,而是很多办法都受阻之后才选择去那里。但此时在Maggie的叙述中,怀疑人们的动机和她自己也必须去Polaris Ⅴ却成了一件非常自然的事。
我觉得这时候听者应该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这个逻辑不自然。同时,因为Arthur坚持Maggie就是凶手,反面的意见和可能性都存在,所以Johan理应能够觉察到这一点。
后来日本人的死亡也没有比对双方的证词什么的。结尾处那么简单就让Maggie上飞机回去了,也没什么反转,没有暗示Maggie可能会被调查之类的,感觉匆匆就结束了。这个就显得非常粗糙。
最后一集的一个细节,日本人偶然撞见Maggie在割雪猫的输油管。这时候他正常的反应应该是装作没看到,或者至少也要边说话边给Maggie找台阶下,而不是直接愣住并不停追问。因为之前人们接连死亡,长时间的恐怖气氛已经足以让所有人怀疑所有人了。所以在最终确定凶手之前,没有人能100%被排除,至少在感觉上不能,就算有感情火花也不能。这时候日本人的反应不现实。
这段如果想处理得自然一点,可以这样:日本人看到了,然后说,啊你在修车吧blabla。但是由于事发突然表情比较僵硬,还是被Maggie觉察出来,这时Maggie想了一下还是决定杀死日本人。
整体来讲,这个剧不真实的地方就在于,人们(包括Johan)尽管发现了Maggie的各种问题,却依然默认她是可以被排除的,没有人明确怀疑或者针对Maggie。
所以这个剧的水平跟暴风雪山庄模式的经典《无人生还》相比差距很大,本身也缺乏解读空间。没有开始预想的那么好。
————————————————————
看完之后,我又跟几个朋友聊了聊。有一位女性朋友觉得性侵的场景很真实,Arthur起初的试探和Sarah的不知所措,整个过程比较写实。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编剧的批判意图比较强。这个我觉得有道理。
但问题还是出在现实性上,好像Arthur个人的性侵行为也并不一定就使整个团队的成果被取消吧,即使有可能,但你也无法确定。所以Annika劝所有人都参与掩盖真相,实际上几乎不可能。在道义层面来讲,Maggie要报复他们,但上溯到最初,他们掩盖真相的动机却不足,那么整个剧在道义上也没有立得住。
B站看到有人吹我就去找来看了,还是最爱的暴风雪山庄。前两集有点意思,坑也挖了不少,后面没想到就只找到两个生还者,随便选准确率还能有一半,这货还选错了。。。 bug很多,谜题也不精妙不说了,第一季那个砍头是为了啥目的?单纯为了稳住收视率,顺便点下题? 金田一看过不少了,尸体搞的花里胡哨的后面肯定有解释有非这么弄不可的理由,这片倒好后面再没提过,徒增功耗。 山庄模式真不适合用倒序,直接没了太多猜凶手乐趣。你要玩2选1也行,你全部口述回忆戏份只给女主的是什么鬼,好带来个双版本的,猜的乐趣都不给观众。
观看体验也不太行,如果剪成电影一个半小时我肯定给3星或者再高。真的感觉拖沓了,可能是高潮点没给足。想看没看的不建议看了,找个无人生还看看才2小时,体验好太多了,没必要浪费6小时。
文/夏秋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铁锹有话说(TQ1080P)
《极地暗杀》第一季在最近正式完结了。
之前,在日记中,我们对它前几集的内容做过解读,并整理了一些网友讨论,也提到了对于它是否会烂尾的担心……庆幸的是,结局并没有烂掉,甚至是完善的。
然而,在该剧正式完结后,豆瓣评分却从8.4分直降到了7.9分。很多网友的评论都表明这是一部没有惊喜且中规中矩的剧。这样的评价委实不算太好,毕竟对于一部悬疑片而言,如果没有让观众感到反转和意外的刺激性,它基本也是失败的。
在前文中,我们说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孤岛模式”的典型推理,封闭的空间和人性的博弈,原本就容易创造很多悬而未知的惊喜。
但也正因为模式的经典,很多故事走向就容易被镣铐铐住,要想有一个更加完美或者更加创新的新作,也就变得十分困难。
遗憾的是,《极地暗杀》就是这样一部被困住的悬疑剧。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它的得与失。
10名科考成员,最后只有2人幸存下来的生死博弈,其实可以制造出许多关于人性、利益或矛盾的戏剧性情节,但这部剧的呈现,却缺乏层次感。
首先,根据故事的发展,我们将暗杀者与受害者的主被关系做了一个复盘。
没错,医生梅姬真的不是无辜的受害者,单纯的小白花形象也只是种伪装。
通过复盘,所有人的暗杀行动一目了然,却也带出了更多问题。
我至今不清楚从“北极星5号”回来后,厨师拉蒙为什么要直接而果断地杀梅姬?
梅姬因为复仇而暗杀其他人的行为看上去有其原因,但再与选择直接杀死撞破她暗杀行动的爱人阿秋的行为,以及锤死拉蒙后略微失控的形象进行对比,就显得有些矛盾。
动机的不恰当处理,容易让剧情和人设都出现问题。
阿秋的扮演者,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男神山下智久,在该剧中塑造了一个十分令人心疼的形象。
他与“北极星五号”的秘密无关,也不曾和谁有过矛盾。唯一的遗憾大抵是他爱上了一个心怀仇恨的人。
阿秋一直十分信任并努力保护着自己的爱人梅姬,最后却被最信任的人亲手暗杀。
梅姬杀掉了大部分的人,动机各不相同,暂且不论她的行为之勇猛,达成目的之轻易。
最直接的问题是,一杀六,却能完全不受怀疑。
虽说亚瑟最后被绳之以法,但他怎么可能完全愿意“背锅”?毕竟他最后看向梅姬的眼神充满了怨恨。
即使乔安先入为主地认为是他剪断了雪地车的燃料管线,甚至可以以梅姬的证词来指控他同样杀了阿秋。
可是,被割头的迈尔斯,洗衣房遇难的技术专家,对于他们死亡完全不知情的亚瑟,如何能被认定为杀害他们的凶手?
实际上,他们三个才是最想隐藏“北极星五号事故”真正秘密的人。
最后梅姬清白地离开了极地站。在直升机上,面对阿秋问她有没有动摇过,她选择了沉默。
这样的结局虽说有点意味深长的意思,却其实是是真的过于平淡。
如果说还有第二季的话,这个结局并没有留下更具冲突的悬念,以及值得深思的内容为续篇做好铺垫。
《极地暗杀》的开头,设定了一个又一个的谜题和接踵而至的死亡危机,强有力的开篇是非常吸引眼球的。
可是剧情才过一半,就有人能猜到凶手是梅姬。这就是“孤岛模式”的镣铐之一 ——当一个群体中大多数人都与既往某个命案相关时,这个群体最新出现的人就会被注意到。
并且这部剧新出现的人,还是个为了妈妈来极地的白人女孩。
所以这部剧的剧情发展,可以说,都在意料之中。
结局意料之中且没有惊喜的暗杀,其实有点像满弓的箭却不幸脱靶。
剧情才过一半就能猜到凶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这部剧的细节处理还是不错的。
不然有许多铺垫,观众是看不明白的,但为什么依然说它“败也细节”呢?
因为它有很多没有说清楚的地方。
梅姬的妹妹通过黑客技术篡改了梅姬的身份,警察为什么还让她离开了基地?
基地的发电机到底谁关的?
杀迈尔斯的锯子如何出现在了技术专家的房中?
还有时间线问题。
第一集乔安说艾妮卡已经三个星期没有和他联系了,而梅姬则回忆称,故事始于离群海豹被发现的那一天,也就是极夜的第一天……
所以他们到底是相安无事了五个多月,还是第二天就发生了命案?
关于这些疑问,很多网友都进行了自己的猜测和理解,说得通也说不通。
毕竟剧集最终确实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也确实存在细节上的BUG。
“孤岛模式”还有一大特色,就是人人皆有罪。
或者说,大多数人一定是与故事相关的。这就说明,一定会有人来开启一个死亡密码,引起喧闹和密闭空间下的互相怀疑,从而将人性的博弈刻画出来。
在本剧中,这个引发密码的人是梅姬,也是艾妮卡。
本来是亚瑟杀了梅姬的母亲莎拉,却是艾妮卡通过抓住其他人的弱点进行威胁来达到掩饰的目的。
其实这是一段核心的剧情。
这段剧情反映了每个人都自私的,每个人为了守住自己的秘密都选择了保持缄默,甚至成为帮凶。
然而,相较许多同类型的剧集,本剧对于人性博弈的展现,并没有很鲜明。
艾妮卡因为想守住研究成果才选择保守秘密,符合她有野心和强欲望的人设,可是凭借一个人就能说服其他所有人都保守秘密,达到一制衡七的局面,其实有点牵强。
不可否认的是,本剧所刻画的人物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黑白之分,这一点在上文中我们就有谈到。
所以后来埃里克说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值得被救,所以艾妮卡最后变得疯魔……
凝视了深渊的人,也被深渊凝视着。
再者,观众对所有故事的了解大部分都基于凶手梅姬。
你不能说这不是真相,可也不能说这是所有的真相。
单一回忆性的叙事方法让梅姬角度下的故事变得完善且合理,却未必真实。
于是本剧原本设下的“起承”或者说悬念,就没有得到“转合”的真实照应,所以它的各种弊端也就被暴露了出来。
此外,一周一更的播出模式,虽然是常规操作,但对于此类悬疑惊悚题材来说,间断时间略长,故事又没有一个接一个鲜明的悬念和刺激点,观众就会出现对上周剧情遗忘,或对下周剧情没有足够热情的情况。
不过,7.9的分数也能说明《极地暗杀》是部合格的悬疑剧。
它没有太大的问题,情节也相对流畅,看完甚至多少会有些怅然若失的感觉。
梅姬最后患上了雪地综合症,颤抖的手连鞋带也系不上,偶尔还会恍惚以为自己看到了爱人阿秋的身影……
苍茫的雪原之上,有鲜血,有自私,有残忍。
但也有爱,有善良,有悔恨。
所有这些,只在一片纯白之下。
总的来说,它没有给到观众惊喜。
到底该怎样看待《极地暗杀》,大概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悬疑片的创作有点像深巷的胡同,幽深绵长,却单一。
要怎样拿出更具有新意的故事,要怎样给到观众新鲜感,又要怎样在经典模式中找到不一样的发展方向,也许都是悬疑片未来发展值得被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