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作品来说,“毁掉”永远比“成就”要容易,不要过度吹捧,更不要过分贬低,好的艺术品往往来源于有口皆碑。
七号评分:7.87
剧 情 简 介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一个男人(热拉尔·德帕迪约饰)在树林里奔走。
他被一群人拦下,并被带到一个破旧不堪的房子里。
领头的人不让他离开,也不允许打电话,只让他坐着,说等警长过来。
男人因此大发雷霆,打翻了一个老头给他端来的热牛奶,甚至还咬伤一个警员的手。
这时,警长(罗曼·波兰斯基饰)终于到了,他将男人带到一间四处漏水的办公室,询问男人的来历。
男人声称自己叫奥诺夫,是个知名作家。
现场所有人都笑了,显然他们都不相信眼前这个狼狈不堪的男人会是伟大的作家奥诺夫。
幸运的是,警长是奥诺夫的粉丝,他能熟读奥诺夫的所有作品。
当男人背出奥诺夫小说中的段落后,警长终于认出他来,只是因为刮了胡子,跟照片不大相同。
警长态度大变,不仅给奥诺夫泡了咖啡,还找了些干净的衣服让他换上。
奥诺夫来到洗手间,将自己身上的衣服脱掉,却意外发现自己衬衫上有血渍,不过他记不起之前发生过什么。
他将衬衫撕破,想将有血渍的这块碎布冲进马桶,可这个地方竟没有水。
没办法,他只好将带碎布吞进肚子里。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做的一切都没逃过门外透过锁孔往里看的眼睛。
换完衣服,奥诺夫提出让警长派车送他回家,可却被告知需要回答几个问题才能离开。
两人来到办公室,警长告诉他,只要他能记起今天一整天做过什么事就可以安然无事。
记忆在奥诺夫脑海中闪回,从凌晨醒来……他将一天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不过晚上7点之后的事情却怎么也记不清了。
警长不相信奥诺夫的话,他改变了态度,开始用审讯的方式来对待奥诺夫。
原来,今天晚上,在离奥诺夫家不远的地方有个人被杀,时间正好与奥诺夫记忆中失去的时间线相吻合。
死者面部损坏严重,身份还是谜,显然,警长怀疑奥诺夫跟这件凶杀案有关。
问话过程中,奥诺夫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混乱,漏洞百出,甚至还尝试逃跑。
不过天网恢恢,没跑多远,他又被抓了回去。
而接下来的审讯中,奥诺夫露出更多马脚,他甚至不小心透露出死者的身份。
令人震惊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影 片 浅 析
很难想象这是朱塞佩·托纳多雷的作品,这风格倒更像出自于罗曼·波兰斯基之手。一个场景,几个人,几段对话,话剧式的电影,跟罗曼·波兰斯基同年执导的《不道德的审判》非常像。
影片分为两段,前段悬疑加惊悚,导演通过雨夜、神秘人、凶杀案引入剧情,加以大量的镜头闪回,营造诡异的氛围,然后通过精彩的对白不断吸引观众。后半段两个主角的你来我往将影片推向高潮,不过真正的精华是之后奥诺夫忏悔式的独白,此时主题呼之欲出,结局更是让人动容。
作家奥诺夫是个孤儿,母亲生下他之后就弃他而去,从小生活在孤儿院的他受流浪汉霍宾的影响,开始喜欢上写作。我相信他一开始是真心喜欢写作,他热爱艺术,不然也不会收获巨大的成功,那到底是什么让他产生变化呢?
成名后,奥诺夫发现作家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他说,“如果作家们知道自己的作品最终会从什么样的人嘴里说出来,他们一定会把自己手砍了”,说明在他眼里,很多人都是不懂装懂,用无知去肆意评价艺术家们精心打造的作品。
他讽刺了媒体,“闪光灯,新闻特写,电视,他们隐瞒的东西比披露的多”,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媒体往往写他们想要写的,而所谓真相恰恰只是表象,舆论的导向甚至可以主宰一个作品或者一个人的成败。
他嘲笑上帝是个二流作家,“要相信上帝并不难,我信过他很多次,但是我必须说,我经常为他感到羞愧,如果他能一直坚持只是写景的话,他本有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的”,写作除了写景还有写人,这里说明他认为上帝创造的人是失败的,是愚蠢的,隐喻奥诺夫对周围的人感到失望。
他一直想要打一个电话,直到最后我们才知道,电话的那头是保拉,也就是他20年前离开的那个女人,是他唯一爱的人。影片中虽然没有直接说明,我想大概是因为事业,奥诺夫不辞而别,和他的经纪人结婚,说明他根本不爱他第二任妻子。
影片中老头曾说到,“我在这里15年,我感觉很好,我不会去城里,死也不会”,这个地方漏水停电,什么都没有,到底有什么好?这里清静,没人打扰,没有压力,这也是奥诺夫要来隐居的原因。我相信经纪人和编辑给了他太大的压力,逼着他写作,他说,“你不是因为有灵感而写作,而是因为你不能做任何其他事”,在这里已经说明,他从小时候爱好写作已经变成被迫写作,非常的讽刺。
与写作相比,电影不也是艺术吗?我相信作为导演的朱塞佩·托纳多雷一定有自己的映射在里面,从儿时的热爱,到为了顺应时代而不得不作出的妥协,面对无知者、无良媒体的诋毁,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才能面对,相比很多“沦陷”的导演,在我看来,朱塞佩·托纳多雷在坚守艺术上已经是非常成功了。
影片结尾,警长将一大摞照片倒在桌子上,让奥诺夫审视自己的人生,这一段感触良多。我们的一生到最后会剩下些什么,有哪些东西会留在你有限的记忆里。然后,奥诺夫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转折,堕落的起因,我想,这里应该讽刺的是那些窃取别人原创的投机者吧,当你选择投机的那一刻起,你会永远失去创作能力。
最后,奥诺夫拿着自己儿时的照片,那是真正热爱写作,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想终生投身于艺术的少年,而自己却已经不认识了。
我们一生中遇到过多少人,做过多少事,去过多少地方,没人能记住一切,但是我认为最应该记住的,是当初那个单纯的自己心中的理想,审视人生,勿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