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乔治修兰的故事 / 星期天与乔治在公园
导演: Terry Hughes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86-06-16
片长: 146分钟 IMDb: tt0092028 豆瓣评分:9.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第一次知道桑德海姆是因为电影《婚姻故事》。男主角在影片末尾唱的那首Being Alive,令我久久不能平静。直白简短的歌词,配上并不复杂多变的旋律,却听得人潸然泪下。从此就迷上了桑德海姆的音乐剧。 起初被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吸引是因为它的海报,这不是《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吗?不出所料,这部剧的灵感就是从画里来的。记得小学的时候在某本美术杂志上看到过这幅画的介绍,书里写到的绘画技法和理论对于小小年纪的我来说晦涩难懂。我对它的唯一印象就是它的色彩,有种说不出的温暖,仿佛沐浴在阳光下。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也同样温暖人心,整个演出过程流畅优美,台词也是充满了哲学的意味。 看的是OBC官摄版,帷幕缓缓拉开的那一刻,扮演修拉的演员坐在舞台一侧,身后是剪刻成形的树木,我惊讶于负责舞台设计的人是如何做到将现实世界和绘画里的世界如此奇异地结合在一起的。舞台布景按照比例还原了画作的大部分细节,演员的服装颜色搭配同样考究,看上去就像画作里的一切在你的眼前动转了起来。包括后来出现的剪纸小狗,船只,遮阳伞,和真实人物相互交织,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合成一个整体。
除了令人拍案叫绝的舞台效果,剧中令我动容的还有那几首歌曲。 Color and Light 令人陶醉的二重唱。 乔治在房间的画布上点点画画,神经质般地念叨着各种颜色。跳动的笔触伴随着跳跃的音符,点彩技法转变为了轻快的旋律,犹如画里无数个彩色小点传出来的音波。音乐与绘画,桑德海姆用这样的方式让二者共通,妙啊。房间外面乔治的女友Dot同样随着音乐的律动往自己身上扑粉,她期待着和乔治去看歌舞秀,但是后来乔治说他必须画完那顶帽子,Dot怒而离场。刚开始看的时候我总觉得乔治只是把Dot当作一个工具人,他需要Dot仅仅是因为他需要一个模特,但是在Color and Light里,我听到了乔治内心的挣扎,他在作画的时候唱到Dot Dot waiting。他不在意Dot吗?他当然在意。不然第二幕Dot的女儿在暮年回看乔治的画作时不会说出“Mama is everywhere”(妈妈无处不在)。他让Dot永远留在了画里,他把对Dot的爱藏在了作品里,他让这种爱成为了永恒。
Finishing the hat 引人深思的一首歌,歌词十分有深度,同时又带着一种宿命论的意味。 乔治在公园里一边翻看着自己的速写本一边喃喃自语,音乐从断续转变到不断重复而且缠绕,就好像乔治头脑里的万千思绪。他为Dot离开自己选择嫁给Louis感到伤心,但他看到手中的速写本时,又立马释怀了。乔治知道,艺术创作是他的命运。只要他还活着,他的全部心思都会花在绘画上。他能理解Dot为何离去,因为他无法给予Dot她所需要的东西,无论是陪伴还是金钱。爱情与艺术,艺术是他唯一的选择。 歌后半段不断出现的hat和window是很有意思的两个点。 Hat无疑象征着艺术,the world of the hat象征着艺术的世界。而window,便是绘画,它维持着现实世界与艺术世界之间的距离感,又能让乔治透过它去观察现实世界。绘画是他认识现实世界的唯一方式。正如他自己唱的那样“Leaving a little space in the way like a window. But to see. It’sthe only way to see.” (就像隔着窗户,留下一点距离,为了去看,只有这样才能看见)很巧的是,欣赏点彩画作的时候也需要适当的距离才能看到真正的画面。 乔治最后兴奋地向草地上的小狗展示他的素描,说出了全剧最戳我心窝的一句话——“Look! I made a hat, where there never was a hat.” (看,我创造了一顶帽子,在本没有帽子的地方)绘画技法不被认可,心上人离开,独自忍受孤独和他人的贬损……这些痛苦的经历是真实存在的,但当他拿起画笔的时候,他创造出了新的东西,一些以前从未有过的东西,是他赋予了它们存在的意义。在创作时无比纯粹的快乐之中,现实生活的苦痛可以被暂时忘却。 Finishing the hat,不单是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乔治一生的写照。
Sunday 第一幕的终曲Sunday赚了我太多眼泪。舞台上无序混乱相互争吵的人们,伴随着order(秩序),design(设计),tension(张力),balance(平衡),harmony(和谐)等词语的出现重新排列,走到了和原画里一摸一样的位置。每个人在各自的位置上形成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凝重,仿佛各自都必须坚守自己的位置,不能打破某种默契,让人感受到一种理性的不可违抗的井然和秩序。随后和声的出现又与Harmony一词完美呼应。这个构思真的无敌了!最后演员们静止不动,画框缓缓降下的时候,我莫名的想到了“永恒”这个词。一百多年前大碗岛的风光,享受星期天闲暇时光的人,如果不是因为乔治修拉将这些留在了艺术世界里,它们也许就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历史里。艺术让美的瞬间无限期地保留了下来。“As we pass through arrangements of shadows. Towards the vertical oftrees. Forever. ”(我们穿过排布的阴影,走向一棵棵垂直的树,永远) 终曲部分来来回回看了不下十次,每次看都抑制不住心里的感动和眼里的泪水。
Move on 第二幕一下子跳到了乔治去世后的一个世纪。乔治的曾孙小乔治热衷于研究激光器,想让曾祖父的画作以一种新的方式再现,然而却无法在赞助商、观众、艺评人、朋友之间找到平衡点。怅然若失的他偶然翻看了Dot留下的语法书,语法书将小乔治和一百多年前的Dot重新连接。他问Dot自己应该如何走下去,在自我追求与大众潮流之间,抑或是在个人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究竟该如何选择呢?桑德海姆用一首Move on做出了回答。做自己的选择,然后专注于自己的选择,无论最后的结果是好是坏。“The choice may have been mistaken, the choosing was not.” (也许挑了错误的选项,但做出选择没有错) 这首歌另一个好玩的地方在于,它的旋律是由一开场的那五个音符组合成的。其它歌曲的旋律也基本上建立在这五个音符之上。如果你仔细去听,你会发现桑德海姆在这些小细节上真的很用心,而细节也正是这部剧的魅力所在。
虽然整部剧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剧中对于人物的塑造,舞台效果,动人的音乐,犹如修拉笔下的小点,交融为一又各有张力,实在过于丰富。回想起看桑德海姆的采访时,他说要是问有哪部剧最贴近他的内心,他会说就是《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我想,桑德海姆应该在修拉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他想通过这部剧与观众交流他作为艺术家的压力与无奈,希望与信仰,还有对艺术与生活的反思。 无法言说的感动。
一、概念音乐剧——叙事任务的瓦解
音乐剧起源于美国十九世纪末的轻歌剧、⺠谣歌剧以及墨面剧。早期音乐剧以喜剧效果和舞蹈元素等认知深度较低的娱乐方式作为特点。1920年代,Rogers&Hart开始将更为严 肃的话题引入音乐剧的舞台表现当中,并随着Hammerstein的<Showboat>的创作开启了 book musical的时代并影响至今。Book musical相比于早期的“音乐喜剧”,显然强调了音乐 剧的“戏剧性”,体现到音乐剧的结构上就是注?以叙事的行进整合音乐与唱段。走过30年的 发展期,Book musical以其为人们所喜闻乐⻅的故事惯性思维提供了大?经典的“典型事 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事件(如战争、种族矛盾)的频繁爆发,音乐剧作为紧贴时代 审美的题材,也无法避免成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载体,实现“文以载道”的价值拓展。70 年代的概念音乐剧,不再以简单的故事叙述作为主要驱动,而将编剧对于现象和问题的思 考,形成感想、意志或者意识形态,用音乐剧的具体形式呈现出来。这点早在Book Musical 时期的经典作品<Oklahoma!>当中就有所体现:作品主要反映了牛仔与农⺠的矛盾,并强 化了美国战后所独有的乐观、妇女解放的意识形态,只不过<Oklahoma!>仍旧以讲好一个 故事作为本体,而70年代的概念音乐剧则完全走向了后者而弱化了故事成分。
这里不妨比较一下音乐剧和歌剧的异同。音乐剧的认知深度明显低于歌剧,从某种意 义上来讲,音乐剧的表演成分更?而歌剧的歌唱成分更?,这也是为什么音乐剧能够较为轻 松地摆脱叙事的任务而完全走向概念和哲思的反映——音乐剧当中的元素是为了提供给观众 视觉听觉的刺激娱乐,所以手法灵活,并不固守单纯用音乐来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 剧当中舞美、动作、表情、音乐、唱段这几个元素是平等关系。而歌剧当中显然人声唱段是 一切的主宰,上述元素在和唱段发生冲突时都必须让位于唱段本身,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有 “清唱歌剧”而没有“清唱音乐剧”。而唱段本身作为要素又会被统治于一个更高的组织秩序当 中——叙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歌剧是一个等级结构更为鲜明的“暴君式独裁体系”:叙事统 治着唱段音乐,唱段音乐统治着舞美、动作、表情。所以即便19世纪的歌剧当中已经出现对 哲学的回应与反思,也无法摆脱叙事的主要目的,因为单纯的唱段的叙事能力有限,比如 Wagner的歌剧当中就熔铸了尼采、叔本华等人的哲思,在歌剧<Tristan und Isolde>(《特里 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最后唱段<Lieberstod>(《爱之死》)当中就体现了尼采、叔本华等 人“方死方生”的哲学观和生死观。由于唱段让位于叙事的组织结构,所以思考只能具体体现 到每一个唱段的表现当中。而歌剧则更为轻松,哪怕两段唱段音乐之间体现了不同的意识形 态,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如舞美动作等当作连接,从而体现纯粹的概念与思想。
二、一部自传性的音乐剧——Sunday创作之始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一下简称为Sunday)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音乐剧,
作曲作词者Soundheim在创作这部音乐剧之前的作品1981的《友情岁月》由于颠覆了传统 的正序叙事结构而惨遭滑铁卢,导致他与之前的合作伙伴Prince的合作关系宣告结束。他甚 至中断了创作,声称将放弃音乐剧的创作而走向侦探小说或游戏开发。沉寂3年之后, Soundheim又?出江湖与James Lapine合作,创作出了这部旷世奇作——<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讲述了19世纪印象主义实验性画家George Seurate的点描主义创作的 思想与现实斗争,并借助George的经历,说出了自己对艺术、艺术评论家以及艺术生存现 状的辛辣评价。所以这部作品的唱段当中有相当的自传性和思想性,以古讽今,托物言志。
与之类似,19/20世纪之交的钢琴大师拉赫⻢尼诺夫也是由于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失败而陷入 抑郁,停止创作,在沉寂数年后,拉式以一首第二钢琴协奏曲一鸣惊人,作品当中的思想深 度在拉式所有的作品当中都独树一帜。所以通过审视Sunday,我们可以进入Soundheim的思想深处。
Sunday讲述了点描主义画家George Seurate创作名作<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le de la Grande Jatte>过程当中的经历:他沉迷创作,无法从素描本中抬起目光看待生活,导 致他的情人Dot离他而去,好友Jules劝教他画能够被理解的画,更被那些他画中的对象投以 不理解的白眼——Artists are bizarre.百年之后,George II与祖先完全相反,他全身心地进 行艺术投机,希望通过招揽更多的资助进行创作,然而他的才思枯竭无法创新总是在进行一 些?复性实验,导致朋友离他而去,自己也闷闷不乐。通过曾祖母Dot的语法笔记,他理解了创作和生活的本质——Harmony。
三、Sunday背后的哲思——“父亲”与“婴儿”的迭代
笔者将通过“父亲”形象的迭代和结构的开放闭环对这部概念音乐剧进行评析。“父亲”形象的对面是“婴儿”。婴儿代表了本源的无秩序的欲望。弗洛伊德认为代表“超我”的父亲有两 个:一种是俄狄浦斯式的父亲,他代表了秩序和法律,作为高于婴儿的秩序,阻止了婴儿对 母亲的乱伦欲望;第二种是《图腾与禁忌》的父亲,他代表了权力和暴力,他占有所有的女 人和生殖的权力,并且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会想尽一切消除异己,这当中也包括了婴儿和敌 人。婴儿在观察父亲的举动当中会发现自己的生理性缺乏,并由于这种缺乏产生焦虑从而尝 试模仿父亲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阉割焦虑”。1
Sunday作品当中两种父亲的形象和婴儿的形象都在不停地迭代,在第一幕当中, George是第一种父亲,在他的绘画世界当中他就是创造者和“超我”,在Character
Song<Color and Light>以及开场的独白当中这种秩序和法律性体现明显: “Aren't you proper today, miss?
Your parasol so properly cocked,
your bustle so perfectly upright.
And you, sir. Your hat so black.
So black to you, perhaps. So red to me. ”2
尤其是George的开场独白,作者有意将这种创作的过程和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相类 比,加强秩序感:
“White.The blank page or canvas.The challenge:bring order to the whole. Through desigh.
Composition.
Balance. Light.
And harmony”
根据Soundheim和Lapine的讨论内容来看,他们认为原画当中所有人的目光不相交, 彼此的关系矛盾而无中心,那么这个中心就是存在于画外的创作者,即George本人。 George的好友Jules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形象,他一方面作为婴儿,对George的才华表示出 一种阉割焦虑和嫉妒,另一方面他作为第二种父亲,代表了为当时社会所主要认可的潮流,
1 夏飏.硕士论文.《对音乐剧〈星期天与乔治在公园〉的拉康式解读》.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
2 James Lapine & Stephen Soundheim.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Theatre book publishers.
主导了George的画是否能够被展出。所以他对George的态度是复杂的,作者也非常聪明地 利用音乐去刻画了这种复杂的态度,在Jules第一次出现时的唱段No life可以被看作是Jules
的Character Song,音乐和唱腔充满了一种嫉妒和嘲讽: “[JULES]:Oh, my
[YVONNE]:Oh, my dear
[JULES]:It has no prescence
[YVONNE]:No passion
[JULES]:No life.It’s neither pastoral.Nor lyrical [YVONNE]:You don't suppose that it's satirical? [JULES]:Just density.Without intensity
[YVONNE]:No life.Boys with their clothes off
[JULES]:I must paint a factory next!
[YVONNE]:It’s so mechanical
[JULES]:Methodical
[YVONNE]:It might be in some dreary Socialistic periodical”3
但是在之后的剧情当中似乎Jules对于George的态度是迥异的,也借助其妻之口说出了 Jules真正的态度——他嫉妒George的才华。所以他在访问George的工作室之后,我们应该 明白他的用意,隐藏在善意劝教之下的是一个暴君因为嫉妒和焦虑而急于铲除儿子的内心。
Dot的⻆色是父亲形象迭代的最佳体现,在第一幕中Dot作为婴儿,她的想法是单纯 的,出于原初的无秩序的欲望,所以她一直在George的那面理想之镜当中获得一种对父亲 的模仿。一方面她对George对待她的冷淡态度感到不快,但另外一方面又对她自己缺乏但 George拥有的特性感到臣服——Concentrate,这一点两人在Studio的唱段Color and light当 中体现明显:Dot在照镜子的时候看到的不是现实的自己,而是理想的自己和现实的差距 (即婴儿和父亲的区别):
“[DOT, spoken](sung)
If my legs were longer
If my bust was smaller
If my hands were graceful If my waist was thinner
If my hips were flatter If my voice was warm If I could concentrate”4
但二者能在彼此的凝视当中产生一种互补的愉悦,这种互补的愉悦是二者能够成为情 侣的基础。而在离开George之后,Dot竟然也开始模仿父亲的行为,她开始学习写作和语 法,开始学习Concentrate。有意思的是,在第二幕当中,相同的演员饰演了Dot的女儿 Marie,可以看作是Dot的继体,通过Marie的讲述我们看到她似乎仍然没有学会 Concentrate,她仍旧会在讲述的时候不时地会议起过去的事情,并且通过她的讲述我们看 到了Dot的转变。但恰恰是Marie、恰恰是第一幕当中的婴儿Dot的语法笔记成为了George II 的父亲。George II相较于祖先补⻬了在生活上的缺乏,但是却丢失了最?要的能力,即创 造秩序的能力,所以他只能?复7次做相同的东⻄,使得工程家出身的好友都称要回到
3 James Lapine & Stephen Soundheim.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Theatre book publishers. 4 James Lapine & Stephen Soundheim.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Theatre book publishers.
NASA。所以当我们来到最后一幕,由Dot向George讲述创作和生活的本质——Harmony的 时候,这种父亲和婴儿的关系又颠倒了过来,实现了结构和人物上的闭环。
四、结构的魅力——开放的闭环 Sunday的开头和结尾运用了相同的情节——George对于画面的布置。这个情节是整
部音乐剧当中思想性最强烈的两个节点情节,相类似的在一二幕之间,混乱的现实被 George的超我秩序整合成为和谐的整体,并借助⻆色之口讲述了艺术的终极追求:
“[COMPANY and GEORGE (spoken)] Sunday, by the blue So much love
Purple yellow red water In his words Forever with his colors On the green Purple yellow red grass How George looks As we pass
He can look forever
Through arrangements of shadows What does he see? His eyes
So dark and shiny... so careful... so exact... Towards the verticals of tree”5
这样三点串起的一根明晰的节点线统治了弱化叙事的概念音乐剧,使得整部音乐剧形 散神聚,元素虽多但是整体性强,比如?复性的元素就包括单眼渔夫、Jules家的仆人、卫 兵和少女的爱情、来自美国的暴发户以及luis面包匠等等,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所以 关系错综复杂且混乱无序,可以附加无数的元素和符号去丰富整个音乐剧的感官刺激。就比 如作为丑⻆的两个美国人,他们的出现无助于情节的完整抑或人性格的刻画,但是单纯作为 笑料则可以牢牢把握观众的胃口;同样作为Dot的第二任情侣,luis在剧中一句话都没有说, 但是他的出现则为整部音乐剧附加了一个可供讨论的话题——爱情和面包,丰富了整部音乐 剧的元素。同时三个相似情节在时序上由于解读的前提文本已经不同,相同的情节放在不同 的前后文关系下产生了“蒙太奇”一样的不同结果:通过第一次我们走进了George的创作方 式;通过第二次我们了解到艺术是对无序现实的提纯与总结,画面表现的是作者对世界的体 察;第三次我们了解到艺术和生活的本质都是Harmony,需要不断地Move on。
从大关系的⻆度,音乐剧设置了二元的对峙,一二幕的George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极端 状态,一个完全沉缅于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另外一个则完全投入现实无法找到自己。在这 样的大的二元对立的格局之下,作者给出的结论是无论生活还是艺术都需要Harmony的解 药。
传统的评论普遍认为第二幕的精彩程度远逊于第一幕,有狗尾续貂之嫌。笔者认为, 从构架上讲,第二幕是第一幕的良性补充,另一侧面,有了第二幕音乐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能够得以体现。但是从手法的⻆度上来讲,第二幕的唱段太整,几乎由George II一人主导 了所有的矛盾表现,而没有设置太多的像第一幕一样的二元性的对话,所以第二幕的戏剧精 彩性远低于第一幕。
应该充分肯定三点两面的大结构所形成的开放闭环的魅力,与之类似的结构有⻢尔克 斯的《百年孤独》,也用相同的“看冰块”事件作为两个世代故事的点,设置了最基本的二元 性对峙:两兄弟阿尔卡蒂奥象征?蛮,奥雷里亚诺象征文明。在这个基础上用琐碎的材料去 丰富故事的精彩性,并用永恒的母性——祖母乌尔苏拉串联起庞大的结构。孤独的原因在于 无论现实的形式怎样变化,他们的命运本质总是相似的,无法逃出轮回和?复的怪圈。而 Sunday一剧运用回环结构也有类似表意:我们生存在世界上,总是无法避免被更高的秩序
5 James Lapine & Stephen Soundheim.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Theatre book publishers.
统治,最终通过模仿异化为一个被抹消的主体。而题眼应该就是Children and Art,他们不 在于现世的所指,而是纯粹的和谐的创造与美。
Soundheim前期的一部作品<Company>也运用了类似结构,通过主⻆的三次生日经历 串联起整个琐碎的叙事,与Sunday类似,Company的第二幕处理差强人意。他们虽然同时 作为闭环结构的代表,但都对可能性表示相信,甚至Sunday就借人物之口说出了对可能性 的相信:“White. A blank page or canvas. His favorite. So many possibilities.”,在闭环的基 础上形成了螺旋上升之态。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George II在领悟到Harmony之后的结局是 无可改变地碌碌无为,抑或走向完全的自我世界,还是跳出轮回,但给予了我们想象的空间 和可能性的存在。同样也没有在company中告诉我们Bob最终的选择,人物的结局开放给每 个读者,根据自己的解读能力和世界观去继续人物的生命。
本文主要就音乐剧的发展探讨了概念音乐剧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第一性的转变,Sunday 创作始末和作者的经历,以及从“父亲与婴儿”的迭代、开放闭环的结构魅力解析了Sunday的 优缺点。总而言之,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概念音乐剧,它运用 了舞美、表情、动作、音乐以及唱段多种要素进行对“艺术与生活”的认识的阐述,消解了歌 剧的认知深度,增强了给予观众的解读乐趣和形式刺激,成为一朵音乐剧历史上不可多得的 奇葩。
附录: 参考资料:
1 夏飏.硕士论文.《对音乐剧〈星期天与乔治在公园〉的拉康式解读》.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
2 James Lapine & Stephen Soundheim.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Theatre book 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