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最长的一天 The Longest Day(1962)

最长的一天 The Longest Day(1962)

又名: 碧血长天(港) / 最长的一日

导演: 肯·安纳金 安德鲁·马顿 伯恩哈德·维基 达里尔·F·扎努克

编剧: 科尼利厄斯·瑞恩 罗曼·加里 詹姆斯·琼斯 David Pursall Jack Seddon

主演: 理查德·伯顿 肖恩·康纳利 亨利·方达 约翰·韦恩 莱德·巴顿斯

类型: 剧情 动作 历史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62-10-04

片长: 178 分钟 IMDb: tt0056197 豆瓣评分:8.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影片描绘的是登陆诺曼底的第一天所发生的事件,所谓最长的一天是该片分别从盟军和德军双方面的角度同时描述诺曼第登陆这一历史战役的来龙去脉,以及双方在此期间的重要反应,手法平实,场面逼真,让整个事件在观众眼前重现。并且粗中有细,无论是决策的将军还是登陆的士兵都写得栩栩如生:英军战机低空飞过攻击;美国特种部队遭德军射击;一群法国修女冒着枪林弹雨抢救联军伤兵……

演员:



影评:

  1.       在《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最真实的反映海滩登陆作战的影片无过于本片。超过4000人被绞杀在奥马哈海滩布满地雷,反登陆障碍的沙滩上以及冰冷的海水里。但背后宏大的布局以及对整个二战的影响都是战争史上的经典。出于兴趣所在,我曾经翻录过所在军事院校里有关二战的史料,认为除却电影的艺术渲染之外,登陆前数年的策划以及欺骗手段才是影响后来战局的关键。从宏观到细节,每一个环节都影响到这场超过200万人登陆作战的成败。但兵者诡道也,盟军正是利用德军决策者在某些思维上的盲区进行了突袭。甚至某些运气的成分也在不同程度上让战局朝有利于盟军的方面发展。比如隆美尔在登陆前一天回国为夫人庆生,希特勒在登陆发生时正在睡觉,而醒后也没有马上派最精锐的装甲预备队进入战场以扭转战局。但这都不足以使历史改变其进程。从部队素质来说,德军的指挥官战术素养,单兵军事素质,装备水平,部队组织能力和纪律性都不逊色于盟军。但策略上的失误使整个战局限于被动。在6.6日登陆开始时,5个登陆场的正面总长度不会超过20公里,但在诺曼底的九万德军(并非最精锐,精锐配备在加莱海岸)需要面对数量远超N倍的盟军。但盟军登陆士兵没有重武器,只能靠海上舰队的远程炮火予以火力支持。即便在盟军海空军打击之下,德军海岸防御工事也有80%得以保存,而正是这些坚固的工事成了盟军士兵的噩梦。如果德军精锐装甲部队能及时投入战场分割包围盟军,则可能将已登陆盟军消灭在海滩上从而挫败“霸王计划”。可历史不会有回头。美军上校泰勒是这场战争的一个缩影,登陆场上的士兵只有2个选择:已被打死或者将被打死。当勇气超越了死亡带来的胆怯与血腥,胜利就成为必然。如果说《拯救大兵瑞恩》带来的是人性在战争中的思考,那本片就是谋略在战役成败时决定作用的体现。不同的视角演绎出不同的经典。战争是残酷而现实的,但它带给人的创伤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含义,无论心理还是生理上。代价惨痛,而精神永存......
  2. 关于那次世界战争史上有名的登陆,关于那次扭转整个二战局势的战役,关于决定世界很多国家和人民命运的D-DAY,有无数的文学影视作品从各种角度和层面去描写和勾画。这绝不仅仅是因为诺曼底登陆的重要性,也不仅仅涉及到二战的格局改变,更是因为在在那天双方没有任何人知道:上帝到底是站在哪一边的。如果某些看似不起眼的因素改变了,是不是那场战役和二战的解决,以及人类的历史都会改写呢?没有任何人能够抗拒对这种历史可能性的猜测。拍摄诺曼底登陆的电影也很多,但这部拍摄于1962年的电影,无疑将成为二战题材电影的经典和丰碑,即便是放在半个世纪后观看,仍然会惊叹于电影竟然能够从这么多角度和故事,来看待那场决定世界命运的战役,从双方最高决策层的考虑和纠结,到各种策略在执行层面的失误和巧合,甚至是关注到不同层面人物个体的故事和感受,经常是几场战斗多个人物不停交替展开,导演能够把握如此恢弘浩大又非常繁琐的剧情,确实对于电影拍摄非常有把控力。

    电影里有无数的场景和人物登场,关于诺曼底登陆的过程和结果估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我只是把其中自己关注到的一些人和事,记录在这里呈现给其他观影者。或许这里面每个细节改变都会影响战争进程,但这里只能留给我们在头脑中猜想和推演了

    1、德国西部集团军的某位将军,去参加军旗推演,他在德军军旗推演中从未输过,而这次他是扮演艾森豪威尔,而且他拟定的计划就是从诺曼底在恶劣天气中出其不意地登陆。但他认为艾森豪威尔是个谨慎的人,在此前战役中从不冒险,因此不可能采用这种方案
    2、负责德军情报的军官,已经推断出当某位诗人的第二条诗句出现的时候,就是盟军将要发起登陆进攻的时候,并且将这个情报激动紧张的汇报给集团军司令,但司令虽然下令战备戒严,但却并没有真正重视,继续跟其他将军打牌。因为过去的半年类似的情报已经出现了无数次。
    3、德军很多军官离开前线去附近城市过夜,对于军纪严明的德军来说,主要是认为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无论是飞机或是舰船都很难发起进攻,而盟军突击部队的几十万人,确实已经在船上等待了几天,此前已经因为天气推迟过一次进攻时间了。但这次出现了短暂的可以发起进攻的天气,不然或许仍旧会继续推迟
    4、盟军舰船上的突击部队,士兵无聊大牌赢钱,某位士兵赢了1500美金,但突然想起上次赢牌后,在第二天的战役中就受伤了,在进攻发起前他问旁边去赌钱的同伴,当听说他输掉钱后才松了口气,想来在这场战斗会因为输牌变得顺利
    5、诺曼底海岸边的法国居民,每天打开窗户看着德国士兵向海边堡垒送咖啡。当他终于看到盟军反攻的舰船后,尽管炮火随时会把他的房屋炸毁,他也可能随时在炮火中死去,但仍然癫狂般地从床底拿出法国旗帜忘情挥舞
    6、西线集团军司令让部下致电统帅部,要求出动重装甲部队前往海滩,但却因为希特勒吃了安眠药而没人敢叫醒他做决策;而当希特勒醒来后暴怒发脾气没人敢提这件事。部下建议司令直接电话希特勒,但因为司令看不起这个曾经的下士,拒绝了这种建议,因此德国装甲部队始终留在后方没有参加诺曼底登陆战斗
    7、罗斯福的儿子担任盟军抢滩部队的副师长,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被安排在后方,只好写正式报告要求上战场。并且向自己的上司隐瞒了风湿病痛的情况,进门前把拐杖留在门口的栏杆桑,恐怕没有比不能上战场的将军更悲哀的事情了
    8、法国地下游击队美女战士,为了炸毁敌军的运输士兵和武器的列车,巧妙引开守桥的德国士兵,最后抱着士兵跳入水中,幸好她还活了下来。
    9、盟军设计的橡胶士兵,空投到敌人后方,落地后会自动爆炸发出射击声,本意是迷惑敌人,但却因此让德军起疑,既然有这样的迷惑动作,必然是要掩盖真实的企图,有点弄巧成拙了。
    10、盟军滑翔机特种部队居然可以在岸边降落抢占桥梁,支援他们的是吹着爱尔兰长笛的部队,而且他们真的在战场上吹笛子发起进攻,当时真心觉得有啼笑皆非的感觉。
    11、进攻敌人据守的堡垒时,在重机枪和大炮设计下,法国自由军部队损失惨重,退守到一栋大楼里等待指挥官去找坦克支援,这时候走来一群淡定的法国修女,开始给士兵们医疗护理。
    12、101空降师的F连错误降落在敌军据守的镇子,某位士兵降落伞刚好挂在教堂钟楼旁边,整整几个小时他目睹战友几乎是被屠杀,自己耳朵也被钟声震聋。
    13、空投的伞兵在清晨暗淡的光线中,跟德军巡逻队隔着矮墙插身而过,当最后一位盟军士兵发现后,那队德国人却早已走远
    14、为了躲避盟军空隙,德军将空军中队分散到各个机场疏散,结果导致需要几天空军才能集中发挥作用。其中最优秀的航空员,带着自己的僚机只有两架飞机,扫射海滩上的盟军士兵,但可惜杯水车薪完全无法改变战局了
    15、在夺取某个海滩的英国将军带着自己的哈巴狗,而且抱怨炮火让自己的宠物狗忧郁了。当通讯兵希望用他的手持通讯设备通报情况时,却被他蛮横地拒绝了。无奈之下通讯兵只好放出备用的信鸽,结果信鸽却飞向了德军方向。
    16、德国海岸防卫部队的军官,收到了盟军即将进攻的消息,带着狼狗去海边堡垒巡逻,但是观察了一夜都没有看到。最后要离开的时候,发现狗狗不见了,决定最后看一眼的时候,海面上突然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战舰
    17、盟军的几百名士兵,苦练几个月攀登悬崖,为了就是从悬崖突破德军的炮兵阵地,避免这个悬崖上的大炮对海滩登陆产生威胁。在牺牲无数士兵之后,终于攀爬上了悬崖,却发现那些大炮根本还没有安装。
    18、盟军101空降师的上校跳伞扭伤脚,让军医勒紧鞋带拄着拐杖前进,他们距离预订的降落地点偏离了十几公里。后来征用了83空降师运送武器的平板车,坐在车上指挥对德军小镇的进攻,扼守住了主要的交通要道
    19、盟军空降师每个人发了个玩具,可以发出咔哒声,约定发出一声要以两声回应。某个盟军士兵听到两声咔哒,以为是自己人就站了出来,却被德军击杀。原来步枪换子弹也是咔哒两声
    20、一个美军空降士兵,一天都没有开一枪,只是在战场上迷路了,碰到了一个英国军官受了重伤,而不远处是一名被他击毙的德军士兵。一个人死了,一个人受伤了,一个人迷路了

    就在无数个这样的人物和事件中,D-DAY最长的一天过去了。



  3. 难以想象,1962年的一部黑白战争片拍得如此之棒。

    《最长的一天》(The Longest Day)拍摄的是诺曼底登陆战役。从登陆前一天士兵的猜测,纳粹德国的兵棋推演,再到艾森豪威尔最终决定,登陆作战开始,最后以盟军成功登录完结。《最长的一天》不是纪录片,却有着纪录片的真实。同时作为一段世人皆知的史实,却又能拍出绝妙的戏剧冲突,让三小时的观影时刻绷紧神经。

    《最长的一天》与其他战争电影有诸多不同。战争电影多有主角主线,注重烘托英雄角色,乃至歌颂一下主旋律——《最》这些都没有。它的叙事角度是不断地在盟军与纳粹德国之间切换的。影片没有一处描写德军的邪恶,也没有明显的歌颂盟军的正义,而是让观众以第三者的身份,观摩作战双方在战略及战术层面上的对弈。战争片拍得如此中立,让我这个后人肃然起敬。

    看得出当时电影特效还很原始,部分场景如战斗机驾驶、舰船甲板等情节处会看到抠像留下的光边,人物光照与背景光线方向也有些偏差。不过这些偶尔的瑕疵丝毫不影响整部影片的观影感受——事实上这部半世纪前的电影有着极为出色的特技特效。精致的室内外布景、出色的烟火效果、高度还原的车辆坦克、以及令人赞叹的镜头调度,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登陆战役还原在观影者眼前。

    看完《最长的一天》,最大的感受便是真实。这种真实不是靠CG特效打造的。影片个别处穿插了一些当年的实拍影像。都是黑白片的缘故,除了浓密的噪点外,插在电影中倒也不那么突兀。细看会发现,那些记录影像中的场面与电影拍摄的画面并没有多少差别,觉得影片已经将战争场面还原得足够真实了。战斗场景当中不少音效都没有添加,士兵中弹时无声地倒下,还有攀登悬崖时跌落在地,完全没有任何声效表现。这些声响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本来就听不见,只见其人不闻其声的处理方法反而突显出战争的残酷。我们从来只关心战局的胜负,不会过多关注参战的一颗颗棋子,攀崖士兵重重地摔在地上,身体抽动了两下,面朝下,不再有动静。

    大家都知道结局了,电影的悬念该怎么制造呢?《最长的一天》做到了。《最》对大场面的描写甚少,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各个细节剧情与人物上。法国抵抗组织、德军前线指挥官、空降师、盟军指挥部,每个地方每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串联在一起,组成了整部史诗。让我印象最深的是F空降连片段。F连全军覆没,因为他们错过了降落地点,降落在了镇中心,完完全全暴露在镇守此地的德军眼皮底下,于是在半空中惨遭虐杀。影片前半段,空降师指挥官说过不止一次:如果错过了降落地点,就等死吧,为F连之后不幸言中加了不少筹码。之后整个F连覆灭的情节描写更是一绝,它是透过一个幸存士兵的视角来描写的。这个士兵的降落伞挂在了修道院钟楼窗户上,让他动弹不得。镜头在他的特写与他战友被德军虐杀的画面之间切换:他眼睁睁看着战友送死,自己却什么也帮不上。他拿出一把刀,打算隔断绳索,刀却掉在了地上。声响惊动了地上一个德军士兵,德军士兵瞄准了他,他闭上眼睛正准备接受命运,那个德军士兵被一个刚降落的战友一梭子打倒。依然没有过多音效,有的只是士兵脸上的表情和闪着银光的眼睛,5分钟的片段看得人步步惊心,尔后感慨万千。

    大场面虽少,但绝对可与当代好莱坞战争片媲美。影片高潮部分,一支法国突击队攻取德军控制区的段落最为典型。开头一段俯拍长镜头就让人佩服连连:一群法国士兵从街角发动突袭,一路奔向当地德军总部。镜头从半空俯拍跟进,拍摄角度之困难、演员之众多、调度之复杂堪比《历劫佳人》开头。之后是本片唯一的装甲作战场面:法国突击队遭遇德军重兵反击,紧急调派来一辆谢尔曼坦克。与特效片之流不同,《最》没有频繁的剪辑,没有炮弹的慢镜头,没有血肉横飞。《最》是慢节奏战争片,镜头分别给德军反坦克炮的炮管和谢尔曼的炮管特写,两根炮管缓缓转动,炮口制退器在透视之下显得巨大无比。谢尔曼率先开火,两炮将小楼轰倒。慢节奏镜头中感受到的张力比CG特效更持久。

    相比同类型电影,前辈《最》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当代电影大多有着无与伦比的视听效果,快速流畅的剧情展开,以及绝对政治正确的主旋律,却往往忽视了影片的内涵塑造。我的好电影标准:好电影不麻醉观影者,不取悦观影者,但一定要能引发观影者思考。正如《最》的结尾,战争是什么?He’s dead. I’m crippled. You’re lost. I suppose it’s always like that. I mean war.
  4. 福克斯的翻身之作,也是60年代二战史诗片高潮的顶峰。从全景角度来看,影片还是很成功的,起码比苏联式的开会+打仗要好很多,一如既往的用一些小人物贯穿了整个战役。不过也正是因为人物太多,并没有多少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和后来的《遥远的桥》一样,这样全景展现千军万马军事行动的影片必然要陷入面面俱到,却又只能点到为止的窘境。鉴于年代所限,影片中也出现了一些细节硬伤,比如过于夸张K98步枪声音和蟋蟀发声器的相似,所有的伞兵都穿着步兵的靴子等等。
    另外,影片中还真是明星荟萃啊,比如老牌硬汉演员罗伯特米彻姆在海滩登陆一场戏中,看到很多年轻演员因为水冷而不愿意下水而导致拍摄混乱时,轻蔑的带头跳入海水。有时候,演多了英雄人物,本人也牛*起来啊

    还有糊涂侦探中麦克斯韦精明的扮演者,Don Adams,也扮演了一名美军舰长,更加不用说肖恩·康纳利扮演的那个唠叨的布伦机枪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