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我为勾勾狂 Getting Go, the Go Doc Project(2013)

我为勾勾狂 Getting Go, the Go Doc Project(2013)

又名: 舞男纪录片计划 / The Go Doc Project

导演: 科里·克鲁克伯格

编剧: 科里·克鲁克伯格

主演: 坦纳·科恩 马修·坎普 拉蒙·奥尔默斯·托雷斯

类型: 喜剧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3-04-03

片长: 91分钟 IMDb: tt2623502 豆瓣评分:7.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纽约大学生Doc(坦纳·科恩 Tanner Cohen 饰)喜欢网络性爱,迷恋夜店的头牌脱衣舞男孩Go(马修·坎普 Matthew Camp 饰)。为接近对方,他编出一个美好的借口:他要以Go为主角,拍一部勾勾舞男孩的生活纪录片。可是当他们接近后,挑逗模糊了镜头前后的界限,情欲弥漫的夜晚更让他们发生了超乎寻常的接触。然而谎言终会被揭穿,带来的是意想不到的结果…... 游走在艺术电影边缘的大尺度同志电影,发掘得偿所愿后的刺激与危险。

演员:



影评:

  1. 另类的同时也是出乎意料的思想探讨话唠片,虽然话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造成的效果让这部片子大大超出了预期。
    这个前半段看起来就只是想要接近美好肉体的猥琐宅男,最后真的选择了离开Go,尽管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但听过他们关于“平常和激进”的探讨后也就不是那么意外了。毕竟使两个人最终能坚持携手的,是内心的追求,而不是脸和身体。

    什么是真正的平常或激进?
    common idea大概是,直人的生活是平常的,因为他们不特殊很无聊;同志的生活是激进的,因为他们天生的与众不同,使得他们的生活天生便被认为同样应该与众不同——与那些平常的直人不同,就像是如果你不打扮出光鲜的外表并过出光鲜的日子就枉生而为gay了。
    但这些标签式的预期本身不就是很不平等的吗?同志群体一直追求的平等对待,除了不被干涉什么样的取向是正常的外,不是也应该包括不被有色眼镜们预设生活的面目吗?
    像最后Doc到达Iowa后说的那样,我是一个同志,但我想要过的仍然是那种“平常”的生活,有自己的农场和猎枪,和相爱的人组建家庭共度一生——这反而成为了最“激进”的同志生活,因为这不是大多数人给我预设的生活。

    当然,两种观点见仁见智,没有一定的对错,只是人们应当思考,自己一直坚持认为的是否正确。
    对我而言,当片尾从small town boy in the city变成radicalized homo in the country的Doc说该是自己退场的时候了时脸上露出真正阳光的笑容时,我也发自内心的跟着他笑了。
    这个升华的结局值得点赞。

    -------------------------------
    最后。

    "I think that I have a lot of guilt, built up over the years from being a kid who always felt like he has to hide. This sense of being found out, or this worry that you grow up with as a gay kid, I guess it keeps me inhibited."
    这段自白多少说出了我自己成长过程的心声。相信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2. 首先最想说的是,两位主角的颜都超正!而且两个男主的身高差不要太萌,简直是女王受和呆萌攻的设定。而这部片子里也有几个很触动我的点:
    1.影片尺度的巧妙把握,游走在GV和情色电影边缘,乐而不淫这点很棒啊,如果单纯GV,感觉浪费这两张脸呢。至于它如何做到的,呆会儿再说。
    2.“我想为你摘下帽子,让世界看到你的眼,而不是臀”。Duc喃喃自语的这句情话太动人,以至于看到这的时候,我这个心急的腐女以为Go这个世俗身份下的舞男终于能找到灵魂伴侣,但是“第一次”和“炮友”的区别和混淆,算了,豆瓣上有太多这种帖子。还是老李说得好:“情爱里无智者。”
    3.Duc在被Go问到小时候有没有调情过时说的:“我想,在我成长的这些年中有很多罪恶感产生,需要隐藏。这种感觉会被发现,或者担心你以一个gay的身份长大。我猜这使我感到不自在。”这段话让我有所共鸣。在成长中,有多少事是你被告知“不行”“不许”“不应该”的?但是正如婴儿都会有性冲动,有些事是无法克制的。但由于世俗的标准,你只能隐藏。这多多少少会造成性格的扭曲,在性心理上就是所谓的性偏离了。大概这也是Duc喜欢网络性爱的原因?
    4.之所以说这部电影显得乐而不淫,是因为Duc和Go在床上抱在一起时关于社会,关于同性恋的身份,关于平凡和激进的探讨。这使得这部电影不仅仅是部同性恋爱的片子,主题也有些升华。
    电影里借Doc和Go的口探讨关于平凡和激进的观点很有意思,说起来多多少少有些辩证主义的味道:一般人认为同性恋和普通人不同,那他肯定有有所区别的标志存在——娘娘腔,打扮得花里胡哨,滥交,夜夜笙歌……总之你一眼就能看出”啊,那个人肯定是个gay!“这是一般社会给同性恋者的标签。
    但是这种标签本身不也是平常化的吗?那么,那种真正炫酷的,激进的人生是怎么样的呢?
    不是你去流浪,去逃票,去蹭饭,去叫嚣和这个体制这个社会抗衡。恰恰相反,是你进入它,甘之如饴地,enjoy it。结婚生孩子,靠着门廊灌柠檬水,拿着猎枪养着狗,去过最平常,最普通的生活。可是你心里还是一个同性恋,可是大家都不知道。或者推而广之,你心里还是葆有自己的梦想,信念,坚持。
    今天恰好看到一篇帖子,也在探讨类似的问题。帖子讲的是两个不婚主义者,保持着只要不爱,随时可以分开的默契,在一起了七年,俨然一副灵魂伴侣的模样。他们没有正经工作,有的只是两个人租个小房子,相互陪伴地混着。但是迫于生存压力,男生找了一份律师助理的工作,女生也找了一份好工作。最终两个人有了车,在郊区买了房,甚至因为男生顶头上司的一番话,跑去买了婚戒。只是两人依旧没有结婚,对外则说是已经结婚多年的夫妻。
    女主说也许多年后他们一直没分开,他们的小孩一定会以为他们是一对没经过反叛期、没经过思考就走进中产阶级俗套家庭剧的平庸夫妻吧。
    只是他们从此选择了默默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尽量不打扰周围人的默契。
    这和Doc的观点何其相似。
    只是这世界上还是太多人挣脱不了束缚与世人的眼光,不可否认,我也是其中一员。
    但愿经过红尘修炼,我也能成为坚持自己内心所想的人,无论是否与世俗价值观趋同。
    只要我认准就好。


    【以上只为影评作业】
  3.         又一部十分有共鸣的电影,总觉得看到心仪的电影是天意。正在我最迷惑与失落的时候看到了这部电影,和男主一样同样有些宅,即将毕业失落的我,和他一样,就像不可能一样遇到了个看似完美的他,我们度过了很多难忘的时光,我对他袒露一切,许多第一次给了他,却同样无疾而终。

          真的是天意让我看到这部电影,还没有走出悲痛的我从中得到的是感慨与共鸣。男主在慢慢投入了之后没想到用镜头捕捉到了go的cheating,而且在争吵之时go竟然说don‘t be serious。这是最伤人的话,男主回复到Its serious,to me!是啊,我也是如此,认真的人到最后会很受伤。而影片中也说道,如果两个人不是有共同的想法与感受,很难会在一起。其实这样的情感在圈子里真的太普遍了,也许如此激进或者说是不稳定的感情生活是gay的共性,每个人都在说想要找一个爱的人,但是真正找起来确实是千万般的不易。男主最后去了爱荷华,就像他说的一样,也许他这样真正想回归普通,和爱人一起到老才真的是圈子的特殊派吧。

        感情都是一样的,只有两个人真的都是那样认真或是都一样的爱对方,这个天平才不会倒,保持到最后。

        这不是一篇影评,纯粹是写给自己的感受。

  4. 这是片尾出现的影片名称,My Private GO-GO,《我的专属舞男》。但是本片的最终发行名是Getting Go, the Go Doc Project,《接近Go—关于Go和Doc的项目》。

    除此之外,本片完全没有出现任何片名,影片是以摄像头的自拍记录开始的,并且将半纪录片(而非伪纪录片)的叙述方式贯穿了全片。

    我对导演和演员一向没有任何印象,但是感谢Google、Wiki和IMDb,我知道了这部片是Were the World Mine 《若世界属于我》同一个导演的作品,而后者的主演也同样是本片主演。考虑到本片的原定片名,不得不说有点意思。

    首先,第一个问题,影片是真的纪录片吗?

    通过Wiki和IMDb,答案是否定的。扮演即将毕业的Doc的是Tanner Cohen(就是上面提到的另一部片的主演);而扮演Go的则是Matthew Camp,目前唯一的正式作品只有本片。matt本人之前既是GO-GO Dancer,而本片中对他的访谈、拍摄的他的住处和生活,也都真的是他本人的生活。

    是的,这就是“半纪录片”而非“伪纪录片”的原因。

    在开始之前我就看了详细的剧情介绍,因此我原本没有打算把这部片当作一部认真的电影看待(拜托,名字都叫《我为勾勾狂》这种俗烂好么)。但在开始之后,我被迅速地吸引到情节展开中,并且多次停下来搜索确认这是不是一部真的纪录片。

    我大学毕业后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纪录片工作室短暂的一个月试用。曾经有一次拜访客户的时候,客户问老板说“你们是从事纪录片制作的,在你们看来纪录片和电影的区别是什么?”因为原始对话发生于英文,所以我不记得确切的句子了,但老板回答的核心是“纪录片和电影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你无法控制剧情的发展,必须很努力地去组织你得到的素材”。

    在烂番茄上,一篇影评提到影片的幕后花絮中,导演表示“我们完全没有尝试让故事变得有趣”。从这里说,导演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尽管我中途多次中断影响了情绪传达,但仍然能够被故事吸引注意力。而对Go的采访和摄影,尽管镜头品质五花八门,但将Go(其实是Matt)的人格鲜活立体地展示了。在开篇大概二十五分钟的时候,Doc对Go的采访中,Go的表达带给了我很多震撼——在影片一开头,Doc仅仅将Go作为一个迷恋对象,一种宣泄性欲的物化符号(影片最后,Go很悲伤地说“我只是你屏幕上的一块肉”),而Go的采访回答彻底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使得自己获得了平面镜头之外的立体外延,我想这是我很快陷入了“难辨虚实”的原因吧。

    Go在访谈中提到了Andy Warhol,后面拍摄到Go的公寓的时候墙上也挂着AW的著名作品玛丽莲梦露的像(感兴趣的话可以稍微搜一下AW,你会在Google右侧的知识框中发现一张色彩怪异的水晶爷爷像,实际上他更著名的作品应该是各种形态的玛丽莲梦露像,至于他引领的波普艺术blabla因为我完全不懂就不提了)。而本片中也两次(或者多次)致敬了AW的影视作品,一次是刻意的拍摄Go吃饭,一次是记录过程中的Go的睡眠(并且Doc也和他相拥而眠)。

    正如本文标题,本片因为Go的行业,充斥了大量的鲜活镜头,甚至包含了Doc和Go的床戏(我不太确认这部分到底是实拍还是借位,但Doc和Go的故事的确是剧本安排,剧里Go的角色是真的,但剧的故事是假的)。因此,乖孩子还是偷偷看吧……

    不过不知道是因为角色间的对话探讨到了一些非常宏大的命题,还是因为本身纪录片的形式,出现的镜头并不让人感觉色情,因此如果冠以“软色情”的名号的话,还是会让某些观众期望落空吧。

    对了,剧中Doc的视频是发布在了tumblr上,地址在此: 不过里面的内容是发布于2014年5月的(本片上映是在2013年,所以这也许只是粉丝账号而非官方的病毒营销材料?)而扮演Go的Matthew Camp本人现在是演员和服装设计师(片中也出现了Go买布料、展示衣服的内容),你把他的名字放进Google,前两项就是他的twitter和instagram,以及他的个人网站。对于像Doc一样的色鬼,你可以去“网络尾行”啦。

    我非常愿意给这部电影打高分的原因是,无论是出于叙述方式还是对剧本的精确安排,本片成功地让观众混淆了虚实,这是作为这种类型的电影很成功的一点。而本片在豆瓣、IMDb和烂番茄的观众评论中也获得了较高好评,因此不算是我偏心吧。

    说实话,剧情的最后三分之一并不像前面那么出彩(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在这之前停下来看了很久各种观众评论打断了情绪),也许更主要的原因是后半部分更依赖虚构剧本走向而不是真实的角色本身,所以相较前面稍逊一筹吧。

    我也不太懂我自己为什么要废话这么多,总之算是一部相当值得一看的电影,故事简单成本应该相当低。不知道Matthew是不是真的从中得到了5%的利润分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