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短片取名“有闲阶级”,自然一语双关——即可以指片中所描述那一群休闲时间很多的上流社会,也可以指卓别林所饰演的无业游民。片中卓别林利用相似外貌人物展开冲突的做法,上承早期闹剧《百货公司巡视员》,下启《大独裁者》。而1921年的《有闲阶级》,作为《寻子遇仙记》之后拍摄的轻松喜剧,比《百》多了批判深度,比《大》少了沉重气氛,所以我一直认为该片是卓别林1918年到1923年一系列短片中的最佳作。
同样外貌的两个人,身份、地位却迥然不同。一个是混吃等死、穿着寒酸的无业游民;一个是中上层社会衣冠楚楚的绅士。前者光棍一条,后者却有一个漂亮动人的妻子。高尔夫、化妆舞会、铁面板甲,卓别林把这些元素穿起来,却给了“卢瑟”一个阴差阳错亲近“女神”芳泽的机会。不得不说卓别林是通晓底层人士心理的大师。让我们看看他是怎样拍短片的:
第一遇:火车站
贵妇人埃德娜(埃德娜·珀维安斯)带着仆人从列车上下来,却失望地发现丈夫并未如约来接他。而搭乘同一列火车的流浪汉(查理·卓别林)也悠然自得地从藏身之处下车,随后甚至“搭乘”在埃德娜一行的车尾,省了脚力。这是流浪汉和埃德娜第一次遭遇,双方都没留意到对方。
此间穿插丈夫(查理·卓别林)的活动,看起来刚起床不久(只穿短裤),妻子在电报中说,希望你没在喝酒——看来对丈夫屡教不改的秉性,她已经熟谙、生气、包容了多次了。
第二遇:高尔夫球场
对丈夫有些生气和失望的埃德娜,留下纸条,分开住,直到丈夫戒酒。下午便带了随从去骑马打高尔夫去了。接下来一处经典的对比:一个孤单的丈夫,一个孤单的妻子,一个孤单的流浪汉。不断给观众重复”lonely“这个词,而三个同龄人孤单的原因却并不相同,影片的关于爱情,关于阶级的主题逐渐清晰起来。
丈夫的孤单显然是没人管的自在。丈夫这位丈夫背对镜头,看完纸条,又作深情状地拿起埃德娜的照片,双肩耸动起来,让观众以为他有所醒悟正在哭泣——结果丈夫转过身来,原来他正在摇晃一瓶鸡尾酒,并急不可待地享用起来。
妻子的孤单则有些难以言说的复杂心情。一方面野外的骑马,让她感到心情舒畅了不少。另一方面,也许原先她希望下午是两个人的外出游玩,或者依然牵挂着晚上的舞会,丈夫是不是会出席并向自己主动认错。
流浪汉的孤单则是没有伴侣的孤单。他在上演了一些闹剧后,无意中遇上了策马散步的埃德娜。虽然埃德娜对这位和自己丈夫长得很像的人没多投去哪怕一丝的目光,但流浪汉却对她一见倾心,并幻想如何相识,如何步入婚姻,如何有了孩子。这是流浪汉和埃德娜的第二次相遇,他注意到了她。
第三遇:化妆舞会
打完高尔夫的有闲人士们晚上继续玩化妆舞会。埃德娜到底还是没沉住气,又留了纸条给丈夫,“来舞会,我会原谅你”。然而依旧用期待的眼神寻觅着。丈夫依然是酒不离手,不过打扮成板甲骑士,显然是打算出席的。这时面罩不慎落下卡住,一时无法打开,看着酒只能干着急,试了各种办法无效后,才准备走到大厅参加舞会。
而流浪汉因逃避警察而混进舞会,流浪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下午偶遇的美人,居然邀请自己坐到身旁,还主动抓起自己的手——哪个男人会拒绝这种幸福呢。他们之间的第三次遭遇,却是埃德娜主动发起,这全得归因于她对丈夫的一再包容和爱。丈夫的心不在焉,变为流浪汉深情的吻,想必埃德娜此时一定有所感动吧。
接下来就是与“岳父”的误会、与埃德娜丈夫打斗,直到真相大白。埃德娜顿时露出嫌弃状,流浪汉不容分说,被“岳父”立即赶走,他最后恋恋不舍地边回望埃德娜边走出房间。也许是内心有愧,埃德娜提议父亲应该向流浪汉道歉,而她的丈夫早就在一旁又在喝酒。最后流浪汉佯装接受道歉,最后一脚踢完“岳父”屁股溜之大吉。
作为卓别林20多年的铁杆粉,我2003年第一次看了这部《有闲阶级》,但过了15年,才能今天写下这篇评论。当时,我只是停留在影片中那种对心仪的女孩那种憧憬却得不到的感受上。如今随着年龄增长,越觉得卓别林影片的批判意义,绝非教科书强行拔高。相貌条件一样的两个男子,一个穷困,一个是多金;一个是吻着手说情话,一个是到车站接妻子还没有自己的穿着打扮重要;一个是奋力保护爱人,一个是为了占有欲而打架(流浪汉抱埃德娜时依然踢倒他们);一个是关心爱人情绪和身体,一个是见缝插针地又喝起了酒。究竟谁是更称职的男朋友/丈夫,相信不难判断。然而埃德娜的表现才是合理的,尽管她对丈夫的付出始终大于丈夫对她的付出,也不得不包容、心疼自己的丈夫,必须把这段很可能是“政治婚姻”的婚姻维持下去。在她和那群中产/准上流看来,流浪汉除了和她丈夫长得一样,没有一点配得上她。而我觉得,也许,她的丈夫除了身份,没有一点比流浪汉适合她。
当然,我并不认为有超越阶级的所谓纯粹的爱情。卓别林说过,贫穷只让会我过高地评价有钱人或上流社会的优雅。卓别林这部电影无疑是按这个路数来的:大师告诉我们,其实“有闲阶级”那帮人也很无聊,很虚伪。他们的爱情也没有外人想象得那么没好。与其仰慕或者自卑,倒不如倔强地踢一脚他们的屁股。
查理·卓别林的喜剧作品为现代的喜剧电影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喜剧元素。作为一个卓别林死忠粉,在此次推荐中不知天高地厚地选择了卓别林的作品进行分析,以下观点全部代表21世纪赛车手公号的观点,任何喷子不得喷本人。
在这部30分钟左右的短片《有闲阶级》中,卓别林一饰两角:结了婚富人和单身流浪汉,这也为《大独裁者》(1940年)中的设定打下基础。卓别林电影中的喜剧元素一向十分丰富,本片元素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01 / 上帝视角
将观众放在上帝的视角上来看待演员的表演。比如心不在焉忘记穿裤子却不知的富人闹出的笑话;高尔夫球场上流浪汉闯的祸却让白衣男子当了替罪羔羊.......这一喜剧元素在《羞羞的铁拳》中也是从头用到尾,男女主角换身,其他人却不知,观众以上帝的视角来看待剧情的发展。这样的元素代入反而让剧情中一些“装傻式”的表演更加自然和好笑。
02 / 预知反差
观看影片时,为了能够理解影片,我们经常会代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但是当影片中表现的是和我们以往的生活经验不同的情景时,其中的反差就足以引人发笑。这部短片中的反差可简单区分为两种。
现实反差:明明是蹭车来的流浪汉却背着高尔夫球杆,玩着有钱阶级才能玩得起的游戏。
情绪反差:面对妻子提出分居的要求之后,富人背过身去,身体颤抖着,让人以为他是在哭泣,转身却发现是在摇晃酒瓶。这样的反差不仅能够为后续影片铺设走向,也能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直接引发爆笑点。
03 / 痛苦或争吵
陈佩斯认为:“喜剧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你在上面跳的很痛苦,底下的观众却在哈哈大笑。当观众接受了“这是一部喜剧”的设定或者在欢快的情景下再去表演争吵和痛苦,是能够极大激起笑点的。不论是这部影片中两个富人为一个球大打出手,还是王宝强的“囧旅”系列都是利用了这个元素。只不过宝强哥哥的表现手法实在是夸张。
04 / 流畅的连接
一个恰到好处的表演配合也是润滑喜剧的重要点。流畅、巧合、刚刚好这种情景下发生的事件都能够带给人们一种放松的情绪。对称的泰姬陵、剥得完美的鸡蛋、刚刚好长度的裤子......某个因素单拿出来虽然不能引发爆笑点,但是一旦和上述其他元素相配合,就足以引发一场笑尿事件。明明没有穿裤子,却刚好被抬着窗帘路过的服务员挡住了腿或者刚买到手的冰淇淋却被人撞到地上。听上去就是别人的痛苦,我的快乐啊!
在这部短短三十分钟的影片中,以上几个元素不断地重组、切换,让这部影片能够笑点不断也不腻。卓别林影片的高级之处在于他总是将严肃的社会现象通过一种讽刺诙谐的表演方式展现出来。不论是之后的《大独裁者》还是《城市之光》,愉快的笑点背后是沉重的话题。而在这部短片中,有闲阶级中的“闲”到底是指有钱人的落寞孤独,还是指贫苦人民的自我取乐?富家女到底爱上了爱情,还是金钱?都是之后引发的讨论了。
一部让人笑完还能再板着脸思考的喜剧便是能够称为经典的原因,这也许就是喜剧该有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