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相见恨晚 Il viaggio(1974)

相见恨晚 Il viaggio(1974)

又名: The Voyage

导演: 维托里奥·德西卡

编剧: 迭戈·法布里 马西莫·弗兰乔萨

主演: 索菲娅·罗兰 理查德·伯顿 伊安·邦纳 芭芭拉·普莱恩

类型: 剧情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法国

上映日期: 1974-03-11

片长: 102 分钟 IMDb: tt0072364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看到关于烂片和演员有没有关系的讨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伯顿。烂片数目之多,真是无人能出其右。一个人得多么神奇,能够同时身兼演技大师和烂片之王这两个身份呢?

    一开始看他的传记,总觉得人红是非多,他本来就是个丑闻缠身的话题人物,媒体是先入为主对他有偏见,然而当我看了他的若干烂片之后,也无言以对了。

    更何况他是那个时代公认的天才,被业内寄予厚望,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成为最伟大演员的人。起点那么高,资质那么好,不断地用烂片来毁公众对他的期望,也真是不应该。

    也难怪媒体总是追问伯顿对此事的看法了,因为媒体也怀有和我一样的好奇心,想知道他自己心里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65年的时候,伯顿在面对影评人士的差评时,还理直气壮地说,“演员为了混口饭吃,总会出些次品的”。

    可到了67年以后,无论影评人骂得多么难听,甚至攻击他因为身体健康问题而在银幕里没办法完全掩饰住的病态,他却一直不再给出任何回应了。

    因为伯顿对这些差评的装聋作哑,于是他被视为厚脸皮的典范。

    甚至有传记作者认为,是强大的自信和自恋给了他强大的勇气,让他把自己当成了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因此他可以完全无惧且无视媒体人对他的侮辱谩骂,即使这种侮辱谩骂一直持续到他的职业生涯后期。

    然而深入了解之后,我才弄清楚这些烂片是怎么回事了。

    一是挑剧本眼光不行。

    这是最大的问题,从他还是50年代的好莱坞超级新星的时候就如此了,他总有本事避开好片挑到烂片。有时候纯粹是因为想和某个喜欢的演员配戏,或者是看在大导演大编剧的面子上选择一个不知所云的文艺片。这一点和他糟糕的衣品简直如出一辙,审美眼光不行。

    二是赚钱的压力太大。

    起初他只是想借着好莱坞电影轻轻松松地赚点快钱,早日实现当富翁的梦想。后来就发展到为了供养平均每小时花掉5000英镑的泰勒,连剧本都来不及看,只看一下卡司和片酬,觉得合适就接下的地步了。

    三是他实在太讨厌电影表演了。

    演电影只是他谋生的手段,除了那少数几部他特别喜欢的剧本之外,其余的基本是混钱的,多数时候不好好演,醉醺醺地演。有的片子里甚至明显可以看出他喝得两眼通红眼神迷离,说台词都是含混不清的。我甚至严重怀疑导演是不是临时改了剧本,故意加入酒鬼人设,以便自圆其说的。因为经费在燃烧,剧组实在等不起,没办法等到他酒醒再拍,只好为了迁就他而随便拍拍。

    四是人情片儿,不好推掉。

    也不是他演得多差,而是他接了人设的年龄和他自身的年龄不合适的角色。比如在《富贵浮云》里演一个被泰勒扮演的富婆所包养的小白脸。本来他也不想演的,但是田纳西威廉姆斯几次跑来说项,又各种卖惨卖苦情,他不好意思,于是接了。果然收获一堆差评,都骂这个小白脸也太老了。

    再比如《玉女七试云雨情》。这是他的酒友马龙白兰度一次趁他喝醉了的时候拉他演的,他根本没看剧本,一听说可以演个去大学校园里朗诵诗歌的诗人,就兴高采烈地接了。谁知道他被坑惨了,演的居然是个猥琐下流的色情狂,真是形象尽毁。果然放映后骂声如潮,影评人纷纷指责他,说这是他跟着白兰度不学好,就知道喝酒胡混的下场。

    伯顿对于自己演的是不是烂片其实心里明镜一样,根本不需要看那些影评人的言论。因为他是个极其聪明又实力极强的人,只要他用心演的片子,没有一个是烂片,总能演得叫人心服口服。

    这和他辉煌的舞台生涯是一样的,他演的戏剧角色,没有一个是烂角色,这是因为他真正喜欢的,一辈子所热爱的,始终都是戏剧。对于他爱的东西,他才会付出百倍热忱,反之,就是不耐烦地随便混混。

    因此,伯顿每次演完电影从来不看自己的样片,以至于他的经纪人曾经向他进谗言,说他在样片里的皮肤非常糟糕,脸上的麻坑像月球上的环形火山,他还真信了。

    除非是避无可避的首映礼,否则他绝不会看自己的电影哪怕一眼。有时候在家里无意间撞见孩子们在看他的片子,他的反应也是掉头就跑,仿佛多看到一眼都会刺瞎双目一样。

    伯顿自我憎恶的其中一点也是他的烂片,他虽然不会对媒体说,但私下里他是很为自己的烂片感到愧疚自责的。

    他在酒后开始对媒体胡言乱语,“演员是最没有男子汉气概的职业”,“政客就像演员,是最卑贱的职业,永远在表演”,又在上流社会的晚宴上骂,“这里的人虚伪的像演员一样,总是说着‘请你坐这里’之类的屁话。” 他弟弟格雷厄姆说,他在酒后从来不会说谎。

    所以,他酒后的那些胡话,其实不是胡话,而是他一直压在心里,憋的实在忍无可忍的真实怨气。

    他对他的职业,真是憎恶透顶了。因为憎恶,才随便演演;因为随便演演,才一堆烂片;因为一堆烂片,他对自己的堕落更加憎恶了。

    于是仇己症越发严重,恶性循环。他拼命糟蹋自己的身体,挥霍才华天赋,用烟酒腐蚀自己绝美的嗓音。

    索菲娅罗兰说他在戒酒期间的表现也是相当神经质的,她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吃药导致的副作用,可见70年代时他的情况有多糟糕了。

    放几张他和罗兰在73年拍的《相见恨晚》的剧照吧,这也是个平庸的片子,为此他还推掉了《大白鲨》(74版)这么好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