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该死的联队》一书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讲述了英格兰足球历史上的传奇教练布莱恩·克拉夫(Brian Clough)足球生涯中最黯淡的一个片段:执教当时的豪门利兹联队仅44天就创记录的遭到了解职。影片在讲述这一事件的同时,穿插了克拉夫之前在德比郡队如何崛起取得成功又不得不离开的经过,通过两者的比照,展现克拉夫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独特魅力,并试图解释其成败之道。 布莱恩·克拉夫其人其事 即便是熟悉英国足球的观众,布莱恩·克拉夫也会显得有些久远了,还是先简单介绍下他的生平。 布莱恩·克拉夫获得过两次欧洲冠军杯冠军并且是蝉联(诺丁汉森林)、两次顶级联赛冠军(德比、诺丁汉森林)以及其他杯赛冠军若干,被英国皇室授予“帝国军官勋章”(OBE)。他说:“我不会说我是这一行里最棒的主教练,但我绝对是顶级之一。”有的球迷则称其为未当过国家队主帅的最伟大的英格兰教练,这是种很有趣的说法,既是充分的肯定,又饱含着遗憾。另外他也是狂人教练第一人,自我张狂口不遮拦,可以说是穆里尼奥的大前辈。 1935年3月21日,克拉夫生于米德尔斯堡。球员时代先后效力米德尔斯堡和桑德兰,274场联赛中,他一共打进了251个进球(在电影中这一数据也被他骄傲的提及),是个高产前锋。1962年的一场比赛,克拉夫十字韧带受伤,在当时这样的伤对球员职业身涯来说的是致命的。大休两年后,克拉夫尝试复出失败后便选择了退役。 1965年,克拉夫和助手彼得·泰勒在位于英格兰第四级联赛的“Hartlepool United”队开始了其执教生涯。时年30岁的他成为整个联盟中最年轻的主教练。 1967年,克拉夫和泰勒一起入英乙(第二级联赛)的德比郡队。通过加强球队管理和大量引员,一年之后,德比郡就以英乙冠军的身份升入甲级联赛,并在第一个赛季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71-72赛季,德比郡力压利兹联和利物浦获得了甲级联赛冠军,克拉夫声名鹊起,成为德比郡的英雄。不幸的是这也成为他在德比郡整个生涯的转折点。 随着成绩的加持和自信的增强,克拉夫率直和张狂的个性更加显露出来。在球队事务上有些惟我独尊,不仅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而且在球员的引进上不考虑球队的财政状况甚至从不事先通知球队管理层。因此,克拉夫和球队董事会特别是球会主席之间的关系开始变的紧张。 对外,克拉夫口无遮拦,通过媒体出言攻击。足总、联赛、各支球队、教练和球员,甚至自己的球会和球迷也不放过。处处树敌喜欢表演,也加深了克拉夫与球会的矛盾。当然,其中不少也是正义之言,比如斥责足总腐败、联赛不公平特权阶级互相包庇、赛场球风粗野等。他身体力行,要求自己的球队和球员公平比赛,坚决反对粗野和作弊,而且在那个长传冲吊流行的年代,坚持自己442和短传渗透的打法。只是他是个孤独的斗士,不可避免遭到当时主流的打压和反对。而有的则过分了些,不会人人都能接受觉得可爱。比如夺冠之后的赛季德比郡队在冠军联赛半决赛负于尤文图斯,赛后克拉夫指责尤文图斯是不要脸的骗子,并质疑了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还有一次做客老特拉福德战胜曼联后,克拉夫竟对着德高望重的巴斯比爵士做出“V”字型的胜利手势(克拉夫本人对此表示否认)。 1973年10月,克拉夫和助手一起向球会提交了辞呈,离开了他代了已六年的德比郡队。之后来到Brighton & Hove Albion俱乐部,相比之前的成绩,度过一个并不算成功的赛寄。(小说或电影和真实不一致的地方很多,后面会具体讲) 1974年7月,克拉夫收到来自利兹联的邀请,成为到英格兰国家队上任的主帅唐·里维(Don Revie)的继任。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克拉夫之前公开表示了对唐·里维的不屑与轻蔑,并且批评利兹联踢球风格过于侵略性,在他眼中不成规矩。在此背景之下,而且这次没有了泰勒的帮助(留在了Brighton),克拉夫与利兹联队中的明星球员互相疏远,联赛开始阶段球队成绩不佳(6场比赛仅得4分),克拉夫在坚持了44天后被解职。唯一不算糟糕的事,是克拉夫将继续享有由利兹联提供的高额年薪。 1975年1月,克拉夫成为英乙诺丁汉森林队主教练。克拉夫自己也有了改变,不再象以前那样随便开炮乱放话,并且努力化解以前言语造成的问题。次年7月,没能带领Brighton升级的泰勒回到克拉夫身边。76-77赛季,诺丁汉森林成功升级;77-78赛季作为升班马即夺得甲级联赛冠军,同时获得联赛杯冠军。78-79赛季获得欧洲冠军杯冠军,并卫冕联赛杯;79-80赛季,蝉联冠军杯。 1993年5月,克拉夫因为身体原因和媒体指责的丑闻,辞去主教练职务,并从此结束了他的教练生涯,诺丁汉森林也在这一年降级。2004年9月20日,克拉夫因胃癌恶化去世,享年69岁。 故事的戏剧性 《该死的联队》(“The Damned United”,作者David Peace )是本小说,而非纪实性的传记。2006年出版后,非常成功,不仅十分畅销,而且还有人称其为“最好的体育小说”。但书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却都是基于真实,相关的是非就难免引起争议。当事人之一的原利兹联中场球员Johnny Giles就提出了诉讼,他说,书中的很多事情事实上根本没有发生过,所以有必要上法庭作出澄清。而包括克拉夫在内的其他相关人员在小说出版时多已去世,无法象Johnny Giles那样采取行动。而克拉夫的家人则对小说的出版表示失望。 由于看的只是电影,所以下面就着电影的展现来说。 克拉夫为什么会在利兹联队失败?无论是解读事件还是刻画人物,都需要解答出这个问题。 首先,通过对克拉夫在德比郡时经历的闪回,观众可以了解到克拉夫与利兹联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当克拉夫和德比郡队都还是无名之辈时,克拉夫对利兹联和球队主教练唐·里维都非常敬仰。有次杯赛抽中利兹联来德比郡比赛,克拉夫满怀期待,在自己的小俱乐部中为客队的到访做足了充分的准备。结果却是不仅比赛惨败,唐·里维和利兹联对克拉夫彻底的忽视,不仅事先准备与唐·里维共饮的红酒依然原封不动,更屈辱的是唐·里维连礼节性的双方主教练握手都没在意,这让克拉夫一直耿耿于怀。要摆脱屈辱,就要自己奋发图强,与唐·里维及利兹联的第一次遭遇,成了克拉夫事业和命运的转折点。几年后,克拉夫率领德比郡在主场战胜了利兹联,并力压对手获得了联赛冠军。屈辱的宣泄不仅是在球场上,克拉夫成为了胜利者后,开始(有资格)在言语上激烈攻击唐·里维和利兹联,矛盾公开化。夺冠后第二年,在德比郡要与尤文图斯争夺冠军杯决赛权前夕的一场联赛,碰巧遇到利兹联,克拉夫固执的派遣主力出战,结果在利兹球员恶劣粗野的动作让德比郡多名球员受伤,导致几天与尤文的比赛告负,双方仇上加仇。 其次,问题也出在克拉夫本人身上。在德比郡的成功,让克拉夫居功自傲,甚至有些目空一切,但却没有从离开中吸取教训。教练的成功需要依靠球员,但即便是自己带出来的亲信也有可能背叛,何况是原本就充满敌意的对方呢。来到利兹联后,克拉夫不但没有缓和与球员之间的矛盾,而且依然自视高人一等。在足球方面坚持自己理念是没错,但不被接受其他就免谈了。克拉夫的傲慢,加剧了与球员之间的敌对情绪,球员不愿出力,球队成绩一败涂地。之后的球队会议上,球员代表更是向俱乐部股东直呈对克拉夫的不满与反对,直接导致了克拉夫下课。 第三,克拉夫只身前往利兹联,身边没有了得力助手彼得·泰勒。泰勒对克拉夫非常重要,在德比郡时,购买球员、安排整形,克拉夫都要听取泰勒的意见。而且泰勒与克拉夫相辅相成,可以在他与主席及球员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并随时指出问题给予忠告。离开德比郡时,克拉夫自作主张把泰勒也拉下水。之后,在事先答应了Brighton & Hove Albion俱乐部的邀请后,克拉夫难拒利兹联的诱惑,两人遂分道扬镳。克拉夫在苦难时刻打电话求助,遭到了泰勒的拒绝。直到克拉夫下课并有所反省后亲自登门去道歉时,两人和好,然后再一起开创辉煌。 克拉夫与利兹联第一次接触的这一段渊源,是典型的作品式叙事,即为冲突寻找最初的原点。从手法上说,生动的细节,并且渗透进人物促进发展,是很精彩的,而且让人印象深刻。但这样的设置同时也落入了一个传统的定式之中,即要有明确的因果,并且有一条“发展观”的线索串联。不幸的是无论其中多么曲折,哪怕事件都真实可靠巨细靡遗,表现出来的人物反而削弱了其独特和传奇性。另外在克拉夫身上,为主题服务,采取的是将人物身上的某一点特质进行放大和夸张,以求冲突更加激烈和明显,于是克拉夫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张狂与固执把自己逼入绝路。 夸张的不仅是克拉夫到利兹联执教时的态度,还有他和助手泰勒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影片中克拉夫和泰勒的分合,是可以确定的虚构的一段(现实中克拉夫是在Brighton俱乐部执教完一个赛季后再收到利兹联的邀请的,一直作为二把手的泰勒留在Brighton俱乐部想自己独立执教一支球队在足坛也是非常正常的事。而还在德比郡时,两人更是亲密战友是同一阵线共同进退的,是不太可能发生影片中那样的自作主张和不快的。),和其他部分一样,都是为了加强人物解读事件。这一段的加入整体效果倒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克拉夫打电话向泰勒求助问要买什么球员那一幕,就有些太过戏剧性了,甚至显得有些白痴。 补充一下克拉夫与泰勒的故事。克拉夫的成功离不开泰勒的支持倒是真的,克拉夫带领球队取得好成绩时,无论在德比郡还是诺丁汉森林,都有泰勒在身边辅助。但泰勒自己单独执教一支球队时,成绩却也并不耀眼。相辅相成的两个人友谊深厚,但后来两个人却真的决裂了。1982年,泰勒从诺丁汉森林退休,但没过多久就出现在了德比郡队的主教练位置上。1983年,泰勒在没有知会克拉夫的情况下从诺丁汉森林转会了一名球员到德比郡,两人发生激烈的争吵。两人之间的裂痕,到泰勒1990年因病去世的时候也没有修复。得知泰勒的死讯,克拉夫痛哭不已,不仅因为他的去世,更因为没有能和挚友在有生之年重修旧好。虽然两人很多年没有来往了,但泰勒的葬礼克拉夫带着全家人一起出席。泰勒的死对克拉夫影响非常大,那种情绪一直无法挥去,加重了克拉夫酗酒的恶习,直接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状况。 本片的编剧皮特·摩根(Peter Morgan),近几年正炙手可热,最有名的作品包括《女王》和《福斯特对话尼克松》等。《该死的联队》其实和《女王》非常相似,都取材于真实的传奇人物,并集中表现主角生命中非常特殊、面临危机的一个时刻(女王面临戴安娜王妃事件,克拉夫在利兹联短命的执教),以点及面来展现和解读人物。《该死的联队》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内容饱满,整体非常完整,塑造出来的克拉夫也非常鲜明,一些点睛的细节、指标性的段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有一处是德比郡与利兹联关键一战的时候,克拉夫一个人躲在更衣室不敢到场边观战,紧张有满怀期待。他焦虑的盯着更衣室的窗户,外面的观众如果起身欢呼的话(预示着进球),他就能从窗户看到他们的身影。这一幕以静制动,内外兼修,搭配安排得非常完美!不仅脱出了满场沸腾激情欢呼的俗套表现方式,而且更加动人。 不过,影片的设置似乎有些过于饱满,正反内外滴水不漏,少了必要的留白和一分洒脱,过分的强调情节和戏剧性,反而显得不真实(此真实不是现实的真实,而是艺术形象和整体氛围的塑造)。 扮演克拉夫的是麦克·辛(Michael Sheen),麦克·辛的作品多与皮特·摩根合作,包括了《君子协定》和《女王》中扮演托尼·布莱尔、《福斯特对话尼克松》中扮演记者福斯特等等。他在本片中的表演,建立在大量事件包裹和冲突不断的剧情之上的,反响方面,影评人多给予肯定,而熟悉克拉夫的人则并不认可。或许可以说麦克·辛再现的是个属于《该死的联队》的克拉夫。我个人总觉得麦克·辛与克拉夫本人的形象与气质实在是相差很大。 最后再补充一些克拉夫的语录。 在英国足坛,没人会忘记这样一句话:“我不会说我是这一行里最棒的主教练,但我绝对是顶级之一。” “我们是狗屎,我们不可能进决赛”——布莱恩·克劳夫1986年世界杯前这么说过,不过他是克劳夫,没有媒体敢骂他。 “如果我和一名球员争吵的话,我们会坐下谈二十分钟,然后确定我是正确的!” 讥讽长传冲吊的英式传统足球:“如果上帝想让我们在云端踢球,他就不该为球场铺上草皮。” “有样东西我有两个,他只有一个——我说的可不是裤裆里那玩意儿”——克拉夫说弗格森。在他辞世前,弗格森还只有一个欧洲冠军杯。 “你们说的都没错,他确实有点像我年轻时那样子,只是他还没有我那么棒。”克拉夫说穆里尼奥。
(欢迎关注个人公号“星期三噪音”noiw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