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樱之森之满开之下 桜の森の満開の下(1975)

樱之森之满开之下 桜の森の満開の下(1975)

又名: 盛开的樱花林下 / 胜放的樱树林下 / Under the Blossoming Cherry Trees / Under the Cherry Blossoms

导演: 筱田正浩

编剧: 富岡多恵子 筱田正浩

主演: 岩下志麻 若山富三郎 西村晃 加藤嘉 伊佐山博子 观世荣夫 泷田裕介 浜村纯 西泽俊明 金井大

类型: 剧情 恐怖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1975-05-31

片长: 95 分钟 IMDb: tt0073841 豆瓣评分:7.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人们畏惧走过盛开的樱花树下,因为传说这会使人发狂……隐居山中的强盗(若山富三郎 饰)拦住了两男一女,他被女人(岩下志麻 饰)的美貌深深震惊,斩杀男人后背走了女人。女人百般娇媚,答应做他的妻子,但对强盗施以羞辱,并下达各种命令,强盗为她杀死了自己木屋中所有的女人,为她抢夺一切物品。女人仍然不满足,提出回京都生活。强盗答应了,但要等走过盛开的樱花林之后。

演员:



影评:


  1. 先验之堕落 反俗之生存----------------樱之森之满开之下




    一 樱花的谶语


    日本人将樱花喻为“花吹雪”(はなふぶき),这两个字真的是道尽了樱花的无限苍凉和凄美。因短暂而美丽,因逝去而怀念。就像沧海桑田、浮云多变的世事,从轰轰烈烈到香消玉殒,是惋惜,也是无限的眷恋,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悲壮情怀。日本人欣赏的是它那虽然短暂但却绚丽的生命和生命结束时的宁静与素洁“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樱花的品性与大和民族所提倡的武士道精神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日本人之所以看重樱花的地位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如同清代诗人黄遵宪的《樱花歌》描述的:“墨江泼绿水微波,万花掩映江之沱。倾城看花奈花何,人人同唱樱花歌。……十日之游举国狂,岁岁欢虞朝复暮。”

    日本谚语:七日樱花, 系指樱花花期极短, 边开边落, 那樱花瓣儿亦如雪片一般,一片接一片,片片相依;一簇挨一簇,簇簇相拥,纵然同生共死,也凄惨得如此悲壮!在这里,你似乎又看到了日本团队精神的影子。团队意识是全球公认的日本特征。在日语里有一句俗话,叫做“皆で悪いことをしても構わない”,意思是“只要大家一起,即使做坏事也没关系”。日本人就是这样,把集团、整体几乎放在了极端的位置。(樱花文化与武士道精神以及侵略战争的关系点到为止, 这里不赘叙了)

    与樱花有关的日本电影不知凡几, 如四月物语, 秒速五厘米, 细雪等等, 也包括莜田正浩的樱之森之满开之下。

    该片一开篇在能乐声中, 一个路人在樱树下小道行进中,突然癫狂, 同时响起一个戴着童音的旁白: 传说在江户时代之前的平安时代(注1), 在樱花之下经过的人会突然发狂--------

    电影一开始就极为奇绝, 一反日本常规电影, 在大和精神之象征樱花上居然大胆地设置了谶语: 樱花底下的经过的路人会受到神奇力量的影响变得疯狂。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吊诡险遽的笔锋, 我们先说说电影的原作者--------坂口安吾。


    二 堕落和颓废里寻找意义




    坂口安吾少年时可谓日本的张铁生, 中学时因交白卷而被开除. 不过这位仁兄要比铁生有才多了, 交白卷同时在课桌上刻下 “余将成为伟大的落伍者,有朝一日重现于历史上。”坂口青年时期曾经刻苦钻研过佛学,并精于梵语和拉丁语。因此在本片中有不少佛教的影响和痕迹。

    当然坂口先生的历史标签是"无赖派”文学(注2)的代表作家, 坂口安吾在其重要论文 《堕落论》 (1946)中,主张彻底的堕落。其战后名言即:“人活着,人堕落”。也就是说,坂口安吾并不认为战后的“堕落”缘于战败,他断定堕落的原因是先验的,永久性的。因为是人而堕落,因为活着而堕落。他认为人是不变的,人性始终如一,变化的只是世态的表象。他指责人们往往为了迷恋虚幻之美,而将人类的真实置诸脑后。 “无赖”一词,也代表反抗权贵的自由思想。所谓“权贵”,包括传统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实质上,坂口安吾的“堕落”理论,也是某种自由精神的显现。于是在坂口的同名短篇小说中,传统中的樱花精神和文化, 被种上发疯的谶语。------越堕落,越反叛,就越浪漫,越自由!

    与另一代表人物太宰治不同(太宰治是彻底悲观者,曾五次自杀, 终于在40岁成功自杀),坂口的思想表面上是一种消极的否定性的思想。但这种否定并非虚无主义地否定一切。至少坂口安吾在他的“堕落”理论中,肯定了战后特定情态下反俗性的生存方式。其积极性表现于,反叛、堕落、自毁等等,促成了战后精神重构的第一步骤——彻底拆除战时精神结构的支架。也就是说,“无赖派”文学的否定意欲中包含有积极的、文化性的肯定要素。例如坂口安吾认为,只有在狂暴的破坏中才能显现出对于人类的热爱,在一切即将毁灭的空袭之中,日本及日本人却在新的形式下得到了肯定。

    最后,“无赖派”作家常以性与性爱作为人类存在的基点。他们笔下,性与性爱常与死亡毗邻。他们认为,性与性爱对人类而言。唯有涉及死亡,才能获得更深入的认识。本片就这一主题极好发挥.


    三 他人是镜子 我照见了自己


    这个故事发生在平安时代, 世居山林的莽汉靠打猎和打劫为生. 一次打劫中发现一异常美丽的艳妇, 可谓: "北国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见倾人城 再见倾人国”, 莽汉一见倾心, 遂起杀心斩杀艳妇的丈夫和奴仆. 看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罗生门, 这个段落有点相似. 从艳妇丈夫临死前的一句话:"你说过不杀我们的”, 也许可以猜测这位莽汉以前只打劫, 不杀人, 甚至从来没有杀过人。 真是:色由心起, 魔由心生。

    艳妇面对杀戮不但不恐惧反而略带兴奋, 要求莽汉驮负自己行走山路, 莽汉欣然应允. 驮负上山的画面, 女在上, 男在下的图像, 象征着艳妇对莽汉控制的开始。 这种控制在杀掉莽汉前妻们的时候极大的加强了。 终于在艳妇的撺掇下, 莽汉第一次走出了山林, 来到了京都. 在京都, 我发现艳妇的脸变成了能面(像能剧中面具), 艳妇对于莽汉的控制关系,让我想起了黑泽明的蜘蛛巢城中浅茅与鹫君的关系一样, 浅茅怂勇并一手策划了鹫津的轼君, 而艳妇的爱好是收集人头,在艳妇号令下,莽汉大开杀戒,成为京都恐怖的幽灵杀手。 值得一提的是, 电影的作曲也同样给蜘蛛巢城配过曲, 就是那位大大有名的武满彻, 尺八的低吟,弦乐的飘逸,现代与古典,简约与试验, 为影片增色不少。 而收藏人头的情节仿佛是日本的"莎乐美”(注3), 这体现了艳妇的控制欲望不断升级, 不但完全控制了莽汉, 还要无限控制其它人, 如果不能是活人, 那就控制死人。

    如同黑泽明的德尔苏.乌尔扎一样,城市的生活不能让莽汉适应,他厌倦了城市生活,厌倦了为艳妇无休止的滥杀。他甚至一度想离开艳妇。这时影片插进了罪犯赦免者的情节,无论是小偷、强盗还是强奸犯,只要肯同流合污,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执法者。这个有点荒诞的情节,无情的揭露了社会秩序的腐败与荒谬,也许这也是城市生活最不能让莽汉适应的部分,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欲望终于占了上风,于是他坚决地要回归山林。

    为了继续控制莽汉,艳妇作了让步,莽汉与艳妇关系中第一次取得了主动,于是片头的场景又一次出现,莽汉驮负着艳妇又走在了山里,不过这一次不同的是,他想挑战一次命运,他想穿过樱林。片头奇绝,而片尾更是吊诡,樱林下莽汉如魔鬼俯身,狂态大作,掐死艳妇。艳妇神态安详,嘴角微笑,也许这是她希望的结局了。然而樱花片片飘落,顷刻将艳妇掩埋起来,倏忽间尸体却杳然不见。是现实,还是梦境?是世界,还是仅仅是自我?影片戛然而止。

    与谷润崎一郎美学有点相近,谷崎笔下的女性多是以自己的美丽身体征服男人的“恶”的化身,在这里,“恶”就是善,“丑”就是美,美与丑密不可分,犹如美丽的樱花树下掩埋着尸体,互为表里,对“恶”与“丑”的肯定就是对善与美的赞美。女人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对女性美产生妖魔化的作用。本片艳妇与莽汉一相遇,对于或许本分的艳妇突然遭遇血腥的屠杀与强壮的莽汉,艳妇的女性意识苏醒了,并进而转化成为强烈的控制语(甚至虐待欲),而对于莽汉来说,或许未曾杀戮的他被美艳征服,开始屠杀生涯,无论是为情欲,为生存,为愤怒,为恐惧。“艳妇莽汉一相逢,杀戮人间无数!”(改编秦观的鹊桥仙中一句),然而艳妇与莽汉的作恶并非是有人教唆指使,这些恶原本就在心中,只是开始他们并不知晓,以为是看见了别人,其实只是看见了自己,以为发现了世界,其实只是认识了自己。就如影片常常重复的歌调:

    -----佛常常在你身边,
    无论你去哪里,
    他并不是真正看着你,
    他在你心中看着你---------
    樱花在本片中的象征不再是集体主义、武士道精神,而是绚烂堕落的生长,反俗的自由,即便是毫无征兆瞬间覆灭。也恬静安和,一如艳妇死时的微笑。


    四 题外




    莜田正浩和岩下志麻夫妇加武满彻强档组合使本片可看性很强,有不少让人惊艳的静物景色,动态镜头感和俯视的角度似乎在向黑泽明致敬。

    其中莽汉与艳妇在京都的寓所,背景是很大一个鸡吐着火焰,在下浅陋推测为鼠胶,据说是鸡身四尾,常年居住在富士山火山里,受火山灰和火山化学反应的毒气影响,由鸡怪灵鬼和蛇怪茂鬼合体而成,鼠蛟所在的地方周围100里生气全无,草木枯萎。在此谕示莽汉和艳妇的杀戮生活。还希望有知道的,能够印证或指教我。

    莽汉的演员是若山富三郎,胖大勇猛,在本片悟道式的奇情故事让我想起来水浒中的鲁智深,虽一生杀人无数,却终得正道,安然圆寂,临死时豁然开朗,留下一篇颂子:
    平生不修善果,
    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枷,
    这里扯断玉锁。
    咦! 钱塘江上潮信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篇颂子,所含死亡让人悟道的意思,倒是颇契合本片意旨。

    注1 樱花的历史:樱花原产于喜马拉雅山麓,于一千年前传入日本,经历代培育,吸日月精华,浸山光水色,竟生长出300多种各色各样的樱花树来。奈良时代的日本人只要说到花,那一定是指梅花。而到了平安时代,樱花却成了花中主角,咏樱的歌比咏梅的歌竟多出5倍。在日本,公元7世纪就已经有了赏樱活动。据说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赏樱大会是在9世纪由嵯峨天皇亲自主持举行的。当初,赏樱只是在权贵间盛行,到了江户时代,才开始普及到百姓中,并逐渐形成传统的民间风俗。

    注2无赖派文学: 或称“新戏作派”,灵魂憔悴破败之音。顾名思义,无赖派文学在日本主要是指以自谑的态度来表现战后日本战败社会与现代人精神与感官世界的双重委靡,疏远于主流之外,以颓废抵抗社会化,现代人身陷其中而又难以脱离的异化被一再抵制. “无赖派”作家显示出某种共同的反抗性或破坏性。他们对战后世态持批判态度,崇奉所谓“精神的自由”。另一方面,该派作家的天生气质对各自的文学观念与创作影响很大。例如太宰治、坂口安吾皆属内向悒郁型性格,对社会、人世有着本能的排拒,因而很自然地在战后那般特定的世态中,顺乎潮流地为种种颓废堕落的生活态度正名。

    注3 莎乐美:
    以色列希律王的女儿,美丽绝伦的莎乐美公主因为对先知约翰一见钟情,向他表达了爱慕,想得到他的一个吻。没想到,先知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她。在希律王宴会上,希律王答应只要莎乐美公主跳一支舞就满足她的所有愿望。莎乐美献罢舞,开口要的是约翰的头。王虽万般不愿,奈何金口玉言难以收回,只得命人奉上了约翰的头。莎乐美捧起先知的头,终于如愿以偿,将自己的红唇印在了先知冰冷的唇上。在最后,莎乐美对着先知的头说:“你为什么不看看我。只要你看到我,你一定会爱上我…爱的神秘比死亡的神秘更伟大。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 首发《北京青年报》

    文/淹然

    在世的日本电影大师,筱田正浩与山田洋次是最年长的两位,今年高寿九十。山田洋次步履不停,这个盛夏将携新作《电影之神》而来,仿佛永远不老。筱田正浩2003年拍完《间谍佐尔格》就此退隐,谈起他,好似数说前朝旧事。

    2021上海国际电影节「大师致敬」单元,开出筱田正浩展映特辑,六部经典一次释出,我们难得听到老爷子开腔:「对于即将迎来人生终点的我而言,听到这个(展映)消息,非常高兴!」不愧是新浪潮悍将,谈起死亡也是风轻云淡。

    走过将近一个世纪,历经时代的四季流转,不知筱田正浩怎样看待今天的日本与日本电影,或许可以从他的作品里找到回答。

    #新与旧的辩证法

    作为法国新浪潮的东方回响,从五〇年代末到七〇年代,日本新浪潮绵延二十年。据统计,整个六〇年代,每年新浪潮影片数量约占全年百分之十,但就是这百分之十,给日本电影史留下迄今为止最后一个黄金时代。

    六〇年代,全世界都在发烧。聚焦日本,一面是盛世崛起,东京奥运会轰轰烈烈,一面是矛盾汹涌,反安保运动浩浩荡荡。日本新浪潮并非对法国新浪潮的简单仿写,日本电影人也需要新的语法,捕捉时代特有的明暗关系。

    大岛渚是先发制人的那个,演绎着最典型的新浪潮姿态:与大制片厂为敌,反叛前辈大师,直面鲜血淋漓的现实,激活镜头的「当代性」。

    日后与大岛渚、吉田喜重并称新浪潮三杰的筱田正浩,显得姗姗来迟。1960年,大岛渚已经拍出《日本的夜与雾》《青春残酷物语》这些新浪潮经典,筱田才刚刚被松竹提拔为导演,执导了现在被人遗忘的《恋爱单程票》,因为票房失利,他马上被贬回了副导演的位置。

    筱田与新浪潮之间,仿佛始终存在这种「时差」。他宣称自己并非新浪潮的一员,甚至否认新浪潮流派的存在,我们由此透过他发现了别样的新浪潮定义,流动而复杂。

    相比激进的大岛渚、若松孝二,筱田背过身去,注目旧时代的人物:落魄的武士、流浪艺人、不拘一格的浮世绘画师。他对传统戏剧别有钟情,前期的《心中天网岛》、后期的《长枪权三》皆改编自著名的文乐净琉璃剧目(日本传统木偶剧)。当时代舞台的高光投向暗影里的蛆虫、腐烂的创口,筱田仿佛还沉湎于将相贵族、才子佳人。

    然而,新与旧并不存在如此明晰的界限。新浪潮诸君想要跳出以松竹为代表的传统商业体系(ATG日本艺术电影院联盟,成为新浪潮独立发行与制作的重要基地),但松竹其实出品了不少新浪潮影片。戏剧看似古老,也以新的面目积极投身新浪潮,戏剧家唐十郎、寺山修司都是响当当的新浪潮干将。

    小津是新浪潮的头号敌人。想想看,多少小津的副导、后来的新浪潮旗手表达过对老师的不满。今村昌平认为,小津丧失情感。跟着小津拍过《东京暮色》的筱田说,小津不反映「我们眼前正在发生的政治」,也不映照「制片厂之外的、日本之外的政治」。但影评人奥蒂·波克直指要害,「筱田的摄影机越来越像小津般静止不动,镜头角度越来越像沟口健二」。

    一个花絮是,筱田说如果拍第二部黑帮片(第一部是《干花》),他要像小津那样拍摄黑帮老大,「这是个慈祥的人物,对白将是‘早安’‘晚安’那样的礼貌问候」。

    #原节子的裙底

    筱田总结,构成日本人本质的,是性、暴力与受虐。他开玩笑,在小津组的时候,最关心原节子裙底的风光。

    果然,镜头交给筱田,他拍女人腻白的脖颈,线条优美的腿,女人两股之间男人的头颅。榻榻米不再像小津那样,是礼法与秩序的展台,而是上演着各种情欲戏码。其中登场的角色有,流浪歌手与逃兵(《孤苦盲女阿玲》),无能的已婚男人与妓女(《心中天网岛》),茶道师父与弟子(《长枪权三》),盗匪与被俘的女子(《盛开的樱花林下》)……

    筱田描写情欲,克制,色而不淫。对性的细节不关心,重要的是,作为权力与象征的性(欲望里间或掺杂些许情感成分,但筱田似乎从未花笔墨塑造过现代意义的「浪漫爱情」)。人与环境的对峙,一直是筱田的重头戏,而在主流秩序的框架里,这些情欲统统是「非法」的,注定要遭绞杀。

    《孤苦盲女阿玲》就是个关于破「戒」的故事。按传统,所有盲女歌手皆为许配给神明的女子,必须终生保持处子之身。然而,歌队领头人的训诫终究失败,阿玲还是破戒了。接下来,人物就沿着为欲望而受虐的路线,直直奔向死亡。

    阿玲首先遭受来自组织的暴力,触犯色戒后,她作为异端被逐出歌队。然后是男性的暴力,阿玲不断被强蛮地侵占身体,又不断被抛弃。国家的暴力接踵而来,阿玲与逃兵是底层畸零者,或孤苦流浪,或被迫流亡。最后,死亡作为终极的暴力,收留了犯禁的无家可归者。

    是的,大量死亡出没于筱田的电影。跳崖,劈杀,绞刑……欲海里沉浮的男女们,逃不过一个死字。《盛开的樱花林下》里,盗匪为满足女人,从山林走向城市,不断杀人,也不断遭受来自城市的凌辱。最终,男人发狂掐死了女人,也掐死了自己失控的欲望。筱田试图展现,所有企图越轨的欲望,都将遭受来自世俗社会的致命扑杀。同时,这也是物哀美学的影像还魂,欲望终将归于虚无与寂灭,有生必有死,而「毁灭的过程是美丽的」(筱田语)。

    银幕里的欲望,当然是瞄准现实。六〇年代正是欲望贲张的年代,人们企望通过性与暴力实现改变,在人间打造乌托邦。但筱田说,「我对未来或乌托邦的理想主义不感兴趣」。在他与寺山修司合作的《干涸的湖》里,街头运动潜伏着恐怖主义的兆头。《恶灵岛》里(该片为横沟正史的金田一系列改编作品,是角川映画的金字招牌),筱田在一头一尾特地塞进披头士的《回来》与列侬的《想象》,六〇年代孤岛上被欲望囚困的恶灵,魂归何处?歌者吟咏的美丽新世界是可能的吗?

    #地狱里的花

    筱田的妻子岩下志麻,出演了丈夫绝大多数的作品,是筱田作品里轮回般出现的女性。但岩下最初的惊艳,来自小津最后的作品《秋刀鱼之味》(是的,又是小津)。她重蹈原节子的线路,出演待嫁的女儿。

    小津塑造的原节子,虽然并非永远的待嫁之身,却是「永远的处女」。她也可能是离异的女儿,或守寡的儿媳,但始终不曾越过「处女」的规定形象:顺从,温和,忠诚。小津逝世后,原节子息影,有人称其为「为小津殉爱」,再度强化了这段「处女」神话。

    小津赋予岩下的银幕设定,筱田自然不会老老实实接过来。女性角色之所以在筱田作品里瞩目,一方面实在是岩下美得无可挑剔,演技扎实,一方面得力于筱田不断拓宽着女性角色的传统边界,呈现了丰富而复杂的银幕女性。

    并不是没有「处女」的残像。《心中天网岛》里的妻子,仍是自我牺牲式的,面对丈夫的出轨与放弃事业,她还是以下位者的姿态苦心维持着婚姻。《暗杀》里武士的情人,如忠心的地下组织成员,拒绝透露男人的行踪而丧命。《写乐》里缄默的艺伎,不假思索便跟随画师踏上亡命之旅。这样的塑造,与其说带有某种矮化,不如说映照出男权社会里女性受迫的处境。(到了筱田后期作品,对太平洋战争的回溯开始成为显赫主题,但就父权的看法出现某种暧昧与摆荡)

    最堪玩味的,是《心中天网岛》里妻子与妓女(丈夫的情人)这组镜像式角色,她们皆由岩下一人饰演,显现出了男性所没有的担当。男主角治兵卫,不断逃避应尽的家庭义务,也缺乏对情人负责的勇气。相反地,妻子为了拯救妓女的性命,愿意倾尽家财,甚至来不及思考救回对方后,将再次危及自己的地位。妓女则为了实现妻子的心愿(放弃殉情),在影片起初忍痛假意背弃治兵卫,而当丈夫与情人在最后仍选择奔赴自杀时,妓女想起对妻子的承诺,心怀愧疚。

    《孤苦盲女阿玲》里的女性角色,则是对传统「荡妇」形象的反写。影片里的盲女不断经历着各种男人,但导演从未施以道德批判。在一幕绝美的沐浴场景里,夕阳为盲女的裸体轮廓镀上金边,一旁的逃兵忍不住赞美,这是佛祖般的美。盲女宛如跌进人间地狱受罚的神明,她流浪生涯里数不尽的性经历,是男权对女性的残忍剥削,也是她极端孤独的一种流露——在一场戏里,她苦苦哀求离开她身体后的男人给她一个拥抱,但对方头也不回地就走掉了。

    《写乐》里说,「生活就如在地狱里赏花」。筱田刻画的那些饱经苦难的女性,仿佛地狱里开出的凄美之花。

    #耽美的新古典

    筱田的电影构图,对称与平衡是关键词,不禁令人联想到传统戏剧的舞美布局,这该是出于导演对戏剧的钟情,在大学时他主攻戏剧史。那些充满古典韵味的华美画面,是筱田给予观众最直接的冲击,这自然也离不开著名摄影宫川一夫的非凡造诣。比如,淡蓝的大海与棕色的沙滩各占画面一半,虬结的树枝如摇曳生姿的枯笔,宛如一幅装饰性艺术画(《孤苦盲女阿玲》)。筱田还尤其钟爱以日式拉门与隔扇营造精巧的框式构图,但这不代表电影停留于对绘画的摹写,导演始终强调人物与镜头的纵向运动。

    时代剧《暗杀》的故事,发生于十九世纪江户幕府末期,筱田动用了颇具现代感的创新手法来讲述。尽管形似《公民凯恩》的拼图式多视角叙事,算不上新鲜,但十分符合主人公迷雾般疑点重重的政治立场。影片里数次使用定格镜头,带出独特的节奏感,尤其是斩杀的头颅白日飞升一幕,镜头凝住的瞬间,冲击力十足。整部影片的高潮时刻贡献了最惊艳的一笔,观众随着暗杀者的主观镜头,游走街头,不断逼近主人公,看似带有游戏感,其实将观众摁进暗杀者的身份,反问暗杀的正当性——为什么要杀他?你会杀他吗?

    探讨筱田的形式与手法,最佳的案例仍是《心中天网岛》,堪称戏剧与电影两种形式碰撞与融合的完美产物。

    摄影与美术,自然是意料中的出色。妓女的房间布置得极具舞台装饰感,墙壁与地板铺展着笔触豪放的浮世绘与书法。影片伊始,一场浓烈的情欲戏码便在此处展演。丈夫的房间同样别具意味,墙壁被设计为转场的重要道具,血迹所污的墙面,轻轻一推,便翻转为银色铝箔质感的另一面,一脚就踏进了情人的房间。

    出人意表的是,影片以木偶剧后台的工作场景启幕,画外音是筱田与编剧富冈多惠子(筱田重要的编剧拍档,同时是诗人)的电话会议,彼此交流着殉情高潮的构思。画面里,身为木偶师的黑衣人开始拼装木偶,而在该段落的最后,画面里徒留两颗木偶的头颅,寓意悲戚的死亡终点。可以说,整个开场反复在剧透故事的结局,观众甚至预知了殉情段落最重要的一场戏将发生在墓地,强烈的宿命感喷薄而出。

    紧接着,又一个意外出现,黑衣人的任务并未终结,导演让他们直接闯进故事主体,出没于古装打扮的主人公周遭。他们或为角色递送道具,或从主人公手里径直抽走信件,中止故事进度,向观众展示起信件的内容来。他们仿佛神明遣来的特使,监督着事态朝命定的方向发展,又不断将观众从浓重的情绪里抽拔出来。

    影片最后一镜,与开场形成闭环,武满彻风格化的悲鸣配乐突然中断,只见头脚相对的殉情男女,木偶般僵硬地平躺在地。至此,不可抗的命运之书终于合拢。

  3. 这是一部很早的日本影片了,可以看到属于那个年代的导演的很多特征,比如唯美的风格和象征意义的表现手法,还有一些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代入,即使是作为一部低成本的小片子。

    该片有着强烈的对比色彩,穿着华美衣物的明艳少妇,丑陋而野蛮的强盗,穿着简陋的跛脚女人。

    其中以美女变态的性格为主线发展了整个故事。

    最初,强盗杀死了美女的丈夫,美女非但没有憎恨的强盗反而让强盗把她背回老窝,答应要做他的妻子。因为美女觉得残酷的杀戮了她丈夫的强盗勇猛、强悍,正是她渴望嫁与的男人。从这里就得到了两个人之间的最初的谬误,男人纯粹爱上了美色,而女人则是爱上了疯狂。

    美女为何如此疯狂,不把人类的性命当做一回事呢?首先是命令强盗杀死了他之前的一群女人,后来她为了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又命令强盗每天带回一个人头,甚至她要借着这些人头才答应跟强盗行房。其中有两个画面最为让人难以忍受:其一,美女和强盗行房的时候,美女的眼睛不是望着强盗,而是与强盗带回来的某长发女子的人头遥遥对望;其二,美女不再用人头互相角色扮演,而是亲自上阵,她抛下强盗,抱着某个同性恋和尚的人头意y。一个如此美丽的女人,为何思想这样变态和恐怖?她遇到强盗之前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之前的丈夫也满足她的一切变态需求吗?或者导演只是想表达当时上流社会的贵妇因为生活无忧无虑,于是思想上无聊空虚,从而导致精神变态。

    片中的强盗虽然是杀死那么多人的凶手,可是他的存在感却并不强烈,似乎他的一切表演都是为了映射美女性格而存在的。他做了那么多事情,单单为了一个目的而存在,那就是跟美女亲近,可是时日一久,终有厌倦的一天,连美女的哀声恳求都不能打动他要从回山中的决心。当然强盗的存在还有一个目的,通过他杀死的几个人来映射当时黑暗的社会现象,比如,高高在上仿佛无法触及的尊贵公主其实很下作的跟人偷情,门口的侍女收受钱财的行为越发让这个公主堪比妓女一般;在外面深受尊敬的老和尚实际上是个花和尚,惯养样貌清秀的少年,实在是恶心至极;当然还有所谓可以‘将功补过’的执法者。

    本片还有第三个角色,那个跛足的女人,她自始至终仿佛都是个旁观者,她一直冷眼旁观着强盗和美女之间的一切互动,仿佛事不关己,在大山里的时候,每次她的出现的镜头都是在平静的做一些工作,一语不发,哪怕另外两人根本不堪入目。走出大山来到城市,跛足女人发生了变化,她开始说话,就像她自己说的,因为她跟人聊天跟人交流,所以她喜欢城市,强盗曾两次三番的问她是不是喜欢城市,她每次都十分肯定的回答‘喜欢’,她甚至规劝强盗也于人群交流,跛足女人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呢?她喜欢强盗吗?可强盗要与她行房的时候她连一丝反抗都没有,平静到近乎无所谓;她憎恨美女吗?美女总是压迫她,所以她告诉美女强盗可能不会回来的时候是不是幸灾乐祸的?总之,最后她被强盗和美女抛下了,同时她被三个流氓一样的子弟围住了,她的结局是什么呢?在经历了美女以人头取乐的生活后,大概世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吓到镇定的跛足女了吧,她大概仍旧会冷静的旁观,就像所有在看着这部影片的人一样……
  4. 第15届##无人知晓单元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樱之森之满开之下》,下面请看前线神秘女人们妖气丛生的评价了!

    DudeLebowski:

    让人觉得乏力。

    kc512:

    人头派对有够讽刺,头脑愈多愈失去理智。

    曲有误:

    樱之森下,妖气横生,扭曲的欲望归入落下的花朵。

    果树:

    有过度沉迷于男性视角的问题,但整体风格与美学上都很扎实。

    节南山:

    惊悚和绝美的完美配比,看的人毛骨悚然,女主很有妖气,演的挺好的。

    赵小毯:

    好心理扭曲的人。对于变态心理剧本上也没有给个动机,看得比较难受。

    子夜无人:

    极端的妖冶邪气侵入骨髓,岩下志麻那张凄艳的脸孔就是全部的说服力。从她第一次骑上他的后背就已经完成对他的驾驭,他却仍然幻想自己在主宰这场欲望游戏,连交欢的时刻也不见长驱直入,而是他匍匐下来舔舐服务。男人被奴役而不自知,从杀人越货的大盗,退化为游走市井的毛贼、四面楚歌的走卒;女人被头颅团团包围,从任人攀折的落花,绽放成破败之中的异姝、白骨堆上的孤树。樱之森下,是爱与死的禁区。

    donnie:

    成功的恐怖片是要让人恐惧日常中原本习以为常的事物。这一部从现代回溯到古代,设定人在樱花树林中会迷失心智。画面切到男女主人公的出场,于是开始展示女人的PUA手法,以及男人的欲望与压抑。最后在樱花树林中他看到了潜意识中对女人的真正看法,开始的神化女性早已预示了未来的贬低。两位人物塑造地非常好,樱花传说也参与到人物塑造中,在男女关系情节剧之外还融入了神秘主义、心理惊悚和对文明的质询。

    DAY8的无人知晓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