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六人晚餐(2017)

六人晚餐(2017)

又名: Youth Dinner

导演: 李远

编剧: 梅峰 张巳阳

主演: 窦骁 张钧甯 邬君梅 吴刚 赵立新 俞灏明 尹馨梓 姜尘 崔文璐 陈欢 胡晴云 陈威旭 郝宣凯 李雨诺

类型: 剧情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7-06-16(中国大陆)

片长: 100分钟 IMDb: tt10453114 豆瓣评分:5.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人送外号“厂区终结者”的热血青年丁成功(窦骁 饰)和冰山美人林晓蓝(张钧甯 饰)因为一场厂区青年之间的大战而偶遇并暗生情愫。与此同时,丁成功的父亲——单身爸爸丁伯刚(吴刚 饰)正在与林晓蓝的母亲——单身妈妈苏琴(邬君梅 饰)展开一场中年之恋。随着两个单亲 家庭每周举行的六人晚餐,丁成功和林晓蓝就此开始一段青春飞扬而又充满悲怆的爱情故事。

演员:



影评:

  1. 不知道是不是每一部文学作品被拍成电影都是悲剧?感觉很多东西都没有表达出来。苏琴精神上的忠贞与现实的妥协,晓蓝妄图改变命运的艰难,丁成功坚守着易碎的梦放手成全,晓白对家的温暖的渴望,珍珍的没心没肺俗人一个反而真实的像是你身边的某个邻居随处可见。这些精髓的东西偏偏着墨太浅,以至于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会有偏差感或干脆觉得莫名其妙。

    唯一让我欣慰的,也就是吴刚老师的丁伯刚了。其实说起来,吴刚老师的气质干净身形欣长,形象是最不符合原著中那个秃顶红鼻子酒鬼的了。

    可偏偏就有那种感觉,老头背心蓝衬衫,躺床上拽裙带,饭桌上酒不离手,捯饬废铁破烂,恨铁不成钢摔碗摔筷打儿子,清醒着看不开心思简单,还真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岗工人。

    八级钳工丁伯刚,秃噜脏字没文化,在‘失败的大多数’中被时代淘汰的下岗工人。眼睁睁看着工厂被拆,翻出曾经作为一个优秀工人的奖状荣誉证伤感。宝贝似的把‘破烂’都拾回家捯饬度日。将向上爬的希望寄托在聪明却‘不成器’的儿子身上的普通父亲。沉湎于杯中物清醒地糊涂着,同他心目中神圣的工厂一同败落,颓废…

    这里重点讲一下,要不是看过原著,真以为丁伯刚颠三倒四地糊涂了呢,可当他从婚礼跑出来挣开苏琴去寻找苏琴的时候,看向苏琴的眼神简直了,(厉害了我的达康书记)很多很多无法表露出的无奈都在那双眼睛里。

    也为他后来的卧轨轻生做出了铺垫。

    然而在主题六人晚餐中可以说是各有心思,相互猜忌相互拧巴的晚餐里只有丁伯刚一个人表现出了那种害怕空气忽然安静的尴尬。

    影片里的六人晚餐一共出现了两次,一次相聚一次分离,丁伯刚每次都小酒盅不离手,讲出来的每句台词都平平淡淡的却叫人深思。

    至于分手那次的喝酒,没有原著做基点的话确实是有些突兀了的。

    大时代改革进步前提下小人物被迫面对现实的无奈。保留初心和随波逐流永远是两条逆向行驶的平行线。然而,生活还得继续。

    这才是影片应该借助原著想要表达的主题,可惜,结局晓蓝与丁成功的重逢明显为了爱情的圆满而小家子气了。

    那个拧巴着守着玻璃屋甘心情愿留在肮脏的厂区却一心成全心爱的姑娘离开厂区过人上人的生活的丁成功才是最令人惋惜佩服的。

    那个一心想要摆脱贫瘠的厂区想要逃脱过去过人上人的生活的晓蓝,在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却发现忘不了过去忘不了初心忘不了玻璃屋的丁成功。那么拼命的强迫自己理性却偏偏做不到的晓蓝更是可悲可敬。

    鲁敏的《六人晚餐》里,几乎通篇,几乎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这股靠近了却越发孤独,明知孤独还硬要靠近的拧巴劲儿!

    就像是,拼命摆脱困境拼命往上爬沦落现实和拼命‘自甘堕落’明知不可为沉溺虚幻的两股拧巴劲儿。

    就像是知识分子家的林家和粗鄙庸俗的丁家,明明不可能,偏要凑在一起取暖。

    不知道影片为什么拍出了清明扫墓的情节,却没有提及墓地拆迁的桥段,更没有引出丁伯刚对死后深埋地下的恐惧与忧虑。以及无论如何拆迁糊涂的丁伯刚总能清楚的找到埋葬妻子的地方的深情。我认为那才是原著的精髓所在。

    所以,给三星吧。两星半给我的达康书记。剩下半星,给玻璃屋那些漂亮的,易碎的玻璃。

  2. 鄙人以为这部电影传达的“80年代厂区的清纯的有一丝伦理反叛的爱情戏码”不及原著小说想要表达意思的“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中也有模仿《山楂树之恋》和《孔雀》之类电影的痕迹。窦骁在“娱乐猛回头”的采访中看到自己在这部电影里的剧照中给出了“种马”的评价,并且电影中晓蓝爱上丁成功的原因是“丁成功在厂区大战小混混”,这绝对不是鲁敏想要在小说里塑造的“丁成功”的形象,原著中对这两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恋的过程描写的不要太细腻。

    另外没有表达出来的三分之二有:国企改制对于丁伯刚这个半生都奉献在工作中的失业者的影响、晓白的肥胖、敏感以及“哺乳期同性恋”产生(电影中完全删去了晓白去南方探测队后和老山相识以及看心理医生等等的故事线)、卑微的丝毫没有影响力的珍珍在这两家人中斡旋&后来和黑皮假怀孕的“戏码”以及最后劝服晓蓝生下孩子。

    同时,最后晓蓝回归厂区的理由电影给出的不够全面,那种“费了十年努力最后还是没能洗刷掉自己成长印迹”的失落感促成的回归在电影中缺失了。

    当然,与小说最大的不同是电影中是一个happy ending。然而小说中“一场爆炸”带来的人性拷问远远复杂的多。



    (插个题外话,电影是在昆明拍的,我心目中的原著小说是在马鞍山或者武汉这样的城市发生的)
  3. 鲁敏的原著,写出来是深入骨髓的悲凉和压抑。字里行间透出的对人性的嘲弄,颇有几分钱钟书式的犀利。

    我也是在这样一个工业化的小城镇长大,亲眼见证了它的衰败,也亲眼见证了下岗浪潮对工人的冲击。我们那里的孩子,跟林晓蓝一样,考上好大学,留在大城市,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家乡,在我们的心目中,不过是一个逢年过节回去看看的地方。人生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留在家乡,拿着微薄的工资,跟一群大妈一起上班喝喝茶水,相亲结婚生子,从此过着鸡飞狗跳柴米油盐的日子,在我们看来,这真是人生最糟糕的模样了。

    所以鲁敏这本《六人晚餐》让我特别的有共鸣,读来真是一把心酸泪。只可惜,电影拍成这样,白瞎了几个好演员。

    我从来没有见过功力差到如此地步的导演。影片的前半段,靠着改的面目全非的狗血爱情故事和窦骁的大白牙,勉强还能看。后半段,故事的节奏完全自我放飞了,导演仿佛是没有剧本的,拿着原著小说,随手一翻,拍一页剧情,又随手一翻,再拍一页。过渡?不存在的,黑屏就好了。我本以为张艺谋拿字幕来过渡已经很过分了,没想到此人连字幕都懒得给。

    演员其实选的都蛮好的。达康书记穿个背心,床上拉拉裙带,桌上喝喝小酒,鸡蛋下锅舔舔碗沿,可怜里透着点猥琐,简直活灵活现。

    邬君梅演这种颇有姿色清高又不甘寂寞的中年妇女,不要太容易。只不过有的地方感觉她演技有点不知所谓,不知道要表达什么,绝对是导演的锅,导演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情绪,演员能不跟着懵逼么。这导演也是有才,能把邬君梅这样级别的演员演技都给弄掉了线,我也是佩服。

    胖小白意外的形象演技都蛮合适,没有一点违和感。原著里胖小白的故事是第一章,一下给全书打了一个压抑又荒诞的基调。女人堆里长大的胖小白,痛恨天天看见女人内裤卫生巾的胖小白,因为姐姐被骚扰对男性有阴影的胖小白,雄性荷尔蒙不足连喉结也迟迟不发育的胖小白,渴望有男性长辈的胖小白,性取向连自己都混乱的胖小白。他实在是个写的蛮深刻的人物。他对这个临时家庭的依恋,正来自于丁家有两位男性长辈。他渴望的并不只是家庭的温暖,和打架时有人解围,他实在是非常迫切的需要有人教他怎样做个男人,他甚至羡慕丁家脏乱却有男人味的厕所。电影里加上一段他跟丁成功洗澡,虽然十有八九是为了博眼球,但不得不说,倒是歪打正着了,很好的表达了他的这种心态。

    张钧甯的形象其实是蛮合适林晓蓝的,不过她的演技确实是这里面最差的一个,不至于出戏,但也不会让人入戏。不过基本的人物特质总算是保留下来了。书里面晓蓝的大学生活其实并不如意,她跟丁成功说过,同学都是大城市的,有见识有特长,自己唱歌跳舞主持没一样行,讨不到老师喜欢。看得我一阵心酸,小镇的姑娘确实是这样的,我也是这样过来的,特别的理解她。她毕业也没有分到好工作,好在长的漂亮,嫁了个条件不错的老公。可笑她从前那样痛恨打扮,一心想靠着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却还是要靠长相来翻身。

    她比很多小镇姑娘要幸运,因为她长的好看,总算是留在了大城市有了像样的生活。她又比很多小镇姑娘不幸,因为这像样的生活并不是她亲手赚来的,她努力读书考上了大学,但也就停在这里了,她终于也没有冲破牢笼,飞到更广阔的天地。丁成功和破败的小镇,是她的comfort zone,人只有在不如意的时候,才会异常的想念这个comfort zone,她跟丁成功在一起,正是大学的那段时间,大约也是她人生里价值观被动摇的最厉害的时间。从头到尾,我觉得她都没有真正看上过丁成功,否则她也不会一边跟丁成功好,一边吊着其他男人。丁成功也从来没有看懂过她,他对她的认识,有时甚至感觉像个不识字的老太太看自家孙女,又聪明又漂亮又会读书,前途一片光明。说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是灵魂契合的真爱,而不是互相安慰,我都不信。

    窦骁大概是这里面唯一一个,跟人物外形气质严重不符的演员。书里面的丁成功是个长相清秀,头发盖住半边脸,颓废自闭的无业游民,身上的伤是被喝醉的父亲打的。在我心里,《睡美人》里面刚出道的小池完美契合。我得承认,窦骁演的这个丁成功相当的有魅力,我以前从来没觉得窦骁长的帅,这片里真的被秒到了。但是,他演的千好万好,却唯独不是书里那个丁成功啊。书里面的丁成功其实根本谈不上有魅力,林晓蓝跟他的那一段旧情,在我看来也是生活不如意聊作安慰罢了,脆弱到不能细看。

    书里面有一段,写丁成功唯一一次去晓蓝的大学,帮她搬东西,等车的时候,他蹲在马路边抽烟。他那时已经在厂里混了个还不错的差事,给厂里比较高层的人送通知,人家给的烟,档次都高了起来。他一支一支都收着,此时拿出来给晓蓝看,这根是中华那根是熊猫什么什么的。看得我心里一阵厌恶。电影里面,有个细节,倒让我有点相似的感觉。他们四个人在电影院门前逛街的时候,来了两个混混叫“丁哥”,丁成功让他们把烟掐了。这一声“丁哥”,一下把我拽回了书里那个世界,那种熟悉的厌恶感又回来了。是啊,再怎么包装美化,这不过是个没有未来的混混罢了。

    至于说他热爱的吹玻璃,书里面写,不过是他觉得自己该有个工作,招玻璃工的告示贴了好久没人去,他才去的。既然去了,也只好假装自己爱玻璃,时间久了,他也难分真假了。他跟晓蓝他们卖弄,讲吹玻璃的事情,末了还要加上几勺自己的鸡汤,那一段,我看的真是替他尴尬。作者可一点情面都没留,直说,仿佛连他自己也知道,吹玻璃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工作,哪有电影里标榜的那么真爱似的。

    书里的结尾,晓蓝想回去找丁成功,丁成功自杀了。其实我从来也不相信他们会真的在一起,爱情和面包,总需要一样不是吗?

    鲁敏说过,这是一本写失败者的书,一针见血。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是被时代被社会抛弃的失败者,连挣扎都显得那样无力。

    有趣的是,作者的态度倒是异常的冷静,笔触近乎残酷。从头到尾冷眼旁观,仿佛不是自己辛苦创作的人物,仿佛带着一腔恨意,不惜用最恶毒的恶意来揣测每一个人物。但末了,你又能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对那个小镇,对那些往事那些人的感情。这种矛盾的心态,我明白,大约每一个从那样的小镇走出来的人,都明白,只是,导演不明白,何必要拍呢?

  4. 六人晚餐,其实是旧秩序和小城镇在世纪末、在面临剧烈震荡前,最后的一抹温情空间。

    电影在一个宏大背景下,走马灯一般播报了世纪之交的厂区和生活在厂区里的两个家庭。

    全片最戳人的片段不是男女主人公充满遗憾的情感纠葛,而是父亲丁伯刚为儿子做出的那一身机器人铠甲,荒诞、又温情脉脉。一个已不太识人、分不清历史与现实的产业工人,把自己的尊严和父爱,全部浇铸进铠甲。

    吴刚的演技仍然是炸裂的,他让你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下岗八级钳工丁伯刚,他所有的辉煌与梦想,都固执地封存在他对旧时代的记忆里。

    对比之下,晓蓝和丁成功则是虚幻的,是符号化的。对每一个走过那段岁月的厂区姑娘来说,并不会真有一个丁成功,多少年后在透明纯净的玻璃世界里等你回头。在千千万万个中国改制的小城镇、老厂区的中心,也不会有那样一间玻璃屋存在。

    丁成功不可谓不好,但是他叫成功却被认为无法成功,没有未来。这个所谓成功,今天仍然是中国社会的普世哲学。因此电影的结尾,是缺乏说服力的,是对现实的反击,也是失真的,寄托了创作者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