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公牛历险记 Ferdinand(2017)

简介:

    影片根据曼罗·里夫1936年经典童书《爱花的牛》改编,讲述西班牙一头名为“费迪南德”(约翰·塞纳 John Cena 配音)的公牛的爆笑历险故事。费迪南德体型健壮,但却心地善良性格温和,它被误认为是危险的野兽,从而被捕送往他乡被逼做一只“斗牛”。为回到家人身边,他不得不踏上了一场终极冒险旅程……

演员:



影评:

  1. 看完一部电影然后来豆瓣看看影评是一直都有得习惯,因为总能在这里看到有才的大佬写出的让人一笑的内容。然而看了这部电影的一些高赞短评,看到的确是毫无内容又强行装逼的失败案例。

    对于这部动画片,各位(敲黑板!),是动画片啊,想看出什么深刻寓意 什么种族平权什么同性平权的兄dei啊,你就好比点了一碗麻辣烫想吃出火锅的味道来啊。虽然说好莱坞的动画片不仅面向儿童,可以说老少皆宜了,但终究也还是动画片啊,乐呵乐呵就得了。那些打2星3星的,我不相信他们是一脸严肃一笑没笑的思考着深刻复杂的问题看过来的。如果你是想看到立意深刻剖析社会矛盾的电影,还会选择看动画片?想到大多影评家们在看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偶尔捧腹一笑,然后写影评的时候开始思考社会矛盾马克思哲学邓小平理论鸡蛋挑骨头一番的样子就深感滑稽,什么?你就是没笑你就是觉得肤浅,那我只能说你不是抑郁了就是脑子有毛病了。

    还有的说什么,公牛最后还是靠力量完成逆转,exo me ? 难道正确的理解不是恰恰相反吗?不是恰恰是公牛本身是可以靠力量战胜斗牛师的,结果他依然遵从本性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才赢来喝彩的吗?你们到底看没看懂就来评论啊。

    还有的看出什么gay啊,什么种族平权啊,公牛带领大家反抗命运请问你哪里看出gay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腐眼看人基?说马是影射了白人种族的,你不会是愤怒的小鸟看多了吧?那刺猬呢?兔子呢?羊呢?狗呢?代表什么种族啦?你们这种过度解读又让我想到了语文考试里的阅读理解了啊,问这代表了什么那暗示了什么的,原作者看了,“mmp老子当时并没想那么多啊”!更搞笑的是还有人提出农场主最后就把所有牛送人了?自己不是亏死?hahahahahahahha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强迫所有人都给满分啊,怎么看怎么写怎么评是个人自由嘛,我只是觉得吃相不好而已,以前呢,影评是真的影评,大多都还是质量上乘的,现在呢,里面参杂了不少装逼的,毕竟,影评也好,食评也好,其他艺术评价也好,怎么显得专业怎么显得有思想有内涵?很简单啊,鸡蛋里挑骨头就完事了。搞笑的你就说他没内涵,深刻的你就说他强行说教,然后再各种联想强行解读一番,你看,一下子就显得高大上了不是。

    可是你们也多少还是做些功课啊,不然很容易就被现实打脸啊。这部动画片获提名了你们没看到吗?是,我们就应该不惧权威表达自我,那么真正的问题来了,到底哪边才是不专业的那个呢?

  2. △心有蛮牛,细嗅蔷薇

    影片改编自一部经典童话《爱花的牛》,所以整部片子都洋溢着童话的氛围:理想化,不合理,合家欢。制作出了《冰河世纪》的班底这次也呈现了非常优秀的视觉效果。

    我全程都笑得很开心,这群牛真是太!可!爱!啦!

    费尔迪南,史上最壮大黑牛,最喜欢fafa,能翩翩起舞,委屈时能一屁股坐出地震;

    安格斯·刘海长得像漫画男主角·真的看不见路·牛,一口纯儿正儿地儿道儿苏格兰口音(配音是大提提,我还听了好一会儿才听出来_(:з)∠)_听出来以后他只要一开口我就忍不住想象提提的脸,然后狂笑……);

    冷酷!帅气!会放电!会跳霹雳舞!的人造牛,三匹自恋至极的神经病戏精马,三只摇滚刺猬,动不动就被吓死骗牛做牛工呼吸的兔兔……

    形象真的生动极了。

    结局又变得很美了:这个工作室不甘于单纯讲一个童话故事。斗牛士沐浴在圣光之下祈祷胜利,斗牛在死亡的光辉中惊惶瑟缩;一边是绝对的力量,一边是“高等生物”的骄傲。强大自然成了人类手里的玩物,这是一幕讽刺的叠影。

    高潮的斗牛一场里,导演巧妙地把红布挂在了斗牛的角上,让人去扑。这又是一种错位,我们可以看到,当角色互换,这种行为多么残忍而充满黑色幽默。

    当花落在费尔迪南面前,他低头深嗅。一时间,他回家了,回到了那片开满鲜花的山坡之上,回到了那朵鲜艳的小花面前。然后他放弃了:他一辈子都在与自己“斗牛”的命运抗争,此刻他选择面对这一“宿命”:即使是死,也不过是回家了。斗牛庞大的、山一样的身躯与地上那抹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慈悲二字缓缓浮上我的心头。

    用宽容战胜骄傲,用慈悲战胜不可战胜的敌人吧。想起一句话,不知是否合适:金刚怒目,菩萨低眉。

    这是一项残忍运动的诗意结局。我们就不要深究后续和科学与否,这片子很可爱,很甜,很美,这还不够吗?

    生活已经够苦了,不如来和这头大牛一起看花花吧。

  3. 01

    昨天带小朋友去看了《公牛历险记》,相比于《寻梦环游记》,我觉得这部片子更适合五岁左右的小朋友。
     
    整个影厅坐了差不多一半的人,将近一半是小朋友。
     
    张小又看得十分投入,整个过程中,只问了一次“什么时候结束”(他不耐烦时会这样问)。从影厅出来后我问他好看吗,他非常肯定地回答“好看”。
     
    这部片子是根据绘本《爱花的牛》改编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在西班牙,有一只叫费迪南的小公牛,其他的公牛爱跑、爱跳、爱抵角,费迪南却喜欢静静地坐着,闻花香。
     
    其他小牛的心愿是有朝一日可以上斗牛场,和斗牛士决一生死;费迪南的心愿却是可以一整天都坐在树荫下闻花香。
     
    电影中,费迪南的爸爸是一头非常厉害的斗牛,他最终打败了公牛之家所有的公牛,上了斗牛场,还决定打败斗牛士之后,再回来把所有的绝招教给儿子。遗憾的是,他最终死于斗牛士的利剑之下,而费迪南对打斗也并不感兴趣。
     
    很显然,费迪南是个不太合群的孩子,或者说,在公牛之家这个以选拔斗牛为主要场所的地方,他的理想——“细嗅蔷薇”是有些荒谬的、可笑的,甚至是离经叛道的。所以,他才会招来其他公牛的嘲笑。
     
    毕竟,对公牛之家的小公牛们来说,在斗牛场展现自己的英勇雄姿,和斗牛士一决生死才是“正途”啊。
     
    影片中没有妈妈这个角色,在绘本原著中费迪南却是有妈妈的,而且是一位很了不起、很开明的妈妈,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有时,费迪南的妈妈担心,他总这么独自呆着会觉得孤单。“你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一起跳,一起抵角呀。”
     
    费迪南摇摇头:“我更喜欢静静地坐着,闻闻花香。”
     
    他的妈妈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妈妈,她看到费迪南不觉得孤单,就由着他自己呆着,自得其乐。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有些惭愧:如果我的孩子不合群,甚至在小朋友们好好学习,想考个好成绩时,却只醉心于一些在别人看来毫无价值的小事上,我会如此淡定甚至如此善解人意地由着他去吗?我敢让他“不合群”吗?



    02
     
    前段时间,韩寒在接受采访时,首次谈到自己当年引起极大争议的退学,他说,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
     
    我和韩寒是同龄人,当年读他的《三重门》,一度惊为天人,当我们顶着高考压力,日夜苦读时,韩寒却潇洒地退学了,曾经,我是那么羡慕他的勇气。
     
    他也走了一条“不合群”的道路。
     
    现在,我倒是觉得更有勇气,更值得佩服的是韩寒的父母。假如我的孩子有一天突然和我说,妈妈,我觉得上学没有意思(意义),我不想上学了。
     
    我会是什么态度?我会痛快地说:好的,孩子,我尊重你的选择吗?

    实际上张小又最近真的出现了“厌学”现象。
     
    我们给他报了个英语班,每周一节课,时长一个半小时,中间休息一次。对五岁的小朋友来说,一个半小时时间可能有点儿长,所以张小又不止一次和我抱怨“时间太长了”,并且用种种方法抗议对这门课的不喜欢,比如,一次次从教室跑出来,再比如,老师提问拒绝回答,上课的时候干脆躺在地上,老师大喝一声,才会起来。
     
    发现这种现象后,我的做法是帮他“板”过来。我的观点是,上课有上课的规矩,不管喜不喜欢,都要认认真真听课。
     
    为此我还动过粗,这是我最近一年内唯一一次打他,就是因为他上课各种捣蛋。老秦则配合我给他讲道理:孙悟空之所以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就是因为他不遵守天庭的规矩。
     
    张小又在我们的软硬兼施下,终于“好好表现”了。上课时不随便跑出来,也不会躺地上,老师提问也配合了。可是,我这样逼他,是对的吗?我其实很困惑。
     
    前几天他的英语又要续费了,上完最后一节课,他很坚决地告诉我,不想上了,不要给他交费了。
     
    我和他爸其实都想让他继续上课,第一,他们的老师Mickey教得不错,也很尊重小朋友;第二,张小又其实也是很喜欢Mickey,他唯一嫌弃的是上课时间太长。
     
    于是他爸继续游说他:英语是一门很有用的语言,你不是想环球旅行吗,如果不学英语,你出国就没办法和外国人说话。这个英语班上课的地方离咱们家很近,接送你很方便,而且收费也不贵……
     
    总之,在老秦一番苦口婆心之下,张小又同意继续报名,而且答应继续“好好表现”。
     
    我们算是又一次取得了“胜利”,可我却没有因为“胜利”沾沾自喜。
     
    这样连哄带劝地让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真的是对的吗?如果他再大一点儿,不像现在这么“好哄”,我们又该用什么招儿?


     
    03
     
    “做你喜欢的事情就好了,只要你不觉得孤独就好。”
     
    曾经我以为,我会是这样一个妈妈。可真正事到临头,我发现,我完全潇洒不起来,我更希望我有一个合群的孩子,比方,好好读书,不那么叛逆。
     
    我当然知道读书不会是唯一的出路,不会说一句英语其实也可以活得很好,可是这条路,显然要比读书更艰难。
     
    曾经在《一席》上看过一个演讲,演讲者是张冬青,日日新学堂创办者。
     
    她讲到,她家老二5岁那年,大班的时候家长们就开始为孩子们上小学焦虑,别人问她的计划时,她很淡定地说:“我们的孩子不上学。”
     
    后来有一些家长认同他们夫妇的意见,提出让孩子一起在家上学。这也是日日新学堂创办的起因。
     
    我看过这个学堂种种吸引人的活动:每周组织孩子们一次外出,参观博物馆、美术馆、798艺术区,还有爬山、采摘、长走,甚至还在小区里做过塑料袋使用的小调查等等。
     
    我承认这些事情很有意思,比多认识一个汉字,多记得一个单词要有意义得多。我愿意为张冬青喝彩,可是我会把孩子放在日日新学堂吗?
     
    我想,我不会。如果一旦失败,我承受不起这个代价,毕竟,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我宁肯孩子去挤独木桥,和大家一起上全日制学校,去报各种辅导班,我更愿意让他“合群”一点儿,大方向的“合群”下,他可以有他的小个性,可是,如果他非常与众不同,非常离经叛道,我可能会非常头痛,甚至束手无策,就像大多数普通家长一样。
     
    我知道让孩子“合群”,其实就是压制孩子的“个性”,可我没有勇气让孩子在家上学,更怕他承受不了“不合群”的孤单和结果。
     
    说到底,我可能只是一个普通而平庸的妈妈,合群,是我能给他的最有可能走向光明的结局,哪怕是平庸的光明。
  4. 又一部从动物视角来阐释人生和命运,妥协和抗争的作品。故事讲述了公牛的牛生,无非是两种:要么成为斗牛,要么成为肉牛。而无论哪一种,最后的赢家只有人类,给你下定义的别人。当然,这只是大家已经习惯的错误日常。 在密集的笑点与萌点的外壳下,主题思想还是挺沉重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叫做“社会”的角斗场里,胜利的确只属于强者,但是,比赛的内容或许可以自己选择。不要让别人去定义你该做什么,遵从自己的内心,勇敢选择自己的生活。记住:天生我材必有用。 另外这个电影,也让我有一份大胆的想法:费迪南最后的选择和际遇其实太过童话。他依然是在依靠人类,如果不是小女孩给他提供了一个完美环境,他不可能坐在树下,细嗅花香。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始终无法摆脱依赖,达到真正的自由。 然而,公牛的这一场觉醒和抗争,已经足够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