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不折不扣的主旋律影片,而且拍摄于三十年前,但今天看来仍然觉得十分精彩。本片应该是动用了当时最精良的制作水平与一流人才而创作的。美工服装道具都精益求精,许多场景应都是经过考证甚至就是在历史事件发生地原址拍摄的。军事场面大概是真的动用军队作为群演,这也是从苏联到天朝的主旋律影片战争大场面的调度无与伦比的原因所在,这种政治任务主导、不计成本、权力极大的制作方式是以后的剧组无法复制的,那些队列、冲锋、战地穿梭的戏非常逼真,因为片中的士兵不是演员,他们在戏中表演的内容与他们的日常演练并无二致,并且那时的美工化妆又有一种质朴之美,所以拍出的片子更显得格外逼真。
前几年看韩国电影《鸣梁》,惊叹于开场几分钟交代历史背景的大气磅礴,今看本片的开场丝毫不逊色,而且前者多用了CG动画,本片全以外景实拍展现,窃以为更胜之。短短三分钟交代了蒋桂战争江汉大战、李黄白败逃、俞李上位、蒋介石君临中南、广西新贵暗联中共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一个个著名历史人物哪怕只是几秒钟的特写镜头都令人震撼不已,寥寥三分钟的开场就透出史诗般的大气壮观。然后笔锋一转,场景从那些波澜壮阔的大场面转到了上海弄堂里的小阁楼上,周恩来为即将赴桂的邓小平送行,一派轻快的生活气息,这种处理方式,抛开本片主旋律的作品性质,与那些英雄史诗冒险电影又有何区别呢?《霍比特人》里,孤山王国陷落后的宏大背景下,比尔博的地洞小屋里纵酒狂欢的小小聚会才是惊心动魄大冒险的开始,这种氛围的对比、节奏缓急的调节,不论影片的性质如何,高超的艺术手法都是相通的。
本片的场面调度、节奏把握都堪称一流,主角邓斌(小平),以及俞作柏、李明瑞、张云逸、俞作豫、黄权也都是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戏份不多的蒋介石、郑介民也都表演精湛,令人印象深刻,即使是十分次要的俞小姐、李夫人、女话务员地下党员也适时起到了调节气氛的作用,亦不能说是为安插女性角色的冗余之笔。周恩来与邓小平的友情、李明瑞与黄权的兄弟情义、张云逸与士兵们的袍泽之情、百色根据地里同志们的革命友谊,这些不同人物之间不同类型的感情,都处理得细腻感人,适时使用的配乐也起到了恰如其分的效果。全片虽名曰“百色起义”,实则三分之二篇幅都在南宁,直到余李政权崩溃前夕才由主角之口道出“百色”之名,继而省府暴动、开赴山区、经略桂西几场大戏一气呵成,十几分钟内自然而然地将影片推向高潮。看到此处,真感到全片结构布局之精明。
另外,当时广西的局势不仅是蒋、桂系李黄白、俞李、中共几派势力而已,还有汪精卫一派的张发奎与改组派插手,北方的阎、冯两路力量的反蒋活动也对广西局势产生影响,本片中也没有无视这些史实,但却采取了虚写的手法,始终只借那些直接出场的人物之口交代这些人物,而无需再找演员来加戏,但也给观众以这些势力亦始终参与、影响着剧情发展的感觉。
还有本片的台词亦能看出是颇费苦心的,邓斌时常在关键时刻以幽默的俗语化解矛盾、排疑解惑,郑介民与俞作柏、李明瑞互相试探旁敲侧击的对话,都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因为终究是主旋律影片,溢美、夸大、不符史实的地方也十分明显,兹不赘述。又有周恩来口称“新桂系”、俞氏兄弟直呼“改组派”等后世史家所拟术语的不严谨之处。但就艺术水准而论,本片实乃国产历史剧、大场面史诗片的上乘之作,因人废言、因政治原因否定其艺术成就,正是我们反对的那些人每每做出的事,我们偏偏不要成为与我们所反对者同样的人、做出与他们一样的错误,因为本片的主旋律性质就不承认本片高超的艺术手法,不给本片以她应得的评价。
第一次应该还是集体活动,学习哦组织的,那时这么小,当然只记得打打杀杀.
肺炎时期,躲在家里,看cctv 6的, 虽然是高清的,图像质量是非常差,不过看出了一点小事后没看懂的东西.
* 财政, 实际上倒台上台都是靠这个, 老蒋靠的是江浙沪+上海海关 左右地方军阀, 那gcd靠的是啥,会不不是卢布?
* 广西,估计一个旅的铁军就可以控制, 就像当年满人10万就可以入关.
* 俞作柏兄弟+李明瑞, 活的最好的居然喜欢倒戈的, 一条筋的都被杀了, 不同的时代适合不同的人生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