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边缘人 邊緣人(1981)

边缘人 邊緣人(1981)

又名: Man on the Brink

导演: 章国明

编剧: 章国明

主演: 艾迪 冯爱慈 金兴贤 嘉伦 刘雅丽

类型: 剧情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上映日期: 1981-01-08

片长: 98分钟 IMDb: tt0185188 豆瓣评分:7.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何永潮(艾迪 饰)虽然出生在黑社会地区,却在长大之后报考了警校最终以出色的成绩毕业成为了一名警察。然而,何永潮上岗之后的第一个任务,竟然就是被派往黑社会做卧底。何永潮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隐藏身份,同敌人周旋,向上司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情报,深受上司的信赖,可是并不理解这一切的女友阿芳却含恨离开了何永潮。

演员:



影评:

  1. 白色染黑容易,黑色漂白那怎么能行?

    我不怕死,就怕死的不够轰轰烈烈。

    结尾活活打死感觉说服力的确不是很强,但是艺术性会大大提升,如果让我来拍,也必须加上男主这样深入人心的悲剧结局,就如同叶问里李钊被不明真相的群众打死的剧情一样,充分的展示了人性的盲目,法不责众的无力感,即使我用尽全力去保护你们,我却被女朋友抛弃,被社会抛弃,即使是我的警察生涯,也结束的如此草率,没有死在匪徒手里,却死在朝阳群众手里,如此的讽刺却又如此的现实

    男主是行走在黑白两道的边缘人,终究被其反噬,他其实什么也决定不了,却又无力的随波逐流,当卧底哪有好下场,警队无义,用完即弃(拆弹专家)。

    50届金马奖艾迪
    19届金马奖爱迪
  2. 影片里三次轰轰烈烈。第一次才毕业没多久的阿潮和女朋友阿芳憧憬着未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说着自己要死的有价值要轰轰烈烈。第二次和同样是卧底的同事聊着身世都是孤儿,说要死就得死的轰轰烈烈。第三次就是影片结尾被楼里的居民乱棒打的只剩一口气,嘴里说着好冻啊,心都凉了,倒在同事怀里问他们自己这样算不算死的轰轰烈烈。

    影片中的人物刻画还是很深刻真实的,让人感觉有共性。才毕业没多久,换了几分工作,当警察抓小贩不忍心就放走老婆婆。当卧底后不被家人朋友理解,刀尖上生活。被怀疑险些丧命,亲眼看着替死鬼在面前被枪杀后的痛哭。疏离,孤独,边缘人的痛苦。阿泰做完手术后也只有阿潮陪在身边,本来要结束卧底生活升职的,却被路过不明真相的警察开枪打中。真就不要立flag。女朋友被别人抢走还说自己变的像贼,他也是人,他也不是什么圣人。报复西蒙,打劫他的店还多打他几下。看见镜子里的自己,越来越不像自己,愤怒的向镜子砸去。

    结尾躲在楼顶,每次有人来都提心吊胆,悬疑氛围不错。知道他不会有好结果,以为会像阿泰一样被同事打死。没想到是一波三折,被小孩指认后打死。对比小孩之前要钱交学费要继续拉屎,阿潮都没有为难他,真是讽刺。最后被打死,人心都凉了,阿泰最后怒吼也把影片推向了高潮也是结束。

    不枉费我找了几次的资源,看着丝毫不觉得闷,虽然年代久远,现在21年看仍然不错。

  3. 1981年的电影,卧底片鼻祖。这个时候观众对于卧底的印象就像男主的女朋友初听这个词的反应那样:啊?卧底?卧底是干什么的。

    剧情很简单,和后来《无间道》《线人》《门徒》等片剧情的复杂程度相比,简直是地上天下。他们没有贩毒品贩军火贩卖人口,干的事也是抢劫,小偷小摸这些。

    这部片非常非常写实,有很多特写,镜头的紧张感十足。所有演员演的都很好特别好!!!尤其是主演艾迪,经过姐姐不理解、女友不理解之后崩溃感,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小孩子,想要得到大家的原谅。真的特别特别特别让人心疼。(差点掉眼泪,非常感人。

    导演的镜头真的非常好,电影有几处追逐戏份都拍的非常好,很有张力。尤其是结尾的高潮戏,一堆居民把卧底当成了抢劫犯打死了…完全就是活活打死。根本没有法律。居民疯狂对线公职人员,甚至即将演化成小型暴动。非常紧张的一场戏。

    艾迪没有像他想的那样轰轰烈烈去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最后倒是轰轰烈烈的死了。

    但是艾迪仍然没有忘记自己作为警察的本分,虽然中间有过迷途。他为了私心去抢劫手表店,在表店一通发泄,在砸镜子的时候,想必他也看到了自己现在的人不人鬼不鬼。

    还有,卧底不配拥有爱情。(最近很烦,妈的,有情人终成眷属!!!!都他妈去狠狠的爱!

    主演艾迪
    分手
    结尾那场戏

  4. 这部1981年的电影,算是港影卧底题材的重要开辟者之一,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最大价值。

    导演章国明在执导了香港新浪潮电影《点指兵兵》之后,才有了这部《边缘人》。这部电影既有明显的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味道,也有70年代港影还未完全消散的粗犷余韵,这两者的混合,赋予了其一种独特的人物设计、视觉氛围和故事特质:

    一、这可能是我看过的最像卧底的卧底,一身80年代初期香港街头小混混的地痞流氓味,既没有英雄气,也没有什么独特的智慧,甚至一开始只有手足无措的恐惧与慌乱,毫无“气质”可言,非常接近现实,相比而言,《无间道》把卧底角色升华得是相当不真实。

    二、影片里向我们充分展示了八十年代初期,香港的街头和底层的生活是怎样的真实场景,很接地气,兼具记录片的价值。

    三、对底层犯罪世界的混乱与堕落有比较细致的描绘。

    四、动作戏在八十年代初期,拍得也算是颇有几分生猛和凌厉,没有港片后来的那种严重不现实感。

    当然,以今日的眼光来看,本片也有明显的弱点:

    那就是编剧并不严密,故事的随意性比较强,一些地方明显经不起推敲。

    在剧情的走向里,男主自己不可控制地不断向犯罪世界的更深更黑暗处坠去,失去亲情,失去爱情,失去警察工作,直至最后失去了他自己的生命。

    导演故意把这个结局,引向了群体性事件,赋予了这个故事和结局独特的质感。

    最后,男主绝望而悲惨地死在了不知情的众多居民的棍棒之下,他被他所守护的对象杀死,这是一个冰冷的对比和讽刺。

    这个卧底,不断失去亲情、爱情、名声、工作,甚至在做卧底的过程里他的面貌也变得越来越狰狞与丑陋,直到失去生命,他终于完全地失去了他的一切,这种对卧底黑暗命运的现实性描绘和毫无美化,这一点在艺术性上已经远胜《无间道》和韩国电影《新世界》。

    这也深刻说明了,人的命运,很多时候确实就是环境的直接产物。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了男主的前同事兼好友悲愤交加而又无奈茫然的脸上,故事戛然而止,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就是如此凶险、荒谬和不可理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