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万世魔星 Life of Brian(1979)

简介:

    本片是英国著名的喜剧团体Monty Python的成员特里琼斯 (Terry Jones)导演的一部荒诞不经的调侃宗教的电影,故事的发生地在巴勒斯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男人被世人误认为是弥赛亚(犹太人企盼的复国救主),由此引发了许多啼笑皆非的故事,一如Monty Python所有的电影那般,特里琼斯在这部电影中也使用了大量荒诞无厘头的笑料,电影以圣经为原型,由头至尾都充斥着颠覆,嘲讽的意味,对于虔诚的宗教人士来说,这部电影确实是场巨大的灾难。

演员:



影评:

  1. 印象如此深刻的台词:

    reg:“stan你干嘛保住这个话题不放?”
    stan:“我想成为一个女人。”
    reg:“什么?”
    stan:“我想成为一个女人。从现在开始,我希望你们都叫我loretta。”
    reg:“什么?”
    stan:“这是我身为男人的权利。”
    reg:“你为什么想当loretta啊?stan?”
    stan:“我想生小孩。”
    reg:“你想生小孩?”
    stan:“每个男人都有权利生孩子,只要他愿意。”
    reg:“可你不能生小孩啊!”
    stan:“不许你压迫我。”
    reg:“不是我压迫你啊stan,你没子宫啊。你打算在哪里孕育胎儿?放在盒子里吗?”

    (stan低头杵脑门儿哭。。。。)

    judith:“我有个主意,假设你同意他真的不能生小孩,没有子宫,这不是任何人的错,甚至不是罗马人的错,可是,他有生小孩的权利。”
    francis:“好主意judith,我们会为你生小孩的权利而斗争的,兄弟,对不起,姐妹。”
    reg:“这有什么用?”
    francis:“什么?”
    reg:“他根本不能生小孩!咱们为他争什么?”
    francis:“他是我们向压迫者挑战的一个象征。”
    reg:“向事实挑战的象征吧……”
  2. ‘Life of Brian’是一部关于生命的荒谬的幽默剧。荒谬意味着悖论,目的和结果的背道而驰,‘合理’的不合理性。

    Brian是一个单亲妈妈的私生子,一个不比别人过得好、也不比别人过得糟的普通的穷人,一个由于人为制定的规则,而身份不明的混血儿:根据犹太人的规定,身为犹太妈妈的儿子,Brian应该是犹太人;根据罗马人的规定,作为罗马父亲的儿子,Brian应该是罗马人。

    Brian的‘禀异’之处在于,与上帝之子‘耶稣’同年同月同日生于同一条街上,他俩是邻居,他们长得相像,却一眼看得出不同。这种巧合并没有为Brian的生命带来什么奇遇,而这巧合所隐喻的讥讽揭开了整部影片的序幕。

    Brian生命的奇异经历几乎是基督耶稣的反面,虽然他们殊途同归地被送上了十字架。没有天赋的使命,平民Brian被误指为弥赛亚(救世主),被众人追随。他说的话成为圣言、他的常识成为了圣迹、他随身携带的物品成为了圣物。他沉默,大家认为他携带着上帝的秘密讯息;他否认自己是弥赛亚,成为是真正弥赛亚的证明;他承认,...这样的荒唐的矛盾在影片中俯首皆是。盲目者永远能用自己的逻辑自圆其说。

    虽然影片与宗教有关,但并不是一部反宗教的影片。耶稣的形象只出现过一次,两分钟的样子。影片讽喻的范围很广,几乎嘲笑了生命中一切自相矛盾的荒谬,生、死、爱、信仰,从宗教、权力,到日常生活。也许影片的内容有无数的暗示,但我相信揭示和构筑荒谬的本身是影片最初和最终的目的,它使影片有趣、流畅、充满魅力。

    ‘Life of Brian’是典型的英国式的幽默。和‘阿甘’相比,'Life of Brian'没有任何宣扬的主旨,比如阿甘的诚实,比如‘好人好报’,比如‘执着’。‘Life of Brian’的智慧更在于消解和揭示,而非建构和规劝。Brian与阿甘不同,如果阿甘的以其‘非正常’嘲弄了‘正常’而‘超常’的话,Brian只是生活在正常人中的一个普通的正常人,到生命的最后,他也依然如此。如果阿甘的结局是喜剧的话,Brian的是悲剧。英国式的cynical里有更多的怀疑主义的成分。

    影片结束在一首歌里,‘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如果Brian的生命充满了荒诞的经历的话,这个结尾相当温暖。它的温暖在于其'人性'显示--生命本没有/也不需要超越于其自身意义的意义。这也许是这部电影唯一的坚持,所有附加的意义,不仅荒谬盲目,而且虚弱得不堪一击。
  3. 让我们从结尾看起吧,在影片的结尾,钉在十字架上的Brian和伙伴一起唱到“总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哪怕你只剩下最后一口气- - - - - - - ”,二三十人被钉在二三米高的十字架上,裸露着上身,头顶着烈日,也许明天,最晚后天就会死了,可是大家快乐地唱到“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我忍不住笑,笑了一会儿停了,镜头越拉越远,山顶上,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显得有些肃穆和庄严,可是他们仍在用和声唱歌,想了想又忍不住笑------。

    再往前看,凯撒大帝本来要释放Brian,结果罗马士兵问“谁是Brian”的时候,一个人开玩笑说“我是我是”,真正的Brian说“我才是我才是”,于是十字架上的人全部叫起来“我也是我也是”(还有人说,“我老婆也是Brian”)。结果假的Brian被拖去释放,他一边还嚷嚷着“我开玩笑的”,真有良心。

    继续往前,Brian为了躲避罗马士兵的追捕而在街头布道,每人相信他,结果他要跑路之前,对别人漠不关心地说“我不知道”,却并当作带来了上帝的指示,至此,越来越多的信众追随着他,无论他说“滚开”,还是在逃跑的时候掉下的破鞋,都被当作神的指示。他一路跑,不愿做莫名其妙的“弥赛亚”,信众愈发觉得他谦虚谨慎,神秘伟大,愈是深信不疑。我想起生活中很多很多的例子,笑到不行。

    如果用当初解剖周星星的论文的热情,我们可以在这部电影身上解剖出反领袖崇拜的心,反盲目追随的肺,以及反宗教狂热的肝等等,但是在我看来,导演就是一个顽童,把从小到大所受的宗教教育全部嘲笑一便,谁说耶稣不会是罗马人?谁说玛丽亚是处女?谁说耶稣真的能治愈麻风病人?谁说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不曾想过逃跑?谁说一个男人不能做洛丽塔,并且享受怀孕的权利?

    继续往前,影片的开头,原来Brian是耶稣的邻居,他曾在出生的时候被远道而来的占星术士误认为是耶稣,而被祝福。

    原来每一个人一开始都是耶稣基督,我们说的话,就像小混混Brian,他为了驱赶信众所说的“永远不要追随别人,不要相信别人告诉你们的,你们是特别的一个人你们自己”,只要我们相信,我们的话就是神喻,我喜欢有人说的那句,“生命本没有/也不需要超越于其自身意义的意义”,任何附加的意义都是荒谬的,就像我们对耶稣的解释那么荒谬。

    1979年的片子,布景有些假,一看就是那种在棚里堆出来的,但是这种虚假的背景与本片处处存在的荒谬感反而特别地相衬,貌似“就让你看到假的,这一切就是假的”。

  4.      我发现自己向来喜欢恶搞的东西,无厘头但有思想的,从文学、影视、绘画里探寻,有时也能在别人的生活中邂逅,就像爱因斯坦的发型,卓别林的胡子,梦露的美人痣。当然,这最好不要在我自己的真实人生中排演。我可不希望,老老实实地走在大街上,一不小心中招,人生便从此天马行空了。

       不管天上掉下的是可恶的陷阱,还是免费的午餐馅饼。哪怕有了超能力,被万物生灵膜拜着,还是要拒绝这神秘的美意,谁知道会不会像“布莱恩”一样,到头来只有死路一条,且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幸运儿还是倒霉蛋儿。

       我所说的布莱恩,他是79年的电影《布莱恩的一生》里的主人公。小伙的名字虽说普通了点,不过他的人生轨迹可是绝对与众不同的。因为他与救世主弥赛亚(也就是耶稣)同年同月同日生,不仅如此,布莱恩的母亲与圣母玛利亚还是同乡、邻居,住在相邻的马棚里,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三位先知的“错认”,所以必然极具戏剧性,也就自然地导致了布莱恩一出生便遭遇“飞上天后又掉下来”的戏谑了。

       这绝对是精彩的片头,再配上Monty Python的Brian Song,那种承前启后的简单设计,点缀上有关布莱恩母亲与三位先知的大实话对白,最直接地勾起了看片的欲望。后面,随便琢磨琢磨便可知,布莱恩的人生绕不过耶稣行走过的神迹了,诡异的巧合,这种幸福的狗屎运即将颠覆布莱恩平静的生活,如果说布莱恩是凡夫俗子的代表,那么人类被恶搞了,而非万能的救世主。

       说到此,便要引出这部剧曾遭受的冷遇。恶搞救世主,真是罪大恶极!而事实上,这个帽子扣大了。纵观全剧,最后恐怕只能回味出我们嘲弄了我们自己的苦味,及对一段段精彩绝伦对话的击节叹赏。

       一方面会看到人类“劣根性”无羞无臊的袒露,另一方面还会看到人无法完全探照出人性的未知黑洞。就是说,这部剧的深刻在于它嘲弄了所有的人,你我他,包括全剧的创作人员。总之,人捧人,人戏人,人斗人,人吃人,这都是人干的事,与上帝无关。

       若一定要推究出侮辱弥赛亚的印迹,大概要去电影创作者的心里坐一坐。我把他们看做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一群人,极度厌恶社会及人类的丑陋阴暗面。那么他们借电影《布莱恩的一生》或许对万能的上帝存为微词,因为现实中好人很难有好报,善良纯洁诚实的人总会成为被欺辱,被垫背的牺牲品。

       但回到问题的核心,他们的矛头依然指对的是人类自身,信仰与精神落实到个人身上才发生了裂变,如那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罪孽都在人身上,无罪的弥赛亚是代人类受过的。

       至于影片在讲述故事时借用弥赛亚的身份,岂止没有玷污他的名,简直处处在颂扬他。这是一面镜子,人的确不应该只尊重自己内心影射出的私见,并放大,不如再看一看所不屑一顾的。所以,不能否认全剧如此荒诞无度中,有关真正弥赛亚讲道的桥段是十分严肃的编排。

       弥赛亚说:“伤心的人、善良的人、渴望正义的人、心灵纯洁的人都将被祝福,他们会得到慰藉,会成为世界的主人,会实现所有的愿望,会认识万能的救世主……”这些绝不是应景的调戏,即便这些话听起来空洞无力,但这是全人类得以繁衍下去的基石,道理不言自明,只要有从善的信仰。而后,所发生在布莱恩身上的事情,则是从剧情的灵魂上摆脱上帝的影子,单纯地讲述了人类胡作非为的浊世。

       我始终觉得,恶搞的言外之意便是“请不要当真”。何况这部电影出自著名英国喜剧团体Monty Python之手,特别是由怪才特瑞.吉列姆及特瑞.琼斯操刀,必然会呈现各种极端怪诞的效果。认真了的看客,也无错,不过自己别扭了而已。客观地讲,作为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必看,单单听说此剧是恶搞救世主的创意,就够让人嗤之以鼻,勃然大怒,这是无可厚非的。

       不过,对待艺术,是应有所区别的,“集体的力量”能聚集成扼杀艺术的庞大势力,又佐证了《布莱恩的一生》所演绎的悲哀,盲从、独断、狭隘、私利等等,同美好的品质延传至千秋万代。这当然是被历史证明的,当年此片的确受到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禁映。还是那句,上帝始终是万能的主,细思量,布莱恩的悲剧始终是人类自己肮脏隅夷的昭示。

       最后简单说回到《布莱恩的一生》的剧情上,故事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冒牌弥赛亚的一生,但一定是站在人的立场上演绎的,而非经书里的精神,我这样理解,也希望如此。不过,还得承认故事讲得并不那么清晰有条理,这显然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弥赛亚的历史是异常复杂的。同时,又要时刻帮助布莱恩摆正自己的位置。基于这样的考虑,电影自然而然地截取了圣经中的几个故事片段,或许毫无关联,仅凭依据,以凡夫俗子布莱恩的肉身体验救世主的人生。最大的乐趣还是在“人性”的批判上。从英式冷幽默的表演及睿智直白的台词上达到它的深度。

       被亲情、爱情、友情抛弃的布莱恩,整个人生的确演绎出了悲戚的现实主义。但中间布莱恩经历的一段超现实色彩的航天梦游,有意削弱了悲观的意境,让全剧始终平衡在了“恶搞”的钢丝绳上,而起到辅助作用的则是那些似微风般峰回路转的细节。

       当布莱恩被绑在十字架上等待被赦免时,达到了整部剧的最高潮。一波波走来的人,他们给看客留下了无法遗忘的欢乐与思考。The Judean people’s Front 的自杀小分队最惊艳,让人笑得换不过气来。布莱恩即便没有了活路,看着依然欢乐,励志歌曲“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不知不觉冲洗掉了所有忧伤。补一句,全剧棚内景并不寒碜,没钱也能拍出好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