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终极天将 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1988)

简介:

    某年,土耳其大军压境,被围困的英国小城内,亨利剧团正在搬演吹牛大王拜伦·慕乔森的故事,岂料戏的中途慕乔森(John Neville 饰)真身到场,他宣称这次战争完全由自己和土耳其苏丹的一个赌局引起,凭借四名本领高强的仆从,慕乔森席卷土耳其皇室宝库,苏丹因此开战。话音未落,土耳其的炮火摧毁了剧场,慕乔森动员群众用衣裙制成热气球,带上剧团主之女萨莉(Sarah Polley 饰),踏上寻求四名仆从的历险。二人抵达月球,从月球之王手中救出飞毛腿,又在维纳斯(Uma Thurman 饰)的支援下拉走大力士,最后在巨鱼腹中汇合神枪手与顺风耳。五人来到战场,慕乔森引领仆从们战胜岁月的侵蚀重新焕发神力,大胜土耳其人……慕乔森的故事讲完了,剧场里的观众在他的带领下涌出城外,发现胜利真的奇迹般降临。

演员:



影评:

  1.       意识的荒诞——记《吹牛大王历险记》
               周六突然想到了一部很小的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叫做《吹牛大王历险记》(好土的名字)。看完之后百感交集,就随便写了些东西。
           
           《吹牛大王历险记》,这是荒诞派电影大师Terry Gilliam于1988年拍摄的一部奇幻电影,故事讲述的是17世纪左右奥斯曼大军围困一座欧洲城市,一个三流剧场正在演出吹牛爵士冒险故事,谁知道真的吹牛爵士现身并声称这场战争是由他引发的,并孤身一人找到几个有特异功能的人华丽的打败敌军的故事。电影节奏还算紧凑,八八年的特效在今天看来肯定只能糊弄小孩,演员们都演的很卖力。不过仅仅如此的话在如今这个大片扎堆特效泛滥的年代里肯定会被背上烂片加弱智片的帽子,所以先补充一下原著知识,这部电影的原著是德国的荒诞派作家戈•毕尔格和埃•拉斯伯和所著,原为德国民间故事,后来由两位作家整理再创作而成。这是介于童话和幻想故事之间的作品。和《格列佛游记》并称为17、18世纪幻想童话代表作。
             说道17、18世纪的欧洲,人们想到的无非是三个火枪手,羊脂球,法国大革命与皇帝拿破仑。其实17世纪和18世纪是人类史上翻天覆地的2个世纪。自然科学,火枪,蒸汽机,社会契约学说,人类终于解放了思想和劳动力,几十年的生产量超过了过去几百年的总和,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快的船只,更强大的武器和陆军。几个农民操作大炮可以干掉一打高贵的骑士。火药与膛线将弓箭、城墙与虔诚的基督徒统统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信仰与封建制度开始崩坏,个体与民主意识渐渐觉醒。梵蒂冈呼风唤雨的日子一去不复反,商人们毫无忌惮的贪婪而无需忏悔。平民不再祈祷天主的恩赐,即使是牧师们自己都开始质疑上帝是否真的存在。
            从人文主义思潮开始,自然科学渐渐发展让世人了解到真实的世界而抛弃的旧的主观世界。于是六分仪代替了祈祷,蒸汽机代替了牛羊。大家逐渐接受了客观的现实性——“物质不变,运动永恒。”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相当传统的统治阶级与知识分子开始无法接受社会变革,但是他们又无力阻挡历史的脚步,前者还可以扼杀革命苟延残喘,后者就只能哀叹回忆往日的荣光,然后被历史淘汰。
             作为原著小说,作者并没有特别的表现这一切,而在电影中,这一些被表现的淋漓精致,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8岁,简陋的阅历和幼稚的理解力让我只能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玩的电影,而今天又看了一边则顿时觉得有很多新的感悟。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是这样的:吹牛爵士居然坐在炮弹上飞了起来,飞到了敌人营地又跳到另一个炮弹上飞了回来居然毫发无伤(这几乎是这部电影的招牌动作)。死神看不下去了在半空想拦截爵士,结果炮弹太快超越了死神。死神怎么也赶不上炮弹,只能嗷嗷大叫。
          小时候看这段时只感觉吹牛爵士真牛b。这样都不死。今天看了才突然发觉导演良苦用心————万能的死神已经赶不上炮弹的速度了。而一颗炮弹炸死的人比死神镰刀带走的人多的多。这是多么辛酸的讽刺啊~!(再次膜拜Terry Gilliam)在这里电影并不是想表达反战的意思。而是更隐晦的告诉我们:人类终于超越了自己想象出来的死神了~!因为认知的进步让我们自己就成为了死神~!
    还有主角吹牛爵士在受伤则时说出这么一段话:
    我对这个世界厌倦了,这个世界也厌倦了我。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因为现在到处充满了逻辑和理由。科学科技,水力学定律,社会准则。
      这也准则,那也准则,到处只有准则。没一处有三腿独眼巨人在南方海域,没一处有小黄瓜树和全是酒的海,已没有我的容身之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而意识的反映随认知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本来以为世界是一个平面,太阳绕着地球转,是上帝或者别的什么神创造的人类。但是随着认知的进步,我们逐渐了解地球是圆的不是方的,地球绕着太阳转,人类并非上帝所造而是由猴子进化而来(这对于神棍们来说太讽刺了)。我们真切的了解了这个世界。认识他,直到彻底弄懂习以为常再也不会有新鲜感为止。而那些原本的幻想与落后的世界观则统统被淘汰。
    荒诞而不荒谬,吹牛爵士就生活在这么一个日新月异,客观发现层出不穷的年代里,他传统,守旧,无法接受新事物,他注定会落伍。但是他依然有他的生活:一个幻想的世界,这里没有蒸汽机的轰鸣,没有汽轮的黑烟,没有牛顿定律和分子式。这里只有不会摔死的马,月球上的王国,全是酒的大海和苏丹的宝藏。这里只有一个很老的爵士在讲述他荒诞的冒险故事的梦。
    回想起我还是那个8岁的小男孩时候,也曾笑嘻嘻的相信人真可以坐在炮弹上飞来飞去。幻想着有一天真可以飞起来去月球看看。一转眼我都23岁了,现在我的脑子里只有赚钱和结婚,我知道去过的想法都是荒诞的。但过去确实客观的存在过。



    光阴似箭,我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好久以前被拆掉的三层小楼。那个破电视机前。。。。



    虽然是我却早已不是当年的我。。。。。。。
     


                                                       2013-12-3 凌晨1点
     
            
  2. 我的时光原文:

    就是这个味道!那种靠布景,化妆,道具等老式手法做出来的魔幻效果,比起现在的电脑特效,算是别有一番风味。虽然很多地方很假,但是感觉很好。如果现在的视效也可以称为newschool,那么此片的风格就相当oldschool的味了,呵呵。

     

    70-80的人可能都对这种风格有点怀旧情怀吧,也可能是我自己的小嗜好,比如里面的死神,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模型简直太烂了,破破烂烂不说还好像支离破碎,随时要散掉一样。不过我反而觉得,这种效果才更好的表达了死亡的那种,无常,肮脏,不可控,支离破碎(让人潜意识联想到腐烂散掉的尸体)的感觉(怀疑咒怨的扭曲爬行就是以这个为雏形,至少是通感)。比起电脑特效,确实别有风味。

     

    让我想起原来中央台放过的一个系列片,每个故事都是从一个人讲故事开始带入,风格跟这个很像,当时的眼光来看,可谓惊艳。故事也千奇百怪,荒诞不经。记得其中一个是讲一个人跟死神打赌,赢了死神,从此就死不了了。后来记不得是什么原因了,世界上没人死掉了....除了这个,还有很多童话,但风格是那种怪诞的,绝不是那种“大家一起微笑吧”的奶油味。找了半天,发现好像是叫“吉姆汉森的说书人”,不过未确认。希望知道的朋友能说说。很是怀念。

     

    除此之外,看到很多加勒比海盗的影子(应该说是前身)。jack船长的荒诞神经风格无疑是直接来源于蒙乔生男爵。没搞懂导演当初为什么要把主角设定成老头子,换个英俊的xx男爵,估计早就抢了jack船长的风头。凯拉奈特莉的elizabeth的角色,明显是小女孩和乌玛瑟曼的混合。顺便一说,被乌玛瑟曼在此片中惊艳了一把。颠倒的海,战争中的城市,海怪肚子里湿漉漉的房间--海魔湿漉漉的船...

    另外还有很多海盗路飞的影子,这个就不多说了。

     

    看来这片子影响不算小。不管怎样,很有意思的片子,值得一看,个人感觉比他自己才出的帕那索斯博士的奇幻秀好。

     

    说起秀,片子开始在剧院演出的那场舞台剧,相当有意思的,如果那里真有这样的秀,很想一看。




    我的时光原文:
  3. 《吹牛大王历险记》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可是除了记得那座教堂的塔尖之外,就是那个骑着马的公爵自称从上面跳下来也能安然无恙之外再也记不得多余的情节了。

    我喜欢这个电影,非常非常喜欢~每个人对电影的诠释都会不同,我把它的主题理解为自由。

    【台词摘录】

    我对这个世界厌倦了,这个世界也厌倦了我。

    为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因为现在到处充满了逻辑和理由。科学科技,水力学定律,社会准则。

    这也准则,那也准则,到处只有准则。没一处有三腿独眼巨人在南方海域,没一处有小黄瓜树和全是酒的海,已没有我的容身之处。

    他们的头忙于思考而离开了身体。麻烦的是,头和身体总是不协调。

    想到我们曾经是一体的,现在却全然不合。他是挂在食物链中的一员,而我是属于星系之中。可证实不要身体就能生存,我是全能的。

    人生充满了约束,我们无法飞到月球或抗拒思维。我们必须面对真相而非悬念,你并未活在真实的世界中,所以有了个非常鸟的结局。

    ~~~~~~~~~~~~~~~~~~~~~~~~~~~~~~~~~~~~~~~~~~~~~~~~~

    不管我有没有自由,不管存不存在自由,至少,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吹牛,并且自娱其乐 哈哈~我想任何人也都可以这么做。
  4. 虽然荒诞却也很有寓意。

    许多电视台放过,是译制片,中文译做《巴伦·门乔生历险记》。看了就知道值得了。

    Amazon上的评论:


    互联影库:


    环球电影资料库:


    关于故事还启发了一个计算机里常用的一个术语:booting

      启动电脑及启动和引导操作系统构成了一个有趣的两难境地。 按照定义在操作系统被启动之前计算机是无法完成任何任务的,包括运行磁盘上的程序。 如果计算机在没有操作系统的情况下不能运行来自于磁盘上的程序而操作系统又是放在磁盘上的, 那操作系统是如何启动的呢?

      在 Munchausen男爵历险记 (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这本书中有一个和这个过程类似的故事, 一个人掉到了下水管道里, 然后靠着拉自己的靴襻 (bootstrap) 克服重重困难爬了出来。 在早期文献中, 多以术语 bootstrap 来指代操作系统的加载机制, 如今它逐渐被简写为 “booting”。

    以上引自《FreeBSD 使用手册》第12章 FreeBSD 引导过程之12.2 引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