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朱亚文,特别是红色年代剧里的朱亚文,所以一口气把《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远去的飞鹰》和《我的娜塔莎》刷完了。三部剧中,《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完成度最高,剧情、演技、服化道都很精彩,而《我的娜塔莎》和《远去的飞鹰》虽然短板明显,但仍不失为一部好剧。
因为年代差不多,又同样是异国恋,很多人喜欢把高志航和庞天德对比着看,《我的娜塔莎》的弹幕里面,大家都说庞天德如果换成高志航的人设,不至于和娜塔莎苦恋一辈子。但同样的,如果高志航能和庞天德一样痴情,也不会有葛莉儿后来的悲剧。
虽然同样是朱亚文扮演的,但庞和高在人物塑造上差别很大,庞是静水流深,高是绚烂烟花。
庞是多面的、复杂的,有少年意气的一面,有睿智儒雅的一面,有隐忍犹疑的一面,有深情执着的一面。战斗时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式英雄和情人,骨子里却是无力反抗父权的少爷和孝子,强大又脆弱,勇敢又纤细,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庞始终被动、后知后觉、处处妥协。
而高则简单、热烈而纯粹,他留学法国、穿军靴、喝红酒、开飞机,有着法兰西式的激情和浪漫,骨子里仍是来自东北农村的穷小子,穷过、苦过,无所畏惧、恃才傲物。不管是娶妻还是离婚,把葛莉儿留在身边还是撇在乡下,在奉天还是去南京,高都是绝对的主导者和优势方。
因此,在面对封建大家长时,同样是孝顺中带着狡黠,但和高相比,庞在父母面前并不具备多少话语权,反叛也不够坚决。与高的生米煮成熟饭完全不同,庞恪守婚前不圆房的孝道,要求娜塔莎学习如何讨好自己的父亲,花了20多年的时间让父亲接受和认可娜塔莎。
可能因为大家都同情葛莉儿和娜塔莎,高和庞被很多观众骂成是渣男,让我不得不为他们辩驳几句。当今的网络环境下,渣男早已变成了一个梗,万事皆可成渣。如果说高因为短时间内再婚被骂成渣男尚有说法,庞被打成渣男派可就太冤了。
评价一个影视形象不能脱离他身处的环境和时代,更不能大开上帝视角。庞并没有娜塔莎那般勇敢和坚决,而是经历了从懵懂觉醒、闪躲逃避到热烈回应最后勇敢追求的一个漫长成长过程,他在感情中一路跌跌撞撞,中间隔着战争、种族、封建家长的反对、中苏关系破裂这几座大山。而委屈求全的结果是终难两全,最后庞既没能尽到人子孝道,又辜负了爱人、苦了自己。可庞身上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才是这个角色的最大魅力。他是那么真实,他的隐忍和深情、挣扎和成长,软弱和执着,都让人动容。
全剧最喜欢的情节就是庞骑着自行车,娜塔莎坐在后座,他们终于排除了万难走在了一起,阳光洒在脸上,脸上洋溢着笑容,幸福触手可及却嘎然而止,火车站的离别之吻虐得人心肝疼。
和庞相比,高在爱情方面可以说是天然的老司机,他很清楚自己的性吸引力,也很受女人的欢迎。但认真看过剧的人,真的会觉得高志航渣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说说两部剧的定位吧。《我的娜塔莎》这部剧的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看战争部分,这是一部漏洞百出、逻辑细节全是硬伤的抗日神剧。但如果把战争当作背景,把它当成一部纯爱剧来看,这部剧拍得细腻缠绵,凄美动人。而《远去的飞鹰》里面,爱情是背景,高志航的抱负才是主旋律。
很多人只看到高为了开飞机而舍弃了葛莉儿,却没有看到他几乎将自己的所有都舍弃了,亲情、爱情、友情、金钱和权力。和许诤不一样,高成为飞行员不是为了“升官快发财快,娶了老婆还有姨太太”,也不仅仅是爱好和职业,而是实现“航空救国”的唯一途径。
他把名字“高铭久”改成了“高志航”,远赴法兰西留学,他说“别人是在开飞机,而我和飞机是一体的”,对他来说,离开了飞机的自己对国家将一无是处。在腿受伤被告知不能飞后,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不想在民族危亡之际成为等待被救的芸芸之众。为了能再上天,他拒绝打麻药,选择打断已经愈合的断腿重新接受接骨手术。他自恃甚高,目无长官,好几次抢了张学良风头,却愿意低声下气忍受羞辱,接受一份降军衔降军饷的工作,好几年和看不惯自己的长官苦苦周旋,因为只要有一丝“开飞机打鬼子”的希望,他也要牢牢抓住,哪怕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和嘲讽。
这些嘲讽甚至来自他最亲近的人(母亲、妻子和好友),虽然并无恶意,却让高也忍不住一遍遍嘲弄自己,也曾怀疑“航空救国”不过是一个骗局和一句空话,却始终不肯放弃。他不懂政治,更不屑与政客打成一片;他不怕死,只怕自己还没打鬼子就死在诡谲多变的政治风云中。最后一次执行任务时,队友提醒他,上级想借日本人的手除掉他时,他只是笑笑,因为死在天上是他最好的归宿。
高说:飞机是我的命,葛莉儿也是我的命,跟葛莉儿相比,飞机算个屁。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真心的,愿意为了葛莉儿放弃开飞机是真心的,打鬼子时对着葛莉儿的照片喊“葛莉儿你在哪”的时候也是真心的。只是他对葛莉儿的执念,终究大不过“航空救国”的信念。
我们看过太多“爱江山更爱美人”和“霸道总裁只爱我”的戏码,却无法理解舍弃儿女情长而选择救国的抗日英雄,这实在吊诡得很。况且这部剧是根据真人事迹改编的,历史上的高志航没能以一己之力与整个国军“不得有外籍配偶”的禁令抗衡,更无法站在上帝视角上大开“江山美人都不负”的金手指,他只是诸多“舍小家为大家”的抗日英雄的一个典型,仅此而已。
很多人骂高“渣”,主要是因为他“抛弃”葛莉儿两个月之后就转身去追求女大学生。真实的历史我们不得而知,从剧情中来看,虽是意料之外却也有迹可循(当然剧情在对这段感情的处理上显得很粗糙,这是剧情的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高邀请叶蓉然去家里做客前,他对叶并未展现出追求的意思,纯粹是一个男性在面对一个漂亮女性时不自觉的“撩”(这里可以参照高对待女记者的态度,三分撩三分暧昧三分享受被美女仰慕)。真正想娶叶是在到家后,勤务兵告诉他女儿不见了,虽然后面发现是虚惊一场,却让高意识到,他的女儿需要一个妈妈,他好安心去打仗没有后顾之忧。
对待高的第二段恋情,除了高的母亲一开始为葛莉儿打抱不平外(后面也很快劝高尽快娶叶),其他人没有表示出丝毫的惊讶或不理解,因为剧中人是活在他们的世界,而不是带着21世纪的视角,在国民军官“娶了老婆还有姨太太”的大背景下,在高与葛莉儿已经没有再续前缘可能性的前提下(何况葛已经不知所踪),与其说是高快速移情别恋上了叶,不如说叶刚好适合当他孩子的妈妈:喜欢他的孩子(不排斥孩子叫她妈妈),知书达理,出身名门,长相和性格他都不讨厌。就像许诤说的,高喜欢美女(但谁不喜欢呢)。
不管是从高的视角还是剧中其他人的视角来看,他负了葛莉儿是事实,但没有背叛葛莉儿也是事实(当然这是一个丈夫的基本职责,这里没有要赞扬或是开脱的意思,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如果没有那条军规,相信高还会撩其他女人,却保持对葛莉儿的忠贞,对高这种深情又风流的人设来说,这并不矛盾。可以说,葛莉儿是时代的牺牲品,而高也同样是,只是作为一个流亡在异国他乡的白俄贵族后裔来说,特别是一个柔弱的女子来说,葛莉儿的遭遇更值得同情,但如果因此就指责高是渣男,未免有失公允。
痴情如庞天德,骄傲如高志航,他们都不完美,虽不是渣男,甚至比同时代大多数男人都忠诚,他们的性格中却都打着时代的钢印。高可以见一个撩一个,和女记者整晚跳舞,却不允许葛莉儿穿高跟鞋;庞很少正面反抗父母,却要求娜塔莎学习《女儿经》,做一个合格的儿媳妇。这些都是他们身处男权世界的「理所当然」和「无可奈何」。而作为女性角色,不管是强如苏联战士的娜塔莎,还是纤细的异国难民葛莉儿,她们都注定需要「理解」和「接受」,随时准备「成就对方」和「自我牺牲」,最后成为英雄浪漫史上的一抹桃色谈资。
好在当今的女性已经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大可不必纠结于他渣不渣,不管是爱和被爱,还是独自美丽,选择权都在自己手中。
最后想夸一夸这两部剧中的朱亚文,穿军装帅到炸裂,念情书苏到极致,拍吻戏好看到想恋爱,希望他能多接正剧少拍偶像剧。
2017,国庆无聊时,突然想起13年的时候,春节父母在客厅看的这部剧。于是找出来看了下,真是哭得要死看到最后,后悔怎么没早看,50年的虐心爱情故事,前期爱恨交织,后期分分离离,而且就是感情之纯,男女主确定关系后,一直相爱真是绝无经仅有。 当然。每个人看都有每个人不同的观点,生活条件变化想法也可能有大的变化,我13年的时候,只看过第3集的几分钟,自己当时年轻,也和这剧里别的喷子评价一样,感觉这部剧就是YY的垃圾。但现在年纪大了,经历了几次失败的恋爱和事业的失败后,再来认真看这部剧,感觉真是神剧也,其他连续剧我一点也看不进去了。
首先,这是一部打着战争年代和中苏关系分裂为背景的爱情片,不是真正的战争片,剧情设置得非常精准,多一分战争元素就成了谍战或者是纯抗日的神剧,多一点爱情,就成了国产爱情烂片,而目前,回顾多年来看过的电视剧,能与之抗衡的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时代背景不断变化下,男主公并没有靠着前期为国家出力,而一直吃国家的饭,反而是重新开始新生活的案例,时代背景变,男女主的关系在变。
其次,第二次发现比原著小说好看的连续剧。第一次是《神探狄人杰》,此外还有一篇在别的刊上类似中苏情侣真实故事的短篇文章,写得同样也很掉眼泪,特别是看了这个剧,共鸣在内心被无限放大,文章名在最后的ps里边。
最后,后面我还特别上网找了有没有出版的原小说来看,发现还真有,而且有试读。原著: 当然是高满堂//祖阔写的啦,不过和连续剧差别有点多, 有兴趣自己亲自去读下体验一下,不过建议还是不要去读,会破坏连续剧在心里美好的印象。下面是差别: 差别: 1 原著小说应该是剧本。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刻画得不深,远没有真正小说用长篇的对话和长篇的事件去刻画人物,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给人感觉像剧本,没有小说特有的旁白和人物心理活动没有配角的人物细节描写等等,也许是直接剧本转过来的吧,要真是小说,可以说文笔写得很差,小米的多看阅读就有试读。。。
2 改动真的很多。小说里在苏联的营地,主角们有大量的小事件互动,这些小事件解决了评论里哪些喷子说为什么女主会哪么快喜欢上男主,而且进入苏联的抗联远不止他们4个人,是50多个,其实在苏联的营地训练时期,女主就已经爱上了自己的学员男主,在第二次去女主家的哪场剧情里还过夜了,女主晚上提出要和男主发生关系,但男主很自觉的拒绝了。男主身上有一些别人没有闪光点,这些闪光点被连续剧中改编后的一些事件表现出来,主角的病也在连续剧里删除了,主角头部中过弹片,会经常发作头痛,导致学习力低下,另个赵顺子(就是个子很小很丑哪个小彼得),很聪明,会俄语和发送电报,而主角这两样都是不会的,连续剧里把所有配角的技能都给男主加上了,小说里赵顺子很早就死了,第一次行动空降没打开伞包从空中摔死的,从胡子不是吸引敌军被杀的,受伤后怕拖累主角偷偷自杀的,这些死法在连续剧里是观众不可接受的,所以全改了。满江红和娜塔莎争夫的三场比试,也和小说不一样,第一场红比枪,是满江红赢了,第二场不是比暗器,是比爬树,娜塔莎赢,第三场是比打架,娜塔莎不是用拳击胜的,是用男主在苏联营地时教给娜塔莎的鸳鸯连环腿技能赢的,此外还加入了好多戏情做替换。
3 连续剧的改编真的很成功,小说大量的小事件,如果放到连续剧里,场景拍摄时间太短不连贯,而且场地成本高,还会导致观众注意力频繁转移,产生厌烦情绪。改编后的连续剧,运用几个长事件代替了大量的苏联营地的小事件,更合理,替换后也不会产生男女主角发展方向性的错误。所谓2/8法则,抓住了关键的20%,就可以了,明显这部剧做到了。
4 另外男主角欧洲支援斯大林格勒的保卫战,小说里是没有的,所以在连续剧里,也是用几分钟,主角在灰暗的战壕里,表达一下就完了,斯大林格勒的保卫战历史上,在这个城市里,苏联部队虽然最后取得这次战役的胜利但是参与的部队也损失了4/5的兵力,也难怪男2毛子长官会怀疑男主是躲在战壕后面不打仗。男主的英雄勋章是在原来的苏联营地得的,并不是去欧战得的。还有就是第1,2集开头,都是连续剧新加上去,第二集,最让我激动情节之一,是女主第二次出场和一队士兵拿冲锋在热血的背景音乐下,救男主4人的情节在小说里并没有,或者说是小说后面男主们进入的苏联营地后的第二天集体逃跑的小事件改编的,也就是连续剧里,男主独自第二次逃跑到江边,又被女主打晕拖回去哪场改编了,不过原著的小事件,完全没有了激动的味道了。
5 这部剧改得非常之成功。另外演员选角也是很好,男主朱亚文外型高大帅气阳刚,实力派+0绯闻,出名完全没有包装和操作,演周总理的常年演员不是白当的,女主伊利莎,很漂亮和健康,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而且她满脸的胶原蛋白,越看越好看哪种,表演出了女主哪种,勇敢,健康,阳光,自信,泼辣,大度的俄国女孩子的特点,和现在中国的女演员的瘦弱美,对比非常明显,更而且人家几乎在中国不为人知,不像现在中国哪些个女名星,漂亮是漂亮了,就是关于炒作私生活的文章太多,演技再好也打折扣,更何况相当多没有演技,就是是流量名星,参加点真人秀,拍几部烂剧,炒作出来的,哪些剧也只能说是拍完,可看性一点没有,全部下来,也就记得女主长得漂亮而已。。另外,配角们的演技和颜值也都十分不错,可以说,这剧50%以上的成功,在于选角真的选得很好,如果换了男女主,特别是俄国女主伊利莎,如果换别人,这个剧绝对没有哪么好的效果,甚至不好看,伊利莎简直把娜塔莎给演活了,完全表现一个活生生的俄国女孩子的喜怒哀乐,我看了几集的朱亚文的《远去的飞鹰》,第一个女主也是个俄国女孩,戏里叫葛利儿,就没有伊利莎给人的感觉好-颜值方面,葛利儿说起话来三条抬头纹大打折扣,牙齿也没有伊利莎好看,可能是葛利儿年纪大的缘故,在《娜塔莎》里边,现实中男主(1984)是28岁,而伊利莎(1986)是26岁,伊利莎笑起来真是有一种非常健康的美,和现在中剧里哪些整容做韩国半永久雾眉的女演员区别很大。。。。另外成功当然是剧本的改编,如果按原著拍,我估计没人看,而且场景太多,表现的情节又少,表达的东西又是一样的--表现男主的坚毅的性格,吸引女主,所以搬上屏幕后删减好多。。。
6 人设的经历真的很感动,没有超能力的情况下,跨界为国家做了很多事人生很充实,女主年经时,当兵打仗,战争结束后读大学,成为土木工程专家,男主年轻也是当兵打仗,战争结束后做贸易生意,想想人生就牛逼,和他们相比的剧也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男主的跨界经历。 ps: 想法还是很多的。。。。。 1 感动。看完这部剧后,我还特地去下载了整部剧来收藏,只可惜哪时没有宽屏的尺寸。回忆能让我哭一塌糊涂的中剧也就是这部还有《士兵突击》里特种部队初试考核,许三多没有丢下561哪段。这两年的中国连续剧真的不能看?也许是没有触动自己身上的某些感动点吧或者爱情和剧情不能同时有,现在的剧除了男女的颜值,真的没啥可看,特别是多数男女主角是长得是好看,但在戏外的各种私生活炒作,使我对人设会有先入为主的打折甚至抵触不看,而且有些剧的价值观多数偏地不像话远离了生活,要不就是价值观正了,剧情又太普通都用烂了,专注生活锁事的,然后奋发图强的老套路,但是我不怎么会感动。日剧这两年也看了不少,在A/B站没有下架日剧前,看了差不多70部日剧,基本也没有如《我的娜塔莎》来的抽中自己的感动点深刻,而且日剧这几年都有大量的没有爱情元素的剧,这在中国,真的是很难想象的,不过也许是中国的连续剧还有没发展到哪一步?
2 这是一部表现得男女生活物质不丰富但感觉非常丰富的连续剧,不像现在的剧,开始就男方或者女方就有钱呀,各种显呀,然后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基础上,谈一点作死的男女情长,这种片我一般30秒之内就关掉的,就算是现在男主朱亚文的另外拍的《漂洋过海来看你》也是这种样子。
3 双方都有有趣的灵魂。从情感上学到一件事,男女双方,躯壳里都要装一个机灵,勇敢,有趣,可爱,大度的灵魂,然后共同从事或在一起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正面事件经历,哪么,这辈子,如果真碰到了对方,就算值了,哪怕过50年,也段经历也是刻骨铭心的。当然,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事业,要不然,爱情再美好,在没有物质土壤的环境下,也会枯死。像自己前几次冒冒失失的恋爱经历一样。
4 自我感悟的爱情。让我在数次失恋失意中,重新认识了真正的爱情是什么,很多人结婚只是感觉看对方上眼,身体外形可以接受,性格不是很偏激,有经济实力可以供房,就结婚生子了,并没有认识到这也许不是真实牢固的爱情,也导致了无数的离婚。人生一世多苦难,苦难改变不了真爱,同时也改变不了生活。生活没有剧本,无论欢乐,还是苦难,都在增加了生活的厚度。每一天、每一事,都是铺就人生路的砖石,过好每一天,认真过、开心过,做生活的主人。生活不曾改变,挑着担子,追寻一切值得我们追寻的东西,欢乐、爱情、真理。每个人都会最终死去,不要逃避生活的挑战,因为挑战之中,带着人生的乐趣和真谛。特别的例子是女主开始对男主是很凶的,后面承认男主关系后,体贴到晚上给男主洗脚,男2毛子都说女主以前像老虎,对男1怎么变成了温顺的猫咪,对所以一个男人不要怪女生凶,要怪就怪自己没有让女生体贴自己的能力。
5 开头说的一篇类似中苏关系的苦难情侣文章叫《黑海边的天堂》,作者自己的经历,也是超落泪的,文字相当有功底,有空看看,看完之后,也许会更珍惜当下的爱情和生活,因为看似漫长的几十年人生,真正走到头回首时,会发现,原来自己的人生哪么短暂,什么都没有努力,什么都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从来都没有认认真真地生活过,从来没有认真地爱过对方,甚至一辈子都在算计着对方,所以,趁现在还没有彻底老去,要认真地生活。
6 关于现实生活中没有公司炒作和包装和接受市场的无奈伊莉莎。我变成伊莉莎粉后,关注了一下伊莉莎的微博和作品,她的粉丝有49980个,个人介绍也只是(演员,电视剧《我的娜塔莎》饰娜塔莎),发现从这部2012年上演的作品后,5年时间,她再也没有出演过主角电影,更别说什么好作品,而2014年更是什么作品也没出,昙花一现一般。这部《我的娜塔莎》也是中国第一部由外国人担任女主角的连续剧,这种机会非常少,基本没有。在这种流量明星为王的这2年,剧组要拍剧拉投资没有流量明星是很困难的,伊莉莎其余作品全是配角连续剧和真人秀,看微博里报道说她自己都说想转做话剧,看了腾讯视频中,她参加演出的《神犬小七》,弹幕中的言论可以看出一些,她为什么在现在的观众前面火不了的原因:已经过去了5年,作为外国人,1 相比国内女星身材比较臃肿,2伊莉莎是很漂亮,但她属于耐看的第二眼型美女,比不了第一眼美女,与其他作品的剧里,中国女星都是些韩国整容脸,属于第一眼型美女,比较好看,毕竟在生活中,这种符合完美比例脸型很少见,如杨幂和迪丽热巴这种脸型,观众一看到眼睛就移不开了,而且伊莉莎又是配角,出场太少,让观众没有时间欣赏,哪种娜塔莎式年轻健康天真无邪的微笑已经找不到了。3 国内观众目前多数没有看过《我的娜塔莎》这部剧,无法体验伊莉莎的演技,说实话,我以前也没看过这剧的时候,头次看到伊莉莎的样子,觉得她和国外路人甲没啥区别,如果不是她在剧中演主角的话,我对她也没印象,在微博里,她的粉丝包括我,对她的好感都来自于《我的娜塔莎》,在其他剧里,下面支持她给留言的,都是用大家娜塔莎这个名字叫她,可见都已经把她当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娜塔莎,而她的群众粉丝基本也就是基于这部剧,如果没有看过这部剧的观众,可能对她是没有好感的,毕竟她与2012年的样子胖一些成熟了一样,现在中国观众对胖的女配角,是不喜欢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微博里照片她也没哪么胖。而且配角的发型基本上是不能比主角好看,从头到尾只能是一种发型,戏份越少,发型越少,不能分散观众注意力嘛,在《我的娜塔莎》里,伊莉莎的发型换一个一个好看,但在不是主角的剧里,是不能这么干的 4 在微博里发现,她常年来往于,俄罗斯,乌克兰,中国北京三地,中国电影圈的朋友很少,工作上最多发的是正在一起拍剧的几个名星,然后就是和非圈内的俄国人交互,私下没什么圈内名星经常互动了,如果有,哪就是她在《我的娜塔莎》剧中的哪个一直追求她的瓦兹洛夫老乡了,像拍电影这种要极广人脉的工作,没有人脉意味着基本没什么机会可以得到好剧本更别说演主角了。我也关注哪个瓦兹洛夫,在现实中,他比伊莉莎要混得好,晒各种名星与他合影,最近看他在还在蹭赵丽颖的热度。伊莉莎后面接的戏,都是些演3线配角的戏,看她的微博里,都是些抗日,民国片,因为她是俄国人,所以在剧中给的戏份可能会多点,就是这种剧,给她的接的也很少,几十集下来,她出场的次数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后来甚至当起了反派,这样出场戏份会多点,而现代剧呢?在现代剧里她基本上是当迪丽热巴们的背景,一个马尾辫子不讨喜,因为脸胖了。像《我的娜塔莎》这样专为她定制的剧本,加上朱亚文俊朗的外表和男女主令人喜欢的人设,还有诸多用力过猛的配角助攻,丰富的感人的历史背景剧情,在中国真是可遇不可再求,比如我看她的国民剧《大掌门》,什么玩意?男主除了高点外,长得丑,人设脾气又爆,伊莉莎在里边只是个出场少的配角,而朱亚文现在越来越红,身价肯定水涨船高,接了很多剧而且多次演过年轻周恩来,再和伊莉莎合作对手戏,看也是不可能了的。 另外别的帖子也有一些她2012之后不火关点,我感觉也是原因,摘录一下 “在中国,首先伊丽莎中文不行,这是硬伤,看那几个中国混的男的国外艺人都是中国通,虽然在微博看到她这几年也在努力学中文了,但提升很有限,毕竟一直在拍剧没时间学习。其次戏路很窄,除了娜塔莎的类型只能接一些烂剧而且是配角怎么可能火,年龄也已经走下坡路了,外国女人老化早,再次,东欧人的面孔实在难于融入黄种人的群体之中,市场的接纳程度有限。” 所以在我在浏览她的微博里发的说说,可以莫名感觉到她在中国拍剧的无奈。
7 又找了一个央视的节目,讲找中苏失散亲人或者是朋友的,,第三集第一个故事,中国一个工程师,真的等了苏联女方对方20年,最后一直到50多岁才结婚。而第二个故事更是使我惊奇,竟然提到了国际88旅的历史,剧中的部队还真在历史上出现过,王保中将军的后人讲述。。我认为高满堂应该是看到了这个节目最后这两个故事的。。
==============
2019/1/5 更正一下,伊莉莎本人是乌克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