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劫后情怀 Mulberry Child(2011)

劫后情怀 Mulberry Child(2011)

又名: 桑树下:一个女孩眼中的中国

导演: Susan Morgan Cooper

编剧: 剑平

主演: Lisa Xia Jody Choi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IMDb: tt1950274 豆瓣评分:0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影评:

  1. (其实虽然这部电影的题材有触到敏感的话题,但实质上是很有在国内大范围上映的潜力的……)




    您已经看过电影,那您觉得电影有彻底表达在书中您想表达的事情吗?
    剑平: 电影中有一句英文是说 “HOW DOES YOUR PAST HAUNT YOUR FUTURE”,过去会怎样影响你的未来。可能这样翻译不是很贴切,但意思是说我的过去和经历是怎样影响我和女儿今天的关系。所以你们看电影会看到与书截然不同的叙述方式和内容。

    那么在您女儿读过书、看过电影之后,你们的关系怎么样?
    剑平:我们之间是不断改进、不断增加了解、不断沟通的关系。 我们现在的关系比一两年前好多了。 经过拍片的阶段,Susan提出了一系列很深刻的问题,让我对我在她(Lisa)成长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做了很多反思。我想对我女儿可能也有同样的效果。在拍片的过程中我们渡过了很多时光,交流也好、争吵也好,整体增加了我们的沟通。有沟通,就有更多的理解,这样也有更多的改进。至于是不是完全没有问题,肯定不是。世界观、价值观,很多地方都不一样。这些不同同样存在,但互相有更多了解以后,我在学习怎样尊重我们之间的不同,理解她的生活观,同样也尽可能以她能接受的方式对她施加影响。 有了沟通和理解以后,才能够更好地交流更好地待孩子。强硬地施加压力是适得其反,有南辕北辙的效果。

    您在书中写了几十年在中国的经历,提到文革这十年让自己变得更懂事,同时学会遇到困难自己一个人扛着不显露出来,但后来这影响到了自己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书中没有明说,您可以深入谈谈吗?
    剑平:这段时间对我们的影响太深刻了。我出生在六零年代——60年出生,正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从小就记得饿肚子吃不饱饭。接着文化大革命,我们家又经过了许多的迫害、很大变迁,这些影响都很大。比如说我奶奶,她是一个小脚女人,没受过教育,但在温柔、软弱的表面下,藏着非常坚强的性格。在文革中没人敢跟我们说话、我父母都被隔离的时候,她坚持去看我隔离的母亲。妈妈现在都说,奶奶那时候哪儿来的那么大勇气,都没出过大院,居然冒着危险毅然走那么多路去学校看她。虽然大家都试图阻止,她坚持说我要看我的儿媳妇表示我的支持。这样的性格对我影响非常非常深:不要顺风而倒。作为小孩子,受了那么多委屈总想表达、诉说。当看到父母没有保护我的力量时,我就知道如果向父母说的话,是把自己的问题加到父母身上,这样太自私了。于是渐渐学会有问题自己去处理、去忍耐,或者忍耐不住的时候找地方偷偷哭一场而不愿意他们看到为我担心、不把自己的痛苦给别人。我小时候非常开朗,后来因为文革中的一些经历变得内向和压抑,什么都不说出来,什么人都不相信。一直到美国,才慢慢把内心深处的东西挖掘出来。
    现在大家都说我很开朗,变得比较健康了。但很多东西仍然不用言语表达,也影响了我和Lisa的关系。中国的父母不太愿意表达情感——孩子做好了是应该的,做错了给指出来。以前我对我妈妈说,小时候你对我不表现母爱,我做母亲的时候一定充满母爱。拍电影的过程中我意识到,除了每天晚上Lisa去睡觉的时候我告诉她我爱她、拥抱她、亲吻她,其他方面我几乎与母亲一样,也对她有很高期望,也对她要求很多,无形中造成了很大压力。对我来说这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中国的孩子也许可以接受,在美国的她不接受,这也是造成我们之间很多矛盾的一个基点吧。这些影响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书中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你还只是十岁的小女孩,你回访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你作为小女孩与现在看待事物不一样之处?
    剑平:对于我,很多东西重新回忆起来才变得比较鲜明和深刻。比如我小时候跟奶奶非常亲,但同时又觉得奶奶是小脚老太太,只是一味地爱别人,好像失去了自我。等写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奶奶那种无私无牵挂没有条件的爱是多么不容易,才意识到她对我的影响有多大,在我的心中是多好的榜样。另一方面是长大的时候我老觉得妈妈不爱我,从来不表现也不表扬。写书时,我也做了母亲,才知道在内心深处父母对我们的爱和关怀有多深。

    你写这本书的时候,像你女儿这一代,他们与文革已经完全没有接触。你觉得对这些人来说他们读过这本书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需要知道这一段吗?需要或不需要的原因是什么?这会对他们人生有什么改变?
    剑平:我不是特意地要去写文革,但我在文革中长大。文革这一段经历的艰难困苦如果说有任何好处的话,那就是造成了一个人的性格。很多人不能承受这种折磨和羞辱,有人自杀、有人无法承受、有人精神崩溃。我的家庭能在那时候挺过来是很难得的。但文革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大家现在都不会去谈。像犹太人的Holocaust(大屠杀),有多少历史文献多少人在讲这个故事。我觉得中国也应该对自己的历史有一定的反思。这么大的运动,大家“哄”地一下就起来,对它有更深层的认识才能防止类似的问题再产生。不去反思,不去做回顾,以后再一个潮流,也许会重现这样的悲剧。
    让下一代知道很重要。当然我理解大家不愿意去回顾这一段历史。一是很痛苦,时间方面还离得很近;一是大屠杀是德国人进行的,中国人我们是自己折磨自己。这有很多心理上的障碍,可我们不应该忘记。也许现在评价文革为时过早,再过十年二十年大家能更客观地回顾。但这些资料如果不流传下来,很多我父母那些老一代人是文革中最受迫害的人如果不讲就湮没了。记录下来这些东西很有益处。不仅我女儿觉得触目惊心,很多人看了我的书之后发信说,谢谢你把这一段讲出来,我们父母也经历过文革但他们从来都不说,在学校我们也学得很少。看到一个家庭从私人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他们觉得对了解父母也很有意义。这对我来讲是一种欣慰。

    那你有没有遇到有人读后有与你相反的观点?
    剑平:我还没有得到过这样的反馈。只有一次在我讲演的地方,一个美国人来发传单,说有一批文革当年的知青对当年还有一些留恋,说文革还是有很多好的地方——如知青到农村去做教师教农村的孩子。当时我没有说话,但在观众中有一个中国人非常气愤,站起来说,“你不要告诉我说文革有什么好处,你没有资格这样说,你知道吗,我姥姥就是受不了这样的迫害自杀的。我们家破人亡,而你有什么理由在这里说文革的好处?你当时在美国生活,你又不知道文革中的感受。” 把资料拿去后他就走了。所以我想可能经历不一样,各人感受不一样回顾起来也不一样。但据我知道我的读者来说,没有遇到过相反观点。当然在书中我是以我的成长和对我心灵的影响来说,没有整体去评价,也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这样的文字别人也很难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