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重庆美女(2009)

重庆美女(2009)

又名: Chongqing Girl

导演: 杨紫婷

编剧: 王倦 陈红杉

主演: 于娜 戚薇 袁成杰 罗家英 午马

类型: 剧情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09-10

片长: 90分钟 豆瓣评分:3.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重庆美女拍开场那部戏的时候,就是解放碑那个地方,袁成杰被四个美女追的场面,我是亲眼看着拍的。
    由于此电影挂着重庆的旗帜,我等爱祖国爱家乡的好青年便抱着热血沸腾的心态去看了。
    心里想着,大不了当做观光片来看好了。
    开始的时候很激动,看到熟悉的那些地方啊,心里华丽丽的激动。
    但自从那两个搞笑的胖子配角一出来,我就开始无语了,忍,一直忍。
    一直忍着看完。
    看完之后,只有四个子,奇烂无比。
    就算是观光的目的,我也很失望。
    解放碑,华岩寺,洪崖洞,磁器口的古街,方特科幻公园,南滨路。
    就这几个地方晃来晃去,
    放着重庆那么多华丽丽的美景去哪里了??浪费啊浪费?
    再说剧名,重庆美女?
    说实话,于娜同学,姑且不说她演技实在是生硬,
    光她的长相,实在是无法代表重庆美女的发展水平,
    随便从街上拉一个重庆妹妹过来,估计都比她强。


    再说情节,那简直是让我惊天动地的无语。
    到底是要拍真实的,还是拍科幻片?据说是喜剧片?可是一点都不好笑啊。
    剧中的很多环节都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完全是蒙的。
    请问,一对外地来的兄弟,随便说说就可以搞什么试吃大赛?
    请问,那外来兄弟是如何找到袁成杰的?
    天外飞来的?
    天哪,这样的盲点太多了,完全不知道怎么说下去,

    还没有一部电影让我看得如此义愤填膺。

    再说演员,阵容听起来也算是有模有样,但导演怎么就可以把这样的组合拍成如此一部烂片?
    实在是愤慨啊愤慨。
    太有辱这部电影的名字了。
    真是想求求导演,能改个名字么?,
    叫什么美女都可以,就是不要叫重庆美女了,成不?

    不然,叫我们以后重庆的妹妹都怎么混啊?

  2. 如果题材挖深一点,让马丁斯科塞斯过来拍一部《重庆黑帮》估计大有看头。当然,退而求其次,杜琪峰、刘伟强也能试试这个题材,演员不用外聘,全部用重庆本地的。
  3. Sololau/文
            怀念无厘头风格,怀念周星驰电影,怀念那个存着在“江湖”和“传说”的过火时代,怀念那段凝视生活同时又戏谑人生的癫狂岁月。
            
            之所以用“怀念”这个词,根本原因是那些“美好的日子”真的已经成为了逝去的“回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也是无法再回来的“曾经”了,并且在今天看来合拍片不仅是港人北上的捷径,更是大势所趋,不但香港电影无法复兴,甚至“香港电影”这个名词也在一天天消解。就在我们逃避现实在用怀念的方式去重温那一个个美梦的同时,惊奇的发现那些梦境的精神内核在当下的电影作品中正一步步变质,电影《重庆美女》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无论是繁华的重庆还是动人的美女都不足以从根本上促使早已看惯风月的观众走进电影院,真正提起观众兴趣的是“全80后班底”几个字。原因很简单,80后是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这个群体经历了各类文化如洪水泛滥般融入大陆的激流年代,并且80后的精神品格和思想格局都在这场繁荣中经历了消解和重构。70后面对纷杂的新文化在睁大了眼睛的同时还固守着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而完全生于这段革新之中的80后的认知方式与前辈们存在着毋庸质疑的区别,当然这是题外话,在这里不再多说。
            
            电影《重庆美女》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香港电影文化甚至说得更具象一点是香港喜剧片中的无厘头文化对80后的影响。无论从电影的故事文本建构还是人物形象设计都能明显的看到周星驰电影的影子,小人物的故事是一直的主题,对两代人观念冲突的探讨问题上《家有喜事》和《大话西游》(正好罗家英还是《大话西游中》的父权形象饰演者)都蕴含着丰富的思考和延伸,甚至是饮食题材都有点向早已“食神归位”的周星驰作品致敬的意思,虽然这种读解看起来有点像笔者的一厢情愿,但没有人能否认香港电影对于70末和80后的意义,那些光影早已在这代人心目中打上了烙印或者说成为该群体文化思想体系的一部分。
            
            但可惜的是这部《重庆美女》虽然带有无厘头风格的影子但却只是徒有虚名,不但故事情节稚嫩,人物形象生硬,而且主题上也不够深入。美女成了单纯的花瓶式角色,全片也没有看出一点对于重庆这座城市的感情和定位。整个故事看下来平平稳稳没什么高潮,牵强的剧情令本片呆滞无神。
            
            最重要的是本片丧失了喜剧电影(不单单是无厘头喜剧)的根本精神内核。周星驰喜剧被人崇敬至今不是没有理由的,当然星爷的个人魅力已经是块招牌了,但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生活的凝视态度和一股子自嘲精神。小人物故事定位使得电影更接近真实的生活,直面底层生活的辛酸。无厘头喜剧风格则是面对现实顿感乏力的小人物们的一种戏谑式发泄,当然这种戏谑在今天看来充满了自嘲的意味。所谓的后现代解构,也是通过消解权威消解传统认知定式的方式来抒发民众对于现实的复杂态度。同时,这种复杂的态度又不是悲观的,而是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最好的例子当然是周星驰自传式的作品《喜剧之王》中那个面朝大海的渺小身影发出的呐喊。艺术性,商业性,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才是真正的喜剧作品。
            
            80后登上电影舞台初执导筒还是显得有些紧张和浮躁,毕竟创作经验和人生阅历都还欠火候,但我们坚信这只是时间问题,因为中国电影太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了,期盼着新锐导演们的大放异彩。但同时也感慨甚至有点恐惧经典电影的内核正在一步步流失。当无厘头已成往事,当喜剧沦为纯粹的闹剧,当观众不知道该因何而笑的时候,回忆会显得更为美丽,也更加悲哀。
            
            
            
            
  4. 我自己开音像店,我觉得每部片总有她一看的道理,好了,这部片浪费了我一百二十年生命中宝贵的一个多小时,傻逼到抓狂,等我平静下来,我还是觉得应该多花这一刻钟来写评论,好让全中国人民多活这一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