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维吉妮·维席耶
编剧: 维吉妮·维席耶 Marinette Pichon Fabien Lévêque
主演: 加朗斯·马里利埃 艾米莉·德奎恩 奥尔本·勒努瓦 弗雷德·特斯托 西尔维·泰斯蒂 卡罗琳·普鲁斯特 June Benard Yamé Pertzing Louisa Chas 弗兰克·安德里厄 Éloïse Bernazzi 瑟志·杜比尔 埃里克·博尚 Yann Chermat 特里斯坦·勒韦西埃 Sidwell Weber Vincent Do Cruzeiro Juliette Leroy 雷吉斯·罗梅勒 Julia Chiche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2023-06-07(法国) 2023-06-11(翠贝卡电影节)
片长: 95分钟 IMDb: tt20251542 豆瓣评分:7.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Bonjour,我们是弯弯~
本周的影评为大家推荐的是一部法国传记片《女足悍将》,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对于足球了解多少?对于这位法国女足运动员Marinette又了解多少呢?
Part1:故事梗概
Marinette是一个足球天才,从小她就展现了自己过人的天赋。她偷偷将自己的裙子弄破,妈妈偷拿了爸爸的钱为她购置了一套运动服。
Marinette十分争气,在足球方面也展示了自己过人的天赋,作为男女混队中唯一的女生,却一点都不逊色于男生。
可是她的家庭却没有跟她一个避风港,父亲常年酗酒对母亲施以暴力,姐姐成年之后,选择离开这个家,她也开始不理解妈妈为什么不选择离婚。
祸不单行,学校那边规定足球队不准再男女混队,成绩不如意的Marinette开始扫大街。
但是随即她被一个星探认出加入女子足球队,但是法国女足球运动员并非职业,家庭的裂痕也越来越大,父亲侵犯祖母,母亲持续受到暴力。美国费城俱乐部向她抛来橄榄枝,待遇丰厚,她决定成为第一个为美国俱乐部效力的法国人。
来到这里,Marinette发现自己不用控制饮食,不需要隐藏自己的性取向,可以做自己。美国的队员也没有因为她的法国身份而对她排外,而是对她十分友好,帮助她远离自己的女友。
直到如今法国的女足球队员仍然不是职业足球手,Marinette在媒体前大声倾诉着不公,然而却没有激起任何水花。最终,这样一位传奇人物选择退队,不再踢球。
Part2:感受与不足
跟上周分享的电影有共同点,改编自前女足最佳射手的故事,让电影的真实性大大提升。从第一人称视角,走进Marinette的世界,讲述了她的成长环境,以及一路以来的故事,但是在影片节奏方面略有不佳,觉得她一路以来太过顺利,但实际上她的成长经历是坎坷的。
但是能将此类题材放在荧幕上就是大胆的尝试,我认为探讨电影带来的影响和背后的故事比电影本身更具有价值,体育是属于任何一个人的,中国有句古话:谁说女子不如男。其实放在全世界,依旧适用。看到有网友评论母亲“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我个人无法苟同,女性不会因为她的身份变化变得如何,是她个人本身强大!
铿锵玫瑰有“铿锵”力量,挽狂澜于既倒,濒绝境于重生。不论是法国女足还是我国女足,她们都是盛开的玫瑰花,鲜艳且有力,她们盛放却不受任何事物束缚。
看完不经感慨,别人的女足故事已被搬到荧幕前,我们的女足有时却是讽刺男足的工具。
结语
如我前文所说,这部影片的意义在于让大家明白女足的现状做出改变。女性本强,不是身份,是自己本身。
先说结论,这是部中规中矩没什么新意的电影。
但即便女主的国家队生涯结束于2006年,你仍能从中瞥见十八年后欧洲女足的一角。
“我认为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失败”、“我们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来训练为我们要生活”、“我们是义务踢球,我们怎么踢得过那些人”、“他们在等什么呢,为什么还不给我们职业运动员的身份”
目前法国甲级联赛中只有部分女子球队,如里昂、巴黎圣日耳曼或蒙彼利埃HSC,是完全职业化的。——而法国男足自1932年起就实现了职业化
是的,这种事情应该多提,因为十八年后的情况还是如此,今天在欧洲顶级联赛踢球的女球员仍要打零工维持生计——“为了吃点我想吃的东西” 。
在电影的前半段,你可以看到皮雄刚开始从混合队转到全女队是迷茫的(至少从我的视角来看)。
虽然这部电影止步于2006年,但在2022年出版的《Frauen am Ball :Geschichte(n) des Frauenfußballs in Deutschland, Frankreich und Europa》中,仍可以发现,就算是到了电影时间线结束后的第八年——也就是2014年,法国(梅斯训练中心)仍然实行U6-U15男女混队的做法,直至U15男女才分队训练——而往往这种从“异性社交”到“同性社交”的转变有时会让她们感到困难。
等到升到U17阶段,情况则更为滑稽,训练中心的男性球员每月可以领到500-5000欧不等的报酬,而女球员则没有报酬,并且——教练对女球员更加严苛,“教练们容忍了男性球员的一些不当行为,但他们不会容忍女性球员的不当行为”——更不要提轮不到的训练场、缺失的门将教练、永远安排在黄金时段之前的比赛、完全消失的恢复性训练设施和放任自流的饮食习惯。
国家队的情况更为乐观吗?并不,1994年皮雄得在克莱枫丹门口拐个弯,而2019年,法国女足世界杯开幕的前几天,法国女足被要求离开克莱枫丹大楼,为男足的友谊赛让路!“Tout un symbole!”
更多的,有关社会的歧视和足协的推诿,系统性的失败,关于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在之前妇女节翻译的这篇里也有所体现,并没有再赘述的必要了。
追根溯源地去寻找欧洲女足的问题,永远离不开一战、二战和女足禁令。
以及《Frauen am Ball》中的补充
虽然女足诞生于英国,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女足在法国找到了新的归宿。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定期举行的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前往体育场观看,尤其是伊丽莎白体育场,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最重要的女子运动场地。战时最成功的女子足球俱乐部Fémina Sport就是在伊丽莎白体育场训练和比赛的。与一般的妇女体育活动一样,女子足球提升了妇女的自信心,并提供了与法国妇女政治运动的接触点。然而,女子足球抨击了男性统治的基础,挑战了传统的性别形象。与其他妇女运动相比,女足更需要与男权社会的偏见作斗争。在经济大萧条的年代,妇女在公共生活和体育运动中都受到压迫。
在关于踢足球是否会使法国母亲的身体状况恶化的争议之后,要求限制这种不适当的女性活动的呼声在法国日益高涨。自 19 世纪末以来,由于人口结构的转型,法国与邻国德国相比在人口数量上已经处于劣势,而在世界大战中的损失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从20世纪20年代起,法国就开始宣扬生育政策和 “种族复兴 ”。 妇女在社会也处于守势。 由于社会福利的改善,同时也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法国女性劳动力的比例从 1930 年代起开始下降。随着女性在家庭中养家糊口的角色日渐式微,女性足球在当时也不再流行。
永远晚一步的国家干预、经济萧条、女性社会地位的降低、社会福利的缺失、甚至右翼和民粹注意的抬头。重要的东西是往往是那些看不到、没有说的东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完全禁止女子足球运动。
为了控制生育功能,男性对女性进行奴役。他们不希望这种权力因女性机体的体力消耗而受到损害。
其中 „Starke Weiblichkeit entfesseln.!“ 这章写得尤为精彩,不得不看
直到最近,在这个妇女问题上看似永恒的起伏斗争总是以 “失败 ”告终。尽管如此,有许多迹象表明,21 世纪即将实现真正的突破,实现拖延已久的妇女平等(甚至是普遍的领导作用?)现在,有关她们出现在生活各个领域的报道比比皆是。几年来,由一群既是右翼民族主义者又是沙文主义者的男人组成的方阵在他们所代表的人口中得到了男性多数的支持,他们所煽动的政治混乱也可以被自信地解释为一种侏儒起义,是最后的(或也许只是倒数第二场)战斗,是对失去历史上确立的、所谓的祖先至高无上地位的绝望反抗。
至少在当下,这种反女权主义一直或多或少具有攻击性,它也是男性自卑情结的另一面和表现形式,而男性自卑情结支撑着政治上恶毒的、不仅仅是狂欢式的 “三巨头”,即反动意识形态、反女权主义和仇视同性恋的联盟。 “‘性别独裁’一词也出现在这个三巨头的论战中,蕴含着对柔和的憎恨和对其力量的恐惧 ”。
另一方面,尽管取得了种种进步,但女子足球的这一劣势仍不得不与男子足球的劣势相抗衡,这也是体育运动意义结构的一个特殊特征(当然,在此很难避免)造成的: 与几乎所有其他社会领域不同的是,在这些领域中,成绩和社会要求以不同的混合方式相互影响,而体育则确实受纯粹成绩原则的支配,否则现代择优录取制度就会错误地假定这一原则:体育只表彰最好的成绩,而忽略所有非体育的情况。对于那些反对使用 “纯粹 ”概念的基本社会哲学观点,我的论点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纯粹 ”概念是合适的,也是合法的--在我的理解中,狭义的体育运动也是如此--因为它们可以--恰恰--构成这样一个意义和行动领域的特殊性质。此外,在这个问题上,严格区分意识形态和实用层面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在远离现实的理想主义层面上,利用纯粹思想的启蒙乌托邦力量开展工作是合法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政治行动的务实艺术的现实舞台上,不同的思想必须达到相互兼容,最好是和平的平衡,在这个舞台上表现 “纯粹 ”的意识形态可能会导致死胡同,在人性和政治上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然而,从近代早期开始,女性个体从那些神话和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现象开始出现,最初只是在文学作品中,后来也出现在现实历史中。从那时起,这种解放逐渐加强,直至今日,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个转折点以 15 世纪初为标志:“在亚马逊人的描写中,我们第一次发现了女性永久成功、稳定自足的乌托邦形象--一种避免纯粹模仿男性气质,同时也避免驯化女性力量的女性中心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