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她们的名字叫红(2012)

她们的名字叫红(2012)

又名: 巫山的红 / 她们的名字叫做红 / China Affair

导演: 章明

编剧: 秦海燕 章明

主演: 思远 代汝茜 邹琼帝 廖希

类型: 剧情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片长: 95分钟 IMDb: tt3060918 豆瓣评分:7.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在三峡大坝的一个旅游船上,来自美国的“流浪者”卢卡斯(菲利普·伯卡特 饰)遇到王红(代汝茜 饰),她是一个很有抱负的空姐。卢卡斯立刻就决定把船票扔掉,开始追求这个可爱的女孩儿,可是到了巫山以后他发现王红找不到。邬警官(廖希 饰)承诺帮他找,但他一直忙自己的事,无暇顾及。功夫不负有心人,卢卡斯找到了王红,可是他俩并没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原因有两个:一个跟县里报社 宣传部的年轻女干事李红(邹琼帝 饰)有关、另一个是卢卡斯的护照过期了,这两个原因迫使卢卡斯必须回国。在美国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对王红的热情……

演员:



影评:

  1. 1、有[郎在对门唱山歌]在前,而且是我前年十佳第一名(比[一次别离]还要喜欢的……),旗帜鲜明地吹捧过的,这片子……也就三星吧。中午跟桃姐和兰波聊到说我第一手松第二还是多重标准,起码有一条,同一个导演的作品得参照自己比吧。章明的作品看的这是第四部,[巫山云雨]太高贵冷艳安东尼奥尼我不怎么喜欢,[秘语十七小时]其实也挺安东尼奥尼但是套了个国产商业片的架子而且味道还真像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娱乐片”,好多泳装美女大腿什么的,想来想去还是呵呵呵。

    2、[山歌]的好至少在于两点,其一是高度自觉的视听语言体系,几乎一场一镜真是帅呆了,而且牛逼之处在于不是镜头长而是长镜头,精心设计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的长镜头。其二则是两段式结构,特别是木卫二提出的那个观点——第二段故事通过两个调焦镜头和中秋国庆的时间线表明“纯属虚构”或者“是某种可能性”,这已然进化到左岸派的境界了。虽然略矫情,不过拍青春期少女这种故事,除了矫情和残酷青春,难道还有第三种写法么?别说矫情的残酷青春啊。
    至于被吐槽的海军男,其实我真心觉得他除了京片子不对,整个人的状态特别好,表演上甚至跟局长老爹有一拼。

    3、[红]基本还是在[山歌]的视听语言体系之内,不过镜头明显变短了许多(废话,上次累惨了),总结一下就是手持运动中景(但是跟阿萨亚斯比起来较稳也较慢)、偏冷色调(尽管也有几场偏暖,目测是真舍不得侧逆光好看)、偏好使用长焦,以及某些段落近纪录片的拍摄方法(典型如[山歌]的开场饭局,以及[红]里面的红歌会)。章明的运动倾向于跟拍,而且常常在垂直轴向上还有运动(就是喜欢台阶这种东西,大概跟两部片子的拍摄地的具体地形都有关系),比起早年的安东尼奥尼式长镜头,感觉目前这套语法受法国当代电影摄影的影响比较大。

    4、[红的]结构虽然基本上是两段式,可是更为复杂。章明特别喜欢1v2这样的设置,上次一女两男,这次一男两女,而且两人一边一定会有人从外头找一个,上次是小指挥和他表姐,这次是冰山女和小警察。而且这层叙事通常是被1v2的线掩盖的(这一点有点像侯麦的写法,所谓“罗曼司里的麦格芬”)。这次结构上的两段式比较绕,城-乡,巫山-美国小镇,这个力学结构很容易扔进格雷马斯那一套但是没啥意思了。这次的两段式硬要分的话,就是签证到期前和签证到期后。人物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

    5、章明的制片方式在最近两部都可以归纳为“命题作文”,不能说人家是夹带私货,但对官僚体制的嘲讽是落得实实的。问题在于,这根本是两套语言,章明的方式是将其置于一种喜剧的境地,这次更甚,尤其是把“对权力的模仿”喜剧化(如宣传部长那段,笑死算了……)。好在喜剧是挡箭牌,命题作文一样不落,官样文章一句不少,但是这次的“祛魅/暴露话语机制”的过程真是看得开心。

    7、不过问题在于,写一个小城女孩的少女心事确实是章明和秦海燕熟门熟路力所能及,但把这套东西装到老外身上,还是别扭。除非观众忘掉这是中国编剧做出来的东西,或者从一开始就认定这是一部喜剧,否则那种违和感是很出戏的。所谓“编造之嫌”就是如此。不通人情世故的呆萌老外在“与邻为善”的天朝公务员们的帮助下泡妹子,这个故事倒是什么都有,细节上嘛还是不少问题。比如说人物,小警察哪哪儿都对(章明戏里总是会有警察,而且都拍得很好),尤其不穿警服那几场戏,举手投足味道都在。冰山女就有点让人呵呵呵,更别说“舞女”了。若说冰山女还倒是蛮像小城市公务员,舞女怎么看都不是农村出去的妹子,一身城市中产阶级味儿洗都洗不掉,在那儿挖菜那场戏怎么看怎么别扭。搞这种设定,演员还是很重要的。

    8、其实,既然选用了人物化的叙事人,而且不惜动用旁白,那么他的在场与否是个极其重要的事情(明显有几场漏了他,比如小警察去麻将房找舞女那段)。装逼一点说,这部片中“他者的目光”根本是个伪命题,片中细节的精准只会削弱这种异质性,这就是造成出戏感的根本原因。章明无疑是想在这种异质性中填充东西的,可是正如同老外在片中的角色——是巫山小城的一个符号和一个话题;这种本来需要解释,却不加解释的异质性只会带来一个结果,那就是“对镜自视”(典型的第六代主题)。或许这是一种为了安全的伪装策略,但更可能就是一种失语中的分裂状态。
  2. 做了回游客,去了一趟巫山,吃了纸包鱼,坐游轮看了小三峡,惊讶这里居然很少听到有人来“打卡”,可能是离重庆市较远,蜀道之难,难倒了国内80%的游客,也是万幸。巫山政府一直是重视宣传的,章明导演拍《红》也与此有关,比如廉价酒店的房间里,也摆着有一本巫山作家文集,买景区门票的时候,优惠票除了军人、残疾人、学生以外,记者、摄影师也在此之内,还有点意外。

    因为电影,很早就想来巫山了,卢卡斯的去留让人耿耿于怀,其实无论我们在哪,我们总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多久?活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好像都是一样的?电影不会给人答案,电影里的咖啡馆「巫山的红」当然也早就不在了,很多地方可能一生也只会去一次吧。

    去巫山之前有在网上四处找咖啡馆的地址,未果,现在把它留在这里,留给需要的朋友。

  3. 我是巫山人。
    不过这部电影只是借一个不知道巫山小三峡却留在巫山的外国来说一说巫山的人,这样更为纯粹,更打动人心。就好像一个厨师通过另一种手法把你每天吃的方便面做成了美食。如果一部电影人物描绘的好,那么这些人物可以代表世界任何地方。她们的名字叫红正是如此。
    章明的电影偏小众,因为故事性很弱,想表达的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情绪。艺术类导演电影大抵如此。
    她们的名字叫红充斥了很多东西,有农村出身怀着空姐梦想却沦为色情表演者的王红,有公务员身份套着一本正经外壳的李红。每种浪漫都有它所无法避免的现实,农村出身的王红可以和卢卡斯走得很近、甚至很亲密,但无法不考虑结婚大事。公务员身份的李红也只能在结婚喜宴上一脸严肃的对卢卡斯再次说起,如果你有时间,我可以带你去巫山猿人遗址去看看。(这个镜头邬警官装过头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牛叉的电影,不会在叙事中忘了复杂的人)
    影片中也穿插了些巫山本地的关于唱党歌、借卢卡斯做节目宣传巫山的事情。这些都是很习以为常的东西,就像红所变现出来的一样,已被打进骨子成为印记。
    在影片后半段,卢卡斯因为签证回了美国。章明在这里选择了交叉剪辑,但完全没有表现出双方谁有在思念谁,卢卡斯和王红都在自己的家乡忙着自己的事情,而且章明还有意避免了这一点,正如卢卡斯所说,在巫山他会忘了美国的回忆,自然在美国,他也会忘掉巫山的回忆。这段交叉剪辑在此前提下显得格外迷人,这不正是生活的本质吗,这不正式每个人都会发生的事吗?而为什么这段镜头会如此迷人,因为你也会时常想起远在他方的他正在做些什么,而这淡若游丝的思念也许会将你引至远方。
    卢卡斯还是回了巫山,黄飞鸿还是骑上了自行车,李红还是嫁了人,王红还是没有选择和卢卡斯见面。这就是生活,每个人有他的选择,或屈于现实,或屈于梦想,或妥协,或抗争。而生活的迷人之处在于我们能看到不同选择的人,而且妥协的人会有微弱的抗争,抗争的人也会去妥协,梦想也会照进现实,现实同样会点亮梦想。
    这部电影迷人的是讲述了真实的生活,却又凸显了忙碌平凡的生活所隐藏的另一面。
  4. 它提醒我一个很重要的事 这是我的问题 也是我现在拍不了长片的原因 生活 观察 人 章明再怎么拍都不会很差的原因就是我刚才说的 当然还有经历与年龄 天天对着书和思考是拍不出电影的 纪实是电影的魂 这是最重要的底色 要说服别人 得真 我现在不那么惋惜他不拍“大”的东西了 蛮好 现字幕的时候和其他观众一起 沉默了一会儿 这就是电影院的意义啊 感谢电影 要多去生活 多聊天说话 和人在一起啊 哪怕什么也不做 要多拍纪录片啊 能看出来框架和宣传部唱歌那一段是妥协的 但其他都蛮真的 后面的交叉叙事稍微有点硬 但结尾不错 一个宣传片能拍成这样多好啊 真不知道章明是怎么说服政府的 不管什么片 最重要的还是人啊 人!有些被感动 大家都被感动了吧 才会沉默。什么我的国 中国机长 李娜啥的 唉 学学章明 也希望章明再也别学王家卫了 总之 蛮好 四部有三部学到东西 也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