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曼波女郎(1957)

曼波女郎(1957)

又名: Mambo Girl

导演: 易文

编剧: 易文

主演: 葛兰 陈厚 丁皓 刘恩甲 唐若青

类型: 剧情 歌舞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上映日期: 1957-03-06

片长: Hong Kong: 91 分钟(DVD version) IMDb: tt0211498 豆瓣评分:7.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可謂是葛蘭表演生涯中的一大突破,賦予她一個全新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充滿青春活力、熱情奔放的「書院女」形象。影片以一段追尋生母的情節,暗喻香港的成長與獨立。舊電影本身而言,賞心悅目的連場歌舞和青春氣息,叫人忍不住一看再看!

演员:



影评:

  1. 《曼波女郎》是葛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易文导演的佳品……这部影片其实更多的成份是歌舞片,充分展示了葛兰的音乐和舞蹈才华,像葛兰这样能歌善舞的演员,在当时的电懋还有一批这样的尤物,而今曾罕见稀有……电影本身基本是由歌舞串联的,因此叙事比较简单,甚至戏剧冲突都是稍纵即逝的,影片中方逸华客串的一段至为经典,我印象深刻,这位未来邵氏的“包租婆”在电懋与邵氏并驾齐驱、衰落之后,继续延续了邵氏的辉煌……叙事是吊诡的,用后来的后现代香港电影语言,有几分无厘头,当葛兰知道自己非亲生后,她执拗地要寻找母亲,而遇到因身份悬殊怕影响女儿前途遂不认孩子的母亲的决绝否认后,她便放弃了寻母的念头,有人说,这是可以用离散来解释的,更深一层则是香港的自比,香港被英国占据后,他成了英国的养子,他渴望寻觅祖国大陆这位母亲,可看到衰落的大陆,他有放弃了,还是认同了自己的离散身份以及英国的庇护……这是一种自我开解,是一次自我认同,电影出品于57年,很快,香港便进入了拜金的60年代,一如影片,中产幻想与消费主义的弥漫,似乎唱歌跳舞便粉饰太平,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2. 第14届##无人知晓单元第7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曼波女郎》,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误会天后们寻找自我的评价了!

    落霞孤鹜秋水天:

    浪漫的小资。

    节南山:

    过于老套,人物脸谱化,出场方式简直灾难,即使是政治隐喻也救不回来。

    蝠蝠:

    在舞蹈中开幕亦在舞蹈中落幕,轻松愉快,怡然自乐,老爸肯定喜欢这种片。

    我们敏熙:

    非常摩登范儿的华语歌舞片,和《青空娘》同为寻母,但处理的风格截然不同。

    拉拉那个啦啦:

    靡靡之音,不喜欢。而且每次看到他们跳舞,欢声笑语,就有点想把地板砸坏,怪我?别看,浪费时间。

    Msanctuary:

    蛮轻松的音乐喜剧,但是内里带着黑暗。在家庭学校生活中被捧上天的女孩,发现自己是被领养的。剧情非常单薄,女主跳舞蛮有范儿的。

    飞檐:

    一定会让人想到一些隐喻,但真的太妙了。单一的空间设置使人物更鲜明。葛兰热情奔放活泼好动,尤善歌舞,在他人眼里不谙世事。而结局轻松的处理看似局促,也把这种不论归属的意味拉长。

    非无想非有想:

    说是隐喻了香港有个穷妈妈(中国),只好把孩子送人,养母(英国)待着也极好,可孩子还是想找亲妈,无奈亲妈不愿打扰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最终没有相认。但我也看不太出来。主要还是歌舞,恰恰表演秀。

    布谷卟咕:

    从蔡明亮电影知道葛兰但一直没听过看过她的作品。确实很有魅力。那个时候还可以有信仰。暗喻这点只有寻根是好理解的,其他我倒没有接收到到特别批判性的信息。这个故事的基调和政治的严肃性不太吻合,所以政治解读会有点牵强,只能被当成一般的剧情片来看吧… 整个电影的风格倒也像是大白话说了一句珍惜身边人。

    子夜无人:

    外表摩登的少女,却藏着一张压在匣子里的领养身契。这是曼波女郎的身世,也是这座城市的身世。她是这个寄居的家庭里唯一爱唱爱跳的人,带着曾经某张版图上被暗度陈仓的记忆,改一笔换句说辞,她的生日就可以重新过,她的身份可以继续被认可,她的歌舞就可以照样响起。她最早想象到的母亲是一道怨女的幻影,穿着旧社会的破败飘在摩登的天空;而此刻在热闹的宴厅外,她的母亲偷偷张望徘徊,只敢留一道依然幽怨的背影。

    ##DAY7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3. 对[曼波女郎]的第一印象或许会是单调的,或许会和当下一些顽固的思想和观感习惯相冲,这需要我们尽量回到那个特定的环境中去看——她在她的家中和一帮同学们唱歌跳舞,他们乐声响动,不知疲倦似的持续了很长时间,最终招来了邻居的投诉——情节涉及代际问题、公共伦理、教育以及对于电影标题的回应,如此简单直接,但并未滑向闹剧。音乐和舞蹈不是分离式的后置背景,而与角色互为一体, 不多余也不强加 ,凸显着一种独特而明朗乐观的存在,像她在歌里明确唱到的:这是豪放,不是轻狂,这是健康,不是荒唐。电影如同是她的视像的投影(葛兰在片中还饰演了角色想象中的亲生母亲,其形象和她实际的亲生母亲都是无奈但正面的)。正因如此,当她对自己的身世、对自我存在陷入终极怀疑时,电影也并没有转移和分散视点,而是全权交由她自行寻找,透过识别歌声和舞蹈——透过一种回归本心本然的认知中去选择——无论选择结果为何,她都越过了所有庸俗的道德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