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一个半房间,或回到祖国的感伤旅行 Полторы комнаты, или сентиментальное путешествие на Родину(2009)

一个半房间,或回到祖国的感伤旅行 Полторы комнаты, или сентиментальное путешествие на Родину(2009)

又名: 一个半房间 / Poltory komnaty ili sentimentalnoe puteshestvie na rodinu / Room and a Half

导演: 安德烈·赫尔扎诺夫斯基

编剧: 尤里·阿拉博夫 安德烈·赫尔扎诺夫斯基 约瑟夫·布罗茨基

主演: Aleksandr Bargman Sergei Barkovsky Aleksei Devotchenko

类型: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上映日期: 2009-01-23(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片长: 130 分钟 IMDb: tt1395059 豆瓣评分:8.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转引自我的微信公众号:第三动物园(Mars_Third_Zoo)

    电影剧照 在铸造厂大街公寓楼前

    地点:

    汉普斯特得的一家中餐厅

    时间:

    1987年秋天

    人物:

    勒卡雷(英国间谍小说家,养狗)

    布罗茨基(诗人,喜欢猫和芥末)

    服务生(华人,刚来伦敦不久)

    [ 广播声响:特大喜讯,本店用餐的客人中有一位刚刚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服务生:恭喜您,勒卡雷先生。

    勒卡雷:不是我,是对面这位,布罗茨基先生。

    服务生:对不起,布罗茨基先生,我不知道您也写小说。

    布罗茨基:恐怕让您失望了,我不写小说。

    勒卡雷:他写诗,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

    布罗茨基:瑞典学院偶尔也会颁奖给诗歌。

    勒卡雷:这几天报纸应该会刊登,您可以读读看。

    服务生:恐怕很难,我刚来伦敦一个月,还在初学阶段。

    勒卡雷:我读他的诗,常常也需要一本辅导指南。

    服务生:在他们的建议下,我读间谍小说,为学好英语。

    勒卡雷:您不会天真地以为间谍小说对语言结构和句法逻辑有帮助吧?

    服务生:事实上,它是一种折磨,就像坐在电影院里,所有的画面都像玻璃般支离破碎,折射出太阳的反光,当你努力看清楚上面是什么时,你就已经对情节丧失兴趣了。

    勒卡雷:对于您的遭遇,我向您致歉,也许我不该写它们。

    布罗茨基:你应该写,间谍小说的出现是一门语言走向成熟的标志。

    服务生:听您的口音,不像是英国人。

    布罗茨基:看样貌就知道了。我出生在圣彼得堡。

    勒卡雷:对了,那儿也叫列宁格勒。

    服务生:这么说,您是苏联人?

    布罗茨基:严格来说,我不是,他们不允许我待在那里,认为我败坏社会风气。

    服务生:为什么?

    布罗茨基:也许因为我是个犹太人?

    [ 勒卡雷大笑,被骨头卡住了喉咙,咳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 布罗茨基给对方和自己各倒了一杯威士忌,他抽完了嘴里的半支烟。

    ……

    剧终

    这是勒卡雷自传《鸽子洞》里缺失的部分,我很乐意帮他补完。虽然我擅作主张,遗忘了他身旁的妻子,那位因考虑客人患有心脏病,不停反对两个男人抽烟喝酒也无济于事的善良女主人。

    勒卡雷上一年,即1986年,也接到过瑞典的电话,不同的是,那是由瑞典犯罪作家学会打来的,“马丁·贝克奖”,一个同样久负盛名的国际犯罪小说奖项。

    对于这位间谍小说家我知之甚少,我只知道他加入过军情六处,是一个圈内老手,同时也专注小说叙事,近几年一直活跃在博彩公司的诺奖陪跑名单里。

    如果说瑞典学院颁给鲍勃·迪伦的奖项是对“垮掉派”迟来的道歉,那么,日后颁给约翰·勒卡雷也不足为奇,毕竟他属于毛姆、格雷厄姆·格林这另一组特别的序列,就连对20世纪小说嗤之以鼻的米沃什,也曾为他们写下的作品感到欢欣雀跃。

    在那部著名的词语片断集《路边狗》中,这位骄傲的诗人不止一次怀念起19世纪及其以前的文学,他认为“故事”才是小说的一切;而20世纪之所以不堪卒读,是因为它们抛弃了这本应该触动人心,激起情感剧烈反应的这一切。

    故事即通俗,米沃什显然站在本雅明及晚期托多罗夫这边。

    勒卡雷猜布罗茨基没有读过他的小说,对此他心怀怨念。他曾自嘲地说,两人差距太大,布罗茨基没必要看他关于间谍的任何文字。

    或许他多虑了,如果布罗茨基写小说,应该也会像他们一样,学习荷马或奥维德,当一个诸多故事的采石者。但考虑到他的用词癖好,他的小说大概会应和某种博尔赫斯的内在风格,那是19世纪甚至更早的叙事传统,用碎片复兴史诗。

    布罗茨基不写小说有很多原因,他的身上有太多的传奇色彩,倘若写起小说来,只会减损。因为任何虚构的介入都会在他的经历中褪色,变得苍白万分。

    我忘了谁这句话是谁说的:我们为什么喜欢布罗茨基,因为他替我们大多数人活了一回。

    布罗茨基之于我,是一个行刑者,在他死后二十年,他把“词语的痛苦”带给了我,翻译是我仅存的报方式,在汉语里,我可以肆无忌惮地扭曲他的尸骨,这对我来说,绝对称得上一种莫大的快意

    就像我开头瞎编的剧本片段,这部名为《一个半房间》的影片也很难称得上是布罗茨基的“传记电影”,因为它的副标题《或回到祖国的感伤旅行》存粹出于虚构。

    也就是说现实中,布罗茨基离开圣彼得堡后,就没有再回来过;而电影里发生的一切,都起源于布罗茨基一次偷偷返乡,旅途中的叙述冲动。

    尽管电影调动了很多布罗茨基著作里的素材,但叙事前提仍是虚构的。恰恰是这层“虚构”让它找到了书柜顶上落满灰尘的“最高笔记”。

    我更愿意把它当成一部家庭片,尽管这样的分类方式不免带有林奈的傲慢。

    我喜欢这部电影,就从英语转译了它的字幕。

    我避免去阐述它,相信会有人愿意做这件事。

    稿于2017/8/30

    “关于我词语的卑劣快感”

    关于布罗茨基的译诗目录(可点击)

    言辞片段 十五则

    点击 那里有电影和字幕文件

    提取码 :jcdq

  2. “对我们来说,一个公寓单位是要待一生的,一座城市是要待一生的,一个国家是要待一生的。因此永久感也更强烈;同样强烈的,还有丧失感。”——《一个半房间》

    优秀的传记电影,我觉得它算是对布罗茨基其人思想和气质的鲜活表达了。

    首先拍摄和叙事手法非常诗性:非线性的结构、时空交错、虚实转换——正体现诗人对诗的看法——他认为诗展示了“人类多变的精神类型、线性结构的替代品、在不言自明之处的本领、对细节的强调和突降法的技巧”(《怎样阅读一本书》)。可爱而跳跃的想象力,幽默而冷静的戏谑,还有那强大的悲剧性,当然还有对猫这一意象的反复使用——兴许也有些刻板片面的嫌疑,但这部电影无疑是意在以布罗茨基的方式讲布罗茨基。

    除结构上体现的诗性美感之外,色调构图布景等等各种画面细节都进行了恰如其分的美学设计,渲染着它该有的情绪,却没有喧宾夺主。各种超现实表达形式灵动地穿插其中,堆叠出丰富的细节和想象力,非常有趣。

    最后想说的是演员选得太好了,外貌气质都十分贴合形象。演技也到位,好几个特写镜头我光看演员那一双眼睛就忍不住潸然。

    再及:这部片子虽然属于虚构,但基本上也是融合了他几本散文和诗作而成,所以本身对布罗茨基有所了解的读者朋友会在片里发现很多未着墨但你却莫名熟悉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