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鸟箱 / 鸟舍
导演: 苏珊娜·比尔
主演: 桑德拉·布洛克 崔凡特·罗兹 约翰·马尔科维奇 莎拉·保罗森 杰基·韦佛 罗莎·萨拉查 丹妮尔·麦克唐纳 里尔·莱尔·哈瓦瑞 汤姆·霍兰德尔 机关枪凯利 黄荣亮 普路特·泰勒·文斯 维维恩·莱拉·布莱尔 帕敏德·纳格拉 丽贝卡·彼得根 艾米·古麦尼克 泰勒·汉德雷 海皮·安德森 大卫·达斯马齐连 基思·雅各 克里斯托弗·洛根 弗兰克·莫特克 泰德·霍利斯 麦特·伦纳德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8-12-13(美国点映) 2018-12-21(美国)
片长: 124分钟 IMDb: tt2737304 豆瓣评分:7.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我小的时候,看过一部童话,讲是两个孩子为了寻找邻居太太女儿治病的青鸟而踏上漫漫冒险之路,最终找到青鸟的故事。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诺贝尔奖的获奖作品《青鸟》改编的。所谓青鸟,就是人类的幸福。而一路上的危险,就是人类在寻找幸福的道路上的重重阻碍,有记忆,有黑暗,有愚昧,有死亡等等,我记得最后邻居太太的女儿见到青鸟病就立刻好了,但青鸟还是飞走了,象征着幸福是如此短暂易逝。
看完这部片子,我知道这是另一部《青鸟》,而不是你们反复提的《寂静之地》。这部片子所隐含的隐喻,远远比《寂》多,而剧情的疏漏却很少,这当然得益于原作的精彩。并且和《青鸟》一样,这部深得象征主义的精髓,是在恐怖电影的外表下试图讲述一个人类追求幸福的故事。
那团黑暗的物质到底是什么?超市哥解释为诸多文化中的人类克星。从电影中可以看出,看到了它的人,会悼念故去亲人的名字就像看见了他们一般,或者像看见了终极的恐惧,或者极致的快乐,而立刻用自杀的方式走向死亡。但是精神病人却不受任何影响,反而成了“它”的信徒,四处用暴力逼迫正常的人去看。而“它”,无处不在。
我理解“它”是人性中的最脆弱的部分:对至亲的极度思念(随他们到另一个世界),对极致快乐的渴望(过量毒品致死),对极致黑暗的恐惧(恐惧导致精神压力过大自杀),看似荒谬,但实际现实中都发生过无数次。你无法与之抗衡,因为人类的本性是如此脆弱,不能抗拒比性快感多十倍的毒品,甚至也不能治愈“抑郁症”,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眼镜蒙住”,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而你无法与深渊抗衡,那么就看也不要看。就与其说是一种你们所谓撞车的“设定”,倒不如说是创作者精心设计的象征。
那三只鸟则分别象征着马弗里和两个孩子,鸟的颜色恐怕不是一种巧合,同时也取了青鸟的寓意——人类的幸福和希望乃至善良。所以孩子的名字一直都叫做boy和girl,这个象征简直做的有些直白地近乎笨拙了。电影和原作的名字也叫做《bird box》,鸟一直都被装在盒子中,即使最危险的时候,马弗里和男孩女孩也没有放弃这个盒子,悉心保护。当“它”到来时,鸟会不安鸣叫。“它”的信徒试图攻击屋子里的人时,第一件事也是把鸟笼放在冰柜。而最后,三只鸟终于在盲人学校的绿藤花园中被放出盒子,这对应着《青鸟》中终于寻获幸福的情节。
其他象征的地方也举不胜举。大叔象征着人性最保守的部分,怀疑和警惕一切陌生人事,拒绝改变。从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看这是可以保证暂时的安全,但却故步自封无法进步,人类的进步仰赖于惊世骇俗和离经叛道,大航海的意义远远大于任何一个所谓的盛世。如果大叔活着,他们是无法踏出小屋一步的,也就无法到达最后的乐园。胖孕妇——也就是代表着人性最善良(也就是圣母)的部分,则让黑暗进了屋,连累了大家的性命。黑人后爹则象征着人性中的最美好品质——勇敢,坚强,善良,希望(给孩子们讲述未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得场景),以及自我牺牲(最后摘下眼罩拯救了孩子和马弗里)。马弗里,其实就是代表着人类的软弱,逃避(不想面对有孩子这个事实,甚至怀孕仍要酗酒)和怀疑的本性,在责任感(有了两个孩子)和希望(黑人的影响和河下游那个世外桃源)的驱使下,经过重重考验(激流等等)逐步变得勇敢,坚信(最后的树林里,不被“它”的声音迷惑),终于获得了幸福。
而最终那个门,不就是《圣经》中所说的“窄门”么?
综上所述,我希望大家能把这部片子看成是一部充满了隐喻并且成功把隐喻巧妙地设置成合理情节的精彩电影,而不是一部撞车之作,这部片子最终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我有这个信心。
1. 原著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底特律,而电影里是北加利福尼亚,主要是为了取景更好看。
2. 原著的时间线长很多,电影里从电视上报导俄罗斯发生自杀事件到传播到美国只是很短的时间,而小说里,大规模自杀的传播花了更长的时间,而且不是以电视报导的形式,而是人们的传闻,直到后面人们才发现真的不太对劲,这样的改编是为了让电影有更多的篇幅讲后面的故事。
3. 香蕉姐扮演的Jessica, Malorie的姐姐在小说里叫Shannon,在灾难发生之后,两个人回到家里躲了三个月直到Jessica意外看到灵体在浴室里自杀。电影里因为上面提到的原因改编成直接在回家的路上死了。
4. 原著里没有那么多疯子,他们只是猜测可能那些精神病人看了灵体也不会自杀,结果Gary来了证实了这个猜测。相反电影里有一大帮疯子在说什么净化世界。
5. 书中一些配角的名字和结局稍微有一些不同,如Douglas,那个爱喝醉和Malorie吵架的大叔,小说里没有这个人物。小说家Charlie在原著里叫Don,活了更久,作用也更大。 相反地,黑人Tom在原著里作用没有那么大,他在Malorie生育的时候就被Gary弄死了。Malorie是一个人养大孩子们的,这也就是她为什么叫他们Boy和Girl,因为她觉得除了活下来,其他一切都是奢侈无用的。
6. 原著里两个孩子从出生就被蒙上双眼,他们从未取下来过,是为了训练他们在无视觉下的行动能力。
7. 在原著里,Malorie和孩子们训练了四年才敢泛舟去避难所。(所以不要吐槽逻辑了,两个小时的篇幅你还想要多少细节,这种可以自己脑补的啦)
8. 在原著里,小鸟们的作用性被凸显得更大,它们被当成一种装置来检测有没有灵体的存在,鸟盒里的鸟最终在旅途中间疯了。原著还有一个场景:当他们快到终点的时候,有上百只小鸟发疯死掉,下起了死鸟雨。而在电影里,小鸟们的象征意义更大。原著里还有狗,有些被发现和死掉的主人一起,没有疯掉,但也发现疯掉了的,因此可以推断出狗虽然不能免疫但是可能比人类更有抵抗力一点。
9. 原著的结局更加黑暗和让人毛骨悚然。她们到避难所以后,Malorie逐渐发现很多盲人其实他们的眼睛都是被故意刺瞎或者挖掉来预防灵体的入侵。她怀疑自己和两个孩子可能要被人强制弄瞎。
最后我自己想说一句就是我觉得这个译名没有原名好,Bird box,鸟盒,其实有一点一语双关,既指女主手里的那一盒子鸟,其实是不是也有一点象征着人类被关在室内不得而出的命运呢?想到这一点是因为最后在避难所那一幕看天花板感觉好像鸟笼。
Source:
在影片的末尾,Sandra被无形怪物追赶着在丛林里奔跑的那一段,竟然把我看哭了。怪物在那一刻很强大,为了丧心病狂地想要感染她,很有心机地通过声音来诱惑她摘下眼罩(目前为止怪物很少是能如此大段地说话的,也没有物理形态。不过剧本漏洞不是我想要谈的,)。那个声音和怪物的力量之巨大,似乎让Sandra很难抵御,一直非常坚强的她也差点想要扒开眼罩了。但是她通过道歉和承认我爱你而召回了吓跑的小女孩,找回来的同时还是她想要保护孩子们的决心。于是她也跑得更快,把俩孩子一边一个夹在腋下跑,手指紧紧嵌入孩子的衣服里。那一刻就是让我看哭了:作为母亲,不管在多么艰难的时刻,都会迸发出可以扛着不管多重的孩子奔跑的勇气和力量的。
整体而言,剧本没有什么巨大的让人想要吐槽的地方,单凭可以让我泪奔就是非常喜欢了。另外喜欢的地方,还有坏人Gary的巧妙登场。电影开始不久就让我们看到了五年后的,也就是现如今的画面,于是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之前看到的五年前聚在一起的那拨人应该是都死了。我第一个想法就是,五年前大家聚在一起求生,各有各的长处,很有组织性也很聪明,还有理论基础夹持(关于怪物的来源)。看起来是很能活命的一拨人,怎么就都死了?抱着这个悬念我就非常想看下去(立刻把自己手里的娃交给阿姨了,准备毫无打扰地看)。Gary被放进门的时候让人隐约觉得不详,但是他看起来很正常,大家的生活也很快回到正轨,所以丝毫没有让我觉得这个人就是原因!直到两个妈妈快要生了,突然Gary打开画薄,把一张张非常恐怖的怪物素描(真的是非常邪恶非常恐怖,赞一下设计者)摊在桌上的那一刻,你才觉得,啊原来他是不受怪物影响的变态!那一刻看得我手指尖发冰,心都凉了(尤其是在最最关键最脆弱的时刻)。两个女人刚刚生产完在楼上抱着自己的婴儿,Gary就冻了鸟上楼了。惭愧惭愧,也是最近刚生完孩子的我,那一段是跳过了,实在不能看。不过得知黑人幸存下来了真的好开心。
Sandra军训式养娃,把他们成功养成五岁的娃那些蒙太奇我也很喜欢。她的军训育娃法,的确是让小朋友们不太能感受到温暖和爱。他们可能心里是不够健全的,但是至少身体是健全地活了下来。毕竟,母亲的永恒第一原则是孩子先能存活下来。Sandra看起来很严酷,但是要把想要抱着小朋友就那样傻呵呵地躺着玩这个心情压制下去,实际上对母亲来说是更严酷的。要是我,也一定会给小朋友们取boy & girl这样的名字。和breakfast at Tiffany's的女主人公管自己的猫叫cat同理,不给自己的“所属物“取名字,就是做好了自己流离失所,随时会丧失他/她/它的这个心理准备,不这样不能活下每一个不知道未来的每一天。本来Sandra的人物设定就是她不想要孩子,也不是那么喜欢宝宝(和胖胖女那种天生就是想要做温柔的母亲的设定的反面),所以她后来的严酷就剧本严谨度来说还是很合理的.
在到达激流之前的“毯下会议”那一景我最喜欢。那个时候我们已经知道boy是sandra的亲生儿子,女孩是胖妈妈的女儿。虽然作为观众的我们,不能明确girl和boy知道不知道这一点(sandra应该不是那种会sugarcoat的人,不会跟他们说他俩都是她生的这种谎话我觉得)。五岁的小孩,可能还太小,不太能让sandra狠下心来解释谁是谁的孩子?Anyway, 快到达激流了,Sandra说需要一个人看激流,很危险,但是不能不看。Boy马上说,我来!Sandra瞬间爆发,吼 I DECIDE! Girl马上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小小声说,那我来看吧。Sandra这回没有言声,我立刻心里大大叫好剧本的微妙之处 -- 它没有虚假地美化/否定人性(尤其是母性)的自私处 -- 危险时一定要牺牲两个小朋友中的一个的话,应该是想要保护自己亲生的,牺牲领养的那个吧。但是Sandra的沉默和被诱惑也仅仅十秒左右,她的最终决定是NO ONE LOOKS -- 也是让我一下子就感动哭了。虽然小女孩是领养的,但是一生下来起就是和Sandra在一起,激发母性的oxytocin荷尔蒙也是在同样刚生下孩子的Sandra体内爆棚的,所以基本上Sandra是把她当作自己的baby没跑。这种情况就好像问一个母亲地震了自己的两个孩子救谁这种蠢问题一样了,答案永远是 -- 两!个!都!救!(我还是别要二胎了,这样世界大末日的时候逃亡的难度降低一些。扛着一个小朋友还能跑,两个的话就要像Sandra这样左边右边一个夹在腋下那样跑,那应该就只能是电影了)
女导演说自己拍这部片最重要的是一个积极的充满希望的结局,超赞!消除所有剧本漏洞!原书非常黑暗,盲人学校里的人其实都是自刺双目的,原剧本里Sandra也差点把小朋友们的眼睛弄瞎。但是电影结局很美好(暂时忽略藤脉藤交错的天花板有很多空隙让大片的阳光照进来 -- 这样难道怪物不会进来吗?anyway,可以忽略,毕竟镜头如同伊甸园一样美好漂亮),让紧绷了一口气的我一下子放松下来,不至于看完了还觉得很压抑(这个效果是导演非常在乎的)。看完了赶紧去抱抱我的girl,软软绵绵暖暖的一只,基本上是没有逃亡可能性的。扛着她在世界末日逃亡,让她受一丁点苦,这样的事情想都不能想,一想眼泪就能出来。所以超级感谢有这部电影,让我能以一个安全距离来感受一个真实刻画的在世界末日里保护孩子的母亲。
19/1/20 修改:替换掉了所有的英文词,使用了高级词汇和成语,请表扬我!
坊間眾多假說之中,最可靠的看來就是克蘇魯神話的神祗/怪物/惡靈/(其他...)
The film Netflix film Bird Box (2018) has kept the deadly, mysterious beings, which lead to the apocalyptic condition of the world, invisible and cryptic. Are they aliens, ghosts or gods? One plausible hypothesis refers to the Cthulhu Mythos, the fictitious shared words of indescribable of cosmic deities and monstrous beings.
電影到最後也沒有清楚地呈現或解釋那些造成人類浩劫的神秘生物是甚麼,留給觀眾想像:外星人?鬼怪?神祗?
電影中的"怪物"設定是怎樣的呢?它們會產生影子、能搖動樹冠、能看見它們的人會死亡(自殺)或陷入瘋狂;倖存者聲稱看到"真理"並進入著魔的狀態……特別留意,有一場戲暗示了"怪物"的外觀:
What isCthulhu?
由小說家 H. P. Lovecraft創作的「克蘇魯神話」體系 (由後人整理Lovecraft的眾多作品後而設定)中的"神祗"或"超存在"角色眾多 (「克蘇魯」本來只是其中一個),特色各異,但也有些常見的特徵:多觸手、很多觸手;不規則的外形、詭異的眼睛;人類目睹它們的話會死亡、或瘋狂、或成為崇拜者。
Cthulhu is originally one of those mysterious characters created by H. P. Lovecraft in his novels. Later August Derleth, novelist and disciple of Lovecraft, coined the term “Cthulhu Mythos’ and created a more systematic worldview.
There are numerous deities and monsters created by Lovecraft and Derleth. The most common feature of those horrible beings is an assemblage of tentacles, many tentacles. Some also remind me of the brain nerve cells with many dendrites.
當中有些角色會令人想起腦神經細胞的形狀,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最好避免觀看有關克蘇魯神話的圖片了;反過來說,若你喜歡吃墨汁八爪魚意大利麵,你或許會很喜歡克蘇魯神話。
Some characters have limbs and trunks, some with wings, many are in irregular shapes, with dreadful eyes. I suggest people who suffer from trypophobia should also avoid the images of Cthulhu characters. But if you love cuttlefish ink spaghetti with octopus, Cthulhu is your cup of tea.
Some of the deities in Cthulhu Mythos:
以下列舉一些克蘇魯神話中的角色特徵:
Cthugha: a great fireball 一個巨大的火球
Nyogtha: amorphous dark matter with tentacles 不定型的黑暗物質,帶著多條觸手
Azathoth/Xada-Hgla: enormous amoeba with many polypous appendages and eyes 巨大的變形虫,帶有多隻眼睛及附肢
Nyarlathotep: a tall, dark faceless man sometimes with a tentacle on his face
看來像又黑又高的男人,臉上沒有五官,只有一條巨大的觸手
(請再比較一下電影擷圖中的"怪物"畫像)
電影中的神秘生物及克蘇魯中的神祗/怪物角色有何類同點?
電影和Lovecraft的小說都不會完全清晰地呈現"它們"是怎樣的,因為它們都超越了人類認知的能力;正是如此,它們既有摧毁性又有吸引力;兩者的外觀特徵也相當吻合 (請參看擷圖中的畫像)
This is just a hypothesis. The filmmaker of Bird Box intentionally leave it open, keeps the secret of the mysterious beings obscure, and invite the viewers to interpret.
What is your hypothesis?
當然也有不同於克蘇魯神話的地方——到底這只是其中一個假說。
你的看法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