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永生之酒 バッカーノ!(2007)

简介:

    中世纪,炼金术士们以巨大的代价从恶魔的手中得到了传说中的永生之酒,凡是喝下永生之酒的人们,正如它的名字那样,将会得到永远不会死亡的肉体。永生之酒带来了希望,却也引发了空前绝后的灾难,因为私欲和利益,与此酒相关的人士一个接着一个失去了踪迹。随着禁酒令的颁布,永生之酒的下落逐渐成为了谜题,然而数年过后,有关它重出江湖的消息再次被传得沸沸扬扬,在纽约的黑道中激起了涟漪。

演员:



影评:

  1. 之前有人说这是内涵片,换言之,是主题党的大爱,但实际上这部倒谈不上多少内涵,但却是我看过的TV版动漫中叙事最别致的一部。

    说叙事有特点,其实现在真正老老实实平铺直叙的片子倒真不多,大部分都喜欢玩一点点倒叙、闪回,插入一点点小悬念吊吊胃口,但总体上仍然是大差不差。看绝望先生倒是甩得厉害,但那部明显就是在Kuso啊,而且与其把它当故事看,不如当恶搞杂文看……

    但永生之酒不一样。我没看过小说原著,但看tv版,已经觉得足够作为一部小说叙事学的教材和范例演示来看。与其讲片中那个永生酒之下崭露的人性面是主题,倒不如说,这个东西是老师讲解2个苹果+3个苹果=5个苹果中的苹果,主题只是个道具,只是演示给你看如何将它展现出来时的必要存在。真正的主题是什么呢?我觉得是第一话里就点明的两个讲故事的要领:一、故事没有开始和结束;二、每个角色都(可以)是主角。

    关于第一点,1711、1930、1931这几条主线平行贯穿的叙事就是证明。每一条线都可以单独成立,但每一条线又跟前一条能接合上,即便如此,你又不能说任何一线仅仅作为部分存在。按上面的时间顺序,火车段落应该是最封闭的一段了吧?但是即便如此,导演从未试图将火车上发生的事情全貌展现,作为观众的我们即便看得相对清晰,但仍然有很多细节可以延伸出新的分支,而且关键是在片中,没有人能知道全貌,这个火车事件仍然可能会有新的申发可能。这就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标识。这让我想起当年的开膛手杰克案:即便有一个目击者从头到尾了解了案件真相,但案件在这数百年的猜想引起的影响是他无法控制也无法预知的,这就是没有开头和结尾的新故事,至于案件本身,只是故事原来一个核,一个引子罢了。有人说这片子有学《低俗小说》的叙事,嗯,单从简单的时间线来看,确实有点,不过作为后来者,它的单个情节戏剧性和连贯度又相当赞,不像《低俗小说》有些偶然的地方就推脱到主题的命运异变或者黑色幽默上。

    关于第二点,就更有意思了。一部16话的动漫,居然有这么多有名有姓有戏份的角色出场,着实让观众费了些劲——至少我是一边看片一边拖回片头对照角色……关键是每个角色的戏份都不轻。让我们自己想想看,如果你是导演,在知道这个故事全貌后,传统情况下,你会安排谁当主角?Maiza是最有可能的,毕竟他是贯穿始终,而且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如果你跟Carole的品位相仿,也可能会选择Firo,有点邪气,帅气且身手不凡。傻贼夫妇?也不错,就是太傻的样子只适合做串场角色不适合做主角,跟整个戏的氛围有点不搭。至于Ladd还有那个纹面小孩、被虐n次的小孩什么的,做个有重要地位的配角就不错了。但我们看看片中是怎样的。前面几个角色戏份跟后面的比,甚至有点不足。如果按照看传统内涵片,比如看钢炼的观影方式来看,在大段大段戏份给了Ladd给了Firo给了被虐小孩的时候,多少会觉得有点不适应——这就好像从大花脸的视角来重新拍钢炼一样。但换个角度,从那句话:每个角色都(可以)是主角来看,就正常多了。这样拍,只是告诉你,从他们身上,一样会出戏,而且可能会出更有意思的戏。关于这一点,有个更非凡的证明,那就是第15话,整个剧集的倒数第二话,居然出了个新角色——那个大扳手自恋男,而且导演编剧还对他是相当的有爱。呵呵,恐怕是怕观众陷入情节太深,特意用这个角色再来提醒提醒那句主题的存在吧。

    讲到角色,其实这也是我说这不是内涵剧的缘由,因为细究一下,再好的剧本,16话也难以撑起这么多角色的面面俱到,在每个角色的塑造上,反而是上面提到的往常容易被忽视的角色被浓墨重彩,而往常负责给主题撑起主心骨的那些角色却相对虚弱。另外若说瑕疵的话,日漫控欧美之风虽然久远,但真正描绘欧美背景时对角色的刻画有时还是有点太“日本”了,钢炼玩的基本是架空背景下的哈德,还算有点样子,这个里面有些角色表现显得过分夸张了一点,这个不例举了,倒也没什么,因为角色这外壳里填的什么馅料就跟前面说的苹果一样,道具而已,不必过分细究。

    除了上面这两点之外,我看第一话就感觉很棒的是,在一部不那么kuso的片里,居然还玩起了元叙事。虽然看到后来,才知道这个副“社”长是什么社的,才知道原来是跟片中剧情发生时间几乎同时进行的一段,但这就实际起到了小说家的作用。我看的动漫不多,不敢说是创新,但至少这一手玩得实在是太妙了。联系到上面两个主题,更是妥帖。
  2. 没看过原作小说,但就动画本身而言,叙述的故事着实非常无趣。按时间顺序梳理一下了故事主干,发现这确实就是讲了几个没什么意思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十八世纪的一条船上,一群炼金术师召唤出了恶魔,这群人喝下了永生之酒,成了不死之人,然后一个欲望强烈者意图获得永生之酒的制作方法(为了炮制更多的不死者?然后......吞噬......?呵呵哒),吞噬了几个不死者,被制服,末了逃脱。
    ——这个故事还算有点意思,带了几分神秘色彩和几分猎奇元素,还算吸引人,但是同样是炼金术师这样的题材,钢炼则讲述了一个意义分明、人物丰满、条理清晰、逻辑圆满、丝丝入扣、引人入胜的故事,还是编故事的能力棋差一招。

    第二个故事:十九世纪的列车杀人事件。嗯,看上去是三方乱斗,哦,也许是四方,Vino 算一方的话。第一方是绑架议员妻女的团伙,意图通过胁迫列车人质威胁议员释放一个人(原谅我故事里面大部分人物名字都不记得,因为实在过于混乱)。第二方,白衣人团体,又名变态杀人狂团体(我自己起的,他们确实就是为了杀而杀),意味不明。第三方,保护者团体,保护列车人质,与另外两方对抗。第四方。Vino,列车员,保护列车,屠戮为乱者。这么梳理下来,第一方姑且理解为通常意义的绑架犯,第三方是永恒的保护弱者的正义一方,第三方就完全是莫名其妙,加进来纯粹为了搅乱故事节奏,增加阅读难度,且目的不明,意味不明。唯一有点特色和亮点的也许只有列车员这一方,“扭曲的正义”还算是比较值得一叙的内容。
    ——整个事件其实按正常时间线看下来非常简单,并没有什么很有价值的故事内容和意义。

    另外还有一些零散的故事发生在列车事件前后不久:之前,永生之酒事件,傻瓜夫妻意外获得永生之酒,众人分食,成为不死者,同时干掉了大boss?皆大欢喜?maybe。然后还有黑帮乱斗事件,萝莉找哥哥事件,这些事件都不痛不痒,其实发生在什么时候都没什么关系,所以我也不记得是在列车事件之前还是之后了,但这重要吗?更甚,这两件事发没发生对故事主体有影响吗?如果说这是为了塑造人物,那么在这两事件里,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吗?抱歉我没有看到。

    所以谁来告诉我这几个故事串联起来究竟要讲什么?是要揭示什么社会黑暗?反映什么人性弱点?人性抗争?也许有人说作者就是想讲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可惜也并无意思可言。故事本身不痛不痒,连起来看也不觉得有什么深意。一个好的故事要有一个深入人心的主旨,起码在这个作品里我没有看到,“永生之酒”也许让人印象深刻,但这只是一个关键词或者说是主题对象,况且在片中,永生之酒可以说只是一个附加属性,也没有探讨“永生”的话题或者人性在追求“永生之酒”所反映的复杂面(驳杂的人物中貌似只有召唤恶魔的那个人和大BOSS表现出了对这个物件多面性的追求)。也许就是题目所说的只是讲一场乱斗,那确实还真是“乱”(叙事混乱)和“斗”(各种打斗画面)。

    个人觉得,这个作品过于偏重玩弄叙述手法,频繁的改变时间线并没有起到丰富故事多面性的作用,只能增加理解难度,(倒是起到了故弄玄虚,拔高B格的作用)。加之故事本身并不出彩,可以说平平无奇,为了故弄玄虚而故弄玄虚,人物塑造失败,每个人都想着墨,但每个人都很单薄,且有刻意追求猎奇的意味,并无真实感,加之动画没有主旨,也起不到推动和烘托主旨的作用,唯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只有傻瓜夫妻(比较逗)和vino(身手太逆天?maybe)。

    综上,我觉得这个作品,确实叙述手法可以给人有趣和新奇之感,但故事平淡,主旨不明,人物杂乱,说实在话,这种实验性的叙事尝试是非常加好感的,但众评8分是封顶了的,如果个人打分最多6分,但豆瓣上却高达9分,着实不能理解,只能说明作者故弄玄虚的本事的确高强,平淡的故事本质被花式叙事手法给悄然隐藏,从而博得阵阵掌声。而众人看故事也不论本质,被花拳绣腿唬的团团转。
  3. 整部动画里有四个主要的故事,分别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
    17XX年船上,1930年都市,1931年列车,1932年都市
    导演把后面3个故事的悬疑部分放在开头(黑帮仇杀、列车灾难,不死的人类)吸引观众,然后层层抽丝剥茧。随着复杂人物关系和谜团的解开,把故事最黑暗的部分放在中间靠后展示(列车上的怪物、杀人狂、少女被绑架、黑帮庆典上意外的枪杀,尤其是17XX年船上的灰暗故事用了整整一集来揭开谜底)。最后则是从黑暗的部分出现转机,一路狂奔到大团圆部分(朋友团聚,坏人死去,各人的愿望达成,黑帮庆典)的叙述,让观众在感到不可思议的过程中情感也好像过山车一样,从黑暗的山洞一下子来到了山峰最高处。
    这种叙述方式的要点在于叙述者必须对整个故事熟烂于胸,一般是先写出大纲,甚至完整的故事。然后叙述者在平直的时间线上做手脚,把故事本身变成很多线头的迷局。在吸引了观看者的情绪的同时,也对观看者的情绪产生直接作用(比如这个动画,观众何时会紧张、悲伤、高兴,都被牢牢掌握在叙事者手中)。
    不知道这种手法在动画上有没有先例,在小说上已经是一种成熟的写作方法了,我知道的有《呼啸山庄》(双线叙述,把最黑暗的部分放在开头,把希望放在最后),杜拉斯的《情人》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这两部小说属于单线剧情的打乱叙述)。电影里《Memento》和《The Prestige》(均为双线)对这种技巧的使用也已经炉火纯青。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看看。
    -----
    哦,对了,差点忘了,动画里还有一部《凉宫春日的忧郁》,算是单线式的打乱叙述罢。
  4. 叙述角度之所以在角色间转换,好像并不是为了展现转换本身。虽然每一集都基本有一个主要人物,但是集内转换也不断。我觉得这些转换不仅仅是炫技,炫技没有太大意义;而且在一开始,因为不停的转换,我根本没怎么看明白,如果光是玩结构,这么搞也太多余了。另外,因为角色间的转换搞得不大彻底,所以“换个人换个故事”也不像是主题。

    转换应该相当具有功能性。

    三条平行的主线,即三个故事,主线(极其概括)如果按照时序整理,就应该是这样:

    一、1711年,恶魔赐予一船炼金术师永生之酒,第一批不死者诞生,发生了吞噬和骚乱。

    二、1930年,Szilard炼成永生之酒,成品外泄,第二批不死者(Firo一帮,Luck一帮,怪盗夫妇,Dallas)诞生。其中,Firo等人同第一批不死者中的Maiza合作,吞噬了Szilard;Dallas则展开一条亲情线。不死者的产生到此中断。对于帮派,只有大概的区分和介绍。

    三、1931年,帮派混战;这里家族和家族的对抗就有详细的描写了,1931也是人物最多的一部分。
    1.Firo和Luck摆脱Gustavo,加上Ennis,会聚于火车站——Firo的同伴Maiza要接Czeslaw,Luck要接Vino,Ennis要接怪盗夫妇。
    2.Czeslaw要吞噬Maiza。Vino受雇于Luck顺便见Firo。怪盗夫妇来投奔Ennis。第一批不死者中的Huey的黑衣追随者,打算威胁政府释放Huye。白衣Ladd(另一个家族Russo,不是很重要),勒索政府顺便杀人。Jacuzzi为首的不良少年帮经打听,要来火车上偷炸药。这群人上了同一辆火车,混战不已。最后结果,Vino干掉了白衣,Jacuzzi干掉了黑衣。
    3.剩下的人下车,各找各妈。
    后续不表,主要是Dallas的亲情线,和Vino的爱情线(?)。

    叙述角度是非常不稳定的。一开始,我以为会跟洛基恐怖秀一样,副社长作为局外人,贯穿全线,但是没有。叙述角度的确是逐个在角色中间转换,但是角色太多,每个人的经历非常单薄,大多数转换就是镜头切换,顾得上这边就顾不上那边。如果目的真的是“换一个人物就能重新讲出一个故事”,才弄成这样,好像不太对。上帝视角才会这么拍吧。我是这么怀疑,还有待进一步整理剧情佐证。

    我也不认为这是唯一一种讲故事的办法(假设这个故事,原本只打算像“情报一样被复原”)。如果这个故事就按照时序讲,也是可以讲全整个故事的。不过我自己想象了一下,应该就不怎么好看了,三条线高潮迭起,但是顺着来意思不大,可能看到一半,就会觉得审美疲劳。

    我认为,打乱时序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这种疲劳。我自己的感觉是,时序怎么被打乱,好像没按什么逻辑,没按什么结构。但是每到高潮,一定会被掐断;或者掐断接另一条线的高潮。利用资源,断一断再来,就很带感了。采用如此破碎的叙事结构的原因,就在于此。我觉得,这和tv的一集常常在高潮或者悬念产生时结束,道理是一样的。但是在一开始使用这种办法,并不是为了如此取悦观众;开头的破碎造成了迷惑,这样后来抖包袱的时候,快感会更强。

    当然这也是怀疑……还来不及整理情节,如果整理出来,有出入,这篇马上就删。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