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逆流寻梦 Dreaming Against the World(2015)

逆流寻梦 Dreaming Against the World(2015)

又名: 梦想抵抗现实 / 木心:来自地下的笔记 / Mu Xin: Notes from the Underground

导演: 弗朗西斯科·贝洛 蒂姆·斯特恩伯格

编剧: 弗朗西斯科·贝洛 蒂姆·斯特恩伯格 陈丹青

主演: 木心 芬顿·李 亚历克斯·福克斯

类型: 纪录片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5-04-23(美国)

片长: 35分钟 IMDb: tt3563478 豆瓣评分:8.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木心先生(1927-2011), 一位坚毅的艺术创作者,真正的世界级艺术家。於去(2011)年12月21日过世了。木心被认为是二十世纪非常原创与极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然而尚有很多数的民众不知道他。木心最大的仰慕者与支持者-知名艺术家与评论人陈丹青,认为木心是他的教师也是精神导师。他们认识了25年也在同一年代住在纽约市皇后区。

演员:



影评:

  1. 昨晚上试着email了《Dreaming Against the World》(梦想抵抗现实)的团队,询问是否可以有途径观看这部木心先生生平的纪录片。早上起床,得到了他们的回复。灰常感谢。

    不过被告知,由于仍然未发售, 唯一的法子,就是继续等待。顺带广告了一把,“but for now the best way to find out about screenings is to sign up for our newsletter at the website: DATW.INFO.”


    From: "muxin";<[email protected]>;
    Date: Thu, Nov 19, 2015 02:21 AM
    To: "Jing"<[email protected]>;

    Subject: Re: Please kindly tell me where to get a copy of the film : Dream Against the World

    Dear Kevin Jing,

    Many thanks for reaching out as well as your interest in Mu Xin and "Dreaming Against the World." The film is showing in New York on Thursday at 7:30pm as part of the closing night of the DOC NYC film festival in New York. If you can make it you are welcome to come.

    At this moment the film is not being distributed, so it is not available online, DVD, television or any other method. We expect this to change, but for now the best way to find out about screenings is to sign up for our newsletter at the website: DATW.INFO. That way, you will be among the first to know about any presentation of the film or any news related to it.

    Please share this information with your friends and colleagues who may be interested in the film as well as the life and work of Mu Xin.

    Sincerely,
    Ropa Vieja Films and Half Mile Hill Productions
  2. ”只要给我一支笔,一瓶墨水,一张纸,就能把艺术继续下去。”听到狱中笔记时很想给木心先生接一句,就可以继续活下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木心说,不见得,我从来不喜往回看,谁都不想受苦,谁都想幸福。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的眼里一片澄明,在胶片封存的时间里,他同时是个老人,比世间一切活着的人都要年长;也是个孩子,比世间一切活着的人都要年轻。

    木心的人格魅力很强,但纪录片略显平淡。篇幅太短是一个原因,对人物的挖掘也不够深,木心的家世、情感都只一笔带过,感觉人物只是一个白纸上淡淡的影子,不够真实。

    结束后跟林延还有张鸥聊天,说起影片的一些争议。木心的遗嘱其实不愿意自己的形象被公开,被传播。因此一些朋友是比较反对的,觉得陈丹青老师的大力推荐有些违背一位老人的心愿……但我想我是理解的,真正能留存于世的文字和艺术其实是借上帝之手写下,因此诞生以后就不再属于个人了。林老师说,木心遗世独立,但又想要”留下痕迹“,多少有些矛盾。我倒是觉得,这正是他可贵之处,他想要留下的,是那些已经不属于他的文字和艺术,而他的形象,是可以被遗忘的。

    ”艺术被记住,而艺术家可以被人遗忘。“

    大约导演没有办法进入木心的内心世界吧,因此难以脱俗。但这样一个在世间边缘的人,大约也很难去敞开心扉。且尽一时悲欢,明霄与谁谈的缘分太难太难,不能太过苛求两个语言和文化都有重重障碍的导演,只能遥遥为木心先生敬一杯酒,祝所在之地仍有艺术相伴。
  3. 不管影片本身如何,能够留下木心先生这许多珍贵的影像,掷地有声的箴言,或者仅仅是因首映而起的,纽约料峭春寒里的相聚都是一件功德。熟悉其文字的,得以在大银幕一睹其画作的风采,当然也终于坐实了对文字背后那人的种种想象,耄耋之年,智慧从容,风骨不减。尤其亲切的,是影片里木心常抱的那只砖红色橡胶热水袋。童年记忆中,江南多雨湿寒的冬天,母亲总是藏一个滚烫的在被窝深处,肌肤触到的那一刻,是无法言说的放松与温暖。“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不妨碍他漂洋过海,重返乌镇,一世颠沛,落叶归根。

    讲述中时而暗淡,时而闪亮的眼像雾中灯塔,于大苦难中愈发坚韧的真挚纯粹,伴随着欲言又止的漫长沉默。往事不可说,当艺术创作成为一种“存活机制”时,必不能与修身养性相提并论——那六十多页正反面密密麻麻写满蝇头小字的狱中手稿,在棉裤的夹层里躲过一劫,如今看来,连木心本人都难再辨识,也许就是写了无数次 “活着”。

    想要在半个小时里讲述他跌宕的一生与纷繁的时代背景实难操作。也许正是因为“浓缩”的需要,影片选择用画外音的方式去讲述与串连影像,我对这样的形式不置可否。女声旁白的文本朗读配合原景重现式的搬演,略显生硬造作,几段文字倒是选的很有味道,妥帖而自然地起承转合。

    “……所以在异国异域,我不知笨了多少,好些植物未敢贸然相认,眼前那枝开满朝天的紫朵的,应是辛夷,不算玉兰木兰,谁知美国人叫它什么,而且花瓣比中国的辛夷小、薄,即使是槭树、杜鹃花、鸢尾、水仙,稍有一分异样,我的自信也软弱了,哪天回中国,大半草木我都能直呼其名,如今知道能这样是很愉快的,我的姓名其实不难发音,对于欧美人就需要练习,拼一遍,又一遍,笑了——也是由于礼貌、教养、人文知识,使这样世界处处出现淡淡的窘,漠漠的歉意,幽幽的尴尬相,和平的年代,诸国诸族的人都这样相安居、相乐业、相往来……

      战争爆发了,人与人不再窘不再歉不再尴尬,所以战争是坏事,极坏的事,与战争相反的是音乐,到任何一个偏僻的国族,每闻音乐,尤其是童年时代就谙熟的音乐,便似迷航的风雨之夜,蓦然靠着了故乡的埠岸,有人在雨丝风片中等着我回家……”

    木心《明天不散步了》
    --

    有人问木心:你是流亡艺术家么?他回答说:不是,我只是散步散远了,到了纽约。

    而两位来自纽约的导演,四年中反复打磨此片,昨夜在黑暗中凝视观众反应的认真表情,有另一番真诚可爱。电影在木心其人与艺术创作前确实略显单薄,但也像是冥冥中纽约赠与这位过客的一份道别礼物。归去来兮,如陈丹青所说,无数人于这座城市来了又走,无踪无影,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名字跳了出来,人们这才发现:哦!他曾来过纽约!

    不过,还是愿他已安息在“大半草木都能直呼其名”的地方。

  4. 认识木心,是高一那年。同桌M借给我一册闲书。似乎是墨绿色的封皮,上面签着一个手写体的“木心”。我想,这是个什么意思呢?木然的心,抑或是树木般的心?打开一看,从此便和这位木心结缘。越是读,越是想要了解这是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人。我那时从不知道他的作品,也不知道他在文学界的位置,十分惊讶于他的博学多才。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经历过那么多事儿。

    我是在这部纪录片里第一次看到木心说话的景象,其中还包含了一段他在纽约给艺术家们上世界文学史的珍贵影像。听到他的话语,看到他的眼神,我真的非常感动。原本以为没有机会见到他了,这些影像却使他在我心目中具有了细节。比如他说话的口音就是熟悉的浙江人的语调,而他的眼神正如照片里那样清澈。

    我仍能从他平淡的叙述里感受到他倔强的精神。“他们要我毁灭,我不。”当然这并非一种单纯的倔强,它经受住了死亡的诱惑与以秒计时的苦难。没有体会过的我,也许难以理解。

    我从文字里认识到木心的为人和学识,从画作里感受到木心的灵性。他的山水画既展示出中国传统的积淀,又透露出一股古代山水画所没有的抽象和现代感。在技法上,木心用毛笔作画,也借鉴了西方sfumato,decalcomania等技法。

    木心是江浙人。他生于乌镇,求学于杭州、上海。而我也是在这方水土里生长起来的,我对他有一种文化上的亲近感。同时,他对这块地方的描绘也令我颇为惊喜,好像我和他之间有了更多的联系。他在画作里展现的《苏堤春晓》、《梦迥西湖》,都让我再次感受到这片水土的美。

    木心对我来说,更像是文学的榜样,当然他有所成就的领域并不仅限文学。虽然他本人一直强调,突出作品,隐藏艺术家,但我一直都觉得,是他在各种地方展现出的作为艺术家的魅力,把我吸引向了他的作品,而他没有让我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