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上一次的冒险已经过去11个年头,转眼间安迪(约翰·莫里斯 John Morris 配音)变成了17岁的阳光男孩。这年夏天,安迪即将开始大学生活,他必须将自己的房间收拾整齐留给妹妹。此前,伍迪(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配音)与巴斯光年(蒂姆·艾伦 Tim Allen 配音)等玩具一直期待安迪再和他们玩耍,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被冷落在箱子里很久了。安迪十分珍惜这些童年的玩伴,于是准备将他们收在阁楼。谁曾想,妈妈却把玩具们当作废物扔到街道上。玩具们误解了安迪,于是愤然出走,宁可被捐赠到阳光之家幼儿园。
在牛仔胡迪的引导下,原本打算将玩具藏之阁楼的安迪抱着一大箱玩具,下定决心把玩具们送给同样喜欢玩具的小女孩邦妮。当安迪拿出玩具依次介绍玩具时,我们分明能够感受到安迪对玩具们深层的喜爱,而这种喜爱表现的越明显,我们也越是不舍。到最后很意外地拿出箱底的胡迪时,我和安迪同时叹了口气,虽然不舍,但是这可能也是玩具们最好的结局,安迪说"They mean a lot to me, i hope you can treat them well"(大概是这么说的),眼中饱含的是叹息和一点释然。安迪拿出玩具们与邦妮一同玩耍了好久,其中印象深刻的一个镜头:安迪把胡迪架在脖子上,大笑着迎风奔跑,这个镜头也曾经在前代中出现,首尾呼应,在这儿多了几分永别的意味,但也确实是一场完美的道别。
也许有点自负,但我确实认为,能完完整整明白Toy Story 3想传达的感情的,不会是尚且懵懂的小孩,也不会是已然事故的成年人,而是像我一般,拽着青春的尾巴不放的人——已经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孩子,却还是被家里人当孩子看;有近乎完整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却对这个社会无知懵懂,至多有那么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如同管中窥豹见到的那一个斑点;开始为自己将来做打算,却偶尔还会多愁善感一下。
当我看到Toy Story 3开始呈现阳光幼儿园里一开始那些礼貌和气背后的黑暗时,着实吃了一惊,郁闷从心底涌上来。有必要么?我想。动画终究是动画,真有必要在我花了几十块钱只求在电影院美梦一场时告诉我:“看吧~过了几年,等你离开家和学校,进入社会,面对的就是这么个局面——比你资历早的早就混成一团体了,你一个新人就等着做最苦最累的活,等着被有意无意地欺负,甚至等着面对心理变态的Boss”吗? 孩子们无动于衷,毫无概念;大人们,一笑置之,司空见惯。 还好,主角们很快就开始反抗既成的体制,甚至出现了正反两派甚至隔着垃圾箱就体制问题激论,连“和谐”“稳定”“体制不应建立在暴力之上”之类的词句都出来了的一幕。纵然只是对现实的隔靴搔痒,纵然Pixar的冲奖意图显得赤裸裸,我仍然为Toy Story 3里能有这样一场戏而激动不已。它至少做到了很多中国电影做不到的事。
说到反派,大熊之所以成为反派的那一段,让我不由地相当动容。我甚至觉得那是全片里最美的一个片段,从一开始的阳光灿烂的温暖到后来雷电交加风雨冰凉的绝望,有种决绝的戏剧美感。 感觉自己被遗弃,被取代,没有人爱,从而怀疑自己的价值——这是Toy Story 3里绝大多数玩具们都走过的一条心路,而大熊只是走得最极端的那个而已。其实很多人也经历过这么一段,至少我自己经历过,而且还记得当时的痛。正因为理解那种被遗弃的悲伤和绝望,我才对编剧毁了大熊最后改过的机会耿耿于怀。由此也想到很久前的一些走到极端的人,可能当时只要有人帮他们一下,现在会是另外一种情况。小孩子不会懂得这种感受,因为还没经历过,大概他们只会把大熊当做一个大坏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