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玩具总动员3 Toy Story 3(2010)

玩具总动员3 Toy Story 3(2010)

又名: 反斗奇兵3(港) / 玩具的故事3

导演: 李·昂克里奇

编剧: 迈克尔·阿恩特 约翰·拉塞特 安德鲁·斯坦顿 李·昂克里奇

主演: 汤姆·汉克斯 蒂姆·艾伦 琼·库萨克 尼德·巴蒂 唐·里克斯 迈克尔·基顿

类型: 喜剧 动画 奇幻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0-06-16(中国大陆) 2010-06-18(美国)

片长: 103分钟 IMDb: tt0435761 豆瓣评分:8.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距上一次的冒险已经过去11个年头,转眼间安迪(约翰·莫里斯 John Morris 配音)变成了17岁的阳光男孩。这年夏天,安迪即将开始大学生活,他必须将自己的房间收拾整齐留给妹妹。此前,伍迪(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配音)与巴斯光年(蒂姆·艾伦 Tim Allen 配音)等玩具一直期待安迪再和他们玩耍,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被冷落在箱子里很久了。安迪十分珍惜这些童年的玩伴,于是准备将他们收在阁楼。谁曾想,妈妈却把玩具们当作废物扔到街道上。玩具们误解了安迪,于是愤然出走,宁可被捐赠到阳光之家幼儿园。

演员:



影评:

  1.         作为一部经典电影的续集,往往是不讨好的,通常都被冠以“狗尾续貂”抢钱之嫌,所以当皮克斯决定重拾十年前落下的“玩具系列”,估计这块金字招牌也让不少人捏了把汗。而当我看完这部影片,心里剩下的,只有满满的感动和惊喜。

           本片相距上一部也十年有余,于是皮克斯索性让安迪长大,离家上大学之际,作出处置玩具们的决定。剧情发展的前一个多小时高潮迭起,其实剧情发展的方向,依旧看得到前两部的影子——胡迪与众玩具的矛盾激发到解决,然后同心协力一致达成目的。在这里,你可能会挑剔皮克斯在重复原来的老路子,没错,这一部分充分照顾到了小朋友们的口味,新人物的不断出现,也让本片精彩依旧趣味纷呈,但不足以让本片位属精品之列。

           不过后半个小时的出现,让本片的主题,相比前两部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当玩具们在垃圾场的逃亡过程中遭遇暗算,掉入巨大的熔炉中,无力但是坚定地手拉着手,相互微笑着等待死神的降临时,熔炉中橘黄色的光线正打在玩具们的身上,温馨而又悲怆,像足了夕阳西下前的光芒。虽然我明知道皮克斯不会就这样结局,但是还是“不慎”被打动了,毕竟,玩具系列与我相伴的这么多年里,印象中永远没有胡迪和巴斯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当玩具们一切努力白费,英雄终归末路,看着系列长大的观众们不胜唏嘘:会长大的安迪,会被抛弃的玩具,一切都是会变的,这个定律在电影里也同样适用。而时间不只是带给玩具们被冷落的命运,更带走了太多我们儿时的情怀,电影至此,已然于诙谐幽默的基调中,不自觉引申出一丝丝怅惘的怀旧情绪。

           皮克斯小试“熔炉冒险”牛刀之后,玩具们有惊无险回到了安迪身旁,一般的故事,大抵会就此打住,也绝不失观赏度。可接下来安迪的选择,才是本片最大的亮点。

           在牛仔胡迪的引导下,原本打算将玩具藏之阁楼的安迪抱着一大箱玩具,下定决心把玩具们送给同样喜欢玩具的小女孩邦妮。当安迪拿出玩具依次介绍玩具时,我们分明能够感受到安迪对玩具们深层的喜爱,而这种喜爱表现的越明显,我们也越是不舍。到最后很意外地拿出箱底的胡迪时,我和安迪同时叹了口气,虽然不舍,但是这可能也是玩具们最好的结局,安迪说"They mean a lot to me, i hope you can treat them well"(大概是这么说的),眼中饱含的是叹息和一点释然。安迪拿出玩具们与邦妮一同玩耍了好久,其中印象深刻的一个镜头:安迪把胡迪架在脖子上,大笑着迎风奔跑,这个镜头也曾经在前代中出现,首尾呼应,在这儿多了几分永别的意味,但也确实是一场完美的道别。

           玩具对我们的童年来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我们将自己的情感注入玩具中,为每一个玩具赋予生命和能力,他们也曾经是我们想象力的塑造者,丰富装点着我们的童年,大概谁也没曾想过去和自己的玩具道别。皮克斯正是以我们的童心为引子,在这部影片的后半个小时,直接击中我们生命中曾经最重要的东西。当我看完片子本以为自己抓住了些什么时,其实有些东西,已经永远不在了。
  2.   这是一个哀伤的故事。即使里面点缀着各式的笑点,各种童年的欢乐景象和“大家在一起”的温馨场面,甚至“越狱”这样喜感的重头戏码,也无法掩住那一丝丝的惆怅气息。好似一杯红酒加了再多的糖,回味起来也还有涩味,决不会再成为葡萄汁。哀伤在Andy开车离开前那个纠结眼神,哀伤在Woody傍晚在新主人家台阶上眺望远方的落寞表情,哀伤在时光飞逝后的物是人非,哀伤在大家都曾经历的失去,遗忘,被取代与被遗忘。


      也许有点自负,但我确实认为,能完完整整明白Toy Story 3想传达的感情的,不会是尚且懵懂的小孩,也不会是已然事故的成年人,而是像我一般,拽着青春的尾巴不放的人——已经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孩子,却还是被家里人当孩子看;有近乎完整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却对这个社会无知懵懂,至多有那么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如同管中窥豹见到的那一个斑点;开始为自己将来做打算,却偶尔还会多愁善感一下。


      当我看到Toy Story 3开始呈现阳光幼儿园里一开始那些礼貌和气背后的黑暗时,着实吃了一惊,郁闷从心底涌上来。有必要么?我想。动画终究是动画,真有必要在我花了几十块钱只求在电影院美梦一场时告诉我:“看吧~过了几年,等你离开家和学校,进入社会,面对的就是这么个局面——比你资历早的早就混成一团体了,你一个新人就等着做最苦最累的活,等着被有意无意地欺负,甚至等着面对心理变态的Boss”吗?
      孩子们无动于衷,毫无概念;大人们,一笑置之,司空见惯。
      还好,主角们很快就开始反抗既成的体制,甚至出现了正反两派甚至隔着垃圾箱就体制问题激论,连“和谐”“稳定”“体制不应建立在暴力之上”之类的词句都出来了的一幕。纵然只是对现实的隔靴搔痒,纵然Pixar的冲奖意图显得赤裸裸,我仍然为Toy Story 3里能有这样一场戏而激动不已。它至少做到了很多中国电影做不到的事。
      
      说到反派,大熊之所以成为反派的那一段,让我不由地相当动容。我甚至觉得那是全片里最美的一个片段,从一开始的阳光灿烂的温暖到后来雷电交加风雨冰凉的绝望,有种决绝的戏剧美感。
      感觉自己被遗弃,被取代,没有人爱,从而怀疑自己的价值——这是Toy Story 3里绝大多数玩具们都走过的一条心路,而大熊只是走得最极端的那个而已。其实很多人也经历过这么一段,至少我自己经历过,而且还记得当时的痛。正因为理解那种被遗弃的悲伤和绝望,我才对编剧毁了大熊最后改过的机会耿耿于怀。由此也想到很久前的一些走到极端的人,可能当时只要有人帮他们一下,现在会是另外一种情况。小孩子不会懂得这种感受,因为还没经历过,大概他们只会把大熊当做一个大坏蛋吧。
      
      情绪翻涌是从焚化炉“死也在一起”那场戏开始,直到影片收尾,几次泣不成声。从小没体会到多少伙伴情谊的我真的很羡慕那些玩具,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等到Andy收拾完房间终于离开时,自己上大学前的那些离愁别绪,一下子全部涌上心头。当Woody凝视着Andy小时候和他以及巴斯光年的合影时,荧幕外的我和他一起百感交集。关于童年的那些记忆,早已成了碎片,留下来的,只是那挥之不去的惆怅感而已。最后Andy把玩具都送给了邻居小女孩,似乎是种完美的传承。Andy长大了,不再需要玩具们了;而玩具们在小女孩那,也有人陪着玩,有人爱,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但是,Woody不时还会呆呆地望着Andy开车离开的方向。
      
      有些人,有些事,说不上哪里好,但总是怎么也替代不了。

      
      然而,电影终究会散场,梦会醒,无论愿不愿意,我们还是要长大,或是变老。
      1995-2010,Toy Story的十五年传奇开始划上句点。十五年前我像Andy一样在摆弄着我心爱的玩具,十五年后我看着Andy告别他的好朋友们,告别旧时光,踏入新生活。在我的好朋友们不知散落何处的情形下,能借着别人的故事重温旧梦,未尝不是件幸福的事。

      再见,旧时光。
      再见,玩具们。
  3.         皮克斯动画确实是出了名的慢工出细活,《玩具总动员3》距离第一部已经15年了,距离第二部也已经超过了10年,作为一部动画片来说,这样的时间跨度意味着最早通过第一部爱上伍迪和巴斯光年的那批小观众现在已经步入成年,其实这对一部儿童片的续集来说是很不利的局面。但好在皮克斯所最擅长的就是老少通吃,看《玩具3》,前一个小时是款待新朋友的,后半小时是回馈老朋友的。安迪从懵懂的小男孩成长到即将走入大学校园的追风少年,这其中的沧海桑田是很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的,也正因为如此,整部影片在轻松谐趣的气氛下却始终渗透出一种淡淡的悲悯和哀伤,我们一直在被提醒着,这其实是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
            其实像影片前三分之二内容中那种绚丽铿锵的趣味对抗并不是皮克斯的长项,但让我惊喜的是这一次他们居然做得很成功。一个线条清晰动机明确的主线故事,层出不穷的突发状况和巧妙化解始终牵引着我融入这个虽然看似整体设定有点牵强的但情趣盎然的过程中。到了第三部,创作者对人物的诠释也更加大胆,每个人物都有亮点而且个性突出,包括像大熊、大头娃娃等反面人物的性格层次也很丰富,“越狱”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的设计创意十足,此外还有很多有趣的恶搞情节,恐怕所有观众都不会忘记巴斯光年被重置为西班牙籍太空游侠之后令人捧腹的表现的,另外还有土豆头夫妇的插科打诨也很精彩。在情义无价的外衣下,扯起了以暴抗暴的反独裁大旗,美国人在输出民主和博爱的价值观方面总是不遗余力的。不过如果只做到了如上这些,这也就是一部质素中等偏上的行货而已,在我以为的情节高潮过后,《玩具3》最精彩的部分才刚刚开始,看似是情感的余波,却像一颗流弹击中了我的胸膛,让我猝不及防又回味无穷。
            作为《玩具总动员》三部曲的终结篇,《玩具3》为安迪和玩具们安排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结局。玩具对儿童来说,不仅仅代表着一种生活乐趣和精神依赖,更成为漫漫人生路中不可磨灭的生命坐标,也许我们不能像安迪一样经历与玩具之间那么戏剧化的聚散依依,但至少影片会让我们想起那些曾经陪伴我们度过寂寞童年的玩具们,对大多数人来讲,恐怕也没有机会像安迪一样为这些昔日的灵魂伴侣安排一个至少让自己心安理得的归宿的,它们不知所踪的命运是否会在《玩具3》的感召下撩拨你的心弦,是考验你的童心和情怀的试金石。安迪和小女孩邦妮的对话实际寓意着童心的传递和延续,当安迪满怀激情地向邦妮一一介绍这些伴他度过难忘童年的玩具时,这里产生的震撼和怅惘是可以与《飞屋环游记》开场的10分钟相媲美的,而且在表述上更加返璞归真,水到渠成。仅凭《玩具3》这最后20分钟,就足以让这部影片不朽,这也是皮克斯动画真正的价值所在。
            作为皮克斯第二部采用3D技术拍摄的动画片,《玩具3》和《飞屋环游记》表现出了在3D技术运用上相似的薄弱,其实这部电影几乎也是可以摘下眼镜看的。当然并不是说这是《爱丽丝漫游奇境》和《诸神之战》那样的伪3D,影片3D制作的意图和诚意还是能看出来的,但比起前不久梦工厂的《驯龙高手》来,《玩具3》在技术上可以用相形见绌来形容,只能靠简单的层次感来制造3D感受,动态视觉效果严重不足。其实以皮克斯动画独到的风格和韵味,以损失画面亮度为代价的3D技术对于他们来说实际上是可以抛弃的鸡肋的,滥用反而会给他们减分。
  4. 上周看了《玩具总动员三》,觉得美国的动画片好厉害啊。
    虽然是给孩子看的,但是抚慰的却是成年人。

    在我看来,玩三是讲一个“不再有用,不再被需要”的人的故事:
    曾经被需要,形影不离,但是如今已经好景不再,
    是重新祈求对方的爱护,还是往前走?
    外面的世界纵然可怕,纵然恐惧,但是人世间没有回头路,
    恐怕还是得走出去,毕竟也许会遇见此时此刻真正需要你的人。

    抚慰的是什么人呢?
    我觉得起码有几种:离异夫妻,被甩情侣,空巢期父母,被裁员的职员。
    尤其是最后一种,在全美失业大潮下,恐怕并不是我的擅自揣测。

    所以,《玩三》的结局,点并不是落在“一场误会,误会消除,主人接我们回家”上,
    而是恋恋不舍,也要有交接,彼此走向不同但是美好的人生。

    这种电影,我称之为疗伤电影。
    看了觉得被抚慰,被拥抱,没有打鸡血似的“被激励”,也觉得小小的酸楚,
    但是也感觉到小小的希望,小小的满足,身心为之一轻。

    即便是动画片,也有与当下公众情绪最为契合的一个点。
    也有,如今被用烂了的一个词:普世情怀。

    我看藤泽周平的《黄昏的清兵卫》,也有同样的感觉。
    明明是写幕府时代的武士生活,读者群落却是日本的广大白领。
    为什么?
    藤泽周平这本小说里,写的都是有缺陷,被瞧不起,被冷落的小人物,
    拥有世俗缺点,比如爱抱怨,忘事,露骨拍马屁,肮脏,贫穷……
    但是其实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
    每当拔刀,必定解决一个当世高手。
    但是生活里,他们还是隐忍的,不起眼的小人物。

    小说絮絮叨叨的写了不少生活细节,写这些武士的生活。
    藤泽周平的小说牛逼之处,也正是找到了武士题材,与当下公众情绪之间的契合点。
    在日本,阶层森严,小职员们唯唯诺诺,苟且存活,压力巨大,
    但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觉得自己是高手,只是在韬光养晦而已。
    这种故事,正是对他们的抚慰。

    可是,美国人也写这种故事啊,小人物其实是大英雄,比如《海扁王》?
    《海扁王》之所以是西方故事,之所以不是疗伤电影,在于境界太低。
    《海扁王》的结局是,怂男真变成了英雄,踩着火箭飞向太空,他飞出去了。
    这个英雄从此和怂男们一刀两断了。
    藤泽周平的牛逼在于,他的武士们惊艳一刀之后,照样做自己的小人物,
    甚至周围的人都不知道。
    这种含蓄,这种回归,这种周全,才是东方人的理想呀。

    我们的动画片也好,武侠片也好,可曾用心的寻找类型故事表皮下的动人内核?
    可曾研究当下电影观众们心中最脆弱的一个点,真诚的抚慰,用心的按摩?
    于是,我们的动画片,成人观众完全是孩子的陪同,座位席上一片手机荧光闪动,
    我们的武侠大片,整个题材被做烂做废,几年之内,不敢再碰。

    故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永远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