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疯狂店员 Clerks(1994)

疯狂店员 Clerks(1994)

又名: 无事生非 / 便利店凼凼转

导演: 凯文·史密斯

编剧: 凯文·史密斯

主演: 布莱恩·奥哈罗兰 杰夫·安德森 玛丽琳·吉格洛尔蒂 杰森·缪斯 凯文·史密斯 斯科特·摩西尔 莉萨·斯普豪尔 沃尔特·弗拉纳根 Pattijean Csik Donna Jeanne 加里·斯特恩 Thomas Burke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94-10-19

片长: 92 分钟 IMDb: tt0109445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美国的小众独立电影,讲述了便士多店小店员但丁(布莱恩·奥哈罗兰 Brian O'Halloran 饰)郁闷抓狂的一天。过了睡眠质量极差的一晚后,但丁大清早被老板叫去加班。这只是倒霉的一天的起始,接下来,还有更多麻烦事情接踵而至,开店门、喷标语、遇见唠叨的反吸烟人士阻挠店面生意。一个头两个大的但丁,还要和前来店铺的女朋友维罗尼卡(玛丽莲·吉格洛尔蒂 Marilyn Ghigliotti饰)交流性生活经验。结果落得个不欢而散,因为女朋友拥有过的性伴侣数目实在令但丁叹为观止。

演员:



影评:

  1. 《Clerks》许多人都觉得他是个喜剧,玩的是冷幽默。我也很赞同,但如果仅仅如此,我是不会为此特作影评一段的。

    我喜欢它是因为那位租录像带的仁兄对便利小子的一段精彩对话,我认为那才是整个剧子的灵魂。

    “我为什么过着这样的生活?......”(正中我心,自己也曾千万次的这样问起)

    “知道问题真正在哪儿吗”(竖着耳朵仔细听,这个答案回答的是人生)

    “别占着茅坑不拉屎”(?)

    “就是你没有改善自己生活的能力”(这个也是最近才想明白)

    “你诅咒生活待你不公,却从不为自己境遇承担责任”(还好最近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积极修正)

    “因为你没胆子面对改变,你就这么郁郁寡欢下去?”

    “我不会为了拉的舒服,就去打乱什么”(呵呵,这个感觉,估计大家都很熟悉了,咱们老百姓不就活个憋屈嘛)

    “把它搞的貌似很严重的样子,我们就喜欢自命不凡,其实人们不过进来买包烟或什么的”(这也许就是许多人口头上说的找到人生的意义CCTV口头禅)

    “我们就喜欢自命不凡,喜欢俯视别人。如果我们真高人一等,还在这儿干什么呢?”(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装B的真义是什么)
  2. 很多朋友都很喜欢凯文·史密斯的电影,原因很简单,他拍的电影,好玩!看完了两部疯狂店员,果然深有同感,但两部给人的感觉其实很不一样,凯文也在变化。我不能说第二部是不好的——其实还是很好玩,但凯文不是凯文了。

    为什么这么讲?从头说起。第一部疯狂店员,虽然男主角颇有意味地取了个但丁之名,情节也极尽解构之能,但你能感觉到的是一种最大程度上的随意性,一如这电影的拍摄过程一样,完全是自己喜欢什么样就拍成什么样。达到的效果如同片中一个冷笑话:

    (但丁在装灯管,一个老头进来)
    老头:嗨,灯管有毒的,很容易让人中毒。
    但丁:哦。
    老头:我有个朋友,在马戏团表演吞玻璃,后来他死了。
    但丁:是吞灯管中毒了吗?
    老头:不,是被车撞死的……

    这样的冷段子以及片中那两个老是无所事事游弋在便利店附近的摇滚青年Jay与Silent Bob构筑了影片的基调:一种在无所事事由一堆倒霉的琐事构筑起来的生活——其实看到最后,居然还有点希腊悲剧的味道,不过怎么也让人想不起但丁——这个托斯卡尼人太乐观了,我只是觉得可怜的主角这一天的生活倒像是奥德赛,不过不是他找事情,而是各种事情来找他——连最终的他奔回家乡看老婆都成了老婆千里迢迢来找他。但所有这些劫难和奥德修斯怀着坚定的回归信念所历经的考验比起来,显得那么的无意义。因为,但丁同学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无意义。只是一天重复一天的看店,兴致来了跟自己的女人干一干,打打曲棍球,如此而已。无意义本身,是悲剧性的来源,但表现出来,却是失控荒诞令人捧腹的局面。

    相比而言,那个Radal,粗口连篇、奇怪想法不断并且总是给但丁惹麻烦的Radal,是最大的亮点所在。他叫我想起约翰·奥斯本那部著名的《愤怒的回顾》中那个同样尖锐的吉米波特。只是Radal并不愤怒,他从来都不会为任何事情真正感到着急,跟平庸但还必须顾及工作、顾及顾客、顾及自己的女人abcd的感情的可怜的但丁比起来,Radal真正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对于这个外在的世界而言,他的存在意义,就是不停用自己的刺来扎疼已经习以为常的事实,任何在一个中产阶级耳中停起来是那么惊世骇俗的事情,都会随时从Radal那无所避讳的口中蹦出来。波特是有意识地对抗,而Radal不会那么矫情,当他将你搞得一团糟,他仍然会边嘲笑你的处境,边继续无所谓地说:好了,老兄,别这么瞪着我,这其实也没什么。面对这个本就荒谬的世界,Radal才是胜利者,当各种上帝处心积虑安排的诱惑已经成功让大部分心怀欲念者就范时,Radal却丝毫不在乎,成功人士会无视这样无聊的白痴,但这白痴可能却恰恰是最聪明的,他可以一眼瞄出:哦,你们抢什么金子,那明明是涂了金粉的大粪……如果他就此继续想下去,如果他将这些用更理性的方式归结下来,那么他就是Plato,但他选择了不屑地说出来,所以他是Radal。

    第一部就在乱糟糟的气氛中进行下去,无序和混乱就是它的秩序,生活的平凡与荒诞就是它的节奏,不用太多的抽取,就这样展现,足够了。看似漫无边际的情节,到了最后仍然可以被一个隐隐让人心痛的悲剧感所整合。我不认为凯文史密斯有心做到了这样的表达,但我确实产生了如下的感受:但丁可以指责是糟糕的运气,是Radal,是该死的烦人的奇怪的顾客把他的生活给毁了,但如果他不去打球,如果他不跟原来的女友分手,如果他不去……直接说来,他自己的选择仍然应该为他的倒霉生活负主要责任,即便你可以用懈怠用散漫来回避责任,但生活本身的责任最后仍然会加诸到你自己身上,这个是你永远回避不了的。

    十年后,凯文史密斯又拍了这部电影的续集。已经获得的名声,可以为他赢得更高的预算,一下子鸟枪换炮,不仅是画面质量大大提高,连配乐都上了个台阶。但技术因素在电影中永远是排在第二位的(我现在持这个观点,将来无论拍片与否,仍然保留这个观点。),如果丧失了特质,这恐怕连一部嬉闹的青春喜剧都不如。从电影那个继续荒诞继续无厘头让人无法不喷饭的开头来看,所有的凯文粉丝松了口气,原来的风格还在。

    确实如此吗?其实,凯文已经暗暗开始变调了。首先,故事不再那么散漫,但丁和女友要搬到佛罗里达的这件事作为主心骨撑起了全部情节,接着但丁和那位迷人的女老板的暧昧感情,使这个主线一直维持着一种戏剧张力,直到最后高潮,和一个中产阶级式的结尾。这样说吧,第一集中的整体风格,只是成为了第二集丰富这个主干的的枝叶,乍一看,仍然那么尖锐和热闹(甚至更尖锐),但实际上,前者是一锅汤,后者是一盘加多了水的炒菜——炒菜哪怕加的水比汤还多,从名义上来说,它还是炒菜。第一部中那种dv剧漫不经心的随意感没有了,给你的感觉更类似于《杯酒人生》、《阳光小美女》这种中产味很浓但不失真诚,依然可以打动你的小成本文艺片——特别是到了结尾,连我们挚爱的Radal同学也开始做八点档式的表白,泪奔……峰回路转,幸福平安,即便那个挑牛奶的女人又一次出现算是回应了下第一集,但整个味道已经变了,无所事事的人们终于要回归好青年、好丈夫、好父亲……Come on!凯文同学,你也被招安了吗?

    不过正如我开头说的,我不能讲这样就不好,只是意味着我们必须用两种心态来看待这前后两部作品,前者你可以完全放松,后者呢,多少就带着看《阳光小美女》时候那种受教育式的期待,从后者所代表的类型片经验来看,凯文做得还是非常成功的,到了结尾时你还真的会暂时忘却了无厘头,有一点点被打动的感觉。但这感觉事实上跟之前的快感是有抵触的,因为这样做就意味着一种否定的姿态,对过去那种哈皮生活的否定,对无所事事的否定。最后的道路是调和的,维持着继续原来生活的样子,但实际上已经换了种态度。

    这一部中仍然能让我们满怀希望的就是继续语不惊人死不休的Radal,他对魔戒的调侃相信每个魔戒粉丝都会一边爆笑如雷一边从心底蹦出句"son of bitch"……看到这一部时,我都觉得Radal的妙语连珠直可以媲美福斯塔夫了,但他还是那么无意识的,他嘲笑,他尖刻,如果没有最后那个该死的真情告白,Radal就真的是太完美了!即使将他奉入英语讽刺文学的殿堂中也不过分。

    其实,凯文的转变是可以理解的。他在第一部里就并没有对那样的生活表示一种赞许的态度(你可以看出来,大部分时候,镜头是很冷的,不过,也跟技术限制有关。),十年过去了,再年轻的人,也会显露出疲劳的痕迹,即便是内心的随意者本身,只要他无法做到像Radal那样纯粹,始终会有一种逃避生活责任的罪恶感萦绕在心头。看看"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就会知道这是多么大的一种转变了,那些轻狂积淀下来,没有消失,成水垢了。

    或许这样看是合适的:悲剧只能从带着活力和欲求的人身上产生——哪怕他并非英雄,而当心已经感觉疲惫的时候,一切就归于平常了,但可能的成为英雄的资格也因此消弭。
  3. 接到推销电话,一般人,比如我,说句没兴趣,就挂了。我一直很纳闷,谁会真听电话推销的啊,这个营销方式也太烂了吧。后来我认识一人,说他有一天晚上,接到电话推销理财什么的,和别人扯了三十分钟,最后推销的不干了,说先生你到底买不买啊?不买不要浪费大家时间。

    他冷笑地对我说,我反正来电畅听,无所谓啊。

    我说你真无聊啊。

    他说是啊,有时候就是觉得无聊。不知道时间怎么打发,难受,逮谁都想和他说话。

    我那时候叫没看过《疯狂店员》,否则非让他陪我看一遍不可,特别是要好好看看那个借录象带的Radal。如果有评选电影最爱角色的比赛,我一定投他的票,他太可爱了,我才知道原来还能这么心平气和地对付无聊。

    本来,在与“无聊”这个人类大敌战斗的时候,我们都纷纷失去风度。我们真的怕死自己无聊了,于是拼命地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把工作表安排的紧一点;再谈一个恋人;去上网;去看书;去做饭;去研究宇宙是几维的……我甚至想,也许人类文明的进步,一是因为我们总是忍不住要懒惰,二是因为我们总是忍不住要无聊。

    但是不管这个样那个样,每个人总能尝到无聊的滋味。

    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如疯掉。我呆在一寸三分地里,不想动,不想讲话,不想看书,不想思考……我主观上是不想思考啦,但客观上其实不停地在想,好无聊啊,我能干什么呢?如果我一直这样下去怎么办呢?我假装振作去网上灌水,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我假装振作想看部片子或者看本书,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我假装振作想玩会游戏,片头还没结束我就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 我会觉得我真是不幸而又软弱啊,外面风调雨顺,我也吃饱喝足,但偏偏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无聊的时候能干吗呢,五讲四美三热爱,这个时候都消失了;自家壁橱里种点大麻抽抽,那也犯法啊……意志坚定的时候,我就会学about a boy里帅哥的办法,好事坏事都压制在三十分钟内,坐着不动,只喝水,不起身,憋个三十分钟,去上个厕所,起来后觉得世界真美好。意志不坚定的时候,我琢磨着,现在可以学习下疯狂店员,在身边留一些脑小胸大的片子,留几份人民日报的社论,留一台来电畅听的电话,留几句可以逗逗自己的刻薄话——把“无聊”带给我们身体扎的刺痛磨磨光亮,回过头来,我们总能过到把它当成笑话来讲的那刻。

    无聊就无聊了呗,不无聊,哪里有《疯狂店员》看啊。
  4. 台风过后,天气又燥热了起来,于是我的心情也随着开始烦躁起来,接连还几天的失眠,假如失眠你还死坐在电脑前,结果只能是一直坐到天亮,于是我在床头放了一本大部头的《莎士比亚精选集》以帮助睡眠,竟然在几年后的重读《哈姆莱特》发现许多令我深受启发的文字,那个被王子杀死的老波洛纽斯教育起儿子来头头是道,“别轻易跟人吵起来,可一旦吵开了,就要让对方知道你,认识你。”“既不向人借钱,也不借钱给别人。”于是儿子莱阿提斯教训起妹妹来也是发人深省,“只有战战兢兢最安全,哪怕没眼前的诱惑,青春也会造自己的反。”从几千年前开始,青春便一直早自己的反,于是我们便造这世界的反,等我们老了,我们再来镇压年轻人的反,似乎这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循环,就好象太阳照常升起一般。

    燥热的下午,光着身子,双手抱膝在看《疯狂店员》,忽然一个词跳进我的脑子,荒诞,一切怎么都这么荒诞呢?发现一切电影都是荒诞的,假如一部电影给我们展现一种生活,我们就能从这种生活中读出荒诞,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店员疯狂的一天,以前读陈村的小说《一天》,就已经感觉出荒诞了,当我们把生活中所有戏剧性的情节都抹去的话,剩下的就是最原初的吃喝拉撒,女人孩子,并且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吃饭睡觉,日,复一日,再日,把无聊拉到你眼前夸大,是荒诞,而象电影中把所有疯狂的刺激在一天之内都发生在你面前,尤其是那些事情都不是什么好事的时候,那更是荒诞,而荒诞又究竟是什么呢?

    电影的主人公从早上一起床就麻烦不断,这种疯狂喜剧往往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从某一个细微的节点上开始蔓延直到最后的生活无法收场,店员但丁一晚上没睡好,一早就不得不去便利店上班,一到店里,卷闸门的钥匙孔被人用口香糖粘住了,为了写一个标语全身弄的一股鞋油味,卖香烟的时候,柜台前站了一个反吸烟人士,一直骚扰顾客不要买烟,幸好女朋友veronica的到来赶走了那个家伙,没过一会儿两人聊天的时候各自坦白了自己的性经验,但丁和12个女人做过爱,而他女朋友竟然和小镇的36个男人发生过关系,而自己是第37个,两人自然又是不欢而散,接下来又发生了一堆倒霉而麻烦的事情,朋友伦度卖烟给了一个四岁小女孩,被罚款500美圆,和朋友一起在屋顶打曲棍球却只带了一个球,好不容易有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发生了,朝思暮想的前女有凯瑟琳出现了,并且愿意再续全缘,却又阴差阳错在没有灯的厕所和一个因为在厕所看色情杂志兴奋过度而死的老人的尸体关系,之后变得精神失常,总之这是一笔糊涂帐,最后但丁这一切还不知道应该埋怨谁。

    这整部电影没有停止过的就是劲爆而嘈杂的摇滚乐,据说台湾歌手张震岳很喜欢这部电影,这倒是和他在演唱会上露小半个PP的作风很相符,假如我们把这部电影同样简化的话,其实它讲的就是一个年轻人和他的朋友、爱情还有工作,以及在这其中所发生的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情,或许现实中它不是一天之内发生的,可它们总还是会发生,既然我们的青春岁月如此的荒淫而凌乱,为什么不去改变它们呢?但丁没有这个勇气,他不知道如何去超越生活,想不开的人就只能继续受难,“和死人做爱有什么关系,我妈妈不就和那个叫爸爸的人FUCK了30年?”朋友伦度把什么都想通了,于是他的青春率性而天真,我们工作是为了获得金钱,我们谈恋爱是因为需要爱情,或者仅仅是需要性,还需要友谊,可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工作的那么一点微薄的薪水还不够自己一个人生活,我们在最有活力的时候竟然一无所有,忽然想起亦舒在《喜宝》中写的,“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我们能跟谁要呢?

    1994年,导演凯文史密斯跟朋友东拼西凑来了两万七千美金拍了这部16mm黑白电影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电影的拍摄地点就是他打工的便利店,这其中故事肯定有大半是他自己的真实经历,原来闷骚的生活也可以是爆发的源泉,电影中的但丁不敢超越,可至少凯文成了导演,继续在电影中F每一个会移动的物体。天啊,1994年,我还在上小学,这个荷尔蒙过剩的家伙在拍电影。

    忽然明白过来,原来荒诞就是当你费尽心机努力去做一件事情却离目标越来越远,一切的一切都源自这不可控性,青春造了自己的反,我们造生活的反,生活造了造物主的反,我们还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