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都铎王朝 第三季 The Tudors Season 3(2009)

都铎王朝 第三季 The Tudors Season 3(2009)

导演: Ciaran Donnelly

编剧: Michael Hirst

主演: Jonathan Rhys Meyers Henry Cavill James Frain Annabelle Wallis

类型: 剧情 爱情 历史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爱尔兰 加拿大

上映日期: 2009-04-05(美国)

集数: 8 单集片长: 52 分钟 IMDb: tt1384333 豆瓣评分:7.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都铎王朝》这部电视剧像是一个政治寓言:害人者必玩火自焚——每个将他人加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致死的人,都将不得好死。克伦威尔,见证甚至促成了许多重要人物的死亡:红衣主教沃尔西(我不喜欢这个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老滑头)、铁骨铮铮的费舍尔主教(老人家挺身而出对弱势者凯瑟琳的无私帮助,实在使得某些年轻英俊的贵人们相形见绌)、流芳千古的摩尔爵士(本人非常尊敬他,大学时一位曾在美国当法官的老教授,为了诠释暴政和恶法之下人的遭遇,放过一部《A Man for All Seasons》,是60年代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之一,主人公就是托马斯-摩尔)、咄咄逼人的安妮王后(无论她本人多么可爱聪慧,无论她的女儿多么伟大,她对弱者的残酷无情都让我无法对此人产生好感),还有成百上千的起义人民。后来的简王后的哥哥西摩兄弟,风流而危险的独眼龙布赖恩爵士,为与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而被召入宫廷的克兰默(这个唯唯诺诺的小人物成为了坎特伯雷大主教),都没有逃脱无情的命运之刃。

    越到后来越喜欢这位克伦威尔。他在本质上与托马斯-摩尔非常相像,都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斗争的人。只是,克伦威尔代表的是新兴的新教势力,强烈怨恨着当时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徒,是一些对封建等级制度充满不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早期资本主义者的代言人;尊敬的摩尔爵士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强烈憎恶新教对手,但是他也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充满了矛盾,无法向新教势力妥协,也无法像克伦威尔那样利用国王亨利八世的各种野心达到自己的目的。直到他们死去的时候,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实际上,他们都被所处的环境所束缚。克伦威尔相信天主教教会已经腐化堕落到无可救药的程度,他很可能是对的。但是,这不代表每个信仰天主教的人都是邪恶而应受惩罚的,也并不意味着每个天主教会的教职人员都是迫害、压榨人民的恶魔,这更不意味着他有权力对起义的人民施以残酷的暴刑。他的手段显然过于激烈,甚至超过了亨利八世、乃至英国,所能容忍或承担的程度。

    伟大的摩尔爵士,人格上几乎是无可挑剔的高贵、善良,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程度的宽容(他一再强调自己并不谴责那些违心地、或是毫不在乎地宣誓遵从恶法的人们),但是他对于自己心中的“异教徒”毫不宽容,手段残忍不亚于克伦威尔(还记得那个被处以火刑的新教教士吧),这与他的人道主义主张充满矛盾。然而,我认为,摩尔还是稍胜于克伦威尔一筹,不仅由于他的那本《乌托邦》,更是由于他“有为有弗为”的原则性,以及那种视死如归的坦然气概。这样的人,即使与之为敌,也令人感到荣幸,因为他是值得尊敬的对手。克伦威尔,相对而言,更符合一个职业政客的特点,善于利用各种势力,为自己心中的理想,所谓的“cause”服务。

    克伦威尔死时,缺乏摩尔的那种英雄式的气度(在本剧中他哭了),但也更加富于人性化,他的死也相应的更加残酷、更加令人同情——被醉醺醺的刽子手乱刃砍死。在摩尔死时,因为我早早的就知道了结局,所以非常平静——我知道他死得其所(他后来被天主教会封为圣人)。但在克伦威尔死时,通过演员的传神表演,我似乎体会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与无助。剧中对于他与儿子关系的情节在最后时刻提醒了我们,这个欠下无数人命的“可恶”的政客,与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家庭,有深爱着的家人,也被深深爱着



    以上文字来自百度贴吧
  2. 2009-05-02 20:33
    第三季第四集看完,Queen Jane 早早地死于难产。当Henry 在病榻前拉着Jean的手颤抖着嘴唇说:Please don't leave me...的时候,眼泪情不自禁落下。虽说一直同大多数观众一起诟病Henry the 8th 一定程度上偏向于丧心病狂的变态,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确是个性情中人。为了他的爱情,可以与全英国甚至全世界为敌,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宗教历史。所以他的故事才会那么好看。

    网上下到这部戏的原声大碟。没说是第几季的,但自己猜测应该是第一季。第5首曲子的名字叫Henry meets Anne Boelyn。 听的时候又开始想念美丽神秘邪恶泼辣的Queen Anne,想起他们相识的那个舞会,Anne像小狐狸一样的媚眼和尖下巴。Jean 尽管同样善良美丽,但那种美是一眼望得到底的清澈,善良也成了她个性的唯一形容词。与Anne相比,她实在完美地有些乏味。好在她合时宜地离去了,留给Henry苦苦乞讨半世的王子Edward和决绝的思念,否则难以想象那样一个性格如同洪水和闪电的男人会甘愿在她身边陪伴终身。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上帝还是宠爱Jean的,毕竟,她是Henry口中最为深爱的妻子。

    Anne被砍头的那一集我没舍得删,反反复复看了很多次。流泪,自然也是难以避免的了。她在断头台上的那篇演说,甚至找来原文跟着念过。深深佩服这个女人内心的坚强。曾经被宠上了天,但在极短的时间内又被狠狠地掷下到地狱,最后甚至被冠以各种莫须有的通奸罪名,受尽奇耻大辱。这一切,都出受自于同一个男人。但就在砍头的前一刻,她依旧像个王后一样教导她的子民要爱戴Henry,爱戴他们的国王。女人啊....爱上了,就只会随着惯性爱下去,还没来得及刹车收回那份爱,白皙细长的颈脖就已经被利剑挥过...

    决定周一上班后还是重新下载前两季。Jane 死后,Henry的爱情戏已经没有任何可以期盼的内容。还是去重温一下Anne Boelyn这个妖精似的女人吧。极端点想,她才是获得Henry最多感情的人,最久最热的爱,最大最深的恨。如果这些情感能够平衡她付出的一切包括生命,相信她死后也会微笑着爱那接下来的4任王后。
  3. 1480s出生于伦敦putney的普通劳动人民家庭。
    在欧洲大陆度过了自己的青春,也当过兵. 似乎是剑桥大学的吧?
    1512年左右回到自己的祖国
    1520年跟随红衣主教Wolsey,wolsey由于没有处理好Henry VIII和Catherine of Aragon的离婚,1530年死,叛国罪。10年后的Cromwell走向了自己的导师,好友红衣主教的相同悲剧结局。

    Cromwell其实是一个非常有现代意识的政治家,和Thomas More不同,Cromwell一边讨好Henry VIII,一边利用Henry VIII去实现自己的改革理想。
    利用Henry VIII想要迅速解决离婚的问题,提出跟罗马决裂,让英格兰摆脱罗马的影响,给英格兰皇帝赢得世俗统治的最高权利。可是改革心理太过于迫切,一心想要促成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新教势力同盟,好推行英格兰的宗教改革,让Henry VIII去跟Anne of Cleves结婚,Cromwell迫切想促成这个政治联姻,却忽略了Henry VIII的情感,Henry VIII相信了他,结果没想到Anne of Cleves没能得他老人家的欢心。
      最终犯了政治家们的通病:走向权利巅峰的时候,以为自己的地位稳固无可撼动就为所欲为,得罪了身边那群权贵,也忽略了自己主子的感受,然后为接下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了种子。叛国罪+异教徒。
      这个罪名让我们联想到了今天政治家的贪婪程度和得宠程度。
      在那个时代,出身如此土鳖,还混到了那么高端的位置(Privy Seal),甚至得到了Earl of Essex,实在是不容易,或者说,不可思议。政治家们喜欢讲一个青史留名。Cromwell在这一点上可真是成功大发了。
       都铎王朝在英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代,而cromwell就是这个时代真正的领导者。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是个用灵魂扯淡的组织,他自身就是个最大的封建领主,集中了欧洲巨额财富,以神之名,在这种背景下总要有人跳出来抽他耳光的,从英国的John Wycliff,到捷克的Jan Hus,再到德国的Martin Luther,新教就这样崛起了。
      在英国,Thomas Cromwell终于扛起了改革的大旗。他在位时,让Henry VIII成了英格兰历史上第一个集大权与一身的统治者。从此跟罗马一刀两断,这件事情早晚都得有人做的,宗教改革-政治改革-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帝国主义,这条路是所有欧洲强国必须走的。在欧洲这片国与国之间死磕的神奇土地上,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啊。
      都铎的意义就在这里,Henry VIII着手改革,伊丽莎白女王扛起Henry III的大旗继续往前冲,跟西班牙无敌舰队决一死战,最终取得海上霸权。
      就是因为这一进程的提前,才在之后比法国提前一百年政治革命(1688英国光荣革命VS1789法国大革命),这样在法国政治革命的时候英国就进入了工业革命,英法争霸英国就此胜出,成就大英帝国。
       几百年后再回头,Henry VIII留名青史,推动这一切的,又是Thomas Cromwell。
      一个有着当代政治意识的政治家,Thomas Cromwell,无疑是英国史上最灿烂的政治明星之一啊。
  4. 《喬納森•瑞斯•邁爾斯的亨利八世》 〔《都鐸王朝-The Tudors》的海報:〕 前三季的《都鐸王朝-The Tudors》,總共二十八集,斷斷續續地看了幾個月,真是看得有點兒七葷八素了,畫面輝煌,行頭華麗,演員俊俏,尤其是這一個喬納森•瑞斯•邁爾斯(Jonathan Rhys Meyers)扮演的亨利八世,在一眾佳人的簇擁之下,時而賈寶玉,時而西門慶,最不濟的時候,也是一個薛蟠的模樣。

    祇是,這一部《都鐸王朝-The Tudors》真是沒法讓人當真實歷史看的破綻,也在於喬納森•瑞斯•邁爾斯(Jonathan Rhys Meyers),即便是對於說道大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尚知道一二,而對於英國史不諳十分卻又極想進補的我來說,也祇是看個熱鬧而已,當不得真實歷史知識的。因為,這一個喬納森•瑞斯•邁爾斯(Jonathan Rhys Meyers),與能夠尋見的亨利八世畫像實在是相去太逺了,亨利八世,西歷1491年6月28日出生,那長相倒是與他的出生時辰有點兒般配,西歷1491年,正是咱們這裡的辛亥年。

    看來,Showtime請來的那三個導演,Ciaran Donnelly、Brian Kirk、Charles McDougall是一早商量好了的,似乎是鐵了心要與誰過不去一般,硬是要替亨利八世詮釋起居註來了,繪聲繪色地床笫了英國好一段歷史。歷來,導演是筆意,演員是顏色,既然勾勒塗抹已有宗旨,喬納森•瑞斯•邁爾斯(Jonathan Rhys Meyers)倒也不客氣,暈染鋪陳得真也蠻起勁的。

    影片裡,喬納森•瑞斯•邁爾斯(Jonathan Rhys Meyers),時而一個蘋果,時而一個梨子,再加上葡萄、楊桃諸多瓜果,新鮮燦爛一大堆,啃的、嚼的,惱怒時分,還得扔幾個,水果相伴了整整三季二十八集,真是的,把一個亨利八世活脫脫演成了一只果子貍。

    果子貍,學名Paguma larvata taivana,又呌花面貍、白鼻豿、花面棕櫚貓,別看名字素素食草動物一般的,查一下牠的那一個族譜,最終,牠的底細-靈貓科(viverridae),還是歸了食肉目(carnivora)的,除了在果園裡糟蹋水果,飛禽、游魚、小動物都逮來就吃的,比較有趣的是,果子貍,“1嵗達到性成熟。壽命為15年。”哦嘢!一輩子十之八九的時間,可以關注傳宗接代的事情呢。

    難怪道這一個亨利八世,一而再,再而三,接著還有四五六,那些個小打小鬧的風流艷事,準定還是不入起居註的,他陛下這一輩子可真是夠忙忽的,單是明媒正娶的老婆就有六個了,每一次都要琢磨怎么樣才能妥善地去舊迎新,其實,比起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來,那股子折騰勁兒不見得就會消停省油一些的。《都鐸王朝-The Tudors》前三季節拍了他的四個半婆娘,還有那一個半婆娘的故事,據說Showtime是要待到明年才給大家觀賞的。

    倘若將文學作品真的當歷史事實來讀,可信度有多少呢,《都鐸王朝-The Tudors》裡的那一個朝政獨攬的首席國務大臣兼掌璽大臣-托馬斯•克倫威爾(1485—1540),倒是說了一句頗值深思的話語,傀儡貴族、擺布權勢成性的他,為了他的政治理想,竟然想要左右起亨利八世的婚姻大事來了。他想要與羅馬教廷分庭抗禮,他想要與當時已經實行了新教的德國結盟,他想要讓當時欲火終日燃燒的亨利八世下決心迎娶德國的克里维斯安妮(Anne of Cleves),於是他命令宮廷畫家候賓要將德國的克里维斯安妮(Anne of Cleves)儘量畫得漂亮動人,給這一個亨利八世下下春藥,而當那一個宮廷畫家候賓對此有置疑的時候,他說: “Surely all art is a lie!- 一切藝術皆為蒙蔽他人雙眼!” 那麼,事情如果是往好裡說呢,藝術,是討巧的,往壞裡說呢,為了這一樁婚姻,托馬斯•克倫威爾,最終就被藝術,壞了卿卿自己的小性命了。

    《都鐸王朝-The Tudors》還有一季待看,喬納森•瑞斯•邁爾斯的亨利八世還有幾集可演,觀眾嚒,還有機會再進一步了解“Surely all art is a lie!”的繼續。 也就是因此,但凡有人要教導你,做事情要多講究一點兒藝術性的話,你也必須得要謹慎小心一些兒了。 -ZY.S. 2009-June-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