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以下全是我主观评价,非常不客观。但是真的不喜欢这部片。。。
我旁边人一直在哭……妈呀我一点感觉没有。。。导演你想表达什么,一种沉默型东亚家庭的常态吗?父亲举个刀儿子离家出走八年??任何的家庭畸形都不是因为某一件事或者一时冲动。前十分钟进入家庭背景介绍的时候并没有展现出特别尖锐的矛盾,于是整个电影就从头到尾没有扎根,以至于后面的剧情拖沓且站不住脚。父亲的发疯于是就莫名其妙,更莫名其妙是儿子因此离家出走八年。
强烈质疑编剧和导演完完全全没有弄懂家庭痛苦的根源,它是一种慢性病,一种长久的污垢!家庭长年畸形的人感觉此片很冒犯,它不仅弱化了家庭矛盾,弱化了家庭成员的“罪行”,弱化且大大简化了孩子尝试脱离家庭的情感上及现实上的难度和痛苦,就连结尾处“父子和好”都是如此凌驾于现实之上的刻意。。。看不到家庭的撕裂、歪斜和倒坍,只能看到角色单纯的发疯、矫情且莫名其妙
这部屎片真的极其弱化家庭痛苦,极端化子女的“夺权”行为,你觉得一个孩子脱离家庭阴影人格独立自力更生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男主一两句话的台词“我想做什么就做,自己找份工,出国留学,读到美国硕士”。。。。真的真的那么容易吗?这个跟健全b装抑郁症有什么区别?被强行喂了一坨油腻的奶油。。。
你没给角色合理的罪行更没给他们合理的宽赦,你在拍英雄主义大片,拍阳光的大便。。。你管这叫致郁片吗?
对人物不乏功能性的利用(情哥和孙子),但却有意夸张而凝聚地展现出家庭生活的压抑及至恐怖的面貌。张力就存在于,所有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场所,活在自己的世界,但门框、窗框的挤压与覆盖又必然使他们的肉身不得不捆绑在一起,居于同一逼仄的室内(阳以寄居旧屋的方式,而表示与这个家庭始终未曾分割)。在身心的分离中催生出了多么可怕而持久的狠毒。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家人就演变为仇敌那样一种存在。这根本就是一种寓言式叙述,为推演出那一极端情境而使人物转变为象征,比如像悦这么一个突然冒出且闯入了私密的家庭一跃而为家人的一份子的角色,根本就是舅舅灵魂补偿性的归来,而她也是全片中惟一没有负疚没有道德瑕疵的人。父亲面无表情地向妻子吐露周密的“脱身”计划,夫妻间一些最残酷腐烂的东西被揭开了,立时与《一一》中NJ与敏敏相对无言的那一时刻打通,殊途同归地警诫我们去直面伤口。虽然最后也没有谁知晓路在何方,但至少坚定地拒斥了那种虚无浪荡逃脱的态度(流浪者诺文——惟一一个背景空白的角色——这个人的选择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信的?),也否认更古老的委曲求全相安无事的退守与伪装策略。最后一镜提醒我们,这已不再是一个传统的论题,它涉及到了性别,以及世代交替下的观念变更。当我们试图呼吁家庭成员间的互相袒露与理解时,这就会碰到更多障碍,但也许同时也会令我们意识到新鲜的出口吧。
没想到这是导演的处女作,看来真实的力量很动人。
电影《过时·过节》由导演曾庆宏本人真实人生经历改编而成,探讨疏离的亲情关系的一次尝试,折射出由20世纪三代人组成的东亚家庭普遍在沟通与相处模式上的失败,很深刻地表达了东亚家庭亲人相处的那种别扭与窒息感。
电影名把「过时」「过节」分开,很有意思。电影中的家庭相处方式已经过时,完成了亲人间的过节,通过过时过节这个节点来呈现故事。
搭档和我一起观看这部电影,他说很不喜欢,觉得很吵闹,难以身同感受,因为他成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而我越看越激动,到后半部分忍不住流眼泪。
实在想不到不幸的家庭也有某种相似。同样是爱抱怨咄咄逼人以爱之名裹挟家人的妈妈,大男子主义不爱说话又内心懦弱的爸爸,一个反叛多愁善感的孩子,一个不出声长期负责传话的兄弟姐妹。很多观众不明白为什么男主角不回家,我很理解,那件事情只是爆发点,是这个家庭长期带来的窒息感让人无力面对只想逃避。
我也是一个不回家的人。身边很多人用各种大条道理逢年过节就对我劝说教育一番。我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我的人生经历无法理解我的感受,他们以世俗的眼光要求我,在他们立场没有错。
导演在映后分享的那番话有让我释怀一点点。他说很多时候选择不回家的是他们还没准备好去面对以及解决问题,等到有天他们内心觉得可以了就会回家。
真的,很多事情在当下无法放下以及解决,或许时间能帮上忙,不必过分苛责,随其自然或许更好。正如电影最后一家人并没有在一起吃冬至饭,也没有happyending,但起码大家把话都说清楚了,可以鼓起勇气去面对。
#過時過節
--
許久不見的家庭題材,劇本將東亞文化家庭的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總是抱怨的媽媽,失語的爸爸,默默忍受的女兒,逃離的兒子。這組關係再往上推一代依舊成立(抱怨的外婆和收拾行李再也沒有回家的舅舅)。
--
結尾是點睛之筆,有驚喜但也有遺憾。冬至飯圍坐一桌的是家中的女人們,就如撐起這個家的其實一直是女人;而很不幸,男性角色在這個故事中不僅失語,並且最終用自我放逐的方式在家庭責任中失蹤。驚喜在於沒有落入大團圓的俗套劇情之中,遺憾在於最後的和解令整個故事失去了支撐。
--
其實很喜歡談善言那個角色的成長線。試圖用婚姻逃離窒息的家庭環境,婚姻失敗後被迫回家,後來又不停地想通過依靠男性來擺脫現狀。但結局她靠自己的力量登山看到的日出,預示她終於從依靠他人的死循環中走出,開始真正獨立。
--
但看完電影最大的感想其實是,原來大人說一聲「對不起」真的那麼難,難到過了八年才勉強憋出一句道歉。而家庭的影響又是那麼潛移默化,從父親到兒子身體力行地面對問題只會使用「逃避」這個解決方法。
--
父母之間的冷暴力詮釋得非常准確,我差點以為導演在我家裡裝了監控,估計這是世界上許多家庭都有的普遍故事吧。沒有愛,不如趁早離婚,不必勉強自己互相為難。
--
演員都發揮得很不錯,袁澧林真的又美又靈,更加期待之後的《窄路微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