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英伦性丑闻 A Very British Sex Scandal(2007)

简介:

    为了庆祝英国同志除罪化40年(意即将同志间私人的性行为不视为犯罪行为的《Wolfenden Report》,即《武芬登报告》,公开实施40年),英国电视台Channel 4特别开了一系列名为「Channel 4's gay season celebrating 40 years of legalisation of homosexuality」(简称《40 Years Out》)的特别节目,透过类戏剧丶电视电影和纪录片……等手法,为观众娓娓道来这40年来属于英国同志们的各式辛酸与欢笑。而打头阵的,则是以 1955年的Peter Wildeblood事件为核心的《A Very British Sex Scandal》,借由穿插访谈与旁白的仿纪录片手法,回顾对英国同志们而言最重要的关键时刻。

演员:



影评:

  1.       这是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1885年,英国颁布了完全禁止男同性恋的法令,男同性恋行为被视做粗卑猥亵的犯罪。
          1895年, 著名英国诗人王尔德Oscar Wilde因同性恋行为被判处两年监禁,随后于1900年辞世。---------------参见电影《心太羁/王尔德》
          1897年,E·M·福斯特进入剑桥大学读书,《莫里斯》故事的雏形由此孕育。----------------参见电影《莫里斯》
           1951年,英国潜伏于苏联的两位高级特工Guy Burgess(同性恋者)和Donald Maclean(两人为当时知名的“剑桥五杰”之二)被苏联政府策反叛变,该年身份暴露叛逃莫斯科,震惊了英国朝野。同性恋被视为和叛国一样严重的罪行,该事件成为英国随后针对同性恋的“大清洗”行动的直接诱因。---------------参见电影《同窗之爱》
           1954年3月15日,Edward Montagu和Peter Wildeblood被起诉,罪名是猥亵了两名皇家空军。这次庭审持续了8天,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可谓“大清洗”的高潮。庭审期间,Peter Wildeblood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者。事后涉案被告均被判有罪,并入狱服刑。-------------参见电影《英伦性丑闻》
            1954年,持续的“大清洗”引起了英国社会的道德恐慌,英国政府为了避免社会动荡,于8月24日授命John Frederick Wolfenden组织一个委员会,对同性恋及卖淫等问题进行调查,这就是《沃尔芬登报告》的由来。
           1955年,Peter Wildeblood著书抨击法律而触发了英国现代的同性恋权利运动。
           1957年9月3日,之前提到的由John Frederick Wolfenden组织的委员会,历经3年的工作,发表了《同性恋犯罪和卖淫问题调查委员会报告(Report of the Departmental Committee on Homosexual Offences and Prostitution)》。出于传统,提及这份报告时常被冠上委员会会长的名字,史称《沃尔芬登报告(Wolfenden report)》。该报告提议保护同志的私人权利,同性恋私人行为应被视为无罪。这可以说是为同志运动,甚至更宽泛的人权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其历史意义丝毫不逊于日后所发生的“石墙之乱”。
          10年之后,即1967年,该项提议才被通过。7月27日《性犯罪法(Sexual Offences Act 1967)》获得通过,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同性恋非刑事化才得以实现。
           1969年6月29日星期五,警察对纽约格林威治的石墙酒吧(Stonewall Inn)的搜查,直接导致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同志骚动,被认为是美国乃至世界现代同性恋权利运动的起点。这是对之前提到的“石墙之乱”事件的信息补充。--------------参见电影《石墙风暴》
            1971年,《莫里斯》得以发表,1987年,电影《莫里斯》被搬上银幕。
            2004年英国通过民事伴侣法案,给予同性伴侣关系法律地位。该法案适用于大不列颠全境,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与北爱尔兰。
            2007年性取向规章生效,该规章从原则上规定了同性恋在服务、养老、保险、工作、家庭上不得受到任何基于性取向的歧视,同时也将承担如赡养双方父母以及子女的基本义务等。
            同年,英国CHANNEL 4为纪念英国同性恋合法化四十周年推出了系列节目,《英伦性丑闻》和《迷情站台》是代表作品。----------参见电影《迷情站台》

    =====================================================

            从1885年到1967年,英国同性恋的非罪化进程饱经风霜,足足经历82个年头。2007年为庆祝非罪化40年,一部《英伦性丑闻》带我们回望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遗忘的一个强音。

            一百多年的风雨兼程,同性恋群体为自己的权利作出了不卑不亢的斗争,每一个脚印都深深嵌入血色浸染的土地,每一声呐喊都高昂响彻硝烟弥漫的天空。

            当Peter Wildeblood在庭审过程中思考良久,终于面对所有人自豪说出自己的性向,在开脱罪名的诱惑下最终选择了良知选择了直面真实的自己的时候,滚烫的热泪从我眼中汩汩流出。

            正如影片中说的那样,“我们终于有了安全感,我们可以放弃单人床,终于可以搬进双人床,回头看看,这真是一段难以诉说的历史。”

            这是一段不该被忘记的历史,当彩虹旗终于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迎风飘扬的时候,我们不该遗忘那些为了今天我们日益自由的生活而付出过鲜血、自由乃至生命的人们。我们今日享受的每一寸光明中都存在他们曾经直面的黑暗,每一方舞蹈的土壤都曾是他们身躺的血泊。

            那还有什么值得言说呢?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为了他们,也该好好活着,为了自由和真我,不断斗争下去。

    =====================================================

    同类型电影推荐

    《瘟疫求生指南》
    《8号提案》舞台剧
    《8号提案》纪录片
    《英伦性丑闻》
    《石墙风暴》
    《天佑鲍比》
    《隐藏的恋情》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
    《米尔克》
    《迷情站台》
    《费城》


    参考影评

    Feeling:出柜一百年:从《莫瑞斯》到《迷情站台》,《莫瑞斯》:三个男人的故事

    小P:英国同性恋法律变革史要

    OAC论坛:《石墙风暴》介绍,《英伦性丑闻》介绍
  2.         《英伦性丑闻》,开始很平淡,最后庭审非常精彩,忍不住哭了。写这篇文对电影的评论很少,只是想写一下自己对同性恋的认识。
            从小成长在小地方,又是典型的乖乖女,所以对"同性恋"这种讳莫如深的话题并没有什么了解。虽然没有听到过激烈的"反同"言论,但也隐约知道这是很多人都不认可的行为。
            大学在上海,比较开放,同学里有几位是同性恋。因为经常接触,了解比较多。大家都是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只不过有些人喜欢异性,有些人喜欢同性,仅此而已。那时看美剧,经常会有同性恋角色,比如《绝望主妇》《摩登家庭》,潜移默化也越来越接受同性恋的存在。
            期间也了解到历史上同性恋者曾经遭受过各种骇人的"治疗"。看过一部电影《V字仇杀队》,讲到了真心相爱的同性恋者被捕入狱。电影《天佑鲍比》,男主善良温柔,但只因为自己是同性恋,被"善良虔诚"的母亲逼死。
            虽然我自己不是同性恋,但是我知道同性恋并不是罪恶,同性恋者也不是"肮脏"的人,他们理应受到公平的对待。
            某天跟母亲提起同性恋话题,母亲像很多人一样露出了一种"鄙夷"的眼神。我自然有些不满,于是给母亲进行了一番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还让母亲一起看《摩登家庭》。只看了一集,母亲惊讶地发现同性恋者也是这样的正常人,甚至还有点可爱,过着平凡的生活,而且还可以结婚养孩子,想法改变了很多。
            所以,很多人反感同性恋,可能并不是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只是不了解,只是从街坊邻居那里偶尔听到过一些不堪的传闻,便在心里种下了偏见。有些人确实接触过同性恋者,但可能刚好遇到了同性恋者中的败类,从此便认定所有同性恋都是丑恶的,就好像异性恋里面没有败类一样。至于宗教上关于同性恋的论调,涉及到信仰,确实更难改变。我不信教,不多做评论。
            看同性恋电影《天佑鲍比》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因为即便不是同性恋,我们也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可能是某种癖好,可能是某些身体或精神上的缺陷,可能是不想结婚或者甚至是不想喝牛奶。"因为你跟大多数人不一样,所以你是错的,你必须要改,必须符合主流价值观",这种压迫,绝不仅仅是针对同性恋的,而是广泛存在于生活中,影响着很多人生活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最后说回电影《英伦性丑闻》,最后庭审时,王尔德布拉德明明可以撒谎脱罪,却依然坦承自己是同性恋。以前一直认为像苏格拉底那种可以逃走却坚持送死的行为很不值得,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是此刻,满怀敬意。
            电视剧、电影会增进人们对同性恋的了解与宽容,虽然有时候对这个话题有点过度消费了,但功大于过吧。
  3. 同性合法化进程,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甚至以生命为代价。至20世纪以来,而Peter Wildeblood这样的人物成为了倡导者和先驱。
    当然这部电影大背景是20世纪中叶的英国,战争的残局,社会等级的分化等等。同性恋就变成的既边缘又尴尬的社会问题(当然现在也一定程度上是这样);
    在这种灰色时期,同性的问题还透露了法律对人某些行为意识的引导和约束性存在盲区。最后矛盾双方的对峙才推动了它的发展,当然这种对峙不仅仅是敌意和具有攻击性的。humanity & democracy 让双方都calm down with being rational. 我喜欢电影中快结尾的时候,question asked by committeeman was like " I've been wondering whether we should be hearing from our huntleys?" (我不喜欢huntleys这个称呼,但是喜欢这个问题)
    比对峙更尴尬的是法律空白,不闻不问。没有明文的表示不违法,但也不能让人们坦然处之。现在的我们不正是处于这种空白?让人挣扎于徒劳和迷茫中。
  4.    老实说,一开始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觉得挺无趣的,可是慢慢的随着放映的发展突然就很不舒服了,心里像压了个什么东西,不轻不重,却就压在那里。尤其是看到严厉的捕捉同性恋者和要出庭对证的时候。
      在法庭上的问答让我感到愤怒!什么是爱情,什么是隐私,什么是自尊,统统都被踩在脚下了!同性恋怎么了,就因为是同性,所以不能够相爱,所以要偷偷地约会,所以要小心翼翼的努力隐藏自己的快乐,明明是相爱的人却要在世俗的叫骂声中,互相攻击互相伤害·····
      有一个镜头我挺心酸的,一个是在黑暗的电影院中,电影上演的是皇室公主和王子的盛大婚礼,背景音乐是婚礼进行曲悠然的响着,两个同性恋者在下面偷偷的交握着手,就是这么短暂又苦涩的甜蜜却还是被打断了,‘变态’邻座的一个人很恶心的怒斥,握在一起的手受惊的快速分开·······
      同性恋就是这样如同洪水猛兽的被对待。
      可是看到最后我只剩能下深深的无奈和小小的悲哀。一切都熬过来了不是么。历史的发展总是要牺牲很多东西才换得来的。
      只是那时候的'他们’是很绝望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