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李后主(1968)

李后主(1968)

导演: 李晨风

编剧: 叶绍德

主演: 任剑辉 白雪仙 靓次伯 石坚 梁醒波 苏少棠

类型: 剧情 歌舞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IMDb: tt0205217 豆瓣评分:8.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南唐后主李煜爱好诗同,处理国事则优柔寡断。宋太祖赵匡胤欲征服南唐,遣使入唐,要李煜入宋朝觐。李煜派老臣徐铉与御弟为代表入宋,御弟被扣作人质。徐铉返国后,李煜听信谗言,拘重臣林仁肇等下狱;林等自杀以表忠贞。栋梁摧折,国运倾颓。赵匡胤率大军攻南唐,金陵失守。李煜与周后沦为降臣,幽禁小楼。赵匡胤驾崩,其弟光义即位,是为太宗。光义垂涎周后美色,欲强幸;周后力拒,光义无奈只有释放周后,但已暗伏杀机。他藉辞李煜填词言称"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有思念故国之意,赐酒将李煜毒死;周后也饮下壶中余酒,实践同生共死之约。

演员:



影评:

  1. 白雪仙谈《李后主》

    《李後主》是我做「緊張大師」的代表作。這部影片從一九六四年開拍,到一九六八年上演,整整花了四年的時間,成本從原來的四十萬花到最後超支的壹佰弍拾萬,在當時香港電影史上,也可說是一個紀錄。這部電影的服裝可是經過嚴謹的歷史考究,但是裏面的綾羅綢緞,則是來自五湖四海,譬如說,任劍輝戲服用的絲綢,是來自曹雪芹家族的後人,小周后的那對金鏤鞋是孫養農夫人親手替我設計縫製,至於大婚那場的鳳釵及步搖,則是在菲律賓特別訂製,回來再加金箔點翠。當時由於這部影片是在清水灣片場拍攝,導演是新聯公司的李晨風,投資的又是澳門的何賢,大家已經認定是左派電影。上映時候正遇上中國「口口口口口」,反左情緒高漲,很多海外市場都不敢碰,弄得我血本無歸。任姐為了我去美國登台唱大戲,回來之後,六八六九年又在佐敦和修頓球場搭棚唱「仙鳳鳴」的告別戲,這才把我的債務給還清。唉,就這樣我才真正告別了舞台。

    舞台版《李后主》剧本作者叶绍德撰写:

    任白演唱的粤剧的李后主之去国归降并不属于这部影片,请观者知悉。

    资源出处

    本片链接:

    片源来自Marco Cheung,Facebook上传者为Terence Li。根据片头处署名朱屺瞻的书法题头来看,本片应该是在1999年任剑辉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中的纪念播映版本。这应该就是《李后主》的最后一次公开放映,至此之后消失多年,直至2021年2月突然出现在Facebook。此片源的画质和音质都极差,但好在得以窥见全片的芳容,相较之前粤语残片的状态,还是有所进步的。

    个人影评:

    本片的唱段较少,且主要集中于任、白二人,多为因李煜旧词谱曲。片中唱段伴奏没有锣鼓、绑簧,为作曲家于粦先生根据李后主词谱曲。电影的总体风格更加类似歌舞片,此种类型片曾于五、六十年代风行港、台、东南亚等地区(如黄梅调电影),而非如同1959年任、白所拍摄的影版《帝女花》,即一板一眼的将传统粤剧搬演至电影荧幕。所以此片看点主要集中于道具服装、歌舞与战争场面,放在当时情境来看,算是一种颇为大胆的新尝试。只可惜粤剧剧作家唐涤生英年早逝,若是唐涤生还在,唐涤生、叶绍德二人合力,也许能借此片将粤剧变伶工之戏为士大夫之戏,与京昆一较高下。

    正如前文引用白雪仙女士访谈所述,本片在商业上、票房上的成绩是毫无疑问的惨败。我想这也是《李后主》的原版胶片迟迟不见天日的最主要原因。香港影坛是纯粹的市场导向。策划时的雄心壮志,制作中的精益求精,上映前的豪言壮语,都在这样的票房成绩面前烟消云散了。以至于任、白二人不得不于六十年代末期赴美演出还债。

    《李后主》票房失利,固然有投入过大、拍摄周期过长、导演人选等一系列电影制作方面的问题,以及受到当时严峻、险恶的口口环境波及所致。但我个人认为,最根本原因,应该是当时观众厌倦了歌舞片,也厌倦了粤语电影。观众的选择,决定了本片的失败。随着邵氏开国功臣、黄梅调影片的开创者、歌舞片霸主李翰祥导演的远走台湾,歌舞类型片逐渐没落,香港影坛彻底成为了以暴力美学而闻名的张彻导演和剑戟武侠片的天下。加之当时粤语片正处于史无前例的低潮期,国语电影大行其道,众多五、六十年代曾名噪一时的粤语片导演及演员纷纷停工停产。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一代名伶的谢幕作《李后主》,当然只得落得一个香消玉殒的下场。

    单纯从粤剧欣赏的角度出发,我本人更推荐1972年TVB六一八赈灾演出版的《李后主·去国归降》,同时演出的还有《帝女花·香夭》,也是上品。

    最后希望电影《李后主》的胶片能早日现世,以及祝仙姐身体健康。

    附上本片重点片段索引: 14:01 玉楼春 25:35 菩萨蛮 38:30 祝寿舞曲 46:47 一重山,两重山 67:02 四十年来家国 74:54 春花秋月何时了 99:21 誓从今,同生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