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冷山 Cold Mountain(2003)

简介: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连连征战和南方军队的节节败退令士兵Inman(Jude Law 饰)心灰意冷,为了再见情人Ada(Nicole Kidman饰),他离开部队,踏上了漫漫回家路。

演员:



影评:

  1.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这前,首先要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傅雷为其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自写的献辞

    如果你看过1996年那部伟大的影片《英国病人》,你一定会在这部电影中找到同样的感觉,虽然一个是黄沙,一个是冷山,但其中的人文关怀和反战情绪却是共通的,导演安东尼.明格拉用其特有的史诗般罗曼蒂克的拍摄手法,将这部描写美国南北战争的作品拍摄的凄美精致、荡气回肠。影片完全与同名小说的基调相吻合,加上豪华的明星阵容,造就了这个磅礴大气又悲天悯人的经典影片,虽然片中战争场面不多,但因为战争造成的刻骨的痛却更有说服力,使反战的主题得到升华,那是一种对生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论是挣扎在前线的英曼,还是在家乡艰难度日的艾达,抑或片中出现的各种人物。

    《冷山》讲述内战结束之际,一位士兵为了自己的所爱而返回家园的多灾多难的旅途。伟大的爱情故事与孤单凄惨的迢遥长路融为一体。《冷山》以当地历史为背景,以从作者的高祖父起代代相传的家族故事为基础,叙述了一个受伤的士兵英曼,离开残酷的战场,穿过那片残破的、即将遭受败衄的南方土地,回到自己战前的心上人艾达身边的故事。与此同时,艾达正在勇敢顽强的年轻姑娘鲁比的帮助下,努力重振父亲留下的农场。英曼的“奥德塞”与艾达的奋斗互相交织,他们长期隔绝的生活随着战争的临近终局而即将交汇,两人分别面对着一个面目全非的世界的巨大挑战。

    战争,是人类残酷的极至,生命在战争中消亡、人性在战争中泯灭,即使是有坚定渴望的英曼,在经历重重磨难后回到爱人身边时,也感到不堪回首,觉得以前的英曼早已经死了,现在的自己只是一个空壳,灵魂早已被战争这个恶魔撕碎。是啊,哀莫大于心死,一个曾经善良的、渴望爱情的年轻人,经历了战争的残酷,终日面对杀人与被杀,为了胜利或生存亲手杀死一个个鲜活的同类,他的性格能不受摧残么?当他回到梦寐以求的家乡时,他能忘掉那些血腥的场面和一张张死前极度痛苦的脸么?他已经不是英曼了,战争的残酷就在于此,不仅毁灭了死去的人,更毁灭了还活着的人。

    同样,在与英曼分开后,艾达也经历了脱胎换骨般的痛苦变化,首先是父亲去世,孤苦一人,二是大家闺秀出身使其根本没有生存的经验,再有随时受到恶霸的威胁,加上心上人袅无音讯,承受着这些痛苦的折磨,对一个弱女子来说真是不堪承受,幸好,来了一个下层帮工瑞比,虽然同是女性,但劳动人民出身的瑞比,生存能力足以强过一个男子。两个女人相依为命,忍受着生活的艰辛、与残忍的恶霸周旋。在经过种种磨砺与英曼相见时,哪个曾经优雅可人的淑女不见了,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坚强的女性,真是别后悠悠君莫问,无尽事,不言中......

    影片整个的色调是灰的,但一头一尾是满眼青翠,生机盎然,似乎昭示着生活原本是美好的,战争的创伤也终会被生命的延续所代替,一切都发生在冷山周围的土地,冷山是无情的,见证这这里发生的一切,而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是坚强的,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坐在苍翠的大树下的两个新的生命是对未来的激励。

    这是让我感到无限感慨的影片,我认为这是一个经典的大片,一部大片之所以成其大,不仅仅是大腕云集、动作火暴、投资惊人,而是有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磅礴气势,体现出这个时代典型人物的英雄气概和浪漫情怀,而且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通过他们的故事看到人性美好的东西发出的光芒,那是暖人的生命之光。

    ===============
      我的BLOG
  2.     昨天在学校露天电影院看了电影《冷山》,的确是一部分好片。(学校现在不知怎么这么仁慈,在取消露天电影院约一年多后,又重新开映,而且每次都是免费。我希望能把小操场的电影作为武大的人文景观保留下来,因为这很能代表武大的浪漫。)
     
        有人说,英曼不应死。我则认为,没有任何理由让英曼活着。因为战争总要让人死。为什么死的不是他,而只是那些比他更弱小的生命或者是没有被爱的生命?难道因为他比别人更强大?有爱情在等他?就不应该死吗?这说不通。生命同等重要。尤其是在战争面前,任何一个哪怕再卑微的生命与他的生命与相比,也都是同等宝贵的。
     
        他真的应该死。因为这样就更能反映战争的全部愚蠢和残酷。编剧知道我们不想让他死,所以偏让他死去。不仅如此,为了提醒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他也应该死去。因为,真正的爱情是这样的爱情:当两个人合为一体,其中一个人的死亡并不能使爱情泯灭。
     
        有人说,英曼死了,艾达怎么活啊。正如当年看《Tatanic》时,有人认为Rose应该与Jack同沉海底一样。我则恰恰认为,正如剧情,艾达不仅应该活下去,而且应该快快乐乐地活下去。生命是宝贵的。死亡始终是对生的侮辱,一个人可以因为无知和懦弱而选择死,可以因为坚强而选择活。死亡并不能使爱情有丝毫减损,而爱情则反过来抗拒死亡。艾达已经拥有了伟大的爱情,虽然英曼的肉体已经死去,但这无关紧要。她将永远不会再感到爱的缺乏,她已经从伟大的爱情中获得了最强大的力量。这一次伟大的爱情已经够她生活一辈子了。勇敢地、快乐地生活着。正如艾达说,她生活中到处都有英曼的影子。
     
        而且,英曼也活下来了。艾达身上必定到处都有英曼的影子。而死,则是完全的无。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艾达也死了,他们的爱情将无人知晓,他也将静静地躺在坟墓里,无人记念。这至少是令人遗憾的。
     
        剧中充满了刚性之美、生命之乐,是西方充满阳刚之气的民族精神。敌人来人,每一个青年都去参军;亲人都死去,自己仍坚强地活下来。而比较之下,我们已经是属于没有国民性的国民了。而剧中艾达的女伴最好地表现了这一点。难怪他获得了最佳女配角。
     
        剧中借艾达的女伴之口提到《呼啸山庄》。是这样一句:凯茜不应该嫁给林顿,应该嫁给希思克利夫!很经典的台词。我也这样认为。的确,无论从剧情、氛围来看,都很激烈,又很梦幻,很有点呼啸山庄的味道。美国南部北卡罗莱那冷山有着荒原之美;男主人翁是一个木匠;那些纯朴的人民、美丽的世外桃源式的田园风光,以及经得起生死考验的执着的恋情等等,都让人想到了《呼啸山庄》的隐喻: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荒原上的,是生命的强者之爱,是两个异常纯粹的男女的爱。(我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的是,男女主人公甚至在还不太了解就分开了,但,这正像一种无意识的爱一样,支撑着他们。)
     
        最后顺便说一句,我们看搞笑主题的电影看得太多了,看得都快忘掉世上有爱情这回事了。
  3. 我有一个堂妹,她们家是农村的,在19岁的时候,她的父母为她安排了一场婚姻,对象也是隔壁村镇上的,经由熟人的介绍,父母双方得以认识。先是订婚,再挑日子让她和对象去远方经营生意。就在定下出发的日子前不久,她逃婚了,到现在家里人也没有找到她回来。
    在网上碰到她,我不知道该怎么劝说她回来。看她的网络日志,知道她和另一个男生互相喜欢,甚至到了她认为爱得死去活来的程度。在之前,她有抵抗过包办婚姻,但是她的父亲威胁说要打断她的腿。然后她逃跑了,难道我该责备她不懂责任吗?或者对她说,你一小屁孩,你懂什么是爱。你痴迷的男孩,不用说只是有一点帅气,会说甜蜜的话哄哄你,或者装酷来吸引女孩子的注意力。更甭说有什么事业和担当了。这样的男生应该不屑一顾才对。你那么爱的人,你甚至以为可以为他放弃生命,你的思念所及的每一事每一物必带上他的影子,每一天你对他未消逝的爱就是你有必要记住的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这个人,在别人眼里可笑得很;而这份感情,在别人看来愚蠢得很。可我转念又想,我到底凭什么来妄断别人的感情。别人的疯狂我不能理解,不正像我自己有时也不能被理解那样吗?大人们对她所谓的爱嗤之以鼻,作为姐姐,也深陷爱中的人,我轻贱她的爱就等于轻贱自己,同时可能得罪些许看客。至少喜欢《冷山》的看客们就会对我自以为是的评判妹妹的爱情而愤愤的把我当作一个肤浅的人。
    战争到来的那天,在教堂的外面,英曼的脸上并没有一丝对战争的期待,犹如其他人。他对关切地看着他的Ada说:
    你最好回到查尔斯顿去。
    那么谁在这里等你回来。
    Ada的话脱口而出,似乎在那一瞬间就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等待,长久的没有音信的等待。而英曼也将“回家”印在脑中,不管战事何如,不管是否能保全身躯,一定要回来。这是爱的誓言,“我会一直等你”就是“我爱你”的变奏,前者和后者一样华丽壮阔,只是更多忧伤彷徨。
    应该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喜欢鲁比这个角色。在战争年代,一个坚强的不轻易掉泪的女人,将一只鸡的头拧下来不揣一口气,丝毫不扭捏——我们的鲁比眼睛闪亮眨啊眨。粗鲁,健硕的乡下女人,直性子,这样的形容真的太贫乏了。Ada弹钢琴的时候,我们的鲁比分明也是若有所思的坐在台阶上,扶着楼梯杆。Ada晚上吟诵《呼啸山庄》片段的时候,鲁比知道凯瑟琳是不应该嫁给林顿的。她拿上书念上一句,然后有所领悟的说,这是她喜欢的句子。她的多愁善感只是在她生长的环境,尤其是战争年代,和Ada在一起时更不适宜去表达了。我们倾心的恰恰是她仿佛能端起枪就扫荡了所有的男人,扫去所有的战争中的不幸,然后继续实施她的农场计划,继续她的生活。
    英曼是会回来的。在这之前2个小时的观看中,多数观众是不会质疑这一点的。然后当然是互诉衷肠,然后做爱。最难演的恐怕是从见面到上床中间的这一段戏。好在导演没有滥情的让他们在雪地里初次见面时相互拥抱,只有Ada的眼泪无声的落下(我脑中邪恶而神奇的闪过尔康和紫薇在《还珠1》里的蝴蝶谷(是这个名字?)再见面时的奔向对方,然后相拥)。爱是建构之物。回忆是召唤爱的绝好方式,尤其是反复的不间断的复制同一段记忆。在火边,他们交换着同等的记忆之物——英曼不断在田里耕地,而Ada不断的托着酒盘出现。距离慢慢拉近,空气中已经有了必要的化学反应,爱重返,不,应该说,爱所根植在两人心中的种子终于吐出新芽。这一夜所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又一次变成回忆,这一次留下的不止一张照片,一本书,一个侧影,一个吻,几封信,而是一个孩子。
    英曼死了。他难道不是死过很多次了吗?这一次只不过是在Ada的注视之下,终于能够真的死去了。他死的时候是没有痛苦的,因为他对未来并没有设想,回到家也就是他想象中的终点。而Ada将继续对他的思念,她说,好像他还在回来的路上。这是她对自己撒的漂亮的慌。嘘!不要拆穿她,因为我们也时常对自己撒类似的谎。我现在坐在这里,我就以为那死去的外婆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悄无声息的守护着我。其实何必畏惧,爱让我的谎言得以坚如磐石般存在着,前提是,我们相信爱。
    冷山终究还是冷,乌云密布。但是Ada却说,乌云散开,她看到了太阳。
  4. Find the way home
             ——观《冷山》有感
    关于寻找的主题
    寻找是一种逃离,《恋恋三季》中的美国老兵在看到一心寻找的女儿用着职业化的淡然敷衍和调笑应对自如时,老泪纵横的他只能默默离开。
    寻找是面对现实,《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母亲历尽艰辛找到的只是变了性的丈夫。
    寻找是一种希望,《中央车站》的小约书亚怀着对父亲的憧憬和朵拉踏上寻父之旅。
    在安东尼明格拉的《冷山》中,英蒙寻找归家的路途里我们看到了坚持:在保安队的不断追击逃兵的夹击下,英蒙没有放弃,手中握着艾达给他的书和信,摆渡,逃窜,杀人,救赎;我们看到了成长,英蒙不再是冷山下那个内敛害羞的耕地小伙子,而在那300多里路中一步一步变成双肩扛有重担的男子汉;我们同样看到了人性的温暖,当萨拉和英蒙在火光微弱的潮湿小房间中互拥时,他们超越的是男女感情的界限,更多是互相给予人道的关怀。
    平行蒙太奇的使用
    导演大量使用平行蒙太奇叙述这一个史诗般的爱情故事,熟悉的画面剪辑,似乎带我们回到96年的《英国病人》。
    硝烟四起、腥风血雨的战争处处体现了导演的反战思想,逝去的士兵,昏黄的影调,摇动的镜头,视觉上的冲击不言而喻。影片开始10分钟的战火纷飞,从一比较小的视点展现小人物眼中的南北战争,有人用此片和《乱世佳人》相比,我认为《冷山》对战争中人性的描写要比《乱世佳人》来得更有震撼的力量。导演想通过英蒙的归途和艾达的眼睛,对深藏在生活表象背后,借由战争赤裸呈现出来的人性的残忍、虚伪、本能的兽性,做一次不站在任何政治阵营的真实暴露,当然,导演的主观色彩还是很浓厚的,我们可以从影片中看出。
    文学和电影的改编
    阿斯特吕克说:“电影如同文学作品一样,与其说它是一门特定的艺术,倒不如说它是一种能够表达任何思想范畴的语言。”电影和文学之间的关系总是千丝万缕的,由经典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往往能网罗人心,在各大奖项上领尽风骚,例如《乱世佳人》、《宾虚》、《战争与和平》、《情人》等等。
    《冷山》的作者查尔斯和导演明格拉分别用文字和镜头带领我们在莽苍深绿的群山中穿梭,在清溪漫流的碧水中游趟,那片枯黄无尽的玉米地,冷黯冰冻的白雪,种种意象让人心旷神怡。
    安德烈巴赞曾说:“作品的文学素质越重要,越是关键,那么改编作品便难以和它媲美,因而越是需要有创作天才来对它重新安排。”安东尼明格拉用熟练的摄影机运动,高深的剪辑结构将这个展现南北战争期间情谊的的小说搬上大银幕,显得那么游刃有余,八项金球奖的提名并不能说明什么,影片中人类从来都没有放弃的爱是我们真正需要这个电影的理由,也是我们需要坚守的。
    结语
    IMDB上有网友用一句话评论《冷山》:Find the strength. Find the courage. No matter what it takes…find the way home.
    Find the way home,我想这应该是许多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关怀,人性,温暖,我们应该从电影中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