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 乔尔·金纳曼 瑞安·施密特 珊特尔·范圣滕 吉·亚历山大 萨尔瓦多·查孔 托比·凯贝尔 香侬·卢西奥 迪米特·D·马里诺夫 玛莉亚·马斯高娃 里安·里斯 泰娜·拉欣 丹尼尔·斯特恩 斯韦特兰娜·埃弗里莫娃 Keith Barber Gary Nguyen Vera Cherny Irina Dubova Alex Cioffi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23-11-10(美国)
集数: 10 单集片长: 60分钟 IMDb: tt21351274 豆瓣评分:8.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Apple TV+为本季特别制作了介绍架空历史细节的短片,作为即将播出的第一集中片头新闻剪辑的衔接内容。本文整理自短片中给出的信息。
在第三季中出柜后,艾伦成为了一百多年来第一位面临弹劾的总统。她的副总统、虚构政治人物詹姆斯·布拉格(James Bragg)本就是共和党内的强硬保守派,他在1996年共和党初选中与艾伦决裂并力争获得本党提名。民主党方面出战的候选人则为在1992年民主党初选中输给克林顿的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杰瑞·布朗(Jerry Brown)。
但艾伦的诚信作风与她对1995年约翰逊航天中心爆炸案的冷静处理博得了大众的好感,而时任国务卿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的大力支持也为她赢得了温和派共和党人的选票。艾伦在初选中战胜布拉格,并重新挑选布什作为竞选搭档。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杰瑞·布朗由于过于左倾的立场疏远了选民,使得艾伦在艰难的选战之后成功赢得大选获得连任。
值得一提的是,艾伦和布什均出身于德克萨斯州,而宪法禁止正副总统候选人来自同一州。也许在本时间线中,老布什并没有前往德州开启自己的政治生涯,而是一直留在了新英格兰老家——这也能解释他在总统的性取向问题上采取更为温和的立场,因为东北地区的政治一直以主张社会自由主义和财政保守主义的共和党古典自由派而著称。
(以及笔者的吐槽:即便帕姆无法成为艾伦的第一夫人,艾伦怎么还是保留了来自拉里的夫姓威尔逊... We want President Waverly!)
美国总统艾伦·威尔逊与苏联总理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签署了M-7联盟条约,美苏和印度、日本、朝鲜、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以及共产国家航天联合体(Coalition of Communist Countries for Spaceflight, CCCS)成立了M-7联盟(Mars-7 Alliance),由此终结了太空竞赛在火星表面的延续。贯彻该条约是艾伦在第二任期内的首要目标。
加拿大和中国出于各自太空项目优先级的考虑,婉拒加入该联盟的邀请。联盟成员国共同出资数千亿美元,致力于将欢悦谷基地(Happy Valley)从研究站扩建为能够容纳数百名宇航员的采矿设施。
共产国家航天联合体(Coalition of Communist Countries for Spaceflight, CCCS)的成员国包括了保加利亚、古巴、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埃及、希腊、匈牙利、墨西哥、波兰、罗马尼亚、土耳其、委内瑞拉和南斯拉夫。
另一方面,在凯伦不幸逝世、戴夫·阿耶萨已经引退辞职的情况下,太阳神航天公司(Helios Aerospace)陷入了财务困境。在被壳牌和埃克森美孚等传统能源巨头胜诉后,太阳神航天公司也不再继续垄断月面的氦-3开采权。但M-7联盟的成立扭转了颓势,公司成功与各个成员国签订合同,成为了火星基地建设的首席承包商。
经过漫长的庭审,第三季中的反派、幸存的爆炸案主谋哈罗德·古德曼(Harold Goodman)和桑尼·霍尔 (Sunny Hall)因蓄意谋杀至少195人而被判处死刑。由于桑妮此前没有犯罪记录,她的辩护律师申请改判为终身监禁,但遭到驳回。吉米·史蒂文斯(Jimmy Stevens)与检察官达成协议成为污点证人,因此仅被判处 12 年监禁和 20 万美元罚款。艾伦·威尔逊总统妥善处理了这一惨剧的善后事宜,重振了全国人民对太空探索的信心。
这一爆炸案作为第三季的叙事高潮,对应了现实中也发生于1995年的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反政府极端分子和白人至上主义者蒂莫西·麦克维(Timothy McVeigh)和特里·尼科尔斯(Terry Nichols)使用汽车炸弹袭击了一栋联邦政府建筑,导致至少168人死亡、680人受伤。这一事件和韦科山庄大屠杀一并成为了九十年代反联邦政府运动的象征。
太阳神航天公司推出了装备新型核聚变等离子引擎的运载飞船团结号(The Unity)。团结号的最大时速超过了十万英里/小时(160934公里/小时),成功实现在31天内从地球抵达火星的壮举,打破了NASA的旅居者3号(Sojourner-3)创造的纪录。
公司宣布将继续建造以团结号为原型的一系列新型飞船,这一型号的运载飞船可以搭载150人,与此同时也配备了保证乘员舒适度的私人住舱和用于搭载工程机械的大型货舱。
艾伦的第二任期将于2001年初结束,副总统乔治·H·W·布什毫无悬念地获得党内一致支持成为了共和党下一任总统候选人。民主党则提名了哈特政府的前副总统艾尔·戈尔。在1992年角逐初选失败的共和党保守派帕特·布坎南(Pat Buchanan)则转而以独立身份参选,作为改革党(Reform Party)的候选人出战。
大选于2000年11月7日星期二举行,戈尔以273 张选举人票对布什的264 张选举人票胜出,而布坎南并未获得全国范围内的选举人票。值得一提的是,现实中戈尔因为在佛罗里达州仅仅比小布什少获得537张普选票而惜败该州,由此在赢得全国普选的情况下输掉了大选。
在现实中,古巴难民男孩埃连·冈萨雷斯(Elián González Brotons)的母亲与男友在偷渡中身亡,而他的监护权归属问题成为了克林顿政府与卡斯特罗当局政治博弈的核心。最终冈萨雷斯与亲生父亲团聚并回到古巴,但这也导致了美国古巴裔的强烈批评。而在本时间线中,戈尔通过团结国会两党向艾伦·威尔逊总统施压,成功为冈萨雷斯争取到公民身份,使他获得佛州古巴裔的压倒性支持。
现实中的改革党则是在1992年和1996年两度以独立身份参选的富商罗斯·佩罗(Ross Perot)成立的激进民粹主义政党,主张基督教保守主义和贸易保护的帕特·布坎南在退出共和党初选后对阵彼时的改革党成员特朗普,并最终获得提名。布坎南在大选中获得的总票数位居第四,甚至不敌大受欢迎的绿党总统候选人、著名社会活动家拉尔夫·纳德(Ralph Nader)。民间普遍认为戈尔输掉大选的另一大因素就是纳德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反建制民主党选民。
由于戈尔巴乔夫推行的公开化和市场化改革措施,苏联国内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飞跃。苏联还是全世界最主要的锂和铱出口国,因此把握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命脉。然而这一现状也导致了贫富差距拉大与新寡头阶级的崛起,因此使得议会乃至民间的不满迅速升温。
第四季的故事开始于2003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开始只是想写在短评,没想到字越码越多。这一季看着特别感慨,本剧设定每季之间时间跨度大初代组仅剩的三人小半生就此匆匆过,来到谢幕时刻难免会更让人感受到时过境迁的无力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因为Margo这个角色身上一种连贯而深刻的悲剧性。并未能在这个角色“起高楼”的阶段预料到后续走向,那种目睹其跌落的冲击力和无力感才更为强烈,第四季中她所面对的境遇也就更让人为之唏嘘;但看到s4ep10弧线的落点又会让人恍然发觉,圆环能够最终严丝合缝闭上,说明这个人物的悲壮底色是早在s1开篇之时就已然被注定的。跟随这个人物四季走来的发展轨迹,也是在看着她步步前行迈向这曲宿命悲歌的最后句点。
纵观四季,FAM这部剧在架空历史背景科幻的表象下内核一直是对人性的探讨。随时代推进太空探索的重点在变,从月球到火星,始终不变的是剧作对从不同角度刻画个体于人性层面的挣扎的尝试,为人物注入丰富情绪,挖掘人性矛盾与复杂的特性。四十年间两代角色被一波又一波的时代洪流裹挟前行,在新生机遇面前各自所面对的个体或集体困境大多描绘得非常深刻 - 首两季中宇航员所肩负的荣誉感责任感与个体情感需求的冲突、宇航员亲属视角下如何平衡对宇航员妻子/丈夫工作的支持与内心对他们所执行任务之危险性的恐惧;一众女性角色共同面对的女性困境 - 独立女性母职和妻职与自我价值探索间的潜在冲突、职场性别歧视;还有同志群体与移民群体的身份认同与归属感危机。一群人肩负「为全人类」的宏大使命相遇聚集命运就此交织,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为同一个使命奉献自我,经历着内心挣扎、陷入过无力迷惘孤独的境遇。他们彼此扶持、相互信任、建立默契,但各自也有各自不可言说、不会被旁人完全理解的困苦与孤寂 - 本剧的核,一直是悲凉的。
跟其他角色相比有些不同的是,Margo的悲剧内核,用了整四季的篇幅去缓缓铺展。她是一代怀揣纯粹科学精神的顶尖科学技术人员的缩影;从角色功能性的角度看,她是本剧“传承”主旨中使两环串联起来的中间支点 - 她和Aleida的关系部分镜像着von Braun和她的关系 - 极具宿命感的是,四十年前质疑导师von Braun在二战中的选择时,属于她的命运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她与von Braun有着诸多相似点 - 一样持对科学技术纯粹的信念且坚定捍卫这种纯粹性、视推动技术发展改变人类命运为最高信仰,就也不可避免会像导师一样要面临忠诚利益冲突与无解的伦理道德困境。
但剧作用后两季的情节推进,让矛盾性之外的人性原生之美得到了更多展现。直到最后才豁然明朗,Margo和von Braun其实是一体两面 - 或许也是因为受导师二战事件的影响,对比导师,她更加敬畏生命。进步有得也有代价需要被付出的两面性是一种必然。von Braun当初的观点是,人员伤亡是科学进程中必须会付出的代价。Margo始终将对mankind的忠诚置于一切之上,选择怜悯与同情,选择减少人员冲突与伤亡。提醒苏联关于有误的零件问题为避免火箭爆炸;认识到合作与竞争在推动技术取得更大发展中两者缺一不可,在时代和体制约束下选择泄密与苏联私下合作;Sergei的问题上,两个对科学技术有相似追求的人心心相惜的个人感情除外,救人生命也是会背叛国家的最根本原因。四十年间属于这个角色的成长,是从质疑以人为代价推动科技发展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是否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到多次为了人类的利益以自己为代价、牺牲自己从而完成对导师“代价论点”的实践。屡次历经理性与感性的博弈,从近乎偏执的绝对理性到克制下常闪耀感性之光。
让Goldilocks进入火星轨道和顶替罪名舍身保Aleida两个选择合起便是属于Margo的heroic moment,虽不及前几季finale主要角色退场时行英雄之举牺牲自我成全大家的戏码气势宏大,但透过这个落点,编剧的点题方式比前几季更深远,得益于四季的铺垫。一个曾经到达过NASA权力顶端之一的人最终被戴上镣铐,自然不是一个属于这个人物体面圆满的结局,不符合广义上的happy ending。但是这种不圆满,恰是成就了这条人物线整体构造的圆满。坐在导师坐过的位置上,做出了一个镜像着当年导师的选择的选择。她最后一次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背叛其他与之冲突的信仰 - 这一次,她选择为人类文明未来的发展而背叛当下时间线地球上的人类。她选择了不能放弃自己用之一生去创造的心血,去捍卫一种会改变太空探索的可能。当下和未来,她选择了未来。在此之前她只是为心中坚信着的这项伟大使命付出过代价的众生中的一员 - 有宇航员为此献出生命、她为此放弃过个人名誉、自由与尊严。直到最后的选择,她彻底化身为代价的一部分,成为恶的化身,注定不会被当下世人理解,会被唾弃,湮没于这一波时代浪潮之下。镜像当年导师的境遇也就彻底理解了导师,蛇咬紧自己的尾巴就此完成宿命闭环。也是因为这份理解,她会重新审视自己对导师的愧意,这或许也成为了站出来保护Aleida的一部分驱动力。透过尽自己所能延缓Aleida奔向相似悲剧命运的进程,她完成了和当年心怀执念的自己和解;而Aleida在用拥抱予以回应中所传达出的感恩、不舍与理解,让她同时也和让Aleida失望愤怒过的自己达成和解。
飞行控制室从门口到显示大屏的这一小段路,四十年前孤身一人一腔热血意气风发走进来,四十年后步履蹒跚被满屋子人目送着由FBI押送离开。她的故事线是一出宿命悲剧,不过能在落点的悲怆中透出一丝美感,也是因为这个人物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芒、矛盾性、以及一种注定的悲剧性为「为全人类」的命题在人性层面提供了更厚重、更有深度的解读。
会为之唏嘘但不会觉得“意难平”,因若是从头来过,她还是会在众抉择时刻做出同样的选择,历经的一切起伏无法被挣脱,是性格使然,是命运使然。
或许在FAM宇宙,又四十年之后,会有女导演给她拍《麦迪逊》。
我无法用语言非常精确地描述自己对这部剧的喜爱程度,始于1969苏联登月分歧点的未来狂想,截至1995年JSC恐袭事件与真实世界遥相呼应作为部分老角色有血有肉的谢幕,一个完整的幻想-现实剧作闭环兜住了整个时间线令人趋之若鹜的合理性。那些和宏观时代乃至周遭变故相互影响的人物状态,清晰明确的厚重角色主轴产生的坚实弧光都将其置于同类型架空历史题材(点名高堡奇人)难以企及,甚至相隔完全不同档次的质量和段位。纵然如此流畅的叙事将三季看似相隔遥远的故事联结为一个具备极大历史跨度的密不可分的整体,但最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桥段无疑属于第二季。或许和部分喜爱有真实历史背书作为靠山的第一季的观众不同,私认为第二季真正意义上彻底稳固了这个系列的基石,是属于为全人类这段持续三十余年走向迥然而异世界线的定海神针。前七集那些遭受国内外受众诟病的肥皂剧要素,看似拖沓冗余的人物情绪诠释,无一例外扎实地作用在了剧集无论虚幻亦或现实的首端和末尾,稳固旧的过往,开辟新的可能和契机。
引用NASA已故局长Thomas Paine的话,编剧在驾驭真实历史和虚幻的互文关系时也得成为better poker player。不太恰当地举个例子,就像当年老邓口中的防左防右,FAM虽然很大程度上依然代表了苹果本身强调的激进社会议题和意识形态,但也已经基本做到了一些囊括美国社会光谱和身份政治的左右平衡。
Danielle和Ed S2E04 Pathfinder办公室里带点互搏意味的对手戏,你很难从传统的编剧技巧上捋清Moore针对平权问题的态度究竟站在哪一边。固然Ed的落后观念极具保守价值色彩,但相较于鲜明地站队选边,Moore将观众的视角从Danielle的丧夫之痛和遭受羞辱的余波中抽离出来,以一种更为旁观的视角看待这场明面上为了争取指挥权人选,实则触碰到平权运动产生的社会矛盾本质和底色成因的对话。这样四两拨千斤的微调集中体现在Ed寥寥几句被精雕细琢的台词和Joel Kinnaman精湛演技诠释的角色反应。Ed对Daniel直入主题的观点所作出的本能reaction是木讷的,不明就里和不以为然的。他以一个先入为主的“误会”和一个实则偷换概念的Gus Grissom遭受媒体抨击的案例为由推脱,这场不同频的对话中他所扮演的人设根深蒂固地相信着自己恪守的老派精英主义父权思维桎梏,形成一套自洽的自我说服逻辑。
三季顺下来,Ed的人物塑造是全剧最成功的。他身上持续强烈的固执责任和目标的冲突,乃至到第四季开头演变为了一种自我放逐的巨大悲凉,折射出了FAM剧本之所以出类拔萃的其中一个重要着力点,即解构历史的同时,也做到了从人性行为惯性的根源出发建构历史。
主创Ronald D Moore的思路在09年Battlestar Galactica S4完结十载后依然保持值得称道的极强创作欲功力,他本人对于美国乃至世界格局政治的理解和对人性自我意识提炼,存在和选择权力的主观性优先于客体本质的存在主义思辨与本剧的架空历史题眼是完美契合的,即一种凌驾在一切所谓历史必然性唯物理论之上的自由意志将决定ultimate fate,最终的世界走向。豆友@Blazko 的短评有一句特别精辟的总结:无数普通人的选择才成就了历史的另一种可能。从Ed、Karen和Kelly组建内在遍布裂痕的Baldwins家庭结构,Gordo、Tracy和儿子Danny Jimmy血缘之间若即若离的逼仄和畸形状态,一直到季末冷战思维背景驱动视角下美苏月球危机的终极爆发,Moore在第二季中完全以发散性的角度看待角色和世界微妙的对位关系,让具体事件动机的因果逻辑酣畅淋漓地发散,使得保证逻辑通畅的同时又恰恰作出了精彩绝伦的对传统试图营造清晰因果逻辑的线性历史叙事的逆反,把宏观维度的事件以多条线索甚至是偶然性交合产生的后果展现给观众。
Moore书写的自我价值实现的人性特质在每一个形形色色的主要人物的行为动机中都有相应不同程度的突出表达,哪怕是争议极大的Danny Stevens和Jimmy Stevens(我想各位很少有真的去下载过那个官方推出的时间胶囊App吧),而如果说这些情绪有一个最后总结性质的落点,那必然是在两位我自己最喜欢的人物之一身上:Karen Baldwin(另一位自然是Molly Cobb)。Season2的叙事主轴存在非常精巧的设计,两条剧情主线的关系,即Baldwins和Stevens家庭,从头至尾是相互倒置的。Baldwins在过于阴霾的创伤逐步浮现水面的过程中直接导致了Karen和Ed夫妻生活逐步瓦解,却也间接因此促成解放了Kelly的自我价值实现。与之完全相悖,Tracy和Gordo以共同赴死的浪漫结局复合,同样身为下一代的Danny和Jimmy却要为此买单,承受一切原生家庭破碎的缺憾代价。无论从何种角度看待,自我价值实现都要伴随巨大的伤害和损失,而如何在其中权衡抉择则变成了人物主观能动性的实在证明。Karen的魅力恰恰来源于此,完整的S1和S2剧情线里,身为宇航员家庭结构内恪尽职守的全职母亲(shane、kelly)和打破固有的女性地位以寻求更高程度自由的破局人物。她同时双重扮演了两个都必须作出巨大牺牲的角色,却仅有她本人永远不可能对其造成伤害的Wayne作为唯一倾诉的靠山,而即便面对可以吐露真情实感的对象,其本人的选择也是相互开导和解脱。隐忍、坚韧和极强的共情能力一并形塑了Karen内在的伟大人格,除却Molly S3结尾烟尘灰烬中隐去的背影,她是全剧最明确和明亮的自由意志高光。
S2季终集标题为“The Grey”,灰色地带。这两个单词出自Karen之口,也在月球危机局势即将白热化的临界点警醒ed作出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最终决策。这不仅是Baldwins夫妇在家庭问题上达成初步和解的共识,也很可能源自Moore本人观念对现实世界的执着呼唤。一切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彻底的毁灭和完全的乌托邦位于天平两端,其中总有一条FAM所展现的,没有star trek、the expanse亦或firefly那麽奔放浪漫的狂想,也不会沦落至BSG反乌托邦式的黑色寓言,不好不坏,却最能表露个体的抉择和执念如何一步步驱动时代进步引擎的世界。或许单论这一点上,和强调自我觉醒反抗的Andor都能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写在S4E01开播之余的一些个人感悟和拙见,从19年一路走来,眼看着本作从少有问津反响平平跃升至架空历史史诗的势头(IMDB从7.7一路涨到8.1),欣慰的同时也期冀S4乃至FAM能不负众望,成为这个十年的太空堡垒卡拉狄加。
第一次写长评废话连篇,望海涵。
刚刚看完第十集,开头结尾从进到出的长镜头最后熟悉的旋律萦绕不去。第十集确实也存在很多缺点,比如最后的“大团圆”太不真实,有悖于一贯nasa朋克的画风,比如“黑市先生”最后突然觉醒带队参团,虽然劳工线铺垫的很足但突然跳出来开团显得很奇怪,又比如为了推进剧情而设置伏笔。要我说,和丹尼有关系的枪,更应该打中或者打死Ed,或许也算是得其所了。鉴于应该不会有第五季了,倒也不是意难平
一般的“小众”科幻能走到第四季,基本都是要缺经费而变得神神叨叨的。FAM能摒弃第三季总统的家长里短和一堆正确,稳重高走实属不易。事实上FAM从第一季开始就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与统一性,人物的动机与弧光在时代下微不足道,但也汇成了时代的脉搏。
Ed代表的是40/50年代的探索和勇敢精神,在阿波罗10号不被允许登陆,错失“登月第一人”的时候,会骂nasa失去了探索精神,也同样会在登陆火星的时候为了保护丹尼而错失成为“登火第一人”。在旁人看来Ed走这条路Ed失去了很多以致后期的Ed看起来疯疯癫癫,如果不是Dev介入眼看就要带着一群人搞事情了,打过药,独自在外星球关了大半年,事业单位的高管也不做了,退休年纪还赖着不走经历失去儿子,结发妻子,挚友夫妇,多年上司,朋友,也没能保住挚友的儿子甚至还失去了故乡地球。Ed不像Margo这对,会以人类整体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也不像Daniel,站在维护族群当下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慢慢从开始为了荣耀,为了国家利益,为了家庭再到第四季结局贯彻了“进步总是需要代价的”为了全人类
究竟是当下还是未来,这是没有答案的问题。但至少不要熄灭勇于探索的心
虽然口碑和热度远超第三季,但硬科幻毕竟还是小众,这一年刷了几十部剧,FAM第四季绝对是我的top1,不奢求会有第五季了。另一条时间线的2024,是否已经在打木卫二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