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三十而已(2020)

简介:

    顾佳是令人艳羡的金字塔上层,她把老公从烟花编程师打造成了“许总”,也把自己打造成了里外一把手的全职太太。然而当这个家有了入侵者,顾佳没有逃避。王漫妮则是特立独行的叛逆者,深信自己既有颜值又有脑子,永远值得更好的,然而她也有自己的烦恼。钟晓芹是标准化的大多数,嫁给事业单位铁饭碗的老公,自己保有一份普通工作,安心做一个平凡妻子,却因写作爱好偶然卖出高价版权,夫妻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一夜之间发生倒置,女强男弱的婚姻瞬间失去了平衡。

演员:



影评:

  1. 依然写在前面:

    我非常赞同妇女独立以及男女平等的思想,也非常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优秀的关于女性题材的文学作品能够问世。但我更希望的是不谄媚、不另类、不拜高踩低的价值观能够传递,宣扬女性独立不必恶意丑化任何一类人,女性独立不应也不是非要与男性形成对立冲突的关系。女性独立,不应该是一场战争,也不必要塑造成要打破一切,火烧一切的残酷斗争,它更需要女性思想的觉醒,价值观的重塑,经济上的独立。我们经常犯一个错误,就是否定一切原有的,建设一切崭新的,却不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导致了在很多事情上,我们是激进的~


    这部电视剧虽然没有看完,但已经把故事发生的梗概摸得差不多了。三十而已,设立了三位主人公形象,而恰巧这三名价值观不尽相同的女性或早或晚成为了“闺蜜”(好吧~我也不懂她们三人为什么能聊到一起去)。江疏影饰演的王漫妮是一位出生于小城市来到上海打拼的“海飘”,她的形象应该能反应大多数在上海打拼的“YP”?童瑶饰演的顾佳则是一位学霸,在二十多岁阶段跟丈夫一起打拼事业,小有成就后退居后方,成为了一位全职妈妈,但却是令人艳羡的金字塔上层 。毛晓彤饰演的钟晓芹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女孩,从小在家庭的保护下成长为“妈宝女”,虽然三十岁了,但依然没有长大,事事依靠父母,没有主见且是同事中的“老好人”。

    好,主人公介绍完了,我们来看看为了凸显三位三十岁女性的自身独立和思想独立,剧组想要如何刻画她们周边的人设~先说钟晓芹的老公——陈老师,电视台的编导,稳定的编制内人员,在家提前过起了退休后的生活(养鱼),一个月一次性生活,不解风情,不懂得照顾钟晓芹,想做阶段性丁克等等。哈哈,编剧大概是对男性的爱好及其不理解吧~但也别那么大恶意吧~。这里插播讨论一个问题,关于爱好的价值观上,我来说说剧组价值观的尴尬。通过养鱼来暗示陈屿作为编制内员工的按部就班,不思进取,提前老去(性生活)一眼能看到头的人生。也通过他养鱼,钟晓芹养猫来暗示两人最终会分道扬镳(猜测)?(钟晓芹养猫都养不好,如何养好小孩?)那编剧为什么要如此安排陈老师的兴趣爱好呢?因为在编剧的思想里,养鱼、养花、钓鱼、下象棋这些爱好应该是退休老头的兴趣爱好,你看三十岁的女性就没有去广场跳广场舞的吧?但男性三十岁的爱好应该是什么呢?是电竞还是潜水?是健身还是冲浪?拿一个爱好去说事,电视剧里的男性也太难了吧?不过在编剧的描绘下,网友们(估计大部分是女性)发声,问钟晓芹为啥还不离婚?!!What?她离婚的点在哪里?

    再说说王漫妮,哇~这位的价值观就更奇葩了~从《谁说我结不了婚》到《三十而已》,所有编剧的套路就是把男性相亲对象描绘的异常不堪~所以相亲的不成功基本都是男性的错误~总结如下:吹牛逼、衣品不佳、请客小气、物质到把所有女性都明码标价等等~在编剧的描绘下,相亲是一件极其尴尬,又会遇到很多极品男的事情。先不说编剧对相亲这件事是多么的存有恶意,我们先来看看,王漫妮看男相亲对象的点~第一是穿衣打扮,王漫妮的评价是恨不得把所有家当都穿在身上;第二是说他借着相亲看她能拿得出手然后去工作,让王漫妮当拍照工具人;第三滔滔不绝吹牛逼,金融大鳄加显摆自己在上海有两套房。剧组的恶意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国际双标!首先,相亲市场上的奇葩女比奇葩男只多不少~在大城市的大龄剩女要远远多于大龄剩男(农村大龄剩男多于大龄剩女,具体原因可以细想)。而在相亲市场上的奇葩女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当然奇葩男也很多,我所列是因为当下宣传会让很多女性自身定位出现较大偏差,过高估计了自己却又过低估计了其他男性):1.妈宝女,所有事情都听父母安排,内心虽想反抗,但经济无法独立(要住家里吧,买房子靠自己实现不了吧,洗衣做饭什么都懒得做或不会做吧,还是乖乖听父母的吧),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生活,中意什么样的男性;2.蹭吃蹭喝型,不管成不成,先吃一顿再说,下午茶,中晚饭,反正自己不吃亏。这类一般都是相亲市场上的老油条,即使没看上对方男性,也要吃一顿,地方最好自己挑。如果对方要AA,请吃的馆子不上档次,要么没实力,要么太抠,如果对方自己选的餐厅,那就是大男子主义;3.拜金女,对方房子车子样样有,最好没有贷款,房子要市中心学区房,要么是黄浦江江景房,车子应该是百万豪车,否则,对不起老娘不伺候(略夸张一点)。那么我们看看被网友大肆称赞的王漫妮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月薪一万五的月光族,却想要在上海立足。来分析一下,王漫妮为今后结婚做了什么样的打算,反正作为男性,我不懂男女平等的当下,这类女性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月薪1万5,在上海普通年轻人也不算太低,但王漫妮怎么做到月光呢?房子要租七八千的,每个月给家里邮寄2千,旅游也还是要升个舱。我们承认王漫妮工作上还是很拼的。但,实在搞不懂她想要嫁什么样的人?有车有房的成功未婚男性?我们王漫妮同学能不能租一个3000左右的合租房?上海找不到么?有没有想过和一位男士一起打拼,有没有想过赚的钱可以攒一点为未来的小家准备些存款?这样的女性才可以顶半边天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目前的状态是很多女性喊着男女平等的同时,却把家庭的经济来源大部分依靠了男性(不可否认的是,30岁年龄家庭的大部门花销是房子、车子,而绝大多数的女性要求男性在婚前要有车有房。当然,也有很多女性已经开始觉醒,开始为自己的经济打基础了)。这样的女性大部分是自私的,自己赚的钱自己花,男人赚的钱也要给我花(有很多男性说: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先不说你自己能不能做到吧,你自己的价值观本身也出现了问题)。

    最后再说说顾佳吧,这个金字塔顶端的成功女性,尤其是她为孩子打群架那段,很飒吧?对,剧组就是用这种热血又狗血的剧情,让众多女性疯狂,呐喊,因为很多女性做不到~她们一边羡慕着电视剧里女性的成功,一边只知道宅在家里,付出不了任何行动。那顾佳的价值观出现了什么问题呢?欲望~欲望让她觉得什么事情都可以点一点脚尖就可以够到,但是够到之后又会有更大的愿望~欲望让自己很累,但同时也会让伴侣很累,因为这所有的欲望并不是她和伴侣的共同愿望,而是她强加给伴侣的。很多人会说她对丈夫多么的尊敬,多么的体贴,但我们更要知道的是她给另外一半的压力有多大~另外一点是,她好扭曲啊,当客户行为不轨的时候,她说什么?夜总会?言外之意是自己是半老徐娘,还有大把小姑娘出卖肉体,她可以安排?那和老鸨有什么区别,夜总会的和你都是女性,做个人吧~还有她加入的那个富太太圈子,看的让人尴尬~仿佛回到民国时期那些达官显贵和四大家族的姨太太们,整天无所事事,靠老公养着?现在富豪家族的女性也都是职业女性好吧?宣扬的是什么概念?还要效仿18世纪的英法贵族?咋不盖个城堡呢?哦,有游乐园的那个大概有城堡,可能是迪士尼的城堡。拽几句英文,会欣赏莫奈的睡莲就阶层更高级了?对不起,我不敢苟同~在《泰坦尼克号》中,Rose为了挣脱阶级枷锁而做出的努力,我想在剧组的价值观里白费了?他们大概是一群崇洋媚外,试图创造阶级不平等的,吮痈舐痔的蛆?好好整理下自己的价值观再来创作吧~我想,我猜,导演一定会在最后让顾佳的老公出轨,否则无法体现独立女性的人设~立帖为证!!因为现在的独立女性,就是要靠立渣男才能体现出来的,文学作品能不能有点新意?烂透了好么?

    好,我们来看看三位女性,三个三十岁的女主人公,都是家庭不幸,婚姻不幸,结婚困难。而整体的观众给出的反馈是,太写实了,婚姻太可怕了,男人太渣了~对不起,我替所有优秀的和普通的男士说一句,电视剧里的男士代表不了我们,那些别有用心的剧组也别在这搞性别对立,也别为了宣扬独立女性来丑化男性了,真的很恶臭~


    7.21更~

    又看了两集,继续说说扭曲的价值观吧~王漫妮升舱认识了一位在剧中描绘的又有品味、又有时间、又不缺钱的“优质”男???sorry,这明明是油腻大叔呀,说话的腔调,语言,行为???what?就这??王漫妮,我高估你的品味了可能~maybe,还是因为他有钱,财务自由了吧~30岁了,剧组,在魔都时尚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还会被油腻男套路?你也太低估魔都的奢侈品柜姐了吧,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几句冰岛、芬兰就能在阅历上吊打王漫妮??谁给剧组的自信?30岁的女人,什么没见过?

    好吧,就算是王漫妮想吃荤菜被口音男的特别和阅历以及自己渴望而又不可企及的生活憧憬吸引了,按照目前的剧情,还不知道口音男的身份(maybe又是一个已婚渣男)。王漫妮在做什么???很迷惑啊~别人请喝酒,不拒绝;别人请吃饭,不拒绝;出入酒会,成双入对;勇气唱歌,爱意满满~在做什么?仿佛已经要进入恋爱了?最后来了一手拒绝???早干嘛去了?请你喝酒的时候不拒绝,请你吃饭的时候不拒绝,请你上床拒绝了?要加微信拒绝了?太迷惑了~当然,以剧组的水平,这个口音男必须是已婚的渣男,拜高踩低是这个剧组一贯作风,否则立不住王漫妮的独立女性形象~立帖为证!!!

    顾佳~请放过你家孩子吧,马太臭了,人家不想学。。。哦,对,她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说,想送小朋友出国是她和许幻山之前的梦想。看吧,剧组开始表现许幻山不争辩,开始闭嘴不说话,不沟通了,俩人出现嫌隙和意见不和了?男性都是拒绝沟通的低等动物??最后出轨~拜托一下,别把许幻山搞的太恶臭就行,毕竟前几集来看,许幻山除了会编程好像在商场上毫无是处,情商低,容易被煽动,心又软,又没有经营才能(好不解就这?怎么创业成功的?全靠顾佳?那顾佳为什么退二线?)~不过剧组水平也就如此了。。。

    再说富太太圈,剧组别让顾佳尝尽融入不了圈子的苦头,然后愤而离席好不?那就有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了~


    7.22更

    没想到还是被批评的挺惨的,其实我只是想探讨一下,但很多评论并没有亮出他们的观点,所以我也不好做回应。

    我在回复网友的评论时已经阐明我的观点了,所有拜高踩低,恶意抹黑一方而去立另一方的行为我都是鄙夷的、反对的。我们在创作女性题材的作品时,不要想着去制造性别矛盾,这同样适用于男性题材的作品,但男性题材的作品缺少情感线(或许这是市场的空白?或者受众太少?)。

    再来说一下存在即合理和价值观正确的问题,这个很难去掰扯清楚,但从我自己的观点来看,价值观应该具有普适性,也就是主流价值观,那社会主流价值观是需要引导的。为什么要有主流价值观?我特立独行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但必须是少数。主流价值观大方向的一致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但我并不是说所有人的一切价值观都要与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分毫不差,一是做不到,二是没必要。这在家庭婚姻关系中也是如此的,如果家庭成员中价值观偏差很大,要么分家要么离婚,否则一定不和谐。另外,关于剧中现象是否存在的问题,我从来没有否认过现象存在,但我想要表达的是,在它存在的同时,我们如何利用这些现象来找寻本质,来发掘社会问题,从而再找到答案。而不是单纯的让观众爽了就可以了~

    《三十而已》这部剧,是给广大即将步入30岁或刚刚度过30岁的一众人群来看的,人生很多岔路口,三十岁的选择非常重要,我们来讨论30岁的价值观,我觉得没有问题,不知道触及了一些人的什么神经?

    继续说一下剧中的人物设计,钟晓阳??只对钟晓芹喊姐姐?我看他已经喊了一票姐姐了。这是个男小三么?在明知钟晓芹有老公的前提下,还只暖钟晓芹,只喊钟晓芹姐姐?剧组的恶意也太明显了吧?对付小三,无论男女,都应该立即划清界限~许幻山吃一顿小三潜在者的饭不行,钟晓芹吃一个雪糕、打一个车的小恩小惠也不能接受~

    许幻山是没长大的孩子么?编剧应该再发挥一下想象力,许幻山的丑化还不够~

    陈屿,不懂爱和不会表达爱是不一样的概念,这个人物的塑造我也是很不懂哎~另外,婚姻出现矛盾,一定是两个人都出现了问题,而不是单纯一个是大恶人,剧组真的是太理想化么?还是存有太大的恶意?

    三十岁选择的优质男必须是Hongkong的,还要是美籍的?爱好必须是潜水、看极光、开游艇?三十岁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点地气了吧?这和追求品质生活、精致生活没有必然的联系。物质只是锦上添花,品质是一种生活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剧组的价值观,就这?Make love已经不是在一起的评价标准了??剧组在宣扬什么呢?迷之不解~~难道三十岁就是性的随意??王漫妮一会开放,一会又担心抓不住,她太拧巴、太矛盾了吧?还是剧组自己还没想好?剧组的导演想要和编剧make love然后说,对不起我们没有在一起,只是性的需求??恶臭~


    最后一更

    很多评论我认真的看了,有很多很有道理,随着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塑造确实有些改变。但你说人物塑造很饱满?我不敢苟同~

    首先,三个主人公的感情线上,遇到的全是渣男,这概率100%啊,你还说编剧不是极大的恶意么?钟晓芹遇到的是自私、冷漠的丈夫;顾佳遇到的是幼稚、出轨的爱人;王漫妮遇到的是套路、欺骗、包养的恋人。所以,编剧在作什么?在贩卖焦虑?在制造恐婚?在搞性别对立?

    其次,还想谈谈具体的点,我为什么说这部剧的价值观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在我们说王漫妮拜金的时候,剧组说这不是拜金?

    来自本剧编剧的微博

    那我想浅薄的谈谈,我觉得三十岁应该怎样吧~虽然我也没想明白(三十岁的正月十五,我独自大哭了一场,那时的心境是觉得三十岁,很多的梦想没有达成,而且很可能未来永远达不成了,那种无奈和无助让我觉得可怕又可怜,男性如此,我想女性亦然,倒不是人人都会大哭一场,但那感觉确实很好)

    钟晓芹的离婚太过随意了,三十岁的家庭不一定各个幸福,也不会全部糟心。婚姻不是枷锁,也不是坟墓。三十岁的我们不需要那么冲动,你说陈屿对钟有没有爱了?钟对陈又有没有爱呢?三年多的感情,你对猫、对鱼都有了感情,何况是人?并不是说婚姻一定要绑定一辈子,我只是想说三十岁的婚姻应该更加成熟一些,懂得包容,学会分析,想着解决,而不是冲动下的离婚。你再看看剧组怎么安排钟晓芹的离婚呢?离婚后感觉她释放了自我,突然变得“财务自由”,没有孩子也是一件大幸事,要多爽有多爽。剧组的经济独立和思想独立,太过自我,太过自私了。女性真正的经济独立,不应该只停留在自己赚钱自己花,那是法律上16-18就能做到的事情。

    王漫妮实现阶层跨越,只想着通过嫁人么?是想告诉所有的傻白甜,等吧,天上总会掉馅饼的。三十岁,是应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但三十岁的想要,应该贴合实际,应该符合自己对自己的定位。现下很多三十岁的人,并没有很好的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但剧组不但不讨论,不但不回避,还要大肆宣扬,就为了让观者爽??如果你三十岁,你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那么你要去审视自己吧?应该去做各种努力吧?王漫妮做了什么?大概是做了个梦~

    女性的母性光辉,对家庭的付出难道就不能是女性成功的判断标准之一么?一定要不破不立么?剧组告诉大家,只要女性做了妈妈辈做的事情,那就是失败的,只要做了妈妈辈不敢做的事情那就是成功的。狗屁不通!!编剧那么恐婚,那么盼望着别人婚姻不幸,那么希冀着别人各个都离婚吧?阴暗丑陋,又满满的公主病~

    剧组对社会现象存在的不当的价值观,不但不去深刻挖掘和探讨,还助纣为虐,大肆宣扬和武断引导,给那些社会问题背书、站岗,不可为之不邪恶!!!

    还有剧组对跪舔欧美的嘴脸,真是让人作呕!欧美永远高大上?描绘的什么潜水啊、探险啊,巴拉巴拉。你先了解了解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再回来创作吧,在那明里暗里的贬斥自己的文明,看到莫奈就跪下,小孩非要搞的像国外的孩子,怎么着?精英教育非要像国外看齐??《小时代》都没你那么扭曲~


    写在最后

    对于到现在为止的《三十而已》,我想说,你们为之疯狂的,就这?

    一星送给你们这些价值观扭曲的创作者~

    在我这,无论你拍的怎样,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就应该禁播~

  2. 中产阶层几乎就是现代生存焦虑感的原始制造者和唯一代言人。

    首先感叹一下,顾佳的剧本人设应该是仙女吧,贤妻良母、略施小计就轻松把丈夫身边的花蝴蝶弹走、该出手时就出手(暴击木子妈妈那一段不要太爽)、打进富人太太圈放长线钓大鱼、懂得为高危生意提前铺设后路(接手茶厂)、对朋友也是二话不说两肋插刀……几乎可以说是毫无槽点。

    拎得清的中产主妇

    沈杰公司生产线爆炸之后,顾佳对许幻山说:

    烟花公司就跟烟花一样,看着特别绚烂,只要炸了也就烟消云散了。我们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坐在火药桶上的。

    这大概也算是当代中产阶层的最真实写照了吧,被艺术情操冲昏了脑子的许幻山看不清,作为妻子的顾佳可是非常拎得清的。

    铂金包那一段之所以精彩,不在于那个被爱马仕吊打的香奈儿包包(这不都大家一早知道的事实了吗),而在处于这攀比、尴尬和金钱漩涡中心的顾佳如何看待这件事。

    羞辱?不甘?难堪?

    上面那些情绪顾佳都没有,反而冷静且迅速地初步评估太太圈的情况,马上安排(虽然很吃力)了铂金包的购买事宜,而且还听取了王漫妮的建议,加码拿下了一个限量款,这才在下次合照中躲过了太太们残酷的剪刀手。

    这不是司空见惯的虚荣心作怪,背后隐藏着的是中产阶层强烈的焦虑感(虽然许家已经算是中产阶层顶端了)。

    中产阶层几乎就是现代生存焦虑感的原始制造者和唯一代言人。

    叔本华曾经说过,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则痛苦,满足则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富裕和贵族阶层(old money)牢牢占据着社会的优质稀缺资源(太太圈下午茶非常形象又直白地把各家家底数了个遍),普通工人阶层正在忙于一日三餐(见单集片尾的小短片,非常细腻又真实)的张罗,他们分别处于生活无聊和痛苦的两个两个极端,焦虑感根本没有插足之地。

    只有吸收了贵族阶层品味但物质水平远远未达到富裕阶层的中产,才终生处于一种可得未得又有希望得到的生存焦虑当中,就像不断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一样,在一次又一次的希望落空中耗尽生命。

    说到底,这只是一次阶层晋升不得的落空感,但晋升通道本来就狭窄,付出的成本越大,连本带利赔钱的机率就越高。

    顾佳也在赌。

    但不得不说,顾佳人设的讨喜之处在于,即使每一秒散发出浓浓的中产阶层焦虑感,但她的出发点却不是为了自己享乐,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家小孩教育和公司发展(这种牺牲又会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女性独立,这个我们在后面会继续讨论,这里先跳过)。

    融入太太圈不是她的目标也不可能真正做到,正如她自己和许幻山所说的,难道她买一个限量铂金包、在别人发朋友圈时不被裁掉就意味着真正进入人家的圈子了吗?人家太太月均十几万的零花钱是她一个中产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吗(起码不能长期支撑)?

    她知道圈子的门槛在哪里,而这个门槛是她和许幻山努力一辈子都不可能攒到的钱。

    她的真正所求是要为公司揽下新客户,该怎么处理怎么走自然也就不涉及到什么个人颜面问题,没有了那种强行融入不得的面子问题。

    这样,她后来的想要盘下甜品屋独立经营、为太太们下午茶提供一个固定场所、方便她收集信息的决定,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如她对王太太所说的:

    我知道我这种家庭收入的人,不应该混到这个圈子里来,但是你有的,我没有;我有的却能够帮助你站到合影的最中间位置。

    她知道她永远没有办法打一场王太太一直在打的战争,但她也完全明白自己的价值,是可以帮助王太太打赢这一场战争,而她需要等价值的回报。

    有人曾经说过,世界根本就没有中产,中产只不过是比较精致一点儿的无产而已,顾佳/许幻山家庭主业是烟花公司这个设定,真的是非常的贴切和讽刺了。

    另外一个让顾佳人设大大加分的是,她并没有将这种阶层晋升的焦虑感强加或传递给儿子身上。

    当子言不想去骑马术的时候,顾佳并不是竭斯底里地向儿子发难,诉说自己为了他受了多少苦花了多少钱,责怪儿子不理解自己的苦心,而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晓之以理,堪称完美母亲的典范。

    育儿常常有两种极端,一种是完全的放任不管,一种是将自己的意愿100%强加在子女身上,这两种其实父母是省心省力的,因为他们几乎是把长大成人的责任完全交到尚未准备好的子女身上。

    在潜移默化地将一个更大的世界展示给子女看,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成长,这才是最困难的,因为这背后不仅需要付出常人难以看到的努力,更需要不一般的情绪控制能力。

    默默为自己努力容易,默默为别人而付出可就难多了,即使是为了亲身子女,也并未见得容易。很多人这样做,更多的是为了让对方有负疚感,让对方对自己感恩。能够控制自己,不把这种付出所带来的情绪转移到对方身上,难上加上。

    家庭是女性独立之路的障碍吗?

    在顾佳那些大大小小的困扰和麻烦背后(儿子入学问题、公司丢失大客户、屏蔽想要靠近丈夫的女性、职场性骚扰等),有一个真正的问题一直未被提出来的,起码在前面在播的这些集当中未曾提及的:女性独立与家庭的关系问题

    很多人会质疑顾佳的选择,觉得她全身心放在了家庭里,万一日后丈夫变心,她可能会变得一无所有,特别是林有有的出现,似乎在为顾佳的完美婚姻大敲响钟。

    在大热的《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里,女主母亲萝丝曾经说过:

    当女人的生活由男人的一时兴起决定时,它是多么的不确定。你父亲也毁了我的生活,他一瞬间就夺走了一切。

    而这还是萝丝有一个非常深爱和宠爱她的丈夫的前提下,是不是和顾佳/许幻山的情况很相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处于婚姻当中的中国女性,突然和“有屌即原罪”的男性一样,变成了众矢之的。

    现在中国女性平权讨论慢慢出现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自由派的人开始有意无意攻击那些愿意留在婚姻中、且安于成为全职家庭主妇的女性。

    这个意想不到的舆论转向其实还是蛮新鲜的。

    七八十年代美国正值盛期的第二次女权运动在以男性为主的政坛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但凡加上“平权”“性别歧视”字眼的提案,知时识趣的政客们都不愿意冒着被公众唾弃的危险而投反对票。运动最后落到一个惨淡收场的结局,反而是因为中上层家庭中的保守女性向自由派发起大面积的反攻,其中又以菲莉丝·施拉夫利成功阻止《平等权利修正案》造成的影响最为深远。

    而现在,我们似乎面临着和美国七八十年代女权运动相反的一个风向:家庭主妇究竟算不算得上独立女性群体的一分子?

    直接将回归家庭的女性踢出独立女性阵营是将事情简单化的粗暴处理和一刀切的省事逻辑,女性独立的本质在于经济和人格独立,在于不断打破以往依附男性所带来的天然脆弱性,而和是否是全职太太没有必然的联系。

    按目前的人设来看,即使日后许幻山作妖(出轨或者艺术家性子发作)导致婚姻失败,顾佳也可以很好地继续勇敢往前,重新振作起来好好生活。

    因为在这个婚姻里,许幻山是她的生活伴侣,而不是主宰她人生的主人,对于婚姻的经营、对于子女的教育、对于自己努力的方向,这些都是顾佳自己的选择,她并没有把她应负的责任卸之他人,也不对他人有过多的期待和要求,一切都在一个恰当且经过理智衡量的水平之中。

    在独立性层面,(初期的)钟晓芹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当初那婚也是被父母赶鸭子上架相亲走过来的,对于恋爱双方的相处仍然停留在偶像剧里(我并没有说陈屿就对了),工作上是真正的YES女士,甚至对于自己是否想要孩子这件事,她其实并没有真正问过自己是不是想要这个孩子,因为孩子问题和陈屿之间产生的所有矛盾根源不在于她想要这个孩子,而在于陈屿不想要这个孩子。

    假如一个人的生活大部分是由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所组成,那么这种生活就是虚假的,是不属于你自己的。

    顾佳和钟晓芹截然不同,她对自己的生活规划和家庭经营都有着清晰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当然这种规划是包括了丈夫的),几乎到达了一个中产独立女性能够企及的最高精神高度了,但仍然会让观众为她捏把汗,更多的是担心日后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甜品屋会不会一个伏笔?)。

    除却经济能力之外,社会对婚姻中的女性的道德责难也是阻碍她们走向真正独立之路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许幻山在育儿师聘请一事上的强烈反对态度完美折射出整个社会对男女养育后代的刻板印象。

    男女平等的口号喊起来容易,但真要落到实际的家庭经营选择上,区别对待和道德谴责用起来不要太溜就是了,已婚妈妈想要再次追求事业,马上就会被指责不爱家庭不爱孩子,顾佳甚至还被扣上爱慕虚荣和沾染富太太贵气这样完全是转移话题的罪状。

    顾佳的大困境是制度性的非个人的,和许幻山无关,和是否成为全职的家庭主妇的决定无关。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女性自己就必须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之外,还需要政府大力推动社会对家庭主妇所创造的价值的广泛承认,在法律层面最大限度地保障女性在婚前婚后的利益。

    这种诉求看似是在家庭范围之内保障女性的独立性,但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早已经超过家庭小圈子,而是要突破“丈夫”“妻子”的局限性,在一个更为广泛的范围内追求社会男女平等。

    不然,为了降低日后的生活风险,但凡能够自给自足的女性,都不敢轻易选择走进婚姻。


    个人公众号:DramaMatters

  3. 这剧应该要播完了吧,这些天大家的留言我也都有看,无非是两种,同意的或者不同意的,不过无论同意与否,这都是王漫妮的人生,也是你们自己的人生,大家如何选择,如何看待曼妮,与我都没有什么关系,自己的人生,还是得自己负责。

    因为每次登录豆瓣都有小红点提示,看到一大堆留言,说实话体验不太好,因为大家争论来争论去,也无非就那么两种答案,但每次看留言实在有些影响我上豆瓣的节奏,反正剧应该也要播完了,所以从今天(2020年8月8日)开始,希望大家无论同意与否,都不要再给我留言了,我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处理,这样这个帖子慢慢能沉下去,那也很好

    如果从今天开始(2020.08.08),还有留言的,不管写了什么,我一律做删除处理了,实在不想每次上豆瓣都看见小红点了,希望大家理解,谢谢

    以上

    既然帖子被顶上来了,以后可能还会有很多人看见,所以声明一点,我对王漫妮的评价只截止到她游轮上遇见海王,后面我已经弃了。虽然我很期待编剧后面能让漫妮成长起来,但也不想再浪费时间看了。

    所以,如果漫妮后面有转变,我很开心,但不在本篇文章的讨论范围内。

    然后重申一点,讨论的只是角色,是剧中的人物,抛去剧情人身攻击的,您省省吧,我这人脾气爆忍不了,不然我会删帖拉黑一条龙

    完毕,进入正文

    我看剧一般不喜欢吐槽的,但最近看了一点《三十而已》,有些话真是就在嘴边不吐不快。

    必须说,这个剧的营销我是服气的,每天从早到晚,都有N个热搜顽强的挂在榜上,恨不得买断热搜榜的半壁江山,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都能拿来上热搜,以至于你再不想看,都忍不住点进去看几眼。

    所以抱着先了解才有发言权的想法,我快进着看了几集。

    看完之后,最大的想法就是,这部剧想要传递的价值观,让我非常的迷惑。

    编剧说选取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女性作为典型,想要反应女人到了三十岁之后所面临的困境,但我通篇看下来,女性的不容易确实感受到了,但可惜,只存在在台词里

    这剧的绝妙之处,就是在台词的处理上,会让你感觉特别的接地气,无论的顾佳为了孩子上幼儿园做出的种种努力,还是王漫妮夜深人静时候,极具文艺范儿地坐在自家沙发上的“社畜”独白,都能瞬间让你觉得,啊,这么惨的生活,可不就是我。

    但是回到人设上,又会让你觉得,这些人离你的生活,十万八千里远。

    整个剧里,唯一能让我觉得稍微接地气的,应该就是钟晓芹了,普通的女孩,有着一份普通的工作,和一个十分“气人”的“直男中的战斗机”的老公。

    其中钟晓芹每天所经历的那些柴米油盐、乌七八糟的生活琐事,才是我们每个人到了这个阶段,所必须要面对的。

    但是,因为钟晓芹是上海本地女孩,所以相对于万千在大城市打拼,想要在大城市扎根的草根女孩来说,就已经高了不知道多少个层次。

    但毕竟,抛去她上海人的身份,她所展现的生活状态,还是可以让人有共鸣的,所以,我觉得这个角色塑造的还算及格线以上吧。至于顾佳,因为她的那个富太太圈儿离我太过遥远,所以也不好评价。主要,还是来说说被称为“社畜缩影”的漫妮同学吧。

    女性努力的价值和意义,只是为了找个有钱人嫁了吗?

    热搜上前两天有个热度很高的话题,说漫妮是北上广社畜的缩影,但我只想说,剧组营销的同学,社畜已经很惨了,咱们就别再来碰瓷了好吗?

    漫妮的这部分剧情里,就正好对应了我上文所说的,这剧的台词和人设的极度割裂。人物说出来的独白,全部都能戳中你的痛点,让你觉得,啊,这可不就是我,然后就自动把自己代入了漫妮的角色。

    漫妮说的最戳心的一句台词是“一台饮水机一百块,但我拥有的只是个饮水泵,让人负担不起的,不是这些东西的价格,负担不起的是带着它们一起搬家。”

    这种搬家的经历,想必每个在大城市打拼过的人都遇到过,确实,有很多时候,东西不是买不起,只是会占用太多空间,会让你在搬家时怀疑人生。

    可是,漫妮一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充满“文艺气息”地感叹自己的生活,另一边,她为了不被房东赶来赶去,为了在上海扎下根,又做了什么呢?

    本身月薪一万五,按照国情,扣过五险一金之后,到手的应该一万三都不到,然后,之前的房租已经七千了,她现在,同意和房东续租,一个月八千五,用自己将近三分之二的工资,来保住这个“别人的房子”。

    理由是,“每次坐在阳台上,看下面热闹的人群,就觉得自己是属于上海的。”

    想住的好一些有错吗?当然没有错。尤其对于女孩子来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住的近一些,住的好一些,当然无可厚非。

    但漫妮的问题是,她住这房子的代价,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能力所及。

    换一句现在流行的话,就是她的能力,完全配不上她的野心。

    漫妮显然是有野心的,她不满足于回家乡找个安稳的工作,就这么庸庸碌碌过一生,可问题是,为了留在上海,她自己真的做过什么切实的努力吗?

    她的努力,就是不惜花费自己一半以上的工资,也要打肿脸充胖子,住在市中心的繁华地带,然后每天看着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假装自己是个上海人吗?

    她的努力,就是已经工作8年了,仍然是个月光,超过一万块钱的花费,都需要信用卡分期才能付得起吗?

    想要在上海扎下根来,难道不是应该努力存钱买个属于自己的小房子,不再被房东所左右吗?为什么是一边忍气吞声受着房东的盘剥,一边继续月光?

    所以说,她所有一切的努力,不过是为了维持自己内心的那份虚荣心,幻想着自己做奢侈品的柜姐,有一天能够钓到一个高富帅的金龟婿,然后自己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跻身上流社会,光明正大地拥有自己想要的“精致”生活而已。

    可北上广的广大社畜们,是这样的吗?

    我身边的每个女孩子,都是认真而努力的,她们都有着自己的一些小虚荣,小精致,但是,她们也清楚,这些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靠着自己的双手,一步步打拼奋斗得来的。

    多少人在凌晨2、3点的北京上海拼命加班,修改方案,完成调研,就是为了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多少人每天不知道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了多少,却还是在努力地硬撑着,只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凭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买到一方自己的落脚之处?

    恕我直言,真正对未来有规划有要求的人,真正的独立女性,有的是我即便不靠男人,也可以在大城市立足的野心,也一直在修炼与之相匹配的能力。而不是已经在这个城市待了8年,自己还身无分文,处处被压榨,留下来的唯一途径,却是要通过嫁给一个有钱的男人

    有人说这部剧在讲女权,我想说,女权也不想背这口大锅,这分明就是打着独立女性的幌子,行的却全是依附男人的事实。

    或许有人会说,漫妮虽然想嫁个有钱人,但是在遇到游轮男时,她的头脑还算是清醒的啊,不接受别人的礼物,不让别人给她升舱,也不想别人给她租房子,还是想要靠自己啊。

    没错,这正是漫妮这个人物设定的别扭之处

    所以我刚刚才说,她是典型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

    她既想要嫁个有钱人,又不想让有钱人觉得,自己是因为图他的钱才会和他在一起的,总是想要保持相对的独立,但问题是,她的那些钱,足以支撑起她想要的独立自主的生活吗?

    不能。所以漫妮总是陷在矛盾里,她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应该独立,应该不靠男人,可做的所有事情又都是在吸引这样只能把你当做金丝雀的男人。

    从这一点上讲,漫妮这个人物,其实也真的挺悲情的,尊重,爱情,独立,自由,她各个都想要。

    可是姑娘,这里是上海,要么你就真的是个super girl 像顾佳一样,样样都好,那你可以尽情的去乘风破浪,追求自己想要的,自己满足自己就已经非常好了。

    要么,就干脆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野心又不小,放下清高的身段,甘心做一个富豪身边的金丝雀,也能得到她想要的生活。

    要么,就干脆放下自己的野心和挣扎,或者找个条件差不多的一起奋斗,或者干脆回老家。

    不过以曼妮的性格,这最后一种情况,好像又不在她的选项当中。

    那到了最后,什么都想要的人,往往就只能什么都得不到。

    再说回社畜,鄙人不才,生活中也接触了大量的北漂社畜样本,每个女孩,都活的鲜活而热烈。

    有些人的家境条件优渥,二三线城市父母可以提供很好的生活,但就是喜欢到大城市来体验生活,所以她们可以活得恣意,无所顾忌一些

    说实话,这样的人,才适合拥有漫妮这样的生活,她们追求生活的高品质,不是为了彰显什么,只是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愉悦,她们在大城市奋力打拼,也不是为了让自己最终能在这个城市扎根,很大概率,体验过之后,她们还是会回到自己本来的生活中去的

    还有些人,智商情商能力俱佳,真的是职场上的一把好手,她们也会为了取悦自己,满足自己的一些小心思,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自己好的生活。

    但是这种生活的前提是,她们对未来永远有明确的规划,永远有自己的安排。工作几年要攒到多少钱付首付,要不要和老公一起加把劲儿,给儿子换个学区房,父母年龄大了,什么时候需要接过来,物质条件有没有保障。

    这些所有的一切,都在她们的计划之中,所以,工作8年了还月光这种事情,别说月薪只有1万5,即便是月薪3万,她们也是绝对做不出的。

    还有一些,就是真真正正的社畜,工资说高不高,说低也不算低,常年在社平工资上下徘徊(多说一句,北京的社平工资没记错的话去年应该已经过万了,所以没有很低),工作说不上喜欢,但是也没有辞职的勇气,小城市回不去,大城市待得又觉得没有归属感。

    但恕我直言,这样实实在在的社畜,可能会存在月光的现象,但是不可能像漫妮一样,肯花掉自己三分之二的薪水来租一个房子的。因为,这在他们平凡且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里,完全算不上一个必选项。有那个钱,他们可能宁愿出去吃顿好的,或者干脆把钱攒下来出去长途旅行一次。

    所以,亲爱的漫妮同学,请不要再来碰瓷北上广这些平凡且努力,比你的生活不知道要惨淡多少倍的社畜了。

    另外,我也真的不太赞同漫妮同学的价值观。还是那句话,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应该有清醒的认知。

    不要一边标榜自己是“独立女性”,一边想着的却是嫁个高富帅。

    最后,再说一点,有人说,漫妮其实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好,然后遇见更好的人。

    让自己变得更好,然后可以遇见更好的人,这当然是一个值得称赞的想法。

    但这个想法实现的正确顺序,应该是先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是整件事情的因,然后,遇见更好的人,是努力之后所结出的果。

    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所要实现的目标,自始至终都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至于能不能遇见更好的人,那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不是我们刻意让自己变得更好,这个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遇见对的那个人。如果一开始,想努力提升自己的目的,都只是为了掉个金龟婿的话,不好意思,这样的努力,在我看来,太过肤浅了。

    写在最后:很少写吐槽的文章,因为其实再烂的剧,也都有它的闪光点在,这部剧目前才播了三分之一,虽然目前漫妮的行为,在我看来很“别扭”,但也说不准这种“别扭”就是编剧故意安排出来的,就是为了展示这样一种现象,最后会让漫妮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真正成长起来,真正变成一位让我敬佩,自带光芒的独立女性。王漫妮,我期待着你真正成熟的那一天。

    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和周围的人都有不同,我也只是看见身边的“社畜”而已,所以,如果有不同看法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但是只欢迎合理的探讨和辩论,想要找存在感,或是人身攻击的,为了评论区的和谐,我会酌情删评论~~

  4. 如果要靠物质的欢愉来推迟年龄到来的种种焦虑,那年龄不是标签而是永远无法摆脱的枷锁;生命不知道将走到哪里,年龄连路标的作用都起不到,只是越发接近终点,内心越是感到平淡和自由。

    不放剧照,放去年在上海拍的照片吧~

    “恶俗,就是将本来糟糕的东西装扮成优雅、精致、富于品味、有价值和符合时尚。”

    ----保罗·福塞尔《恶俗》

    本以为这个剧是展现现代女性对于年龄偏见的反抗,谁知道是打着三十岁和独立女性的旗号来跪舔观众,还要让观众来对所鼓吹的价值观来买单,我TM对这个剧的三观简直是要爆了。剧情逻辑烂不烂、通不通、各种撕逼撕同事撕领导撕小三撕男人我这里就懒得吐槽了,在对于剧里那些烂事的理解上每个人感受千差万别,所以我这儿不聊事,来聊聊理

    女性或者男性想要走向独立,在我看来,需要靠两条腿:经济独立、精神独立

    用精致穷、百万珠宝是女人的梦想、房子面积决定人生视野、单身后投身消费的畅快、所倡导的消费占据人生意义的比例等逻辑,打断了经济独立这条腿;用傻白的女性角色、女性当事人的第一视角把锅全部甩给其他人、夸大亲密关系的琐事、夸大单身消费的快感和持久性、网络爽文的故事性,打断了精神独立这条腿。明明是把女性独立的两条腿都打断了,还要让这个剧的受众们跪在地上高呼赞扬,这叫杀人诛心。两个字:恶俗。

    首先说说对于人设和剧情的设置,真是跪舔观众。这个剧的受众估计是女性居多,以3个30岁女性面临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儿女、为人同事和下属、以及社会上的种种骚扰的焦虑困惑为插入点,写了一堆糟心的事情来迅速抓获观众的同情和代入,虽然比较俗套但也没什么,毕竟大家周围的环境确实这个鸟样子,但是靠放大其他人的污点来引导观众情绪来给三个主角建立好感,这样不好吧?

    1. 王漫妮那个抢她客户、采用一堆小伎俩以及拿小票积分对她栽赃陷害的同事,自然是吸引了一堆弹幕口水,可是第一集开头,王漫妮靠保安使小手段让自己抢到了限量的单子,这事儿怎么算?如果这件事是她那个同事干的,那弹幕自然又是一顿骂,可为什么同一件事情,一个人做叫奋斗,另一个人做就叫不要脸?这到底是编剧的陷害还是观众的谋杀?

    2. 顾佳的人设近乎完美,但完美的不是生活啊,两个人的分歧主要在3个方面:a.育儿理念;b.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不同,简单说就是互相不理解,或者即使能get到对方的点,也不能跟着对方一起high;c.对于人身风险(烟花隐患的责任代价)和投资风险(顾佳从换房子、到贷款买名牌包拿下乐园单子、到盘下太太圈聚会打探消息用的店、到茶园...每一步都是搭上全部身家加贷款加杠杆去做)的偏好,由于性格原因等,存在很大差异。观众开启上帝视角自然是要同情顾佳的种种付出,可是许幻山作为当事人,在肩上背负老婆儿子和银行贷款的情况下,看到自己老婆接二连三做出这种刀口舔血的高风险投资行为,作为观众看热闹不嫌事大也就罢了,可不至于傻得看不出顾佳一旦走错一步,家里经济立马一地鸡毛吧? 还有就是对太太圈的黑化,真TM笑死老子了,黑化都黑得这么low了吗,把白天拿望远镜看星星嫌望远镜坏了、梵高的睡莲...这些梗都拿出来,简直是来满足屌丝对精英阶层的意淫。攀比自然是有的,可是穷人之间就不攀比了吗?

    3. 钟晓芹和陈屿这对儿,相比于前两对儿那些观念的、价值的冲突,就是一些琐事,俩人都有问题,多磨合多成长也就好些了。陈屿可真是被弹幕喷惨了,我怀疑这角色塑造就是让观众拿来泄愤的,硬挑几个点给陈屿洗白也没必要,但我更愿意去相信,一个敢自己顶雷去报道一篇人文关怀文章的编辑,一个晚上顶着暴雨下车帮人摊位搭篷的人,算得上是这个社会上难得的好人,一个在老婆生日那天又点歌又费九牛二虎之力订吃饭地方的人,不太可能在忙碌的间隙也故意不回对方消息。可是编剧这样设定了,陈屿这样做了,观众骂的爽了,看得开心,那好吧,那可能就是这样的吧。


    最让我愤怒的是这个剧的价值观,我TM感觉就是在物化女性、物化人;更让我TM感到恶心的是,这个剧打着追寻自我,打着女权的旗号来物化

    第一集的时候那个离婚的老阿姨来王漫妮店里买珠宝,王漫妮说出一句“这是所有女人的梦想”,询价后老阿姨回了句“你都说了这是所有女人的梦想,才100w,不贵的呀”我TM听完简直要原地爆炸,这TM什么玩意就女人的梦想,什么叫梦想才100w不贵,那是不是那些一辈子赚不到100w或者不足以拿100w来消费这个珠宝的女人,就不配拥有梦想?

    钟晓芹在30岁那天化妆的时候说30岁值得用更好的口红(口红还是啥化妆品来着,记不清了,大致这意思);王漫妮在换租房子的时候跟钟晓芹说房子面积(面积还是品质来着,记不清了,大致这意思)决定人的眼界;穿插的广告顾佳说三十岁值得用更好的面膜、给家人用的东西要更好的品质;钟晓芹离婚之后刻意夸大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三十岁本来感觉可能还没什么,结果非要变得三十岁的意义就要过“好日子”,就好像是如果不这么精致,生活就没意义了一样,WTF?剧情发生的背景是在上海、王漫妮是在奢饰品店上班、顾佳家是住在外滩旁的豪宅、王漫妮和梁正贤的艳遇是在豪轮的行政仓、梁正贤的人设、太太圈的设定...

    这剧总体来说,就是三十岁值得追求(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三十而已,就这样的三十岁,谁不想呢?就给自己花钱这点事,都能把观众爽的一逼,把导演编剧爽的一逼,就能解决三十岁上上下下的焦虑了?拍个后浪你们骂声一片;拍个小韭菜通过太太圈、通过豪轮艳遇来实现阶级跃迁,最终过上了后浪般的生活,你们就疯狂跪舔,疯狂代入,豆瓣评分都能高达8分多?

    三十而已这个名字就很有问题,如果年龄只是标签,又何必如此在意这事?在大城市漂泊的年轻人注定极少数能上岸,绝大多数最后还是要在三四十岁的时候重新面临选择。如果像这样的三十而已,到四十不惑的时候,会惑还是不惑呢?你知道现在四十岁的人心里想的什么吗,我反正不在乎,十年之后,到那时恐怕也没人会在乎四十岁的老家伙想的什么。

    三十而已,去享受物质生活,去精致穷,虽然大部分人不可能一直精致下去,拿信用去透支未来,让自己再多精致那么几年,你还年轻,你值得在被这个城市踢出去之前,被资本榨干最后一滴血。这大概是这个剧所说的三十而已的意思吧。

    醒醒吧,三十岁,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不要在意这个剧说什么,不要在意我说什么。


    如果要靠物质的欢愉来推迟年龄到来的种种焦虑,那年龄不是标签而是永远无法摆脱的枷锁;生命不知道将走到哪里,年龄连路标的作用都起不到,只是越发接近终点,内心越是感到平淡和自由。

    (完)


    以上是写在7.25号,以下写于8.4号,主要是看完本文下面的评论之后的感受和一些说明。


    其实所有的留言我都是及时看了的,主要是觉得这剧实在没什么值得讨论的地方,再加上评论的人那么多,豆瓣只要楼主有回复就会有提醒,可能我在回复别人时总打扰到其他楼层,就没有作过回复。并且我连每个回复的人的主页也都点开来大致翻了翻(我是不是太闲了TAT),对大致都是些什么人有一个预设(虽然先入为主并不好,却是理解人们的一种简练方式),也能更清楚得理解,原来这样的人喜欢这样的剧,原来这样的人不喜欢这样的剧,说实话,看你们这么多人的评论,蛮有意思的。比看这个剧、以及看这个剧的底下的评论,对我而言都要精彩得多得多。补充这段,一方面作一个象征性的回复,一方面把我看完你们评论的一些想法再写一下,看了看底下的评论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吧:

    1.很多评论是在骂这剧的剧情、角色塑造。

    这点我是认可的。但是有很多人是在骂角色,比如骂里面哪个人物渣,哪个人物婊,虽然同样也是给了这剧低分,但是我不认同这样的评价方式,在我看来观众因为剧里某个人物不喜欢而给出低分和编剧为了高分而跪舔观众,这两件事一个逼样!对于这样情绪化的观众,活该被编剧讨好;对于这样的编剧,舔狗终究一无所有。烂不是烂在角色,而是烂在角色塑造。多么阴暗的角色设定都是ok的,问题是塑造得有个自然的过程和推进好吧?这个剧前一秒还那样,后一秒就变成那样了?我tm懒得吐槽有多少个情节是讲不通的,如果有人非要让我举例这剧到底哪里剧情不通了,是不是我没看懂?我也只能一笑了之。而且,不管剧情多烂多俗,我通篇都几乎没怼这个剧的剧情,这剧把我点着火的地方就是TMD打着女性独立、打着三十而立的旗号来夹带私货还把观众当煞笔。

    2.留言有很多是针对于我上文第一段的评论(不用往上翻了),第一段原文如下:

    “1. 王漫妮那个抢她客户、采用一堆小伎俩以及拿小票积分对她栽赃陷害的同事,自然是吸引了一堆弹幕口水,可是第一集开头,王漫妮靠保安使小手段让自己抢到了限量的单子,这事儿怎么算?如果这件事是她那个同事干的(这句话我重新增加了加粗标记以方便有些理解力不够的沙雕更好的理解我整段的意图),那弹幕自然又是一顿骂,可为什么同一件事情,一个人做叫奋斗,另一个人做就叫不要脸?这到底是编剧的陷害还是观众的谋杀?”

    针对这段底下回复大致意思都是在说我,a.“屁股(价值观)歪的不行看完第一段就看不下去”,b.“看第一段评论就毁三观”,c.“靠保安小哥抢单和陷害同事这俩事能一样吗”,a和b两句,拿三观扣帽子的这种说法帽子太大我接不住,按照这些评论里的人一言一语零零散散的说法,我觉得是c的说法导致他们a和b这样的结论,下面我解释说明一下“c”:

    我TM什么时候表示过c.“靠保安小哥抢单和陷害同事这俩事是一样的”这层意思???你们能不能好好读一读,我原文指的“同一件事情”说的是啥,是你们得出的这个结论吗?看的时候是怎么理解的啊,就由此你们终于抓到了你们所希望的“我三观不正的结论”然后就把这帽子往我头上扣?这一扣可不得了了,对方所有的观点甚至整个人都能被全盘否定,这种方法是不是不管是撕不同的观点、撕同事、撕分手的对象,都是屡试不爽?

    也难怪,那些在第一段就产生歧义的人,恐怕不仅仅是他们说的“由此而看不下去我这整篇”,而是看不懂也太久没有看过长篇了吧,被爽文、爽剧喂屎喂习惯了,对万事万物没有耐性以一句“三观不正”就给终结了?我不得不说,NB;不得不说,就这样的理解能力,其实蛮适合这种剧的,嘻嘻。

    而且这类评论还有一个相对明显的现象,就是“抱团”评论,一层一层摞了好几层,蛮好玩的,可能这就是“乌合之众”的现象?这点纯属瞎猜,如有冒犯请见谅哈。

    (对于这第2点还有个悖论,其实就我说的这批人可能压根就不会再回过头来听我解释的啥,我甚至怀疑他们可能只存在于评论区,只存在于敲字回复骂我的时候,他们感到爽的那几秒)

    3.对于这个剧价值观和消费主义等观点的评论。评论的角度很多,有的人还洋洋洒洒评论了一大段,基本上算是殊途同归。可能就是因为你们这些评论,让我在看这剧和评分的时候,不至于把我自己的价值观崩塌,让我觉得我并不是一座孤岛。

    就写这些吧,我其实当时在写那个被质疑的第一段的时候也是有点后知后觉,最近几天生活里确实有点浮躁没有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情,在网上写这种烂剧的网评瞎哔哔,我也在反思自己。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我拍的这风格好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