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GREAT TEACHER ONIZUKA
导演: 阿部记之 伊达勇登 榎本明广 水野和则 中川聪 小高义规 香川丰 加藤洋人 石堂宏之 畠山茂树
主演: 高木涉 折笠富美子 绿川光 关智一 三石琴乃 野田顺子 川澄绫子 冈野浩介 冈村明美 诹访部顺一 绪方贤一 古谷彻 长岛雄一 冈本嘉子 矢薙直树 千叶一伸 矢尾一树 松谷彼哉 宫村优子 中山真奈美 白鸟由里 本田贵子 浅井清己 丰后敦子 村井每早 亚城惠 铃木胜美 挂川裕彦 绪方惠美 中田和宏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1999-06(日本)
集数: 43 单集片长: 24分钟 IMDb: tt0315008 豆瓣评分:9.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每年每月每天,全世界有那么多作品出现,无论是商业片、艺术片还是纪录片,背后都藏着一颗颗创作者火热的心,时间流逝,院线每天都有新的影片上映,很多有趣的、小众的片子逐渐地被尘封了,片子所记录的事也逐渐被遗忘,我是个恋旧的人。
《麻辣教师GTO》是由藤泽亨96年创作的漫画,暴走族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剧情大致脉络和其他师生题材的作品别无两样,别具一格的教师,带领一群问题学生,逐个的解决身上的问题,感化所有人后,再齐心合力解决几个大问题,留下些许青春遗憾后,最后是个大团圆结局。是不是很多同学会想起张卫健主演的《机灵小不懂》,和保剑锋主演的《十八岁的天空》,《麻辣教师GTO》的主角鬼冢英吉与其他牛x教师不同的是,他曾经是混迹神奈川一带的“暴走族”的头领。
那么“暴走族”,究竟是一群什么人?
暴走族是日本特有的文化现象,暴走一词,很多人听了都会摇头,可能不用弄清楚含义,也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好人:一群叛逆期的青少年,开着轰鸣摩托乱串,顺便再做点见不得人的勾当,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兴盛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的青年很难能体会类似的机车文化,同时期,中国的生产能力很有限,从国外进口过来的摩托车,由于当时国内几乎没有可以养护的地方,所以本田,雅马哈等厂商选择操作和维修更简单的车型,在国内销售,至今大洋、嘉陵等品牌依然在纷纷“致敬”这些车型。
暴走族,中文要怎么翻译才合适呢,类比到中文的环境中,翻译成黑社会,言重了,说成地痞流氓,又少了一些正气和英气,翻译成古惑仔呢,又没那么深的接触社会,可能用北京话中的“顽主”更恰当,不是仇恨社会,故意扰乱治安,只是厌倦了现有的生活,有自己有独特的看法,不想循规蹈矩的一群人,在日本文化中,暴走一词也是几经颠簸,意义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无论出自哪种语境,暴走始终带着一种决绝和自我放逐的意味。
暴走族是发达文明社会催化的恶之花,在日本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工业化加剧了社会的激荡和不安,年轻人对家人和社会充满叛逆,面对环境的高压与摧残,只能靠速度来消解不满。他们大多来自底层的家庭,怀着各种愤懑和不满聚集成帮派,四处游荡,1982年暴走族成员一度达到42510人,其中也不乏一些女孩,他们骑着改过消音器的摩托车,身着夸张的特攻服挥动各色旗帜,成群结队,带着年轻人叛逆期特有的虚账声势的骄傲。
暴走族少年,一方面对社会有这强烈的距离感,另一方面又迫切的需要归属感,他们夸张的在特攻服上绣上金色的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标志,招摇过市,各个暴走团体之间,分帮结派,以神奈川县和广岛县的暴走族最为出名,主要以20岁以下的国中生组成,过了20岁大多数就会退出暴走族,成员会为前辈举办隆重的送行会,退出的成员要么规矩的上班,要么继续读大学,要么直接加入了黑社会。
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暴走族的战国时代,动不动就是上千人的大群架,前暴走族成员岩桥健一郎说,“打架之前明明很害怕,一旦开始之后却像运动会一样,很认真,但也没有考虑什么严重的后果。可能因为当时年轻, 对死的观念比较淡薄吧,坦白说,其实就是觉得自己绝对不会死。”
文化上和中国一脉相承的日本,对暴走族自然无法容忍,其实暴走族通常的违法行为基本就是超速行驶,扰民,偶尔参与短程减速赛或在街头和其他团体的人斗殴,基本没有人会参与真正的犯罪,随着法令的出台和执法的严格,暴走族数量日益减少,到了2012年,只剩不到一万人,走进社会的他们,背负着暴走族、前黑社会等标签,也会被社会另眼相看,这种感觉就是,学校里天天打架的学生,开始表现好了,老师会认为是不是做了亏心事。
更多的人,抛去了原有的标签和习惯,穿上了正装,开始了正常人的生活,现在的暴走族已经脱去了原有的戾气,只是偶尔成群结队的以社团的形式在公园里骑行;
暴走族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却是二战后的日本,不可被忘记的一段现象级的时期,经历战争的洗礼,1945年战败后的日本如同一个新生儿,60年代正值青春期,暴走族的出现正是这个血气方刚,成长迅速的少年宣泄的出口,随着经济的复兴-泡沫-再复兴,少年经历了该有的成长,逐渐也脱掉了戾气,微观和宏观,关系是多么的微妙。
番外一·暴走族的处事哲学
1.凭本事吃饭
暴走族团体的制度和日本一般组织采用的年资制度是完全不同的,暴走族团体的成员是一群年纪相仿的人,从中却会产生首领、副首领、成员这种等级制度,也就是说,有力量的人、得到众人认同的人,才会成为首领。
2. 单纯的原则
非黑即白,没有中间的灰色地带,遇事不会退缩,哪怕是打一架,也不会草草的过去,用东北话说就是,能动手的尽量都别吵吵
番外二·暴走族的土匪黑话
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暴走族已经有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暴走族五十音图就是其中的代表,简单来讲,就是话不好好说,字不好好写,无视日文中汉字本身的含义,紧紧用谐音来为原词的各个假名选择替代的汉字,看起来威风霸气。(其实有点像原来中国杀马特的火星文,很好,很葬爱)
【夜露死苦】 日语请多指教的暴走文,原文为 よろしく,四个假名的发音,对应日文中的汉字,就是夜露死苦,剧中多次出现
【爱罗武勇】这个大家应该都能猜到,I love you
【怒罗江门】如此愤怒的四个字,你们一定想不到是-哆啦A梦的暴走文
【男一瞬蛇致一生】 这点有点难了,以我只会五十音图的日语水平,真是解释不出来,它的意思是,男朋友来了又走,只有友谊才能持续一生(什么鬼……)
【喧哗上等,宿题下等】是日本暴走族、黑帮会经常使用的黑化之一,意思指的“要干架吗,整合我意”,一般在斗殴之前用来充分展现己方气势的语句,宿题下等,正是它的反义词,指在家里熬夜看书,是很没出息的。
春节时候闲的无聊,把《麻辣教师》的动画片又刷了一遍。
群中的主人公叫做英吉,以前是暴走族的头头,通俗来说就是一个小混混的头头。不学无术。在动画片里他也被呈现成一个又蠢又好色,说话不着边际的人,被剧中的教导主任等视为不适合做老师的败类。
尽管他有上面这些放在一般生活中都会很遭人嫌弃的特质,但是在这个剧里,很多人会发现自己很难讨厌他。
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来想去只得到一个结论:因为他是极度真实的,也是极度真诚的。而这个真诚是以一种外人看来愚蠢的形式展现出来。
为什么外人看来会愚蠢?是因为他对社会性的,或者说超我的,道德的这些概念的不了解,他没有在这个层面上对自己进行深层的反思,或者在绝大多数层面对自己有所思考或者反思。所以才能够在剧里面以各种形式不去掩饰自己的欲望,比如希望和一个16岁的女孩子谈恋爱,不去掩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比如把看不爽的人猛揍一顿。
而正是这种真诚是他人格魅力的来源。因为人们渴望自己在现实中无法展现的东西或者无法做到的东西。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动画作为艺术作品对人性是有美化的。一个正常人如果把全部欲望都展现出来的时候,肯定不会像我们看到动画里这么简单。当然也可能是由于他的愚蠢才那么简单,他是一个超出常人般的愚蠢,所以他的欲望尤其的单纯和直接。
请注意,在这里的愚蠢并不是对他人格的一个攻击,而是指他缺乏深度思考能力的这个特质。
当人没有像他这么愚蠢的时候,你会发现人们会容易陷于过度思考的误区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其实是毫无选择的暴露在各种信息之中,并且会被动的捕捉并思考这些信息,就比如说各种犯罪的场景。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很多电视电影作品都是分级的,对于没有很多辨识能力的小孩子,还不适合让他们看到过多的犯罪的场景。
而在这个剧里,很明显的代表就是智商最高的神崎丽美,她有着很高的智商和思考能力去认识到各种各样世间可能存在的东西,而当她意识到这些东西并展示作为人的本性的时候,这些东西就不得不存在于她的思考选择之中了。
也就是说,当人们有了这种选择的时候,当人们意识到我还可以这样做的时候,他就永远不可能自己可以忘记这个选择,这个选择就永远会在,即便这个选择是邪恶的。
这个选择然后成为一种永远存在的对于罪恶的诱惑。
丽美和主人公一样。也是一个不去过多抑制自己的人。但不同的是主人公做的事情很多是小打小闹,还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在里面,虽然他自己并没有很强的道德上的仪式。而丽美能做得出来的就会包括很多很出格很极端的事情,比如让犯罪集团绑架自己的同学。
因为当我们有能力去意识好和坏的时候,我们就具备了被好的或者坏的吸引着去做出相关行为的可能性。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片子选择一个很不像正常人的心智水平的人物做主角,因为当正常人心理水平做主角的时候就不会有这样愚蠢性的行为或者美好的行为。
在很多时候真善美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是一个不需要很高心智水平就能辨识出来的东西。过于复杂的心智水平反而会掩盖真善美的本质。
而如果这样子的话,这部巨作就会变成一个更加黑暗的作品。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学到的一点就是,主人公的愚蠢和不顾及脸面,看似会给他带来了很多痛苦,但同时给他带来了很多简单的快乐。而这却是一个很多聪明人无法达到的状态。
当你思考过多之后,会慢慢失去享受的生活所带来的那种相当原始的感受,单纯的作为生物所获得的那种快感。我们可能有的时候过多的注重很高级的很复杂的快感,而忘记了那种最原始的也最明显的事物,比如心脏跳动的声音,是我们作为生物最为明显能够感受到的生命律动的东西。
对于一个头脑简单的人来说,可能一顿好吃的就是世界上的一切。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一顿好吃的真的就能够收买我们。一个棒棒糖就能让一个小姑娘跟着坏人回家。
我们总是以智慧或明智之举来标榜自己,认为这是好的,这是优秀的,但这种倾向逐渐割离了我们与最原始的快乐和善意之间的关系。
某些时候能够给人最强有力的感动和快乐,幸福感,甚至是充实感,存在感,意义感的就是这些最基础的东西。
所以当我说我从这些人身上学习并获得了很多,我并不是说,因为他们这样子很高尚。而是我认为他们这样子很美。而这个美的原因是他们提醒了我,生活中还有这样子的单纯的或者说有些原始的不加掩饰的乐趣或者是享受。
单纯的或者说朴素的愿景也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生活的。生活可能不需要追寻什么特别崇高的意义,或者说遥远的难以理解的东西,不需要特别多的所谓的冥想,或者说特别多的智慧来才是生活。
无论是最初的瑜伽教诲,还是禅宗理念,都指向一点:生活的乐趣,意义感,目的等等都是存在于这种最为基本最为普通的事情之中,比如说一顿好吃的,睡个好觉,或者今天身体有点累,出去跑个步,活动活动身体,陪朋友打个球,胡闹一下,乐呵一下。。。
这种特别简单朴素甚至可以说特别低级的行为,才是生活的基石。
这也是我认为为什么现在的很多人会普遍的觉得自己的生活像被抽空了一样,很无聊, 因为我们离这样子的感受太遥远了。
有一部分人花了太多的时间去接触抽象的概念或者是灵性的逃避,而人类对抽象概念和完全精神性的存在状态,其实我认为很可能是陌生的。
人类本质上还是一个生物,还是一个脚踏实地的物质性的存在。我们不过就是一团肉。有着肉体构造物应该有的欲望,然后我们给自己编写出各种各样的精神追求。
但是仔细去观察的话,很多我们所想要的精神追求,要么是幻想之中在现实中不存在或者难以验证的,要么就是对物质欲望的极端化而不得之后做的一个推想。
我们在推想之上构建了巨大的理论高厦,但是如果我们失去了最原始的这种基础,失去了吃到嘴里面饭的味道,失去了笑一笑这样子的最原始的砖头的话,那么上面的所有东西都可能是不牢固的,是沙中楼阁。
坦率的说,我们作为生物最想要的可能就是那些东西:没事乐一乐,忙的时候闲一闲,闲的时候有点事干,吃咸了想喝水,吃淡了想吃点咸的,仅此而已。
很多人会说这样子的生活可能是过于胸无大志,但是胸有大志最后的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呢?我认为它还是胸无大志的快乐的累积,比如说我赚了钱我可以平常笑一笑,我吃了一顿很贵的饭我能乐一乐。如果我没有钱,我要很久很久之后才能再吃一顿好饭,等我有钱了我可以天天都吃好饭,那就是胸有大志了。然后人们会在这之上再加上一些道德要求或者是成长性目标性的要求。
但同时,我们需要认识到就是我们的快乐是有着边际效应的。当我们天天都能吃到好饭的时候,好饭就不再是有价值的。天天快乐也是有个上限的。人的快乐只能快乐到一个地步,人的痛苦却是可以无限深化到致命的,但是要能支撑人继续活下去的愿望并不需要那么多,可能是因为人作为一种生物需要更多的警戒机制来去防止自己的死亡,这是有功能性的设计在这里的。
基于这样的功能性设计和之前讨论的过度思考的误区,我能得到的一个结论是: 珍惜这些我们平常能接触到最基本最原始的,最单纯的一些小事情。
这和很多宗教和老师讲的活在当下的概念比较类似。就是去感受生活里最基本的东西。
人需要的东西不是那么多,能够让我们快乐的,能够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东西,就在我们每天在做一件一件的事情里。
那些能够坦然面对自己这种最基础欲望的人。即便他们没有过多的深度思考,也无法让他我们讨厌他们.
毕竟他们所具备的也是我们人性中很渴望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