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风流绅士 What's New Pussycat(1965)

简介:

    彼得·奥图尔饰演时装杂志的编辑,对美女见一个爱一个,令他大感困扰,因此去向心理医生彼得·塞勒斯求教,不料这个天才医生比他还疯狂。加上损友伍迪·艾伦又从中搞局,使他跟未婚妻罗密·施奈德之间的关系更形混乱。

演员:



影评:

  1. 活地阿伦初试啼声的编剧作,自己亦有粉墨上场,其他包括演「女人汤丸」的彼德奥图以及 Peter Sellers(演怪人 Dr. Fritz Fassbender)。如活地早期作品一样,形式松散,笑料不乏,又有 Paula Prentiss、Capucine、Ursula Andress 等美女点缀。尾段在追追逐逐中变为 anarchic slapstick,而一场旅馆房间混战,更令人想起马克斯兄弟在《歌剧院之夜》(A Night at the Opera, 1935)中的一幕船舱经典。(4/07)
  2.  貌似是伍迪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他的第一部我分了五次才看完的片子。。。给个推荐,纯粹因为我是脑残粉吧。。。
      王尔德式的俏皮句子,贝克特式的停滞不前,卓别林式的闹剧。很多别人的影子,但是能看出日后伍迪的影子——对欧洲的偏爱,对人类性怪癖的天真又犀利的展现,对美女演员的锲而不舍(天知道他的第一部片子怎么就能吸引这么多美女!罗密施耐德太美了!怎么能同时清纯,甜蜜,可爱,正经,疯狂,闹腾。。。呢!),以及爵士配乐的开端。
      所有一切,汇成一句话,“Never take it seriously!”不管他们是在认真说话,还是在说反语,其实,都不是真的。
  3. 30岁的伍迪艾伦风华正茂

    伍迪艾伦,在美国获奖无数的导演、演员;热衷投稿《纽约客》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戏剧作家;新奥尔良爵士乐队里的单簧管演奏音乐家。这位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奥斯卡颁奖词),作为导演工作勤奋、高产。这个身高165cm的小个子男人创作的大量题材迥异的优秀电影作品足以让他在奥斯卡名留青史(尽管伍迪艾伦本人相当鄙视奥斯卡)。他导演的电影风格各异、形式千奇百怪,但观众总能在其大部分作品中寻找到伍迪艾伦式“现实讽刺”、“悲观主义”、“幽默睿智”等风格线索。他博学多才、勤奋异常、幽默机智、见解犀利、讽刺刻骨。。。。。。我无法用言语去形容我对这位电影大师的敬爱,伍迪艾伦和希区柯克是我最爱的两位导演。

    伍迪艾伦年轻时就开始写幽默段子赚钱

    伍迪艾伦1935年12月1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16岁还在念书的时候,伍迪艾伦就靠写一些笑话和段子赚钱了,之后开始为电台、电视和喜剧演员写作稿子。再后来伍迪艾伦自己成为了喜剧演员,自创自演戏,最终成为了编剧、演员、导演。这就是伍迪艾伦走上电影行业的简单脉络。

    《风流绅士》海报

    一切皆始于《风流绅士》,所以就让我们从《风流绅士》说起吧。

    男主角与女主角们

    《风流绅士》剧情梗概:彼得·奥图尔饰演时装杂志的编辑,对美女见一个爱一个,令他大感困扰,因此去向心理医生彼得·塞勒斯求教,不料这个天才医生比他还疯狂。加上损友伍迪·艾伦又从中搞局,使他跟未婚妻罗密·施奈德之间的关系更形混乱。   这部影片由后来成为美国著名导演的伍迪·艾伦编剧,这也是他步入影坛的处女作,他还在其中担纲演出。影片由英国导演克莱夫·唐纳执导。影片以一个情场过于无往不利的男人却又一个劲地想对未婚妻守节这样的荒诞情节,演绎了一场两性讽刺喜剧。全片充满擦抢走火式的笑料,演员均有如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气氛相当热闹。影片由英国著名喜剧演员彼得·塞勒斯出演搞笑医生的角色,而以出演《阿拉伯的劳伦斯》成名的英国影星彼得·奥图...

    年轻的伍迪艾伦当时在一家小酒吧演出,有几个人来看他,觉得这些幽默的台词都是他自己写的,所以 让他来写剧本应该也不错。于是就雇佣他写了《风流绅士》的剧本。然而这部由英国年轻导演克里夫·唐纳指导的喜剧电影,被伍迪艾伦视为失败之作。一是因为导演克里夫·唐纳缺少威信,所有工作人员都在拖延,明星们也纠缠着他,逼着他满足自己的条件。二是因为本片的制片人查尔斯·费德曼是典型的好莱坞制造机器,对电影拥有绝对控制权,把电影变成了商业流水线的无聊之作。男演员甚至想把自己的女朋友也拉进来演电影。所以伍迪个人非常讨厌这部电影,讨厌这次经历。他甚至看到样片就说:“这太糟糕了!”,并且发誓以后再也不写电影剧本,除非让他来当导演。

    可以说,《风流绅士》的剧本创作失败经历让伍迪艾伦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成为自编自导的导演,对剧本有绝对控制权。

    伍迪艾伦闪亮登场

    《风流绅士》是伍迪艾伦创作的第一个电影剧本,并且他在其中扮演了男三号“维克多”,一个有点小聪明、看上去很滑稽的小个子。这个形象也是伍迪艾伦的经典形象。他会被女孩子欺负、会追逐比他高大的女孩子、会和高大的男性竞争对手斗智斗勇。。。。。。这个最初的角色造型是伍迪艾伦最原始、最擅长的角色形象。有点卓别林的影子,滑稽讨巧,却很聪明。

    伍迪艾伦想写一个资产阶级的情爱荒诞故事,但1965年的《风流绅士》最终沦为了一场漂亮的好莱坞流水线烟花,一场典型毫无用处的闹剧。但历史上那个伟大的伍迪艾伦却在这部电影中羞涩登场,那个小个子的精明男孩开始在好莱坞展露才华,谋求饭碗。人们都说30而立,此时的伍迪艾伦年满30岁,风华正茂,蓄势待发。以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天才总是受挫,但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4. 这是1965年上映的电影。是一部美国人以法国为背景在意大利拍摄的影片。

    看这部老电影是因为最近忽然对伍迪·艾伦发生了兴趣。从其他网友的议论中,知道他是一位勤奋高产且非常著名的一位导演。对于我这个对电影有兴趣却对电影知识和掌故非常贫乏的老头来说,正好可以弥补和充实一下。这部影片是伍迪·艾伦编写的第一部电影剧本,虽然导演另有其人,却可以从影片中对他的叙事风格题材兴趣影片结构等特色里看出些端倪。

    影片讲的是三个色鬼的故事。时装杂志编辑迈克尔·詹姆士、心理医生弗里兹·法斯宾德和夜总会打工仔维克多都是年近三十,因为好色,都不同程度的遇到了许多困扰。迈克尔英俊潇洒,有一位他倾心的女友卡罗莱,可在对待女人的诱惑中总是把握不住自己。医生弗里兹一面对他的病人做心理辅导,而自己却在频频出轨。维克多更不用说了,利用他工作之便,见一个爱一个,甚至钓上了迈克尔的女友卡罗莱。虽然他们都在享受着短暂的欢乐,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烦恼。

    他们遇到的问题在当今咱们大多数人当中同样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即便你并不是个色情狂,仍然会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不得不去面对这些问题。即:如何看待生活?如何看待婚姻?如何看待性与爱?咱们暂以迈克尔为例,看看他们是怎样去化解这些烦恼的。

    迈克尔在和女友卡罗莱交往中,卡罗莱提出了结婚的事,迈克尔回答:“我还没有玩够疯够呢。”和过来人不一样,年轻人面对情与性,往往会感到新鲜并去尝试这些“刺激与征服”。刚和一个好上了,另外一个又会接踵而来。于是又会投入另一位的怀抱。长此以往不能自拔,也不想自拔。他的交往对象中,有的是追求一夜情,有的是期待长期的情感,更多的是另有所图。当他们的所“图”不能满足时,他在玩了疯了之后,麻烦自然就来了。弄得迈克尔苦不堪言:“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在爱情方面,遇到这么多麻烦?”他去看医生弗里兹,弗里兹却给他出的是诸如参加讨论会、买辆跑车等馊主意,因为他自己也有同样的麻烦。没奈何,他只好自己去设法“觉悟”。

    于是他又堕入了一次又一次的出轨、后悔、愉悦、痛苦的循环中。实际上我们对诸多问题的清醒认识不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犯错后才悟出的吗?终于有一天他明白了。他需要的是稳定的生活和真挚长远的情感。他对卡罗莱表白说:“我曾经多么愚蠢啊。我不停的寻找,浅尝每一个我所遇到的女孩。现在我才明白:人生的充实不是源于短暂随机的肉体冒险,而是来自深厚的感情。这感情往往就近在眼前。”卡罗莱听了以后,喜极而泣,他们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没想到迈克尔又找补了一句:“我以我说谎者的身份起誓。”结果前面他说的话都白说了。在影片中我们也看到,在此之后,他几次又差点回到以前那种循环中。可见,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之间的距离还是很漫长的。

    伍迪·艾伦借助剧中人的口这样说:“我不道德?我才不在乎什么道德呢。”在这部影片以及伍迪之后执导的众多影片中,他所要展示的主题正是这个。一方面,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就要遵守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因为遵守这些道德准则而失去了个人的自由,这是道德吗?在影片中,弗里兹频频出轨,伤害了他的胖老婆的情感,迈克尔的行为也在伤害着卡罗莱。这种精神上的“伤害”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的做法是不道德的。可是再仔细想想,做一个循规蹈矩非礼勿视的丈夫和男友真的就是道德了吗?克制人类本身自然产生的欲望去获得一种稳定的家庭生活真的就是道德了吗?或者将这种欲望深深隐藏不付诸行动保持精神出轨就是道德了吗?想不通想不明白。这或许也是伍迪·艾伦在时时思考并寻求解答的问题。

    伍迪·艾伦自小就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因为调皮捣蛋才上了一年大学就被辞退。只得靠写一些脱口秀的文字谋生。没想到他写大发了。在迈入影视圈之前他就给著名的《纽约客》写这些幽默文字并出了名。当时的约翰逊总统都曾经接见过他。他以这部《风流绅士》打进好莱坞,并在其中饰演了维克多一角。可是他对于这部影片并不满意,可又毫无办法。在他的自传《毫无意义》里这样说:“编剧的地位甚至还不如好莱坞的一个饮料供应商。”也许正是因为这部影片,才使得他走上了编、导、演三位一体的道路,以获得他期望的绝对自由。不仅是在影片中,在所有的方面,他所追求的都是“自由”和“怀疑”。这就是他的人生。尽管他之后的财富和地位为他提供了追求的一些条件,仍然感到他稍许脱离了社会现状。

    这部影片是一部闹剧。也许这种“闹”很适合六十年代观众的口味,可是对于现在的观众,更希望喜剧中多一些幽默少一点胡来。

    本人评分: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