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影节,随便买了一张票然后深深地感动了。影片在汨汨流淌的钢琴音符中,描述了主人公詹姆斯作为电影人,在1960年初涉行业时被派往印度拍摄纪录片,顺路又挑选了阿富汗作为拍摄对象而留下的珍贵影像资料,也非常平静地回顾了詹姆斯极具光彩的一生。选择拍摄阿富汗是因为这个国度有着a cooler climate,正如詹姆斯的家乡,正如创建莫卧儿王朝的巴布尔对于此地的评价。临终在印度的巴布尔甚至要求埋葬在这儿,而墓碑上写着如果有天堂的话那就在这里。
可是,透过1960年的镜头,阿富汗成日刮着大风,裸露的土地扬起沙尘,开篇类似乡下集市散去的镜头,竟然是首都喀布尔的机场,三轮蹭蹭和漏风大巴车把刚下飞机的乘客接走了。彼时正是阿富汗在帝国倾轧中的喘息间大力推进现代化的时段,女性已经穿起了西式套装,而詹姆斯的镜头一旦对准还未脱掉从头到脚蓝色长袍的乡下女性,就会有人阻拦。
影片穿插着1960年的镜头资料,以及年迈的詹姆斯回顾自己如何踏上影业之旅。阿富汗影像的旁白,是詹姆斯的家书,以及巴布尔的回忆录《喀布尔纳玛》。非常神奇的是,阿富汗一定是四五百年没有变化,巴布尔写的书竟然成为了詹姆斯当下的向导。一个很动人细节在于,詹姆斯自然而然地回忆起了儿时的好友,讲起来那时候对同性欣赏对象的含蓄情愫。镜头切换到阿富汗的市井日常和田园风光,巴布尔的回忆录相思,竟然是他新婚后渐渐有了对一名普通男子的相思。詹姆斯又讲到,他在喀布尔有次遇到两名会讲英文的当地小伙子,邀请他到家里做客。他此前听说过阿富汗男性或有对男童的不良举动,心想自己一个瘦削年轻的白人,是否已成为猎物,甚至开始担心会不会痛。然而什么都没发生,他自己驾车离开后,竟有遗憾怅然。
我为一段的叙述深深着迷,它有着不相干的古今对照,有普通人生和传奇人生的意想不到的链接,有远在美国的日常克制与身处陌生国度的脱轨向往的对抗,有非常真挚的情感流露,哪怕任何人,都有过差点实疯狂念头时的那种不该有的期待吧!那种光是想一想就能产生的狂喜,以及还好没做的庆幸,以及后来回想起时谈不上是后悔的沉默几秒的情绪。
影片展现了喀布尔之外的景象,梧桐林,溪流,公路,乡村,无脸的巴米扬大佛,詹姆斯拿起摄像机的经历,通过一个巧合促成了印度及阿富汗之旅,并结识此后合作数十年的印度制片人。我作为从未听说该主人公的观众,有种被灌输知识的满足感,而了解他的人,看到这段1960后从未公开的录影带,回顾了他的一生,会更加有种看了置顶爆料精华帖的满足吧。
影片结束时响起了零星的掌声,有不少人想要表达respect但不好意思,也有不少人睡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