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人生剩利组(台) / 布拉德的中年危机
导演: 麦克·怀特
编剧: 麦克·怀特
主演: 本·斯蒂勒 奥斯汀·艾布拉姆斯 珍娜·费舍 麦克·辛 杰梅奈·克莱门特 卢克·威尔逊 莎兹·拉亚 路易莎·李 麦克·怀特 泽维尔·佩雷斯·格罗贝 亚当·卡布里奥罗 费利西亚·舒尔曼 简·惠勒 卡尔·格拉戈萨斯 艾琳·阿戈斯蒂诺 弗兰克·方丹 道恩·福特 斯皮罗·马兰隹克斯 沙维尔·索特洛 吉米·坎摩尔 亚历山大·贝朗格 莱克西·罗斯 娜塔莉·希波蒂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7-09-09(多伦多电影节) 2017-09-15(美国)
片长: 102分钟 IMDb: tt5884230 豆瓣评分:7.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深夜,一个中年男子在属于他的那半边床上辗转反侧,他失眠了。就在送儿子去参加大学入学面试的前夜。
这个夜晚在若干年前一定在他的人生中上演过,不过那时他是一个要去大学面试的男孩。
在类似这样的中产阶级家庭中,孩子上一个还不错的大学几乎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当然如果能上一个特别棒的大学,也是值得在亲朋好友中炫耀一番的。
以上,是美国2017年的一部电影《你好布拉德》的开篇。
主演本·斯蒂勒,是一张大家都很熟悉的面孔,曾出演过《我为玛丽狂》、《拜见岳父大人》、《博物馆奇妙夜》等。
在这部《你好布拉德》里,他出演了一个工作和家庭都还不错的中年男人。尽管如此,他却羡慕甚至是妒忌着他的老同学们比他拥有更好的命运。
在观众眼中,他的表现很容易让人觉得无病呻吟、顾影自怜,但是在这些表现的背后,拧出的却是他深藏内心的不安和无力。
然而,他联想的有点多了。
唯一雇员在他这儿学到了几乎所有的本领却不领情还要离职,只因为感觉工作的压抑……(这或许只是年轻人渴望自由与好高骛远)
朋友聚餐时从《建筑文摘》杂志上看到他大学同学的成功事迹,他感觉全世界都在针对他……(或许大家只是羡慕他有个厉害的大学同学)
在他不完整的信息带来的想象中,大学同学一个比一个有出息,过着腐朽堕落的生活……(他在手机中捕捉他们享有名誉、地位、财富、自由以及出风头的镜头)
没有比较就没有失败感,哪怕这种失败感只是自己内心中的自卑。
终于,他翻身的幅度太大,弄醒了身边的妻子。
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接踵而至,却包含了令人懊恼的无情、无耻、贪婪等不道德的想法。
妻子以为他为儿子的学费苦恼,却没有意识到,在他的内心当中,原来和谐美好的生活,在这一刻都不值得拥有了。
在消极的比较中他感觉到了虚无的失控感。他内心中有些东西被引爆了,犹如一直潜伏在暗处的魔鬼亮出了獠牙。
人到中年,时间的紧迫感被一下子放大,仿佛人生的一切都快要尘埃落定,却不是自己曾经或一直以来梦想的样子,于是无比渴望突如其来的转机与平步青云。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感,哪怕这种比较都是自找的甚至是幻想来的。
在美好的早晨醒来,社区里的一样都如常。
桌上和墙上的照片记录着孩子的成长,做父亲的他却仿佛突然发现儿子已经成人的体格,一下子有点不知所措。
在妻子眼中,他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所以酒店资料都发在儿子手机里,这样才比较靠谱。
孩子的母亲因为工作不能送儿子去面试,他却一直心不在焉。
想起和亲友们的家庭聚餐,他坐在角落里感觉无聊又乏味。他觉得他不属于那里,那不是他要的生活。
排队安检、候机、升舱……本想在儿子面前秀优越感,却屡受挫折。
才发现他与那个享受特权的阶层始终还差着一截。
而周边环境变得更加嘈杂和难以忍受。
儿子带着耳机、听着音乐、看着杂志,随遇而安;他却唠唠叨叨,报怨不休。
在他眼中,他的世界犹如战场,而理想的世界是游乐场,是梦工厂,是天堂仙境……
思绪飘回大学时光,那时的他还深爱着这个世界,他感觉世界也爱着他。
而现在发迹的同学,当年都追随着他,他曾经是他们当中的核心。
什么时候他和那个爱他的世界分手了?
出了什么问题?
觉得自己不行还不够,他开始找“客观”——他的妻子不如别人的妻子,对他事业没有助力。
在生活中,他的妻子总是赞美他,但是这种“知足常乐”影响了他的雄心壮志。
可是,理智告诉他,报怨别人是不应该的。
这种情况下,他对儿子的前途也不乐观,却还刻意表现得对名牌大学不屑一顾。
而儿子却展现出颇强的实力,对自己的学业早有规划,对上哈佛也很有信心。
突出其来的惊喜,使他开始回顾17年来培养儿子的点滴,终于觉得人生还是有价值的,没什么可后悔。
而幻想中那些事业有成的同学们家庭出现各种危机,于是他的内心一下子平衡了。
庆幸中,他与儿子玩起了小时候父与子的游戏——挠痒痒,重温难得的亲密感,而体能上却也已经不占优势。
他又失眠了,想象着儿子被哈佛录取,想象着他和妻子的各种开心。
然而,儿子却记错了学校面试的时间……
于是,他与校方面试人员交涉和争执、在街面上当众责怪儿子,完全不顾儿子的感受。
不得已,只好打电话求助那些他根本不想联系的老同学——太伤自尊了!
他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老同学费舍上电视时,自己那种实实在在的痛苦(这种痛苦,绝不是稍纵即逝的嫉妒)。
尼克的(同性恋)婚礼没有叫上他,让他觉得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恐惧感:不仅没有过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别人眼里也混得不行。
消极的态度帮助他组织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并且只选择那些与其消极态度相符的信息。
于是他脑补着婚礼现场,觉得那些到场同学顶着各自的光环,联结他们的不是友情,而是特定阶层的成功。
所以,他坚信,他不是被遗忘了,而是被排斥了。
这个中年大叔行走在高校周边的街道上,目光扫过身边经过的年轻女孩和老人。
他觉得这个世界讨厌他,而他也讨厌这个世界。
结果,老同学费舍打来电话,并安排了他儿子重新去哈佛面试(看来走后门这件事哪都有)。
借助老同学的面子帮儿子搞定面试,让他兴奋得难以自持,幻想着接下来一系列的胜利,幻想着靠儿子的成功让他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可是转瞬之间,他又“黑暗”了,开始嫉妒儿子在他幻想中的成功,希望这一切成功都是直接属于他的。
他害怕并憎恨想象中儿子用成功来打击他,让他更相形见绌的场景。
而看到街头艺人的潦倒,他又担心儿子将来的生活可能过得不好,因为哪怕是名校出身的音乐家,也不容易挣到钱。
于是,儿子能上哈佛的喜悦也被冲淡了。
让他烦恼的老同学费舍的“成就”,在儿子中学同学——大三的哈佛女孩看来,根本不值一提。而让他觉得自卑的工作(非营利性慈善组织)却让充满热情和理想主义的女大学生非常钦佩。
同样的热情、同样的理想、同样的使命感、同样的神采飞扬……在他大学时代的每个夜晚,同样洋溢在他和同学中。
但是,现在,他却冷漠地审视着这一切。
另一方面,他深深感到悲哀的是,他错过的无法去爱的这样美好的女生,和他无法经历的儿子即将度过的充满激情的人生。
于是,他接下来的幻想有点污(大家自行脑补吧)。
深夜,趁着儿子熟睡之机,他悄悄溜出去,到酒吧制造了与女生的邂逅。但是价值观的碰撞,让一切变得不像他想象的美好。
他对生活的各种报怨,在女大学生看来就是无病呻吟,是不知足;他与那些成功的大学同学的比较,是自寻烦恼,是病态的;他所羡慕的那种生活,则是白人特权的、男人特权的、第一阶层特权的,同时给世界带来各种问题。
在小女生那里哀叹完自己的人生,并被批评一通之后,他只得臊眉耷眼地回去睡觉。
年轻人的世界他融不进去,他的人生经验在那里不好使。年轻人的世界属于他儿子那代人。
儿子去面试后,对之前景仰的音乐教授反而印象不佳,似乎教授过于自我炫耀,并竭力推销音乐商业化的思路。
这又是一个两代人三观不合的实例。
在美国式“说你是为你好”思路的引领下,在女大学生面前没有找到的尊严,他力图在儿子面前找回。
结果依然是“悲剧”的。
在他的母校,他悲哀地发现那个他念念不忘的中年人,他当年的教授已经去世了,而年轻的学生们依然活跃在绿地上。
傍晚,和老同学费舍一起用餐,免不了各自吹嘘一番,然而他又受伤了。
生活境况的差异已不必再提,作为当年教授最得意的弟子,他既没有像费舍一般被召回给学生们开讲座,也没有像费舍一样被邀请在追悼会发言,甚至他都没有被通知参加教授的追悼会。
与费舍不欢而散,他选择去陪儿子听音乐会。
这是一部适合家有中年男子或者有人到中年感慨的观众看的电影。
如果没有,可能你就很难体会到影片的精髓,从而觉得无聊。
片中男主角在自己脑子里想了太多,自我吹捧、自我打击,其实他的生活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只是在他的内心,如何看待自己已有的生活需要认真梳理。
不怒君觉得,传统心理发展中过于强调青年人的同一性危机,但其实在人生的许多关头,尤其是面临选择的时候、面临自我认知和自我确认的时候,都会面临同一性问题。
而作为中年人的同一性危机爆发起来,也是如此汹涌!
直至影片最后,在音乐的聆听中,他开始感受自己的内在生命:
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以一直爱着却不需要强求去占有什么,从而不给自己徒增烦恼。
切实把握好自己已经拥有的,在乎自己爱的和爱自己的人,就够了!
本文为作者原创,发自微信公众号“梅花鹿语”(meihualuyu),作者:雷神不怒。
就在今天我还为自己发稿有错别字感到挫败不堪,心灵不堪一击到全世界黑暗。我老公不停安慰,我却甩下一句今天你刷碗吧。感觉自己要完蛋,一点失败造就全盘不想干。
看了这部号称喜剧的电影:片中男主对自己的傲娇而狂妄为自己的一生而惋惜,为自己的野心而羞耻。多角度怀疑自己到底是什么视角对待人生,不仅仅是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喜悦背后却又惶恐自己被儿子将来的成功所打败----来自每个人身上根深蒂固的自卑。
男主挖掘角色之深,眼神动作的设计都透露出男主的纠结,对表象的不解。与自己的“朋友”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异想与年轻女孩子在一起的自由无拘,殊不知根本不是一个天空下的云彩。到头来觉得自己是一个无知的笨蛋。如其所言:At night, my mind drifted back to college. So many friends who have become successful. Craig Fisher worked for the White House. Jason Hatfield had his own hedge fund. Billy Wearslter sold his tech company at 40. What do I have? I work for a non-profit and nothing to show for it. (着实惭愧)
其实故事是很打动人的,不光是那些理不糙的lines,当他对自己一次次怀疑的时候那一句句voice over真他妈是句句扎心字字刻骨,连同今天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的自责,如此不专业愧对家人愧对老板愧对党。看完电影我只想对自己说:WHY SO SERIOUS?
喜剧的魅力,一是往往来自剧中人物所处的特殊情景,在这个情境之下,规定着主人公的言语行动二是“特殊情景”通常是单一型的,是比较容易预测到的,差不多每28秒钟就会出现一个笑料,因此产生高度的可预见性结果。此片虽然没有笑料百出,没有固定的收尾却让人释然。阐述整个故事的背后小人物的悲喜,反正是满足了我今天的心情味蕾。
人,自然不可能完美,每个缺点弱势的背后自然会有延伸出来的反转,即不会倒霉一辈子。这电影说道最后就是让你看开释然,我呢,看完以后释然了很多。于是。。。。洗了盘子刷了碗,扫地拖地准备晚饭。很简单,工作中的失误别污染了美好生活的一角,一个人的不开心可以想方设法的消化,你的不开心影响到了别人(这里指我爱人)那就是双重失误了。过失之重大,责任之沉重啊。
原来解决焦虑只需要一句话,但理解这句话,甚至相信这句话,却并非那么容易。很庆幸这部电影的出现,让观众以男主布拉德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这句话所蕴含的意义。
这句话是什么?你一定听过无数次,不过我先卖个关子。
这部电影里令我印象最深的桥段,是男主坐在经济舱里,想到自己有一位老同学,基金经理,富得流油,有一架自己的私人飞机,于是感慨万千。
之后男主为了儿子的学业,不情愿地联系了这位老同学,也不合时宜地提到了私人飞机的事:
对方很生气地回应:
原来他的飞机是公司租的,而此时的他作为一名父亲,也只能在病房外焦急无力地等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所以不要和别人比较”,是一个听上去很有说服力的道理。男主心态因此从焦虑逐渐转为平和,似乎也预示着人物弧光的完成。
一般的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
但男主的另一位老同学,白宫名人,畅销书作家,却在晚饭时补了一刀:
这段真是笑到不行。随后他又爆出了更多关于那位老同学的近况,上一句刚让男主心态平和一点,下一句又马上反转,喜剧效果拉满。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人向你描述另一个人的近况:他刚在北京买了房,一句话就能让你感到焦虑。不过房贷压力非常大,一句话又能让你感到别人也有难处。
但这样就能解决焦虑吗?
事实上,因为别人的成功而感到焦虑,和看到别人的难处而感到安慰,这两件事本质上就是一样的,没有意识到这点而不停地寻求安慰,才会陷入“焦虑”的怪圈。
之前在CH上听到一个人的分享,他提到一个自己认识的人曾经家境很好,后来家道中落,生活得比大多数普通人还惨,他说只要一焦虑就想想这个人,觉得不会比他过得更惨,就没那么焦虑了。
类似的,当我们向别人诉说焦虑的时候,总会听到别人回答“我其实比你还焦虑”,而此时的我们已经陷入了“焦虑”的怪圈,一旦觉得自己的焦虑没有那么重要,就会更加焦虑。
现代人管这叫做“焦虑地焦虑”。
如何才能解决焦虑,其实电影早已给了我们回答。
当男主向刚认识的女孩抱怨着自己的人生时,女孩回他说“我觉得你很幸运啊。”
“为什么?”
“你都50岁了,还认为世界是围着你转的。”
是啊,解决焦虑其实只需要这一句话:这个世界不是围着你转的。这句话我们听到过无数次,但从来没有去理解它,相信它。
于是这部电影用布拉德碎碎念的内心独白,让我们感受到焦虑,同时又旁观着他,看到了焦虑的可笑。
我特别特别喜欢电影结尾,儿子对男主说的那番话:
这个世界不会围着你转,但爱你的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