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过往人生 Past Lives(2023)

过往人生 Past Lives(2023)

又名: 前世因缘 / 前世姻缘 / 前度人生 / 之前的我们(台) / 从前的我们(港)

导演: 席琳·宋

编剧: 席琳·宋

主演: 格蕾塔·李 刘台午 约翰·马加罗 文胜雅 尹智慧 崔元英 严晟敏 安敏扬 徐妍宇 黄胜妍 乔尼卡·T·吉布斯 丽莎·丹尼特

类型: 剧情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韩国

上映日期: 2023-01-21(圣丹斯电影节) 2023-06-02(美国)

片长: 106分钟 IMDb: tt13238346 豆瓣评分:7.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Nora(Greta Lee 饰)自小便因家庭因素搬离首尔移居加拿大。她与青梅竹马 Hae Sung(刘台午 饰)的关系最终停留在稚幼的凝视不语。而在二十年后,命运令两人于纽约重逢。可此时 Nora已拥有新的身份,甚至已和Arthur(John Magaro 饰)建立家庭。和Hae Sung 分开二十年后的重逢,也令她重新思索生活中的真正渴望。

演员:



影评:

  1. 在柏林的映后采访中,一个记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部电影里,男人总是承受、感性、饱含爱的那一方,而女人则冷静、选择活在当下、坚持走在自己的路上?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因为是对一直以来男女固定印象的倒转——似乎更多时候,男方才是那个走向更大世界的人,而女人则对感情更加不舍、迟疑。

    女主演Greta Lee觉得这个问题触及了这部电影魅力的核心,同时也是这个剧本起初最吸引她的地方,那就是女主Nora自始至终最为在意的都是自己的梦想、事业,都是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活,是对自我的探寻和实现,而不是其他浪漫爱情剧中那些在爱里迷失、总在感情里打转的女性角色。Nora在这样一个拥有独立的精神世界和满意的生活状态的情况下,意外与刘台午饰演的男主Hae Sung重逢,才让这个故事更加强烈、合理、又令人心碎。

    是这样的,这部电影好看就好看在,男女主自始至终都无比清醒地意识到,他们是身处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两个国家,也是两种文化,两种人生追求。但这些不同正是他们对彼此感情的根源。女主留恋的正是那个带有所有Korean男人特质的Hae Sung——他正如他自己所说,普通的工作普通的薪水,犹豫不决,沉默寡言,什么事都憋在心里不说,即使把表白的话语输入在邮件里,也因为没有魄力为女主飞去纽约而又默默删掉。而男主迷恋的也正是那个总是拥有最高的梦想,从诺贝尔到普利策到托尼,争强好胜,考第二名会哭鼻子,想要做到一切,想要拥有一切的,自主又坚决的女孩。Nora留恋Hae Sung所代表的被自己抛在身后的那个Korea的故土,她对他的感情更多是一种乡愁和移民身份认同的源泉。而Hae Sung对她的感情也是对自己无法达到、不能适应的那个远方世界的向往,对似乎触手可及却早已远去的那个背影的遥望——他总说自己ordinary,这份感情于他来说无疑是extraordinary。他一直都知道她是怎样的人,即使二十年后异国重逢,Nora看起来过得并不光鲜也不成功,她为了绿卡早早结婚,住在拥挤的公寓里,还没有写出理想的作品,但他还是执着地问她现在想要获得什么奖,在他眼里她不会放弃对更卓越人生的追求。一向沉默寡言的他终于带着泪眼对她说,我知道你就是注定离开的那种人,你要去更大的世界,但我爱的就是这样的你。

    可能是表现手法的不同吧,或者刘台午比高司令更吸引我哈哈哈,总之,最后他在酒吧对Nora说来了纽约见到你之后我莫名其妙开始幻想其他的可能性,如果我12年前毅然来了纽约找你,如果你没有离开韩国,我们会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们是不是也会恋爱、分手、结婚、有小孩?也许是刘台午说这段话时那个抹去眼泪的神态,让我觉得这一段比La La Land最后的蒙太奇更打动我。当他们每次望向彼此的时候,看到的都是那个自己本可能拥有但却没有选择的人生。所以我说,爱就是固执地残存在不属于同一个世界的两个人之间才好看。

    对于开篇这个问题,刘台午也给了自己的答案,他特别提到“总是”这个词,他觉得这个词是不准确的,因为这只是这部电影的状况。这里他可能误解了记者的意思,记者其实就是在说这部电影中女人总是在向前走,而男人总是抱着感情沉默地留在原地。但其实这个“总是”也并不完全错误,因为在很多经典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确是这样的。比如《飘》,斯佳丽就总是坚韧又充满活力地面向着未来,自始至终说着tomorrow is another day,而艾希礼明显留守在过去,梅兰妮其实就代表了他对过去世界的那个幻梦,她的去世当然也带走了他的一切。艾希礼当然会被斯佳丽所吸引,但他同时也清楚地知道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不可能结合在一起。比如经典日剧《东京爱情故事》,赤名莉香就是那个昂首阔步走向未来的人,而永尾完治则对故土小镇爱媛念念不忘,也总是放不下青梅竹马的里美,始终无法与莉香同频。再比如韩国电影《男与女》,最后的结局,孔刘的角色留在了原地,他还是无法离开原本的生活,而全度妍的角色则从感情中获得勇气走向了新生。就算是现实世界,《再见爱人》里,章贺也明显总是纠结在过去,固执地想要寻求一个答案,而郭柯宇只想往前走,觉得答案早已经不重要。就像我在《再见爱人》的评论里写的,可能是既成的秩序与传统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围绕男性而建立,所以他们似乎自然而然在那个过去的世界里生活得更加舒适、习惯,以至于很少有动力去探寻、建立新的生活。而女人,因为传统的主流的生活对我们来说的确处处都是枷锁,所以挣脱出来寻找新的可能性就变得更加可以想象,也很少有人再愿意回去。但女人温柔的地方就在于,即使她已经坚决离开去往新的世界,但她还是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配合男人对closure的固执寻求,来给彼此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告别。

    很久没有这么喜欢一部电影了,这个周末两天连着看了两遍,下周末还想去看。身处两个世界的人想要凭借爱意跨越彼此之间的雪山,却注定失败,如何处理这种失败,在思索、和解的过程中感情也愈发凸显,这样的故事似乎尤其打动我吧。

  2. 《Past Lives》翻译成《过往人生》,听着像个普通爱情片。其实影片讲的是佛教里的”缘分“,根据佛教的概念,应当翻译成《前世》。看电影的时候,我脑海里不断想起的是齐豫的《今世》:

    听不见 狂吹的风沙里

    在说什么古老的故事

    花 又开了 花开成海

    海 又升起 让水淹没

    你来了来了 一场生生世世的约会

    九十年代,一对青梅竹马的韩国小同学,友谊和懵懂的感情由于女生Nora的移民美国而中断。在没有网络的年代,他们似乎永远也不可能再遇见对方。十二年后,男生Hae Sung在Facebook上找到了她,重新通话,但联系与感情由于他们追求不同的生活而中断。又过了十二年,女生结了婚,找了个同是作家的犹太丈夫;男生一直留在首尔,过着普通韩国人的生活。而他们终于在纽约见面的时候,已不是那个十二岁的小孩了……

    看电影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在不停地哭,旁边的观众也是。第一次哭是他们在十二年后第一在网络上重逢;第二次是Hae Sung和Nora24年后在纽约的重逢;第三次是半夜Nora回到家里,和丈夫躺在床上对人生和自我的剖析;第四次是酒吧里,Nora和Hae Sung用韩语旁若无人地对话,此刻他们忘记了身旁的美国丈夫;第五次的离别,观众和Nora一起哭。

    如女主Greta Lee在影片后面的问答会上所说,这其实就是一个现代爱情故事,讲得差点就落入俗套。然而Celine Song把它讲得如此之好,给西方观众介绍了“缘分”的概念。问答会上,刘台午(Hae Sung的饰演者)说,缘分在韩国文化(其实当然是东亚文化)中其实是一个普遍的佛教概念,比如今天我们在剧院里,今天能遇见这些观众,你在主持,这些都是缘分;但在爱情中,缘分到底是不是注定的呢?

    男帅女靓的主演

    在我年少的时候,有人跟我说过,缘分其实是两个概念:缘,是遇见的运气;而分,是留住的能力。在这个故事里,Nora和Hae Sung其实是“有缘无分”,或者说,在他们十二岁的那个世界里是有缘分的,但在当下,在这个现实的曼哈顿的世界里,他们是没有缘分的。

    然后,影片对“缘分”做了自己的解读。通过Nora丈夫之口,问道:“如果我们没有在那个艺术家之家遇见,没有恰好都是单身,没有为了房租住在一起,没有因为需要绿卡结婚,那我们还能在一起吗?这算不算缘分呢?”

    我其实也问过我自己很多次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缘分是不能证伪也不能证实的;你总会和一个人最后在一起,所以你可以说,你和这个人有缘分;但如果你不在此时此地和此人遇到,也会和某个人在某时某地遇到,你也可以说,你和那个人有缘分。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是因为你自己,而不是因为你遇到什么人。你永远会过着你自己选择的那种生活,正如Hae Sung对Nora说的:“你一定会离开韩国,因为你是你。而我爱着的,就是那个选择离开的你。”

    问答会的最后,主持人问刘台午,你拍电影中印象最深刻的段落是什么。刘说,其实不是电影里的某个情节,而是有一天我们在纽约东村拍场景(女主和她丈夫后来住的地方),我们坐在街边,警车封锁了我们这条街,我们聊起彼此的过往,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在这里真实地住过,我十五年前还是个籍籍无名的小演员,来美国寻求发展,在这里苦苦挣扎,而如今可以和这么多优秀的、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创作,非常感慨。

    其实谁不是呢。影片讲了很多移民故事。Nora十几岁从韩国到美国,对她来说,像是两辈子。对很多人来说,移民等于重新做人。Nora的妈妈说:“如果你留下了一些东西,那么你也会获得一些东西。”我回想自己来美国的十年,我获得了什么?我获得了人生的经验和阅历,获得了一个更大的世界。

    但是,在我们的心里,有一部分是永远挥之不去的。Nora对自己的丈夫说,我其实就是一个来自韩国的移民女孩。我对自己说,我其实就是一个来自中国小城市的女孩,那些出生在罗马、从小看惯大世界的人,不理解我们内心对自己的定义。对我们来说,一切都是超现实的,就像《斯通纳》里的斯通纳第一次站在大学讲台上给学生讲文学史一样。他内心的一部分,永远是那个来自中西部农村玉米地的农家少年。我住在洛杉矶,在美国人的公司里工作,教美国人怎么给美国人做市场营销和用户分析,然而我用中文做梦和写作,正如Nora用如母语一般的英语生活和创作,却用韩语做梦一样。我们内心的一部分永远属于那个我们来自的世界,那是我们的前世;我们不再是前世的自己,但前世的自己是真实存在的;它存在于那个十二岁的韩国少女中,存在她对韩国少年的感情中,也存在我的中国南方小城的夏日午后,存在我的二十岁的大学校园的雪后,存在于那个永恒的时时刻刻。

    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辈子,但可以活成前世今生。

    扫描关注我的公众号王小心

  3. 前几日写短评给打了两星,不甚尽兴,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首先,就长片而言,剧情太小儿科了,不过这不是硬伤(很多优秀的长片也是弱剧情),主要是本身就薄弱的剧情还充斥着矫情做作。藕断丝连的两位是身为青梅竹马的女主和韩男,12岁时女主随家人移民加拿大,九十年代远渡重洋就等于断联了,两人对此深感遗憾。12年后,感恩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男主通过脸书找到了成年后的女主,两人依旧投缘,天天视频电话热络联系。然而,一段时间热聊(网恋?)后,女主觉得这样的关系没有结果,主动切断联系。不久之后,女主在美国乡村作家工坊认识了纽约犹太男,部分出于身份考虑,很快就结婚了。又过了12年,韩男休假期间来到纽约,两人时隔24年终于再次相见,后又就此别过。

    这两人这么多年来的交集确实有些人淡如菊的小清新和小遗憾在里面,但深刻的羁绊是完全谈不上的。两人势必是有些缘分在的,但既然不管处于被动还是处于主动都放弃过,再来思考人生的另一条走向,就有点缺乏意思了。

    人生确实有很多如果(what if),这些如果容易在人脆弱时袭来:如果当时选择了那条路会怎样?如果当时和某某人进一步发展关系会怎么样?如果当时选择去别的地方会怎样?我们只能亲身经历一个选择的结果,所以免不了(尤其是在对当下有些许不满或者感到些许遗憾时)想到当时没有走的那条路、没有选择的那个人、没有去的那个地方。

    那自己想想就好了嘛,本来就没发生过的,本来就是被放弃的选择(不管主动还是被动),拍成个电影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其实也不是不行,但至少这种遗憾感需要更多的情绪感受支撑才能稍微站得住脚。此处可以对比 Return to Seoul,虽然我觉得那片子也一般,但比起 Past Lives 还是丰富很多的,至少把女主对故乡的羁绊和复杂情绪拍仔细了。

    不少人解读是韩男其实是故乡的象征,她时不时流露出来的怀念和感慨其实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当初离开不是她选择的,是她父母的决定,在长大后,她对自己的出生地、自己成长到接近少年的地方,有时是怀念,有时是自主想象、附加美好。

    但她又是个很好胜心强、很 self-driven 的人,从首尔到多伦多又到纽约,就她的价值观而言,明显是条向上爬的路。那她就很矛盾了,一方面是怀念故乡、剪不断理还乱,另一方面又想走上人赢人生,那真挚的自我反思就很难存在了,对很多事情的态度就模糊不清了,毕竟自己都没想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认知上、情感上,都蛮自我矛盾的。

    女主对白男丈夫说,她有韩裔美国人朋友,但她这个青梅竹马不一样,是韩裔韩国人。

    不管他们一样不一样,他们确实不一样,其实韩裔美国人之间也不一样,韩裔韩国人之间也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对她来说如果是她不向往的(体现在做无聊的上班族、和父母住在一块等显得不独立自主的东方生态),那她寄予美好向往和期待的是什么?是对方24年不见依旧对她念念不忘、24年未见依旧把她当做心中唯一的白月光?是故乡始终不会抛弃她、不会拒绝她、因为她可是从首尔走到了宇宙中心呀?

    我好像有点 being cynical 了,但片中隐含的矛盾情绪,确实是观影过程中不适感的主要来源。

    补一小段,为什么这种创作会变成毒瘤?因为A24这种标榜独立小清新的美国公司,容易被因缘这种亚洲本源的概念吸引,把创作者对这些概念的粗浅理解和再创作当做精髓,用他们的资本制造一批又一批看似新奇有实在内涵,实则连创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这个文化根基本质究竟是什么的命题作文。这种伪概念又能轻易在西方观众心中 ring a bell,他们本身也不熟悉、不懂这些概念,故事又是熟悉的西方叙事(这里主要讽刺美式小清新),身份政治加持,还有点(法式?)忧伤调调,特符合21世纪有文化有世界格局新青年应有的品味取向。

    骂完了。

    准备被骂。

  4. 昨天和男友去看A24拍的《过往人生》,故事剧情很简单,女主Nora自小便因家庭因素搬离首尔移居加拿大。她与青梅竹马 Hae Sung自小分开,在二十出头的时候通过Facebook联系上又失联。直到又是十二年过去,,两人于纽约重逢。此时她已经与同是作家的犹太人丈夫结婚。

    但作为已经在美国漂了10年的我而言,这样所有的故事都在欲言又止之间,和《花样年华》一样,永远停在它最美的时刻,就是我所理解的东亚文化里的爱情故事。虽然译名为“过往人生”,但故事里讲的“yin-yun”(我觉得就是因缘),是佛教意义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命运,“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所以这一世哪怕只是与你这样坐在彼此面前,也或许是来自上一世的缘分。所以Past Lives,其实应当翻译为“前世”。

    片中有一段,是时隔24年。Nora终于和Hae Sung在纽约见到彼此,有趣的是那一段丈夫和Nora躺在床上的自我剖白。丈夫说,“这是一个特别棒的故事,两个青梅竹马时隔二十年重聚发现彼此mean to each other,而我就是故事中的evil white husband。有时候我想问,现在的生活你想要过的吗?如果我们没有在那个艺术家之家遇见,没有恰好都是单身,我不是恰好和你喜欢一样的书和电影,我们没有为了房租住在一起,没有因为需要绿卡结婚,那我们还能在一起吗?这算不算缘分呢?”

    黑漆漆的电影院里,对此过于感同身受的男友,憋笑已经憋不住了,被这过分相似的故事走向露出惊讶的神情。


    他知道,十三四岁的时候的我喜欢在脑海里编小剧场。我有一个喜欢的男孩子,但别扭如我,没有向他表示亲热友好,相反我牟足了劲,一定要在成绩上超过他,为此我起早贪黑学习,连0.5分的误判也要计较,还把偷偷去网吧玩龙与地下城的他告到了老师那里。还写他和其他男同学的BL文。

    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幻想,我十四岁生日的那一天,我会叫好友们来家中玩耍,而他也在其中。但不知为何他会比其他人到得早些,而我们会因此在雪中漫步,我用我幼稚地小脑袋,日复一日地完善着这个故事得每一个细节,却也知道我生活在南方,一年也未见得下一场雪。

    直到我生日那天,父母祝福我之后就去给我的生日聚会买菜了。我告诉小伙伴们9点在超市门口集合,正穿着睡衣在家中看书。却突然收到他的消息,说他已经到了超市门口,我狐疑地换好衣服出去接他,却看着天上突然飘下漫天的大雪;接到他后我们只是一前一后沉默地走着,另一位朋友突然叫我去接他,于是我们又折返回去,无言地平拍站在超市门口,看着飘雪,连超市也适时地放起了俗气的情歌。

    我才意识到,这一切,都正如我的“脑内”小剧场所设想的一模一样。直到朋友来临,雪立马就停了,因为温度太高,地上的积雪也迅速融化,如果你起得晚一点甚至不知有这么一场雪。只有我两坚持,那是 一场短暂而又盛大得降雪。

    然后十七岁的我就去美国读书了,也不再和他有什么联系。直到我二十一岁的生日,他第一时间发来消息祝我生日快乐,我惊喜地说,你居然还记得我!

    他: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忘的; 我:什么? 他:你十四岁生日那天满天的大雪

    后来我二十二岁的五一回国,提前问在部队工作的他,五一有假吗?他说他们是不按照普通的节假日放假的,怎么了?我说我回国探亲。他竟立马去向上级打报告,请下了三年都没用过一天的假。

    回到家乡的我们,其实已经和对方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了,我们聊不进什么话题。他陪着我在操场上一圈又一圈的绕,他突然问,“你觉得小时候的喜欢是什么?”,我回道“很简单,只不过是想多和那个人共度一些时光罢了;所以你小时候喜欢谁?”

    他:我们从初一到高三都在一个班,你知道我青春里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也没法给你编出一个答案;你呢,你小时候喜欢谁? 我:就像你说的,你也知道我青春里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也没法撒谎。

    而这,就是故事的结尾,我们谁也没有言明,那个不言而喻的答案——但这就是东亚人的感情里最好的解决了。在十年前我喜欢着你的时候,你恰好也在喜欢着我。在《过往人生》后段,他两坐在酒吧里,Hae Sung说这趟旅行让我忍不住想象如果我们没有分开,是不是也会恋爱,分手,结婚,有着这样的后续,但我意识到我爱的,就是离开的你。而女主说,现在坐在你面前的这个我,并非12岁的那个人了,我不是她。可是这不代表,她不存在。

    我们早已属于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世界,但是那些过去都是真实存在的。


    从电影院离开,接近立夏的西雅图,有着到晚上10点才缓缓暗下来的漫长夕阳。我抱着男友,两个人咯咯地笑着不停。他玩笑说若不是男女主是韩国人,他都要怀疑是否根据我的故事改变了,就连女主小时夸口要得普利策这一点,竟都一模一样。

    我笑着说你真的不用担心我childhood sweetheart,我不会和他回到家乡的。因为这个故事,男女主不仅仅只是一段爱情故事,其实它说的是对于移民而言,只能怀念却永远不能真的回去的故土。是我不再属于那个世界,但我重新(多次)选择了新的世界。

    譬如昨日死,譬如今日生。

    “snow boy”,甚至不是我的前世,而是我的前前世。我的前世是纽约,是和男友回纽约玩,我自在地展示着从前捉襟见肘的我,穷得只剩下快乐时,获取快乐的种种渠道。走在East Village的街上,我在幻影中看到了前世的我,在街角崩溃地大哭,R抱着我立在雨下无言而痛苦。现在想起来,那仿佛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R在我遇到男友前的一周,在我正为laidoff而痛苦之时,突然从这些年里成长起来的他,变得attentative起来,他却剖白到,当年之所以花了两年才说出我爱你,是因为直至如今近40年的人生里,你也是我唯一用过爱这个词的对象。我对你,至今仍然拥有这个世界上的每一种情绪——爱,喜欢,欲望,嫉妒,痛苦,气愤……但又无限期地只希望你平安喜乐。

    而我只是想,“现在你面前的这个我,并非五年前的那个人了,我不是她。可是这不代表,她不曾存在过"。

    电影里,还有一段,是男主的丈夫说,你知道吗你说梦话的时候会说韩语。尽管连Nora自己都以为,她除了和家人已经几乎不说韩语了,连父母都不再叫她Na Young。他说这也是他努力学习韩语的一个原因,他总觉得有这样一部分的自己的妻子,是他想要去奋力以这个语言本来的形式去理解她的。黑暗里,男友亲亲我的额头,因为我知道他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奋力地学习着中文。

    只是因此我想,或许如果不是,我还在坚持以这个语言写作,或许语言本身也会成为Past Lives的一部分,然而当自己在某种夹层之中生活之时,语言又永远会是我的一部分。我原以为我英语没有什么瑕疵,最近会发现,我仍旧会说一些好笑的表达,比如相机进水,维修店问我有什么问题,我:the camera can't be opened",店家迟疑了一会儿问:what do you mean?我才意识这么多年了我还是会用”打不开“来形容无法开机(can't turn on)的情况。

    在自己的前世和今生中,我总是在追求着未来——更好的生活,更大的世界,更有意义的事业。只是常常发现在这不同的轮回中,往往无法快速切换,

    直到过往的人生,完完全全地成为了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