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安然的好学生跟着一个差学生相约去吃烧烤,她穿得光鲜亮丽,很有富家乖乖女的感觉。烧烤摊摆在路边,是街边的气息。他们兴高采烈地走过去,有的是为了烧烤,有的是为了其它——安然是为了烧烤摊的摊主,那个叫刘闻钦的男生,她喜欢他。
但当安然一行人走到烧烤摊时,发现一群混混正把刘闻钦按在地上索要保护费。混乱中他们逃脱。刘闻钦叫来街坊邻居就要去跟混混们拼命,安然拦住了他:
「你这样子(的生活)好在哪?」
刘闻钦说:「自由自在,好吃好喝。」
显然,这句话是不符合安然的认知的,这不是好学生理想中的秩序,年轻人就应该好好读书,而不是混迹街头。安然本能地认为这是错的,她在为刘闻钦着想,她说:
「可是你才十八岁。」
接下来刘闻钦不假思索的一句话,打破了安然的固有认知,也击中了我:
「生活啥子时候给过我十八岁?!」
我承认,我就是被这句话打动的。它出现在电视剧《风犬少年的天空》第三集结尾。在这句话出现的前两集多,这部剧夸张中二日漫风十足,喜欢的很是喜欢,不喜欢的也批判得毫不留情。
当我看完前两集时,我是想打两星的。但好在,我看到了第三集。于是我不禁开始思考,问题出在了哪里。
直到第三集的这句台词出现,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本剧的男主不是刘闻钦,而是涂俊,外号老狗,由彭昱畅饰演。老狗的父母离异,跟着爹过日子,家里是杀猪的,身旁有一群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他们是邻居。他们的衣着差不多,他们的家庭情况差不多(比如街边摊卖面),他们的话语差不多,他们的思维方式差不多。
这是同一阶层的一群少年们。但他们在学校,他们不好好学习。
看到这里我已经很能理解主创在第一集想要表达什么了,他们想表达这群少年在校园秩序中的格格不入。校园本身是有其内在秩序的,从上至下都有一整套规训,这种规训是将大量的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的过程。家境优越的孩子,他们在步入校园前往往就接受了类似方向的整合,因此他们往往更能理解校园的秩序;但许多被称之为「缺家教」、「缺教养」的孩子,由于社会和家庭本身就没有给他们以规训,因而在学校里往往是特立独行的,学校越好他们越如此,这样的孩子也常常被说成是「充满社会气」。因为校园就是社会的投影。
所以第一集里一群人表情夸张地在唱着《朋友》时,他们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呢?
在看到第三集时想明白了,但也清楚为什么主创在这一幕上做得不够好,让大家没法明白。
任何一个观众到了第三集都能看出来本剧最核心的其实就是现实的生活压力在少年们身上的体现。如果老老实实拍这样的戏,那上来就是苦大仇深的,观众们是不一定买账的。这部剧是在B站播的,大家都很清楚B站的路线定位,这点也不需要我多说。所以开头需要设置戏剧场景引导观众看到这群人。无论如何也要记住这群人。
但戏剧人物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信念感。
是你相信你的内在动力。
你是谁?你是杀猪的人的儿子,你是卖面的人的儿子,他是什么什么领导的儿子,她是什么什么老板的女儿。你们不是一群人。这是有天然的阶层差异的。面对阶层差异需要的是什么?
穷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戏很多人能演,富人面对一切的气定神闲也很多人能演,穷人在富人面前的自卑感同样很多人能演,穷人在富人面前的坚定反抗依旧很多人能演。但有一样东西很多人没法演,因为他们内在没有。
穷人在富人面前的插科打诨。这是一种自嘲,而自嘲的前提是什么呢?是真正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并且说服自己,从而面对富人时,会表现出夸张和荒诞。
这里的富人,实际上是广义的社会秩序下的上层。而穷人,不言而喻:
严顺开的阿Q是一个,陈佩斯的小偷是一个。周星驰的几乎每个角色都是。
为什么刘闻钦的背景音乐是《一生所爱》?
因为这个味道对上了。
周星驰一直强调自己拍的是正剧,而不是喜剧。但熟悉社会秩序的人们在观看周星驰电影时,总会觉得那就是喜剧。因为周星驰自己是真的相信那些人物,一个个夸张的人物在他心里是真实存在的。
很多模仿周星驰的人理解不了这一点。很多跟周星驰合作过的导演再拍电影时总是会表现得极其刻意。因为他们永远觉得,周星驰的电影就是喜剧。
戏剧是要有世界的。周星驰的电影世界就是真实的,那并不夸张,那只是他面对社会秩序的无奈自嘲与自我说服。
刘闻钦早早辍学,他成绩不好,从小没人教,家里条件也不好。怎么办呢?只能开烧烤摊。可他确实对安然有好感。但那又如何呢?
难逃避命运。这句歌词被刘闻钦唱出来,可比很多影视题材滥用靠谱多了。那些校园里卿卿我我的生活算什么命运呢?
这一幕发生在第二集末尾。故事的重心悄然从校园转向了社会。
从第三集开始,我觉得这部剧可以打三星了。
现在我们回到第三集最后的那一段。也就是本文开头的场景。
观众在进入这一场时,视点是跟着女生安然和老狗的,他们嚷嚷着要去吃烧烤,但这一个动作不带情绪。吃烧烤而已,又没发生什么事。
等到了现场,大家发现刘闻钦被打了。大家很激动,因为大家认识刘闻钦;但观众依旧没有情绪,因为观众不熟悉这个人。
可观众熟悉老狗,因为这是第一男主。所以情绪得起来了,我们得跟着老狗的情绪走一走。于是乎,安然奋不顾身地奔上前去要保护刘闻钦。这时老狗惊呆了,因为老狗不知道安然喜欢刘闻钦,而他一直是喜欢安然的。瞬间的错讹、无助与彷徨,这一幕彭昱畅的情绪传递得很到位。仿佛整个世界发生的事都与他无关了。是的,他傻掉了。不能动弹。
情绪紧接着往上烘托。兵分两路,一路是老狗这一边,一路是安然这一边。
安然和刘闻钦逃出来后,跟刘闻钦说了本文开头的那一番话,说什么你才十八岁,正是要好好学习的时候,不要学着去打架。
这是在表达女主的价值观。用价值观来表达意味着安然无法理解刘闻钦的行为,她只能将刘闻钦的行为放在自己的世界里然后加以评述。
但情绪比单靠表达的价值观重要,带着情绪的价值观比一切都重要。一部剧最重要的就是情绪。
刘闻钦一句话堵上了一切表达。也将本剧的重点凸显了出来。
我们再重复一遍:
「生活啥子时候给过我十八岁?!」
令人惊喜的是,这部剧没有像一些青春偶像剧那样,表达的是安然这样的好学生对家境不好的同龄人的关怀,谁要这种关怀呢?你那叫施舍你知不知道?
安然不知道。
她不理解她那为什么叫施舍。
因为她住大别墅,因为她在03年就可以买得起一千多的球鞋送人,因为她可以随随便便在必胜客吃披萨。
这些都是刘闻钦可望而不可即的。
「两手空空的人,最容易手足无措。」
弹幕里的安然被骂成了筛子,屏幕前的我欣慰地给了四星。
在第三集看完后,我是很担心这部剧变成女主觉得刘闻钦是在自己给自己找别扭的。因为太多和阶级差异有关的剧都会变成这样的落点。出身差的人会不断嫉妒,最终变成反派。
但第五集交代了刘闻钦和安然的前史。这个前史是分别从刘闻钦与安然的视角走的。两条线,一边表达了安然何不食肉糜的困惑,一边表达了刘闻钦捉襟见肘的狼狈。
安然拉着刘闻钦去必胜客吃披萨。03年。吃完328元。
刘闻钦从好几个口袋里掏出纸币凑足了钱。
回家后他郁闷地趴在桌子上,那是他存了一年的钱。那不过是安然的一顿饭钱。
观众看到这里,情绪会给谁?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刘闻钦。没有观众能够站着说话不腰疼地指责刘闻钦不努力,这是他的错吗?是他那个身体不好的爹的错吗?
在《风犬少年的天空》里,刘闻钦这样一个本来是陪衬的角色,变成了前期戏剧情绪的最大落点。
陪衬,而不是配角。青春偶像剧里的配角往往是男女主身边的同学、同事,他们和自己家庭背景差不太多,成长环境也没什么区别。那大家的话语和行为都是对得上的,彼此之间的矛盾也是可以轻轻松松化解的。但陪衬是什么?是校外的那些辍学了的孩子,他们在影视剧里是或者以反派或者以弱者的形态出现的。
于是那些主角们要么站在高处将社会秩序默认为道德并对他们宣判,要么看似努力地帮助他们在某一刻生活得好一点。满足了自身的道德感,然后挥挥手继续回到自己的世界。
至于那些陪衬们的世界,永远是灰蒙蒙的无人关心。
谁给过陪衬们聚光灯?谁在意过陪衬们为什么是陪衬们?
安然其实她也不在意。她敢无所畏惧究竟是因为什么?因为她真的觉得她能面对这个世界吗?不,她只是为了自己的幻想。
但我们能怪安然吗?她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她不能。
所以她会直接喊出:「我们之间哪有那么大的差别啊?」
她可以表达不在意刘闻钦的家境,不在意刘闻钦五年后、十年后是什么样。但刘闻钦没法不在意。
第五集的名字是《河里的虾与海里的虾能生活在一起吗?》。
刘闻钦的生活成本是一年只能存400元。安然的生活成本是一顿饭可以轻轻松松300多元,然后还可以买鞋子送人。
刘闻钦打球赚的外快买的送给安然的礼物,只不过是安然带他去的餐厅送的五等奖。
他的世界里满是生活,她的世界里只有爱情。
青春偶像剧是爱情至上的。
因为偶像是用来满足幻想的,满足每一代都市校园男女对生活的拔高幻想。虽然幻想不同,但幻想本身是不会变的。但这部剧的男主老狗求而不得,女主安然啥也不懂。《风犬少年的天空》没有偶像。
甚至《风犬少年的天空》没有青春。因为刘闻钦。
老狗有青春,因为老狗他爹是杀猪的,虽然没什么钱,虽然社会地位低(还被安然她爸无意中羞辱了一番),但至少能活下去,能供得起孩子上学,能让孩子努力适应社会秩序。
在学校里的学生是不事生产的。他们可以不去思考今天能赚多少钱、明天要花多少钱,他们只需要关心这道题怎么做,只需要想这个同学为什么这么讨厌,只需要偷偷暗恋着坐前排的马尾辫女生。
但刘闻钦办不到。
是的,青春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在以往的青春校园偶像剧里,我们很少看到这一点。因为那些剧的受众是学生,无论都市还是乡镇,他们都有校园时光,可以在剧中获得关于自身的幻想,而这种幻想,往往是关乎梦想、爱情。而那些本就没时间看剧的同龄人的陪衬们,不说剧中人,很多影视题材也不会在意他们。
然而梦想与爱情事实上都是奢侈的。
越进入社会,就越能明白这一点。这时再看看学生时光的那些「陪衬们」,必然更加酸涩:他们更早地也更无奈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本剧的受众就不仅仅是校园学生了。张一白导演拍了那么多年的青春题材一定想有所突破,B站也一直在探索各个方向的多元化。所以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事实上也可以是这部剧的受众。
长大了,才应该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为什么很多人是没有青春的?前五集事实上只是阐述了这样一个事实,我相信安然很快也会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但造成这个事实的原因是什么呢?
最后我们要深入一点思考了。青年这个词汇从年龄概念变成社会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答案是清末。《平山冷燕》《孽海花》《留东外史》《留东外史续集》《求幸福斋随笔》等大量小说、文章提及它是在这个时期。而清末大变局以来,社会分层发生显著变化,年轻人们不再只是种地和考科举两个方向,方向越来越多。尤其是在科举被废以后,一个知识分子的一生被人为划分开来了,青年随之出现。
我们承认,青年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但这类群体的出现意味着还有大量的群体并不能算作是社会学意义上的青年。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城乡差距、是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等等。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大量年轻人得到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农民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两类群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同样标志着他们的话语逻辑、行为惯性和思维方式也在逐步接近。
不然安然怎么会对刘闻钦心动呢,哪怕这种心动只是一时的。何不食肉糜的前提其实是知道有人在饿肚子。《风犬少年的天空》就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虽然老狗、刘闻钦这些人生活在城市,但他们的父母为什么来到了城市呢?
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起了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不再遥远。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我写,你看。
我读书那会真就这样,朋友都从小一个院子长大上同一所学校,一起上学放学,每天精力旺盛,看不惯班里爱打小报告的学习委员,流行说奇怪的川普并且一个传染俩,会有调皮捣蛋鬼在学校大会上搞乌龙,每天下晚自习疯狂奔跑去追公交,没追上就大家一起疯跑着回家当减肥了,会因为喜欢班里有钱又帅的男同学自卑。会被品学兼优的帅气数学课代表惊艳得自带柔光滤镜,在理发店看到辍学的曾经的级帅在当托尼学徒也会和狗哥看到钦哥卖烧烤一样不可思议,也有朋友像钦哥和女主一样双方差距悬殊却相爱,早早分手的例子,狗哥也仿佛周围普通的男孩子,不高不帅傻傻可爱爱当备胎,也有娇妹那种一拳打十个的可爱女孩,学校真的是好长好抖的坡上,家境清寒的同学真的住在钦哥家那种漆黑全是废品的巷子深处,上课的时候总想各种理由能混出学校呼吸新鲜空气,看的时候觉得太有同感了。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川渝的年龄差不多二十几的快三十的人看这剧绝对说不出,拍得弱智假大空不现实这种话,看到街坊邻居关系好一起吃饭就是借鉴1988?或许你听说过重庆本土自制电视剧街坊邻居吗?说妈妈跑路爸爸带娃就是以家人之名的,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冷暖人生这种剧情太多了好吧。我自己都是妈妈外出打工爸爸带大的,我爸也老爱斗地主不管饭,我经常厚脸皮邻里蹭饭吃。还有说上课不用普通话回答问题的,别说学生,上点年纪的老师可能自己讲课都是四川话或者川普,学生就更是正常了。还有狗哥撕了男二考卷却没被开除这个其实也还好吧,得看学校,而且他这种学校放养的差中差差生,学校不会开除的,甚至可能都懒得记过,因为高三了哪怕是读大专职高都会影响以后档案履历,想的就是赶快把瘟神送走了事,而且不是还帮忙抓了小偷吗,到时候闹上天天630的话,学生前脚见义勇为抓了小偷后脚就被开除这也很不像话啊。
话说最后一考场我还真有幸坐过,以前考文综一时心软给别人传答案被发现记了0分,下一次月考就真去的最后一考场,确实吵吵闹闹而且老师懒得管的,因为都是差生你抄我我抄你不都还是差,而且都最后一考场了,里面的同学也真的都是宁愿乱填完睡觉都懒得手机作弊百度题目的,但凡有这个心都不会出现在最后一考场了。就是因为都高三了,觉得救不了了没希望了,老师不管,家长没空管,学生自己也干脆自暴自弃,一个班级前排和后排几乎是两个世界,前排往死里刷题刻苦学习,后排混吃等死悠闲开心。收保护费逃课打架这些真的也很真实,校门外隐蔽的巷子甚至每天排队预约打群架男女都有的。保安追上桥也是真的,我就围观过校门口打架保安一路从校门口追着上桥到对岸,可能是古惑仔电影看多了,收保护费的也真的有,这些事情都很烂很烂,但是确实就是这样。
非要说不合理的话感觉是开大会打牌和高三转学吧,打牌这还是夸张了点,高三转学也很少见,还是从育才转29中,这就不科学啊,家里还真给转呢。然后彭彭和他爸爸的重庆话确实说的还是不标准哈哈哈哈哈,娇妹和她爸妈一看就是本土演员,娇妹真的好可爱,川渝女孩子真的是喜欢谁就追着捶的那种,娇妹妈妈也是生活麻辣烫熟脸了,娇妹爸爸那更是童年回忆,他做菜可好吃啦!
没见过,不一定就不存在,青春没办法定义,或许有些人的青春就是疯狗泰迪。
安然不会一直喜欢刘闻钦,高中时候的小女孩儿喜欢模样还不错的小混混不是新鲜事,她或许很多年以后跟同样优雅的朋友一起谈起这段过往会笑自己当时傻里傻气的,也就是当个笑话过去了。她会转头看向窗外,愣几秒神,这是她向青春的纪念。
安然以为自己能陪刘闻钦过苦日子是安然的一时热血,年少时她满心以为自己只要爱谁就能跟着他浪迹天涯。
但刘闻钦不允许。
正如刘闻钦所说,生活没有给他十八岁,他要比安然考虑更多。他不能让安然光明的人生为他停下脚步,他连自己都不保证未来在哪里过什么样的生活,又如何去给一个天之骄女保障。
更重要的是,刘闻钦也知道,安然不会一直喜欢他。
刘闻钦问安然:我五年后还住在这里呢?
学生时代的感情和经济条件的关联并不紧密,女孩儿喜欢上一个男孩儿可能仅仅因为他看起来挺酷的。但几年之后,酷又能当钱给安然买她喜欢的裙子吗?
答案是不能,就像你问安然和刘闻钦最后能不能在一起。
但安然将永远地留在刘闻钦心里,无论他将来跟谁谈恋爱,跟谁结婚生子共度余生。
刘闻钦会有跟世俗一样的选择。
他或许做生意成功了,阶级跨越,尝到了超越自己当时所能想象的终点的滋味。也可能他没成功,依然是沉浮在人海里的普通人,勉强糊口,孩子上学都要发愁。
不管怎样,他都不会再去找安然了。
不管怎样,他心里都会有安然。
刘闻钦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东西,因为他没得到过,他最多能得到的也就是普通的还不错的。
安然是那个好,安然是极好,特别好。
她明媚,家世不凡使她气质卓越,学习成绩优异,未来不用想都知道是怎样的坦途。
有一天,从来不知道好为何物的刘闻钦,被极好选择了,坚定的。
刘闻钦觉得,这一定是他今生所拥有的最好了,不会再有更好。
他那时甚至是愿意为此冒险付出一切的。
刘闻钦视安然为白玫瑰,他将永远供养,小心呵护,却永不采摘的白玫瑰。
——文章首发于【何久居】微信公众号——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忍不住喟叹一声:我们为什么喜欢马田?
像这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男孩子,我们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01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故事发生在千禧年间,一所重庆高中。老狗、大力娇、咪咪、大嘴四人从小一起长大,即将升入高三。
他们生活在重庆老城区,家里有卖猪肉的,有卖小面的,有开报亭的,有开出租的。
街坊邻居关系要好,昏黄路灯下,四户人家一起吃饭。锅碗瓢盆,热气腾腾,塑料椅子,挤在一起,“老汉儿”“嬢嬢”的重庆方言,极具市井烟火气。
虽然物质不富裕,但四人插科打诨,没心没肺,站在布满青苔的石板路上,陷入沉思:
“你们晓不晓得,17岁是个很重要的年纪”
“有好重要嘛?”
“太重要了噻,每一个人的17岁都应该有一个梦想”
“那我们的梦想是啥子?”
“啷个回事,好难想哦”
四人揽着彼此肩膀,看向远方,想不出答案。
少年不识愁滋味,上一秒还在烦恼,下一秒肚子咕噜咕噜,相视一笑,嬉笑打闹跑向面馆的方向。
02
高三开学第一天,班上转来两位新同学。女生李安然,男生马田。两人成绩优异,家境优渥,是老师家长都会喜欢的那类学生。
李安然看似文静乖巧,但实则有颗冒险叛逆的心。她转学是为了找到喜欢的男生,刘闻钦。两人的相遇如同所有英雄救美的情节一样,李安然被小混混纠缠,刘闻钦拿着篮球出现,帅气投篮。
人多势众打不过怎么办,跑呗。
男生女生手牵手,奔跑在重庆的夜晚,飞扬的发丝,跳跃过拥挤的人群。
俗套的情节,但,还是让人莞尔一笑。
再见面,是在学校的篮球场。刘闻钦作为对方学校球员,来李安然的学校参加篮球赛。
原本对篮球赛索然无味的李安然,激动地为刘闻钦加油打气。
雨果说,真爱的第一个征兆,在男孩身上是胆怯,在女孩身上是大胆。
乖乖女李安然开始借口翘课,逃学去看刘闻钦比赛。两颗心逐渐靠拢。
一个是痞气却善良的体育生,一个是文静却不乖的女学霸。
可惜,恋爱的甜蜜还没来得及体验,两人的差异逐渐显露。
镜头从下往上,一边是潮湿阴暗老城市的昏暗灯光,一边是彼岸的都市夜景,灯光璀璨。
两人的阶层差距,不言而喻。
刘闻钦攒了一年的零花钱,只是李安然在必胜客的一顿饭钱。
李安然随手送了刘闻钦一双一千多的球鞋,而刘闻钦父亲买药的钱,还是借他的压岁钱。
少年问父亲:“屋头是做啥子的,吃个饼饼,吃三百多,随便买双鞋,一两千。”
父亲回答:“反正不是我们屋头的人能消费得起的。”
为了给李安然送一条项链,刘闻钦开始参加不讲规则的野球赚钱。
贫穷的少年,在无视规则的赛场上,为了几百块钱,一次次被人冲撞推搡,堵上自己的明天。
12月24日,是刘闻钦参加篮球选拔赛的日子,也是他和李安然约定一起过圣诞的日子。
因为身体多处受伤,选拔赛当天他发挥失常,落选了。
但他终于攒够钱,买下那条项链。
在西餐厅,面对不习惯的刀叉餐具,他手足无措。
他问李安然:河里的虾和海里的虾,能生活在一起吗?
李安然不假思索:当然不能了,它们生活的环境完全不同,一个在海里,一个在河里。
更让人难过的是,当天餐厅有抽奖活动,他们抽中的五等奖,正好是刘闻钦拼尽全力,却没来得及送出的那条项链。
刘闻钦消失了。
李安然转学到他的学校,他们还能再遇见吗?
即使遇见,他们还能在一起吗?
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会有明天吗?
03
为什么我想写的是马田,却先讲了一大段李安然的故事。
某种程度上,他像是李安然的一体两面。
他们是好朋友,但与李安然不同,他心思细腻,能敏锐地察觉对方的需求。
在听闻李安然送刘闻钦一双很贵的球鞋后,他直言安然不懂男生。
他告诉安然,圣诞节送一张手写的贺卡就好。
这份贴心,在他和大力娇的CP线中,亦有所体现。
他们第一次单独吃饭,也在西餐厅(电视剧删除了这个片段)
服务生问:请问牛肉几成熟?
大力娇回答:当然是百分之一百熟了,拉肚子你管啊。
服务生尴尬无言。
马田贴心解围:“你听错了,是除了沙拉以为其他全熟。”
发现大力娇不习惯刀叉时,他主动说其实自己也不习惯刀叉。
不顾其他桌客人的眼光,大声喊“给我两双筷子!”
大力娇吐槽牛肉是生的,他说:要不我们去吃串串香吧。
大力娇问他为什么,他故意皱着眉头说自己吃不惯西餐。
在串串香店,大力娇拿起一串小牛肉问他:先生,请问这个牛肉你要几成熟呢?
他默契回答:当然是百分之一百熟,拉肚子你负责啊。
(啊作者忍不住姨母笑,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男孩子啊!)
圣诞节,班上很多女生都收到了节日贺卡。
大力娇一张都没有收到,郁闷的她去学校超市偷偷买了很多贺卡,趁没人的时候塞进自己抽屉。结果被人发现贺卡全是空白的。
就在这个时候,马田再一次解围:我说我买的贺卡怎么不见了,原来是放错了抽屉。
看出大力娇对贺卡的在意,他站在天台上,开始给娇娇写贺卡。
找人把大力娇叫出教室,趁她不在的时候把贺卡塞进她的抽屉,再引导她发现。
当别人羡慕大力娇收到了三十九张贺卡时,他故作惊讶,对那位炫耀自己收到三十八张贺卡的女生说:“诶,那岂不是比你还多一张?“
(啊作者再次姨母笑,怎么会有这么贴心的男孩子啊!)
重庆下雪,难得一遇。
他和大力娇站在天台上,雪花飘飘落下,他把耳机塞进大力娇的耳朵。
音乐响起,周围安静下来。
“难以忘记初次遇见你,一双迷人的眼睛,在我脑海里,你的身影,挥散不去……”
打开贺卡,那句“你的天真,我想珍惜”,正是此刻耳机里传来的旋律。
一瞬间,大力娇懂了,贺卡是谁送的,还用说嘛。
元旦晚会,表演《super star》的大力娇五音不全,唱歌跑调,被人起哄下台。
马田又双叒叕解围,帅气登场。
“手不是手,是温柔的宇宙……”他穿着白毛衣,拿着话筒,微笑看她,悄悄在她手心塞一把彩带,同时也把安心传递给她。
“请看见我,让我有梦可以做……”,紧接着马田的那句,也是大力娇整首歌中唯一没有跑调的一句。
少男少女的情歌对唱在枯燥的中学时代,百看不厌。
倒彩声变成欢呼声。
一曲终了,大力娇终于变成娇娇。
耳边响起母亲对她说的那句话。“幺儿,你还没有遇到那种,让你的心怦怦怦,要跳出来的人,到那个时候你就晓得了,啥子叫爱情。”
娇娇参加超级女声失败,马田拜托全班同学不要嘲笑她。
马田母亲找娇娇父亲谈话,希望娇娇不要影响自己儿子学习,马田和母亲吵了一架,跑去和娇娇解释。
他站在台阶上,笃定地对她说:
“不管别人怎么说你,或者是对你有怎么样的误解,偏见,你在我心里,就是最好的。”
娇娇故意逗他,问“有多好?”
他想了想说,“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那种好!”
写到这里,我们再回头看看标题。
我们为什么喜欢马田?
因为他是所有青春时期少女心的完美投射。
他成绩优秀,家境优渥,知世故却又不世故,善良正直,温柔体贴。恋爱史干净,对待感情真挚且纯粹。
诸如此类的角色在影视剧中并不少见,比如《想见你》中的李子维,《你好,旧时光》中的林杨,《匆匆那年》中的乔燃。
他们是穿着白衬衫在校园骑单车的少年,阳光又恣意,笑起来能感染得周围人都暖起来。
但这样的少年,现实中真的存在吗?
04
有观众问《风犬少年的天空》编剧里则林,马田这个角色的原型是不是他自己?
完美之所以存在,是因为TA不存在。
现实中,我们很少遇见马田这样的少年,一次次帮你解围,每次你需要的时候,他都及时出现。
就像看完电影《少年的你》,我和朋友感慨,现实中的校园欺凌,根本没有小北那样的少年出现。
就算有,你也不是陈念。
就算现实中真的有马田,你也不是娇娇。
更何况,马田和娇娇真的能走到最后吗?
剧中有一个片段,马田不满母亲插手他和娇娇的关系。母亲问他:
她认为,马田和娇娇最后一定是惨淡收场。
马田问,凭什么就是惨淡收场。
她并不直面回答,而是扭头问马田爸爸,平时他们都做些什么。
马田父亲回答:可多了,读小说,看话剧,吃冰砖,还一起跳霹雳舞。
马田回答:彼此的爱。
母亲说:“这是其一。
但是两个人的长久相处,靠的更多的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说不完的话。
你觉得你和她之间有什么共同的话题吗?你能保证以后一直有吗?你跟她有什么共同喜欢的东西吗?
你认为一时的荷尔蒙冲动是爱,你能为对方的未来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吗?
既然这些问题,你全都没有答案,那你闯入别人的生命干什么呢?”
马田反问,如果是安然,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些问题。
母亲回答,毕竟安然是从小看着长大的,但她对卖小面的一无所知。
马田指责母亲偏见,生气离席。
这场争执过后,有了那段他对娇娇表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名场面。
而关于母亲提出的质疑,共同的兴趣爱好,影片其实并没有正面回答。
少年的誓言,天真又感人。
九夜茴在《匆匆那年》里写:
所有男孩子在发誓的时候都是真的觉得自己一定不会违背承诺,而在反悔的时候也都是真的觉得自己不能做到,所以誓言这种东西无法衡量坚贞,也不能判断对错,它只能证明,在说出来的那一刻,彼此曾经真诚过。
所以,少年的故事,甜归甜,听听就算了。
就像有人剪了甜椒cp(马田x大力娇)的视频混剪,有人弹幕留言:“女生看多了可是会做梦的哦”
05
我们在《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歌颂爱情,赞叹主人公为了跨越阶级差异付出的努力,然而现实中,我们鄙夷“恋爱脑”,并不鼓励他人效仿。
我们一方面厌恶门当户对,以出身论好坏的绝对,一方面又忍不住拿条条框框衡量别人,限定自己。
我们的青春,既没有堕胎,流产,也没有车祸,癌症,有的只是做不完的习题,无疾而终的暗恋。
而青春片之所以动人,不外乎那些少年少女足够年轻,足够热血,允许试错。
影视剧把他们的故事压缩在120分钟的影片或一二十集的故事中,用或俗套、或传奇的情节调动观者的心弦。
给人一种错觉:假如我是剧中人,假如我的青春故事也像这么精彩。
但别忘记,真正的爱情是势均力敌,不是谁解救谁。
孙中兴老师在《爱情社会学》中有一段话,我很喜欢。
“你要先找到你生命中钻石切面最大的部分,然后再找到那个与之辉映的人。怕的是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你就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人,这样的话,不管有没有人爱情,你的人生都是一场混乱。”
我为什么喜欢马田?
因为“你喜欢的人,一半像你,一半像你想成为的人。”
如果现实中没有马田,你可以自己成为“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