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1974)

简介:

    汤姆(布鲁斯•邓恩 Bruce Dern 饰)和黛西(米亚•法罗 Mia Farrow 饰)的婚姻并不幸福,因为汤姆是一个花花公子,经常出去鬼混。汤姆还经常和与他们相邻的黛西的舅舅尼克一起出席舞会,寻欢作乐。尼克的邻居盖茨比是个神秘的有钱人,他经常邀请尼克参加宴会,两人很快相熟。相熟后,盖茨比(罗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饰)邀请尼克带着他的侄女黛西来他家作客。此时,黛西认出了盖茨比。原来盖茨比是黛西5年前的恋人,只因当年盖茨比只是一个穷小子,为了改变命运而出国拼搏,黛西正是在这个时候与汤姆结了婚。两人很快旧情复燃。

演员:



影评:

  1.         一部文学名著如果被一再重拍说明了什么?它实在太牛?它实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它实在太流行有钱可赚?它戏剧性极强?它特别容易触动导演的心胸?它之前的版本实在都不如意?《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这样一部小说,菲茨杰拉德在1925年出版了这部小说,在第二年就有了电影,接下来,1949年、1974年、2000年这部小说又被三度搬上大银幕,再接下来,预计在2012年,又一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将在电影院与我们相会,这部小说竟有如此魅力,一再被人搬上银幕。

            在我看来,《了不起的盖茨比》对电影人的魅力,首先在于其出众的品质对整个美国人的魅力,它有极强的故事性,又充满了时代感,批判性、文学性、艺术性更达到很高水平,当我读罢小说结尾悲剧性的结局,那种梦碎之感堪称给人一种拔凉拔凉的味道,同时又是一种烙印在心中,长期留存的情绪,想必那个时代的美国人会有更多体会。而如今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又何尝不能体会到一个崇尚成功与物质的社会,人的真情与滥情,虚伪与高尚呢?一部出众的小说无疑会让有想法的电影人惦记着将其拍成电影,就如去年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电影上映,尽管评价不佳,但是之前,多少人期盼过这一杰出小说登上银幕。而这又是名著电影改编的难点,就《了不起的盖茨比》而言,原著戏剧性已经足够强,无论剧情还是情感的一波三折都让编剧的工作相对轻松,反转性和批判性俱佳的结尾更是天然满足了电影的需求,而如何表现电影的那种气质却才是最大的困难。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几部改编电影中,我看了1974年版,被认为目前水准最佳的罗伯特•雷德福扮演盖茨比的版本,这部电影总体看较好的反映了小说味道,算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改编。

            作为小说主人公,盖茨比先生在出场前宛若神人,而整部小说的叙事者则是满怀理想来到纽约的尼克,几乎尼克接触的每个人都会向他描述盖茨比的富有、神秘和流言,而尼克正好又是盖茨比的邻居,他寒酸的小屋与盖茨比高大的豪宅相比,可谓对比明显,而盖茨比夜夜笙歌的聚会更是撩拨着这个年轻人的神经,直到有一天他被荣幸的邀请。盖茨比尚未出场,菲茨杰拉德就以绝妙的文笔将一个崇尚物质成功和荣耀的社会展现在我们眼前,大家都想巴结盖茨比,都想围绕盖茨比,都猜测着盖茨比,都又以各种传闻表达着一些微妙的眼馋、忌恨的不甘,总之,人人都想成为盖茨比。这在中国当前社会也不新鲜,富人的事业传奇在媒体不断放大,而富人骄奢的生活又在民间被不断传播,大家都想成为这样的人,媒体前台荣耀,后台尽享富裕生活。1974版的电影这个环节变现很好,首先将当时的社会风貌表现的感觉和小说一样,那种虚荣的、市侩的气息都很传神,盖茨比迟迟未出场和大家对他的传言跟让观众产生良性的焦灼,快让盖茨比出现吧!

            《了不起的盖茨比》戏剧的着力点还是最容易表现人性的爱情,为何?爱情是人性善与恶、纯与俗交锋常常最为激烈的地方。盖茨比出场前,另一对重要人物,汤姆和黛西就已经将一种中上层阶级的诡异婚姻生活表现出来,汤姆是个花花公子,连黛西都知道,但是黛西却也只能任其发展。而盖茨比出场后,本片的核心戏剧冲突来临,盖茨比和黛西的往事与今日的感情纠葛;汤姆与情妇纵情声色下其情妇之夫的隐忍和痛苦;尼克在期间的穿插周旋。这一切在1974年版电影都表现的很不错,而且那种文艺味道的节奏与摄影都让影片氛围也有小说那种平静下暗流涌动的感觉。是的,整个故事在激荡的感情下,整个表面是平静的,汤姆大方的带尼克去见情妇,而且其正在家中的丈夫只是去里间一会儿就与情妇当尼克面缠绵;盖茨比、汤姆、尼克、黛西等人在一桌交谈,汤姆去接个电话,黛西就迫不及待的起身与盖茨比接吻。所以人都似乎不愿意打破这平静,大家都心知肚明,又只是暗中较劲,他们甚至可以一去外出狂欢,直到一出车祸打破这平静。

            1974年版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在反转的凶案处理上,它把这起带出多少人虚伪的凶杀案的细节做实了,这反倒让影片少了小说那种突如其来的变故带来的梦碎感和凄凉感。小说中这一笔和之后各人的反应实在精妙,之前每个主要角色的个性都逐渐展露,但是如同整个事件的氛围一样处于冰层之下,这一出变故打破了一切,丑态与觉悟尽显。汤姆可谓上流社会典型的占有欲强烈的人物,他对黛西已无感,自己可以外出寻欢,但是怀疑黛西与人们热议的盖茨比有染就恼火的摆出决斗姿态,此时也不是为了感情,只是他的占有欲和虚荣之心。而同时他又外强中干,真正到了关键时候也不敢担当责任,甚至移祸于盖茨比;而以痴情形象示人的盖茨比又何尝真的高尚,他对黛西的深情中也显露世俗的欲望与占有,而最后还揭示了他与父亲间的纠葛。黛西可谓其中前后对比最强烈的角色,事发前她显得魅力、高雅而令人怜惜;事中她又显得充满爱情的热情,令人欣喜;而事后她的冷酷又给之前对其寄予同情的读者和观众以梦碎之感,原来,一切竟是如此现实,一切都是如此物质。而尼克,这个整个故事的叙事者,看透这一切的虚伪与狡诈,离开伤心之地,回到了相对单纯的西部,这也算菲茨杰拉德留下的一个几乎让人感觉超现实主义的觉悟和人性本真的希望吧。而也正是原著结合文学、批判和文艺性情感诸多特点,让它天生就有吸引电影人的气质,也因为其文学界的地位让其市场空间不成问题,所以,在1974年较为出色的版本后,2012年,迪卡普里奥版本的盖茨比必将激起更多观众的关注。如果10年前,我还难以想象迪卡普里奥可以扮演这个角色,但是十几年的演技锤炼和生活阅历已经给了他足够的积淀,凭借名著改编和演技的积累,或许他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倒是近来新生代女星代表的凯瑞•穆里根扮演黛西让我难以想象,总感觉她气质还稚嫩一些,她会演出怎样的黛西?

            《了不起的盖茨比》给人一种宿命之感,直到最后你都难说悲剧的命运究竟该源于谁,是始于滥情的汤姆让黛西绝望?还是从黛西多少年前世俗抉择与盖茨比未能成就爱情而开始?或者该怪盖茨比给自己套上痴情外衣的插足?这个宿命的循环链条下,大家都是一个大萧条之前表面繁荣社会的一员,就如盖茨比院中狂欢聚会,大家都那么物质与虚荣,又常常丑态百出,梦碎的背后你很难说谁是高尚的。在如今的中国,大家看到的成功人士的生活,正如尼克远望的盖茨比的狂欢会,精彩纷呈而又丑态毕现,但是,大家都希望参与进去,哪怕只是靠近,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些鼓励。不同之处在于,美国始终都有美国梦,哪怕一批批人梦碎,但是最终那个承载一个国家软硬实力的梦依然坚挺。而在如今的中国,似乎大家看到那富人风景后,越来越多的是猜疑它的来源,以及伴随而来的不满和忿恨,而富人们也伴随着不屑与不安,而贪赃枉法者更在其中继续着自己的不义,这个社会,你会听到谈个人奋斗越来越少,谈拼爹、拼干爹越来越多。尼克、盖茨比们尚且有美国梦可梦,而当下中国躁动的社会下,似乎梦还没开始,就已经被现实惊醒!


  2. 1)最悲剧的爱情,不是恨不相逢未嫁时,不是出身差距贫富悬殊,甚至也不是生死两茫茫,而是,一个全心投入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另一个其实只当是解闷的调情,偏又自己调情得很入戏,在现实面前却又醒得比谁都快。

    2)情人不好当。虽然都是为情死,TOM的情人和GATSBY又不一样。一个追求纸醉金迷的浮华生活,一个是只为将浮华生活换真爱。可惜这两个人爱的人都只当他们是调情。可怜这两个人还把调情当了真。

    3)婚姻是个黑社会。DAISY和TOM真是一对。尼克说得对,他们俩因为恶毒所以做得了夫妻;TOM说得对,GATSBY没有TOM了解DAISY。因为了解,所以掌控。在粉色幻梦里的妻子说找回了初恋那又怎么样?只消告诉她情郎的财富来路不名,朝不保夕,调情事件就此结束。

    4)让人在貌似得到一切的TOM,失意中弹的GATSBY和平凡的尼克中选一个当,不知道大家会选谁?伟大总是需要付出代价。

    看过1974和2001的两个版本,更喜欢这一版。
  3. 现在美国东部由夏入秋,和gatsby的故事一样。度假完晒黑的人们从长岛的海滩回到都会,整个城市有种茫然失落。

    这片的摄影有一层朦胧的光,Mia扮演的Daisy眼中时常闪烁日本少女动画的星星光,所有演员脸上也时常挂着汗珠。小说里描写夏天热得不知怎么好,人们在盖茨比的派对上挥汗如雨,最后也是因为Daisy喊热,一群人才开车去了纽约城,乃至造成后来的车祸。

    演Daisy丈夫情妇的Karen Black有一张看过不会忘记的脸,最早看她在80年代初Robert Altman的舞台剧改编电影Come Back to the Five and Dime, Jimmy Dean, Jimmy Dean里演一个变性人,后来知道原来也演了Altman人物众多的经典作Nashville。很难想像她七十年代是很多导演的爱将,主演希区柯克最后一部片。可能她演戏之余在歌坛另有一功。这片里有一场在纽约她姐姐家里跳舞又疯狂的戏穿的那件橘棕色裙,很像Prada前两季冬装,也有毛毛的细节,让人期待看延至明年上映的新版本,据说Prada也大方借出服装灵感。

    说到Jazz Age的时尚,如今仍然三不五时有人蠢蠢欲动要复古,每年夏天在曼哈顿附近小岛Governors Island举行Jazz Age草坪派对,穿低腰线闪裙,短发红唇的现代flapper和穿麻制西装的男伴共襄盛举,现场学习跳上世纪初的Charleston舞,这个版本的电影花大量心思重现当年,算算和今天又再隔了快40年!

    如今retro风更胜往昔,不知新版本要如何更大怀其旧。
    二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以及后来的嬉皮风,几乎堪称不死,早已升为经典,在每年出版的回忆录,Vogue杂志的怀古文章,和旧衣铺里附身,变成随时可以取用的集体经验。

    然而现在的人早已不懂结婚从前在女子生命中的地位,也就是前途选择的人生命题,也不能理解门第观念。琼瑶剧奶大的通俗剧观众总认为门第观念总是要被打破的咯,大不了一死。

    然而在秩序井然的前现代社会,十八世纪奥斯汀的女主角到看似自由的新女性Daisy,很多资本主义社会艺术的珍贵都在于表现森严的阶层社会中人的挣扎,比如二十世纪初另一位美国作家Edith Warton的小说。现在看来小眉小眼,布尔乔亚的婚恋题材其实同样在探讨人类前途与局限。而社会阶层的难于跨越永远在婚恋中最无法掩盖,现实和历史始终不如十月革命或五四运动的宣言那样一派天真。

    七十年代的美国电影实在迷人,大家都在慢慢摸索,又急于恢复战前好莱坞辉煌,又见证了一众新锐导演崛起。这部盖茨比便拥有这两种特质。可能因为编剧是科波拉。

    小说里沉默的叙事人Nick几乎参与了所有情节,等于全知视角,但写到车库主人Wilson和妻子却又站在事故目击人的角度,而电影反正全知视角,反而没有问题。节奏剪裁几乎忠于原著,而原著的剪切本来就很像一部一流的电影,对改编来说全无挑战。

    痴情的人在一般世故的观众眼中很难讨喜,谁都知道现实中绝无仅有,在艺术作品里容易滑向拖泥带水自我怜悯,菲茨杰拉德用有距离感的平铺直叙才把盖茨比写得隐忍又天真。但事实上小说里只有叙事人Nick觉得他难得,其他人连同他爱得死去活来的Daisy统统不懂得他的好处。

    最著名的盖茨比粉丝,反倒是《挪威的森林》里那个绝不沉溺于感情的永泽。
  4. 原著已看无数次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终于赶在莱奥纳多版本之前把74年罗伯特雷德福版观影完毕。快要上映的莱奥纳多版本更花哨更流畅,更像《红磨坊》般的绚烂迷离。但是74年版本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非常追崇原著。

    蓓蓓的电影世界:

    现在看来,我不知道该说盖茨比是痴情还是傻?
    我曾经超喜欢菲茨杰拉德的这个短故事,喜欢故事的巧合巧妙,讽刺黑幽默,以及盖茨比的痴情与浪漫。
    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也随着我不断反复的观看和思考,我不再觉得盖茨比纯粹是一个为爱而存的人,反而觉得他是一个受世俗大众影响的可悲人物。
    他对安娜的痴情其实已经超越了爱慕爱娜本身,而是爱慕着她所代表的地位和金钱。
    其实他并不是不知道她是一个世俗,现实和贪恋权财的人,但是她的美貌与地位正是他内心真正的渴望,所以这种渴望变成了对她的占有。
    所以他那么努力的做着走私的生意把自己树造成一个被有钱人都尊为家财万贯的了不起的人。
    他也那么努力的办各种名流舞会,砸重金只博美人关注的戏法其实也是在某种程度上满足自己曾经的失落与不公平。
    但是他犯了一个上流社会有钱人不会犯的错误,那就是动了真心。
    他以为他这么做就可以得到她的心,心想,你不就是喜欢钱和地位吗?既然我能给你,那么这次我终于可以让安娜选择我。
    可是他错了,他即使再有钱,再挥霍,再有地位,但也改变不了他的出身所与生俱来的性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无法做到生来便有钱并挥霍奢侈的有钱人的冷漠与自私。
    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完全融入上流社会的世界,因为他们的价值观是在几十年的累积中逐渐根深蒂固的。
    所以安娜最后仍然没有选择他,甚至盖茨比的死对于她来只是暂时性的难过。
    安娜和老公都有外遇,互相折磨着,却无法离开彼此。因为他们太相像了,同样的自私,同样的冷漠以及同样的势利和拜金。
    这是那些靠自己双手发家的人无论如何骨子里都无法继承的“传统”。
    所以,安娜和老公的外遇都成为了牺牲品,只是他们寂寞和发泄的牺牲品,她对他带来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无论如何不在一条道上的人是无法走在一起的,这也是他们两个共同的外遇无法理解的真相。
    安娜的老公虽然享受汽车维修站老板娘带给她的刺激与快乐,却无论如何是给不了她未来的。身份和地位悬殊太大,他不可能为了她而放弃现在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把自己搞得身拜名誉。
    但是汽车维修站老板娘不明白,她以为他给她买奢侈品,满足她的一切要求就是爱她宠她的表现,而她也在这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才刚刚得到钱的滋味,怎么能轻易放弃这样一个招财猫呢?
    因为她已经开始想要一直持续这样的生活,沉迷在金钱中无法自拔。
    而盖茨比不明白的是他即使再有钱也无法真正抓透安娜的心。他们不是同一类人,无法走进彼此的内心。安娜贪念的只是盖茨比的金钱变化游戏,这种角度的转变以及对自己丈夫的失望让她有了新的寄托。
    但是她老公一召唤,她屁颠屁颠的就回去了,她已经无法割舍一切和放弃目前所拥有的地位稳定,也不愿为了一个曾经的穷小子冒这个险。
    但是盖茨比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却居然也迷失在了对金钱的欲望中。他想要得到她,以此来证明他自身的地位变化,这可能是他自己都没察觉的长期的自卑做崇所带来的一种追求。
    所以,在自私冷漠却势力有钱的人面前,盖茨比和汽车维修站老板娘在这场游戏中都输了。这也许是菲茨杰拉德的无赖吧。无论如何出身低微的下里巴人有一天再怎么有钱,也不一定能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
    这就是菲茨杰拉德给我们看到的赤裸裸的现实。因为现实太可怕,所以我们有些时候不愿意去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