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大转折——挺进大别山(1996)

大转折——挺进大别山(1996)

又名: 大转折 下集 挺进大别山

导演: 韦廉

编剧: 姚远 王玉彬 王苏红 韦廉 李宝林

主演: 卢奇 傅学诚

类型: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1996(中国大陆)

片长: 136分钟 IMDb: tt6821424 豆瓣评分: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经过长达一年的艰苦鏖战,刘伯承(傅学诚 饰)、邓小平(卢奇 饰)的大军成功撕破黄河的缺口,在国民党统治区插入一把寒光毕露的尖刀。但是二野却突然调转方向,大有撤回黄河之势。蒋介石(孙飞虎 饰)误认为刘邓疲惫不堪试图逃跑,遂调集14万大军意图将对手在黄泛区彻底歼灭。泥泞坎坷的征途,二野遭受国军无情炮弹的洗礼,被困在黄泛区不得动弹。另一方面,陈赓迟迟找不到渡河方案,战略反攻的设想眼看落空,解放战争到了生死存亡关头。邓小平果断建议丢掉包袱,朝向大别山做着最后的挺进。

演员:



影评:

  1. 应该重拍这一部
    第一要把毛主席做出这样的决定和其他人的对此的不同意见展开来说
    这绝对是一招险棋啊,除了毛主席真没人敢想而且敢真去做
    棋下好了满盘皆活,下输了呢 无非就是邓说得即使二野打光了还会有兄弟部队解放全中国
    大局观啊大局观

    结果还真活棋了,就是二野被打残了

    第二就是要更好地反映刘邓克服困难,这个困难太大了,不是个有没有卵子的问题,我觉得如果不是军神和矮个两大高手,换其他人部队就真的废在大别山里了

    敌我两个指挥部在一个小村里住,想想就刺激了。。。
  2. 26年前的电影 色彩 场面 都很写实。26年后我们很难拍出污水泥垢的战士脸 很难拍出破墙败瓦烂床帐的接近真实感。从头到尾贯穿了对四进四出大别山产生的当地群众的现实问题的负疚,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对人民的情感。刘邓分前后指各自为战后,电报里邓对刘的“生日快乐”是对两位战友情感表达的一次集中。

  3. 国民党失败: 0.官场大于战场,乌纱帽大于士兵的性命,欲南故北的意图早已解读,却为了奉承上意,只说上面的解读英明。 1.越级指挥,自己的方略与自己的小目标自相矛盾 2.传达委婉,复盘会议不能直接点出问题,而是发一本哲学书弯弯绕绕。 3.不走在群众之中,过着西式的总统小日子,与百姓生活格格不入,远离群众,如何能得民心呢? 共产党的德与行:入乡不劫掠,借到锅后,躬身感谢乡民。当一个很能打战的连长偷窃乡民粮食布匹后,他们很不忍心,但是坚决的执行了死刑。凌冽的枪声划破天际,是冰冷的,正义的,温暖的。这和宋江挥泪斩小卒很像。 老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被劫掠,儿子媳妇被活埋,家里粮食被搜刮一空。苦啊,可怜啊! 思想动员:对于高级的干部,掷地有声的讲演,讲演不只是骂人训话,而是在训话基础上挖掘本质的思想上的问题。 对于底层的士兵通过唱歌的方式宣传思想。简单透彻无误。对民众土改。 爱兵如子:杀掉自己的战马让病倒在医院的士兵有肉吃补充营养。真是好将领啊。 丢掉“包袱”:泥泞路上不得不丢掉卡车大炮加速前进,太可惜了,也太有魄力了。 最后,12万部队打得只剩下6万,这6万野战军的牺牲光荣无比。解放军永垂不朽。

  4. 战争各个部分的细节刻画极其具有真实力,这一点与上部相同。我认为这一部的深度要超过上一部,它不仅仅是在呈现战场,它还在呈现军队与百姓的关系,一块土地与革命的关系,一个政权与人民的关系,战争与人民的关系。如果把上下两部分开了看,我愿意给下部六颗心。看这部片,我数度热泪盈眶,有同情也有感怀,还有对人的命运的悲悯,对苦难历史的不忍直视。刘邓看望借锅老人、警卫员放马、刘邓争着留在大别山周旋。片中最美的三处场景,是对战争残酷的反衬,也是对美好生活和未来的向往。大汉沐浴图、河边洗晒图、油菜花田会师图。

    “我们的纪律不是一纸空文,我们的纪律是铁是钢,如果我们对我们身边的一个连长都不能执行纪律,那么对其他的营长、团长、旅长包括对我们自己,又如何约束呢?”

    以上台词对任何一个权力机关都是适用的,拥有暴力或者暴力支持下的权力的团体需要有规则予以规范,否则固有的人性当中的丑恶性就会生出祸乱,对那些没有暴力和权力的普通民众来说就是最大的苦难。希望我们身处的国度的统治者能够执行那些制定得良善的法律,尤其是限制权力者的法律,最根本的是不能让我们的人民制定的宪法失去它的现实意义和应有的尊严。

    “老乡们又怎么能相信我们就是当年的红军?”

    “当年的红军”代表着一种信任,更是一种品质和身份的认同,岁月流转,人去人来,一个团体在不断地变化,谁也不能保证一个团体在发展中会性质不变。能得到这些的不是自称为“红军”,也不是相同或类似的衣装,而是言行所秉持的观念和信仰,还有那种命运相融的紧密关系。对于任何一个革命政权也是如此,从前的王朝更迭便是统治者变质的结果,中国人民受了太多苦难了,他们不应当继续重复苦难的历史。希望我们的革命政权能够在变化发展中始终不忘历史的初衷,希望一代一代的接班人能从历史文化和民族的认同中将自己的人生与中国过去的革命历程进行某种链接,时时警惕自身,勿辜负先辈革命之难,也就是不辜负自己之来处、现时所处之土地、未来子孙之生计,继续不断地变革自身,保持自身的精神不老、永续传承。坚定地去做“当年的红军”的后继者。

    “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

    此句简直是至为清醒之识,老百姓是一切政权所以建立的根本所在,而政权建立为了老百姓才是老百姓持续支持政权的不绝之源。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的存亡其实并不是掌握在老百姓之手,因为没有哪个老百姓是愿意战乱人祸的,尤其是中国人民,历史不断地向我们证明,中国老百姓是那么忠厚老实,不是难以存活他们是从不打算推翻政权的。这样的人民值得更好的对待,而不是因其忍耐而愈加压制。这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从来没有注定的归宿,谁能让老百姓好好活着,老百姓自然跟着他走。因而,政权团体需要保持这样清醒的自觉,时刻警醒自己是否有资格让百姓拥护。希望我们的国家政权能够永葆这样的充满理性的自觉。

    “从红军到现在,老百姓支援了我们多少,而我们给他们留下了多少这样的条子,让他们等着兑现。不管哪一级政府,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对得起老百姓,没有他们,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毫无疑问,中国的革命就是人民革命,革命的军队是人民组成的,革命战争所需的物资是人民供应,革命的胜利是人民支持下实现的。为什么要支持,因为革命者为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全部人民作出了牺牲,所以人民拥护革命者并为他们作出牺牲,这是相濡以沫的关系,互相成就。相反,若一方不再爱护另一方,那么这种关系就势必会破裂而难以维持,最终也许重新革命,再造共和。因而,人民应当是政权的目的,政权是人民的凭借。希望中国能够把这样的正大光明的革命关系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