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大户
本山大叔自从2011年《同桌的你》之后,已经很多年没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了。
虽然每年都会传出赵本山回归春晚的消息,但每次都让人失望。
我以前也老是吐槽本山大叔的小品一年不如一年。但是春晚上没有赵本山之后,我还是挺想他的。
今年的春晚节目表公布之后,之前盛传的赵本山回归,又被证实是假消息。
我按捺着思念本山大叔的心情,又重温了一遍本山大叔年轻时的神作《来的都是客》
为什么说《来的都是客》是神作?
豆瓣评分:7.7分。
评价上不是四星就是五星。这么高的评价对于一部国产喜剧实在是罕见。
讽刺力度之大令人乍舌。后来赵本山和范伟的经典小品《牛大叔提干》和奇志大兵的小品《白吃》都有本片的影子。
《来的都是客》上映于1990年。那时候,赵本山还没有火,浓眉大眼的一副“冠希”模样。
不得不说本山大叔确实有点显老,当年才三十出头,基本跟现在没啥大差别。哈哈哈哈。
巩汉林比现在还要瘦,瘦的让人心疼。
句号嫩的简直能掐出水来。
董立范还不是胖姨,是胖妹。
就是这些未来中国小品届的天皇巨星,在他们的“青涩时期”,合演了这部讽刺神作。
(以下内容,有剧透)
赵本山饰演的肖望发聪明能干,在竹林乡办起了竹编工艺社,带领村民致富。
竹林乡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乡。从此各种领导视察,观察团参观络绎不绝。
这些人来一次就要大吃大喝一次。为了解决招待领导的问题,乡长特派能干的肖望发为食堂管理员,职位排在妇女主任之后,作为乡里的“八把手”。
肖望发一上任就遇到了难题,负责与外商谈判的企业家喜欢吃溜肝尖和鱼香肉丝,但是食堂却没了猪肉和猪肝。
县里的猪肉也已经卖完。为了让企业家吃好喝好。
于是他们现杀了乡长家的猪,现切猪肉和猪肝。
溜肝尖刚做好,企业家又想吃乡里的宫廷名菜,清蒸蜂蛹。
肖望发又和巩汉林饰演的乡会计去掏蜂窝。
清蒸蜂蛹是做好了,他们两个人也被蛰的满脸包。
吃的心满意足的企业家,也成功为乡里带来了数万美元的收入。
为了解决招待费用过高的问题,肖望发也想了很多高招。
食堂把来宾分为三等,领导级别的就按最高规格上等菜。
一般的观察团,旅行团就做中等菜。
而那些打秋风,吃白食的就做下等菜,白菜豆腐打发走。
为了解决乡里的用电问题,他们又招待了省里来的局长。
席间,局长拉着女服务员的手,频频揩油,大家笑作一团。
看到这里我有点心里发凉,电影当然是轻松愉快的,但是影射出的现实却是让人细思极恐。
省里来了首长视察,却不接受他们的招待。执意吃住在老乡家,他们也有办法。
偷偷的跟踪,看首长选定了哪家,他们就偷偷把做好的饭菜送到那家。
省里老领导来乡里,乡里就投其所好安排领导钓鱼。
鱼不上钩,他们就安排人潜水下去给领导的鱼钩上挂鱼。
老领导要吃四菜一汤。他们就把四个菜放到一个大盘子里。说是四菜一汤,其实是十六个菜。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心思都用绝了。
为了陪好三个观察团,乡会计不顾生病的身体边吃药边喝酒。
喝多了就去吐,吐完了接着喝。
直到把观察团的人喝到酒精中毒,拉进救护车为止。
这样的乱象,让肖望发痛苦不已,但又无力改变。
直到省里书记的到来……
吃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把吃变成了“公款吃喝”“吃喝风”一切都变味了。
《来的都是客》反映现实,讽刺腐败。把中国的酒桌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喜剧。
警告,晚上千万不要观看此片。
吃的太香了,容易把人看饿。
不说了,张大户要去吃梅菜扣肉,粉蒸肉,天麻纯鸡,虫草仔鸭,火爆腰花,鱿鱼狮子头,白油猪肝。
怀念1990年代,那时候的国产喜剧可以嬉笑怒骂、畅所欲言,和盘托出地针砭时弊,通过影像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最典型者莫过于黄建新“城市三部曲”,《站直啰,别趴下》呈现出不同阶层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与鸡毛蒜皮,《背靠背,脸对脸》诠释了中国官场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的“社交之道”,《红灯停,绿灯行》则借由驾校学车经历审视当代社会种种不成文的“游戏规则”。
这部《来的都是客》围绕一个乡镇食堂展开,把关注焦点对准了中国的“接待文化”。
赵本山扮演的肖望发,因为把竹编工艺社经营得风生水起,而被任命为竹林乡食堂管理员,“算是第八把手”。不大的乡食堂,却要接待各类人群:视察工作的领导,洽谈业务的老板,调查报道的记者,参观取经的游客。
领导的评价直接决定当地宏观走向,老板的意愿能够带来可观经济效益,记者的宣传导向可以起到臧否作用(《红灯停,绿灯行》里的牛振华扮演的记者,就以写“新闻稿”为条件,试图让企业老板为自己的驾校学费买单),游客的体验又间接刺激着经济发展……总之,这些人都和竹林乡的利益密切相关,那自然得好生接待,不敢怠慢。
看似稀松平常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却往往没那么简单。影片里,马司令要到老乡家里去吃“派饭”,食堂就做好送到老乡家里去。供电局局长握着女服务员的手不放,旁人也都无可奈何,同事们还劝她不要太在意有些领导的“业余爱好”(时至今日,这种现象恐怕愈演愈烈)。为了迎合李老的钓鱼爱好,一众人等绞尽脑汁、各显神通,可鱼就是不咬钩。乡长严肃地批评肖望发:“我可告诉你,李老要钓不到鱼,你要负政治责任的。”当得知给省委郭副书记准备的好饭被吃掉以后,乡长更怒斥肖望发:“你简直在开政治玩笑!”能把钓鱼和吃饭上升到政治高度的,怕不多见吧。
就是基本的吃与喝,想把对方陪高兴了,也得下一番工夫,甚至付出大代价。李老讲究朴素革命作风,提出了“四菜一汤”的伙食标准。这可给肖望发出了难题:又得让菜显得丰盛隆重,还得符合领导提的要求,着实考验人。接待工作不仅“斗智”,有时还得“斗勇”。影片里,乡长让还在吃药的李会计去陪外省代表团,以命令的口吻说:“喝出毛病来,按工伤处理;喝死了,算烈士!”所以有时候,体制内人士抱怨应酬多还真不一定是矫情。曾经有部主旋律影片《生死牛玉儒》,就塑造了一位身患癌症还“坚持”喝酒的领导干部,细想之下真是哭笑不得。
鲁迅在《捧与挖》里写道:
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所谓“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其实也就是对自身利益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人。为了化解这种“不安”,地位较低的人往往要将地位高的人“捧”起来。这种“捧”,也不全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所引发“巴结”之风,而是已经演变成一种楔入民族深层集体无意识的“接待文化”。
一旦某种思想观念为一个民族所基本认同,它就不再是个人的喜好。接待文化是中华礼仪的精髓要义,接待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迎来送往,扫榻以待,这是最基本的待客之道,往往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而且所谓接待文化,其发挥作用的场域并不局限于官场,而早已弥散到其他公共空间。比如商务往来,搞市场开发的人不仅要“会来事儿”,往往还得有酒量,这基本是“职场共识”。又如当代很多人焦虑的“给老师送礼”,大概能理解普通家长的想法:不是我想对老师怎么样,而是其他家长都送礼了,如果我不送,我家孩子就会输在起跑线上。我有个大学同学现在是高中老师,和她谈过这个问题,她就说有些家长还真是“你不收下都不行”的那种,搞得老师也很无奈。
像这种情况,就是社会的风气使然了。之所以“捧”,是因为在某种语境下,双方地位极其不对等。之所以要加限定性前缀,是因为这种“地位关系”是可能变化的。比如在商业往来链条中,面向下游的供应商很可能变成面向上游的客户,“捧”和“被捧”的关系自然也就不一样了。我还听说过,以前的一位老师,过年期间到某位同学家里去拜访,因为后者出身“官宦之家”,这种情况下家长也没必要去“捧”老师。
明朝时期的海瑞在担任县学教谕时,面对来视察的督学官,坚持只行“长揖”礼,与左右跪拜的两名教官形成了突兀的肢体反差,宛若一个汉字“山”的形状,因而得名“海笔架”。海瑞出任浙江淳安县令以后,更是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废除“常例”——就是县里的小金库,正常和非正常接待、公关、送礼的费用都从这里出。他还发布了《禁馈送告示》,至今仍然是古代廉政公文的名篇。问题在于,海瑞毕竟是个“异类”,他拒绝“捧”,最终也遭到了同僚的“捧杀”。海瑞坚决反对“接待文化”,却成为同僚的眼中钉、肉中刺,可见“接待文化”背后,其实是“大环境”在起作用。
鲁迅也总结了“捧”的恶果,那就是助长贪欲,腐蚀人格,甚至导致恶性循环。《来的都是客》能表现这个问题,是相当值得激赏的。影片结尾,李老和马司令早已看穿一切,郭副书记也是为了检查“吃喝风”刹住了没有,这其实还是传统叙事的“青天大老爷模式”(其典型代表如《窦娥冤》《我不是潘金莲》等)。乡长和“八把手”为准备饭菜争得面红耳赤、大动干戈,但其实他们都是真诚而可爱的人。当然了,更不应责怪“来客”。如前所述,这是“民族性”的问题。
1990年赵本山还没那么红,他山应该就是从卖拐开始大红特红起来,但是他的艺术也是从这部小品开始下降的。记得在之前还演过“三鞭子”以及“牛大叔提干”这样带有讽刺性的小品。 这部左右逢圆同样也是带有讽刺的电影,讽刺了吃喝风,三公消费,其中有一个就是吃喝风。片中的赵本山,句号等都很年轻,故事情节也很精彩,为了招待领导,基层干部真是费心费力,为了领导能钓上鱼,派一个水性好的村民游下水把鱼往钩子里挂,领导喜欢往穷困住户家走,就拎着饭篮子往哪家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