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时三餐就是慢生活 看完发出感叹 啊 这就是生活
向往的生活没有学到精髓 不是几个常驻嘉宾到个村住几天就是向往的生活 本人始终没有get到它的重点 是美食吗?向往的生活真正做饭的镜头很少!有时候我觉得就像黄老师变出来的!而且让明星点菜 点的菜也不是回归田园的 或是家常菜,都是类似饭店的硬菜,好像就是以此体现黄老师的做菜本事。另外一个硬伤就是流水的嘉宾。熟悉三时三餐的人都喜欢常驻嘉宾之间的交流和情感 外来嘉宾是锦上添花。而向往的生活是拿嘉宾当噱头 每期请的嘉宾说白了就是宣传期过来搞宣传,而且!每期都要来好多!一个人的镜头就那么少 还不够乱不够粉丝撕的。看完 发出感叹 啊 明星好多啊。这就是大多国内综艺乃至电视剧的硬伤!只管明星阵容不细挖内容本身!
以上个人观点 不喜左上角点击退出~
喜欢看综艺的朋友,肯定都听说过这样一个传奇人物。
他胆大包天,连参演节目的艺人都敢“绑架”。
明明逢赌必输,也依然口出狂言,坚决不改。
他创造了综艺节目的全新种类,更是享誉全世界的海量综艺素材库。
最近,这位名不虚传的「综艺大神」,又带着他的封神之作回归了——
导演:罗英石
主演:车胜元/孙浩俊/柳海真
首播:2020-05-01(韩国)
韩国综艺王牌PD罗英锡制作。
开播六年,豆瓣评分皆在9分以上。
与此同时,还创下了韩国有线台综艺节目收视率的记录,最高收视率高达13%。
这也是综艺节目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慢综艺」。
叙事简洁,节奏缓慢,目的单纯——
一日三餐。
远离城市的便利与喧嚣,到偏远的乡村里住上那么几天,每天只需要关注“吃饭”这件事便足矣。
明明是这么无聊的主题,却偏偏让人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慢生活的自在与惬意。
新一季《三时三餐》也在开播之后,拿到了史无前例的的最高分,9.6分。
收视率在第三集也飙到12%,逼近六年以来的最高收视率。
但这一次回归的《三时三餐》,却和以往不一样。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所有人都必须戴着口罩,减少外出,保持社会距离。
原本以乡村生活为主旨的《三时三餐》,也在这个特殊时刻做出了全新的尝试——
无人岛上的三时三餐。
曾经渔村篇的“一家三口”车胜元、柳海真、孙浩俊,一起去到了如今人烟稀少的竹窟岛。
没有村民,没有市集,更没有热闹与嘈杂。
这才是真正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给自足。
虽然资源匮乏,生活也朴素得更辛酸了。
但当他们摘下口罩、呼吸到新鲜空气的那一刻,身心也得到了另一番治愈。
然而无人岛的生活,可比之前在晚才岛的时候,要苦得多。
天气阴晴不定,上一秒晴空万里,下一秒有可能就大雨倾盆。
他们刚上岛的第一天,就下起了大雨。
天气太过潮湿,生火都变得十分困难。
好不容易生起来的火,却因为大雨的到来被迫转移做饭阵地。
三个大老爷们被迫挤在了小小黄土屋里避雨做饭,以木桩为凳,凄惨地吃着寡淡的面片汤。
还因为离灶坑太近,浩俊的屁股也变得火热起来。
无人岛的第一顿饭,就这样伴着雨滴,有些仓促地吃完了。
以为只要扛过第一顿、就会迎来好日子的他们,又再度被天气打败。
终于盼来了能够出海的好天气,兴高采烈地驾船出海。
却在半路上,直击海中劈雷。
随之而来的,又是一场大雨……
钓不到鱼,吃不到肉,明明是“渔村篇”,结果每天都在吃碳水化合物。
即便珍贵的女嘉宾孔孝真来做客,他们也穷得掏不出像样的食材。
唯一能够撑场的,只有攒了两三天的新鲜鸡蛋。
做煎饼的时候,放个鸡蛋,加点牛奶,就引来节目组的围观和感叹。
拌面里最重要的鸡蛋,也只有孔孝真的碗里是完整的半个。
到了三个男人的碗里,半个鸡蛋被掰成了三份,就连蛋黄都碎掉了。
真的太惨了。
这压根不是田园生活,就是大明星的变形计啊!
恰恰正是如此穷困潦倒的变形计,他们也依旧乐在其中,把生活过成了“诗”。
设施简陋,但却可以在房间里一眼望到海,是名副其实的“至尊海景房”。
挤在黄土屋避雨吃饭时,眼前绿油油的大蒜地,更是他们眼中的无敌景致。
茶余饭后,他们还指着远方的岛,开启了“岛主争霸”情景剧。
大岛被车婶霸占了,那么旁边的超级小岛就是真大海的。
“在那个岛上,我通常都是站着度过的。”
柳海真的大叔笑话,逗得孙浩俊笑个不停。
在距离海边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小小的工具屋,健身器械、捕鱼工具一应俱全。
发现宝藏的柳海真,还稍微布置了下这个工具房,给它起了个名叫“Atelier Muscle”。
既有方言“什么”的意思,又包括了“肌肉”的含义。
柳海真给这个工作室建立了营业规则——
营业时间是日出到日落,采用会员制度,必须身高177以下的才可入内。
也就是说,模特车婶禁止入内。
柳海真还给工作室“安装”了一个“声控”密码锁,必须他现场演示才能开锁。
名副其实,“海天才”!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从海上打渔无果,还淋成落汤鸡那一晚。
不仅没钓到鱼,就连饭也来不及做。
他们无奈决定,晚饭用水煮土豆和红薯简单解决。
主动提出担当大厨的柳海真,摆出了一副西餐厅的架势。
不仅有点餐服务,还亲切地询问要几分熟。
明明就是土豆和红薯,柳海真特地装模作样地记成P和SP。
没搞清楚意思的孙浩俊还要了一分熟的“P”,知道真相后直接笑到打滚。
不仅如此,柳海真还把土豆和红薯精致地摆好盘,放上刀和叉,吃出了西餐厅牛排套餐的质感。
看着他们嬉戏打闹的样子,好像无人岛的生活,也并没有那么惨了。
能够摘掉口罩,呼吸到城市里没有的清新空气;
一起出海钓鱼,坐上快乐的“哥船”;
还能吃到日思夜想的车婶牌料理:
亲手做的泡菜、面片汤、海鲜葱饼、炖萝卜……
即便没有荤腥,也依然能够隔着屏幕闻到香味。
运气好的时候,一只大鲍鱼就足以让他们快乐好几天。
就算看上去寡淡无味的一日三餐,却也硬生生被他们过出了别样的滋味。
如果说以前《三时三餐》的意义,是让所有人“慢”下来、享受生活点滴。
那么,这一季的《三时三餐》则是在如今这个不安的时刻,为人们注入继续生活的力量。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平淡生活的珍贵。
只是看着他们吃饭、唠嗑、打闹,就已经得到了心灵上的疗愈。
这便是《三时三餐》最希望在这个时候,传递给观众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总会对坚持追着《三时三餐》的自己,产生困惑——
为什么一日三餐这么无聊的主题,我都能看得如此津津有味?
为什么越来越多同类型的节目出现,却不曾有过《三时三餐》的这份感动?
直到现在,我才终于发现,这份「人情味」,独一无二。
不是一起做饭、一起劳动,也不是老友相聚、回顾往昔,更不是归隐田野,走进农村。
这些都不是「人情味」的关键。
明明是寡淡日常的食物,却产生了穿越镜头的美味;
明明是随处可见的朴素风光,在他们的眼里却可以是无价美景。
节目形式可以借鉴,设定内容可以模仿,游戏环节可以照搬。
但唯独“人情味”,永远抄不过来。
*本文作者:阿呆
无意中看了一期三时三餐,恰好是这一家三口,一口气看完了晚才岛和高敞,买了一堆泡菜和大酱。跟着这一家人,在电视机前傻笑,看他们与天逗,与大海逗,与自己逗,每每都是意犹未尽。车婶说过,做事情不能太功利,抱着很大的目的去做就会显得虚假,大概是用心尽力就好的意思吧。我觉得他们做得挺好。综艺也是表演,角色是自己,他们很认真,很踏实,很拼命地完成了预定的人设。车车帅气,唠叨,偶尔撒娇式地发发小脾气,高大身里藏着一颗温柔细腻的豆腐心,风趣幽默,女儿奴的爱屋及乌,难不倒的厨艺。大海,丑帅的代表,吃苦耐劳,热情体贴幽默,动手能力超强,木工活儿极具艺术天分,和车车默契感十足。浩俊,最爱他吃到爱吃的东西时眼中的星星,呆萌可爱,爱劳动不张扬,全方位配合前辈无死角,从32到37,难怪车婶海叔宠爱有加。车车被水泡裂的手指,大海被海风吹红的脸庞,浩俊被呼来唤去的身影,一家人在吵吵闹闹体谅有爱中传递出一日三餐的来之不易。丰简不均的餐桌前,每顿饭都跟吃播现场似的。他们和节目组传递出来的对生活心怀感激,可能就是让我感动和一再刷剧的原因吧。疫情期间,他们又勇敢地来了。镜头前的他们仍旧谦卑,希望带给观众一点慰藉,希望大家也能收到吧。新的一季,车车剪了短发,不怕掉到锅里了,大家说像姐姐,是说漂亮的意思吗?大海换了发型,衣着有变化,是真漂亮了。浩俊先生37了,还是个粉粉的少年。欢迎你们回来。再说一句,车车啊,白色的头巾别戴了,真的很大婶,哈哈哈
1、慢综艺。抓到两只章鱼,放掉一只的不贪心;抓到红绸,溢出屏幕的快乐;每次,车婶把散了黄的蛋留给自己,在疫情中看到无人岛上的48道三餐,很治愈。 2、土耳其作家爱诗乐·沛克有本书就叫《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厨房是烹调生活的地方,时间是填补失去的方法。疫情中和老公做饭喝酒,回到最最质朴的本源,还是和身边人的一日三餐,努力加餐饭。 3、大海说了一句太浪漫的话,“炊烟就像是烽火,传递生活的信号”,希望无人岛上三口之家的炊烟可以划破疫情点燃万家炊火。 4、烟火庸常,仿若情诗。希望能看这三个人一直看下去。
附上几张疫情期间老公做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