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到美食纪录片,最先想到的都是所谓的高端美食、或者奇趣美食。即便近年来许多纪录片开始关注街头巷尾,也只是展现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而像《上菜了!新年》这样,深入有民族特色的地区,展示当人人文气质与饮食文化的纪录片,并不常见。无论是延边朝鲜族、甘南藏族、贵州侗族,还是更多神秘感的海南疍家、澳门葡人,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文、美食的多样性。让人不禁赞叹于中华美食文化的多元,更是展现了一幅具备民族特色的美食地图。这样的纪录片除了硬核下饭意外,更多了分文化层次,值得回味。
之前提到美食纪录片,最先想到的都是所谓的高端美食、或者奇趣美食。即便近年来许多纪录片开始关注街头巷尾,也只是展现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而像《上菜了!新年》这样,深入有特色的地区,展示当人人文气质与饮食文化的纪录片,并不常见。无论是延边朝鲜族、甘南藏族、贵州侗族,还是更多神秘感的海南疍家、澳门葡人,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文、美食的多样性。让人不禁赞叹于中华美食文化的多元,更是展现了一幅具备特色的美食地图。这样的纪录片除了硬核下饭意外,更多了分文化层次,值得回味
之前提到美食纪录片,最先想到的都是所谓的高端美食、或者奇趣美食。即便近年来许多纪录片开始关注街头巷尾,也只是展现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而像《上菜了!新年》这样,深入有民族特色的地区,展示当人人文气质与饮食文化的纪录片,并不常见。无论是东北延边、还是贵州,还是更多神秘感的海南、澳门,都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纪录片除了硬核下饭意外,更多了分文化层次,值得回味。
一部美食纪录片邀请一个喜剧演员来配音,而且还是从来没有配过纪录片的人,这种举动其实是很大胆的。“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有的人觉得乔杉的旁白听着很尴尬、出戏、不够专业,但我却并不这么认为。 乔杉用他天生自带幽默感的东北话解读每一道菜品,再加上风趣幽默的“下饭”文案,颇具脱口秀特色,与其喜剧人的个性极其契合。此外,导演组还贴合乔杉的东北人属性,穿插了一些大众熟悉的东北词汇,如“这年味杠杠的”等,让整个纪录片的语境在充满烟火气的氛围中生动起来,彻底打破了纪录一味的沉闷印象。 这样的尝试,大胆、新颖,虽然还有些稚嫩和不成熟,但它不应该被扼杀在摇篮中,中国的纪录片配音需要来点这样的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