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鹿特丹看了两次也和初创团队聊了很多,看第二遍的观感会明显好。
剧透警告!!!
关于剧本和主线故事,首先要理解这个虚构故事是很大程度依托红毛的真实经历改编的,而不是特意设计的什么甄嬛传这种草蛇灰线故事。而写剧本的目的也不是拍一个只是以尬舞为背景的剧情片,而是配合纪录片片段和特效虚构部份一起把那一段时候尬舞江湖发生的事用电影的表达方式感官更强地再呈现一次,是用一个虚构但并不完全虚构的故事来保持和真实世界的安全距离。所以故事本身不是重点,重点相当于是戏说尬舞江湖,或者说尬舞演义。所以我觉得主线剧情本来就是故意做得比较简单线性的,毕竟太复杂了的话那舞蹈本身的冲击力就会被影响。而且真实世界的故事就是这么发生的。
而且我会联想到风雨云,因为审核和规避而非故意和故意产生的破碎感(一些无头无尾的部份)。故事去掉了很多的细节,但又留下了线索(可以参看红毛皇帝,片中人物设置和剧情都有原型),而这种缺失感反而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而且确实也看过红毛皇帝可以按图索骥),而且这种镣铐感甚至让我感受到一种顽强的审核下的美学。
我自己最触动的也是摄像机的视角,也就是创作者的视角。这不是处在一个更高的阶层去对底层边缘人的冰冷俯视,或在并不了解的时候就很疏离地去喊一些口号。很多人大部分时候都是这样。但这部电影里,摄像机是他们的一员。这一点不特意提感觉不到,但是有对比的话你就会感觉到这部片子在你看这个陌生的边缘的东西的时候看得很舒服,因为视角的原因。
第二次看也更能理解尬舞对他们的意义在哪里,因为尬舞其实就是这群人聚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边缘人的抱团取暖(可以牵扯到所有人相聚之前逃离的生活、)。理解尬舞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是理解电影很重要的一点(友邻和vogue的类比很赞同)。
然后故事就有一个非常朴素的议题和后续的发展,直到最后的破灭。当然这里的议题是很朴素的,也就意味着是有些老套的。但我记得导演说过不能以现在的视角来审视这些部份然后说浅薄。剧中男主原型也就是一个16岁刚从工厂逃出来的爸妈都不看他的孩子,两位女主在故事里应该也是差不多的年纪,拍这部片的时候导演也才18 19岁。这些在我们这种冲30的老男人眼里看起来俗套的一些道理之类的东西相当于是他们刚入社会刚成年的时候上得很重要的一课。故事也很符合快手这个媒介的感觉,看看快手上很多类似的剧情短视频,试着理解一下那些我们平常不会接触到的人脑子里在想什么,在乎些什么,在经历些什么。
也挺很多人提问,关于这个很新颖的没见过的形式和视觉效果。我倒是真的觉得就是理所当然的,拍尬舞就是这样的,就是会用到手机竖屏视频、直播录屏、一台手机拍另一台手机屏幕、廉价特效、甚至饱和度很高的炸裂特效这些的元素。而糅合剧情片和纪录片素材的做法也和做这部电影的初衷是符合的。所以我自己反而对于这个事情没有想问问题也没有觉得惊讶。就享受这种炸裂的感觉,享受摇头乱舞。
我自己第一次看就很喜欢整体呈现的效果。第二次看解释了很多剧情上的问题,然后也更加有精力注意到了很多很美的细节和镜头。尤其很喜欢海报的在河边跳舞的那一段,还有片尾幻境里的舞林大会里最后K第牵着小霹雳的手奔跑离开舞林大会幻境的片段。太美了。
而且还注意到片中一些玩的电影梗,让这部片子有一种很奇怪但是感觉起来又很合理的电影人和尬舞人的交集与交融,还透露着学生稚嫩表演的感觉。笑死,尬舞和尬演真是尬得天凑地合。
这部电影不完美,我能喊说完美的片子大部份就是没仔细看的然后看完觉得爽就给了个五星的(当然也有看了好几遍也值得五星的),但这部电影是真的很特别,很有意思,而且短时间之内你还找不着别家的。(隐约记得之前看过一部以一台电脑屏幕上出现的各种邮箱啊视频通话啊地图之类的网页页面做的一部推理悬疑片,算形式上有点意思的)。
因为个人与导演有一些联系,隐约知道最近在做的一些事情,我个人会非常期待她之后做的东西。我也觉得她本人是一个很生猛很有生命力的人,就跟红毛一样。我会觉得她是最后一定会做出一些被很多人记得的东西出来的。期待与祝福。
顺便,很多人的问题就是这部电影的一个主观选取,或者是尬舞甚至背后的时代背景里的一部份,很多不舒服其实是如果回到那个真实的情况你也会一样原因的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