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阿基米德大战 アルキメデスの大戦(2019)

阿基米德大战 アルキメデスの大戦(2019)

又名: 阿基米德的战争 / The Great War of Archimedes

导演: 山崎贵

编剧: 三田纪房 山崎贵

主演: 菅田将晖 馆博 滨边美波 柄本佑 小林克也 小日向文世 国村隼 桥爪功 田中泯

类型: 剧情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2019-07-26(日本)

片长: 130分钟 IMDb: tt8708802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三田纪房人气漫画<阿基米德大战>将拍摄真人电影,山崎贵导演,菅田将晖主演。

演员:



影评:

  1. 1941年10月20日,大和号战列舰海试:

    作为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长263米、宽38.9米,满载排水量72810吨,配备9门460毫米主炮,一发炮弹1.5吨,成为军国日本的精神图腾:埃及有金字塔,中国有长城,日本有大和号。

    然而,这个号称无敌战舰的钢铁巨兽,在太平洋战争中几乎没发生什么作用就被美军击沉:

    大和号爆炸沉没产生的巨大烟云,200公里之外都能看到,似在宣告军国主义的覆灭: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

    从《战舰大和》(1953)到《男人们的大和》(2005),日本描述大和号的影片数不胜数,根据三田纪房同名漫画改编的战争大片《阿基米德大战》脑洞大开,从全新的角度演绎大和号的前世今生。

    片头再现1945年4月7日大和号的死亡之旅:坊之岬海战。

    美军战斗机、轰炸机、鱼雷攻击机蜂拥而至,冒着铺天炮火拼命攻击。

    剧组显然考证过战斗细节:美军汲取了击沉武藏号耗时太长的教训,先消灭大和号左舷的防空火力,再用鱼雷攻击左舷,使其横倾——

    影片忠实地还原了这一细节:

    制作精良,连水线以下附着在舰体上的贝类、海藻、浮游生物都没放过,真的很可以:

    一名美军飞行员跳伞落海,马上被卡特琳水上飞机救走,日军看得目瞪口呆:

    这个镜头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日美综合国力和战争理念上的巨大差距。

    时间回到1933年,日本陆海军争风吃醋由来已久,海军内部的航母派与舰队派就海军未来的战略和造舰计划,也存在激烈的争论。

    曾在美国留学的山本五十六,深知海战的未来是航母时代,对巨舰大炮主义嗤之以鼻。

    舰队派岛田繁太郎认为:“从空中攻击是小人行为,不是我们高贵的帝国海军的做法,舰队决战才是海军的本职!”

    数学天才棹直非常厌恶不顾民生、穷兵黩武的日本军阀,山本五十六请他出任审计,找出舰队派造舰预算的漏洞,以便将有限的资金用来建造航母。

    最终决定会议,棹直拿出独创的一套公式,根据吨位就能推算出军舰造价。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公式,忽悠,您接着忽悠——舰队派:妙高号巡洋舰9700吨。棹直很快算了出来:2816万元。

    根据棹直的计算,舰队派造舰预算8900万的数据有误,实际上高达1.7564亿日元。航母派要求舰队派解释为何要谎报军舰造价,后者索性承认预算造假:为了保卫日本,钱算什么?虚报预算是为了麻痹敌人。

    片尾再次出现超级大逆转,反战派棹直居然被说服,帮助建造大和号!

    谁也不傻,舰队派中坚平山(平贺让)中将,对日美国力的巨大差距有着清醒的认识:日美开战,日本必败!

    日本人死不认输,怎样才能让他们悬崖勒马?

    平山认为,建造一艘代表日本灵魂的巨无霸,一旦被美军击沉,巨大的幻灭、绝望,很可能会让狂热的日本民众恢复理智。要让所有人都相信这艘美丽的巨舰永不沉没,令人们期待,令人们狂热,最后被击沉,这就是它的使命。

    这艘战舰将作为日本的象征,代替日本去死,因此,命名为:大和。

    1942年,棹直望着大和号流下了热泪。

    你怎么哭了?
    在我眼中,这艘战舰就好像是日本。

    日本海军不乏山本五十六、山口多闻这样优秀的反对侵华战争的战略、战术大师,但日本国民日穿钢板外加天花板的民族主义、爱国激情驱使陆军暴走,海军精英再多也只是增添精致的炮灰。

    山本五十六曾经在一封信里写道:

    试图挽救海军的努力是徒劳的,或许唯一的办法就是自暴自弃,再重新开始。

    《山本五十六》(1968)三船敏郎对山本坠机前精神状态的演绎动人心魄:

    战后日本海军不服气,复盘太平洋战争,结果是就算中途岛日军大获全胜,也只能推迟投降,战败无可避免。

    二战美国一共造了各式航母155艘,支撑这种巨大的军工生产能力的文化、教育、科研等综合国力,日本望尘莫及。

    日本黄金一代之后,左翼电影青黄不接,《阿基米德大战》算是近年来日本最优秀的战争片:

    脑洞清奇,回味无穷:大和号的出生,就是为了以死亡警醒国民。

  2. 本文是我发在公众号“循迹晓讲”上的文章,也授权了公众号“尼伯龙根工厂”转载。既然这篇文章讲的主题就是大和战舰,那就搬到豆瓣来吧。

    89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侵占东北三省军事行动,东北军统帅张学良下令不抵抗,不到五个月时间,东北全境沦陷。

    随后,国联派遣由英国人李顿率领的调查团赴中国东北。

    1933年2月24日,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日本1票反对,通过了19国委员会关于接受《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决议,重申不承认伪满洲国。

    日本于3月28日以抗议该报告书为由,宣布退出国际联盟,从此日本在国际上陷入空前的孤立。

    随着国际环境的日益恶化,日本军部加紧扩军备战,面对未来与美国的战争,日本海军想到用举国之力建造“大和级战列舰”,妄想用大炮巨舰在太平洋战场上与美国决一死战。

    大和号战列舰和她的姊妹舰武藏,在军迷和历史爱好者眼中可谓是一个图腾般的存在。围绕着这一级“史上最大的战列舰”,赞誉和诋毁的言论都是非常多的。

    日本人亲手建造了这两艘战列舰,而他们在战后对这两艘船有很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日本人很为大和号自豪,现在去日本还可以去广岛县吴市参观那里的“战舰大和博物馆”,博物馆附近,当年建造大和号的船坞还留着,上面有现在日本人的题字——“战舰大和诞生之地”,言辞中的骄傲之情不难想见。

    “大和”级战列舰,旧日本海军的图腾,本文作者制作的武藏号战列舰模型 图源:瑞鹤

    可是另一方面,战后日本人也对“该不该建造大和号战列舰”进行了反思,在民间的舆论中,战舰大和被誉为“昭和三大马鹿(蠢货)”之首,那言外之意就是“不该造这艘战列舰”。

    日本人对战舰大和的矛盾心理在影视作品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阿基米德大战》中的大和号 图源网络

    2005年,日本拍了一部《男人的大和》,那部电影聚焦的是大和号战列舰的最后一战。

    而2019年,日本电影《阿基米德大战》针对“该不该造大和号战列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剧透了,电影里一个观点提的很有意思——“大和号必须死,日本才能活”。

    那么,真的是这样么?

    01造价昂贵的战舰大和

    大和级战列舰在整个战列舰史上都算得上空前绝后的巨舰。

    20世纪30年代,日本国会中公开的每艘大和级战列舰的造价是9800万日元,而实际上每一艘大和级战列舰的造价超过了1.7亿日元(有说法实际费用为1亿2898万3091日元)。

    要注意当时的日元跟现在可不是一个概念,这1.7亿日元放到21世纪,这笔钱接近3000亿日元,也就是25亿美元左右,相当于10个球星内马尔的转会费用,真的是一笔超乎想象的巨款了。

    有人说,大和号不是日本海军的机密武器么,为什么要报备国会?难道不可以暗地里偷偷建造,最后来个“震惊!美国慌了”的大杀器?

    这是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现代国家理念,人们不再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皇虽然在名义上管辖着一切,但是任何的国家支出都来自于对平民财富的税收,造军舰当然也不例外。

    所谓现代国家,“国家花的每一分钱都必须对国民有所交代”是一个深入人心的理念,每年的军费预算就算是走形式,国会也必须审批才能通过。

    舾装中的大和号战列舰 图源网络

    不过大和这样的战舰毕竟要在性能上碾压英美鬼畜,所以绝对不能让外国人从造价上推断出日本在造什么,不然这样的国之重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了。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在造价上做手脚是必然的。呈现国会的预算上,一艘大和级战列舰的造价是9800万日元,这笔钱“看上去也就可以造一艘一般的战舰”罢了。

    实际上,日本海军为每艘大和级战列舰虚构了三艘驱逐舰和0.5艘潜艇,还提高了飞龙号航空母舰建造的报价和金刚号战列舰的改造报价,这样一来,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的实际造价就在账上被平了。

    对于当时深受军国主义影响的日本民众来说,看到自己的血汗钱被拿来发展了海军,自然也是没意见的,至于造什么军舰,反正大日本海军天下无敌就对了。

    电影《阿基米德大战》截图 图源网络

    我们刚才说过,每一艘大和级战列舰实际的造价在1937年是1.3亿日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29%,或者整个国家预算的3%。

    要知道整个1940年,全日本民间住宅总投资也不过1.38亿日元,道路建设费用是1.35亿日元。两艘大和级战列舰加起来的造价,相当于全日本一年不盖房子不修路的成本。

    实际上,在日本海军的计划中,大和级战列舰至少要建造四艘,这样的吞金巨兽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日本,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02大和级战列舰是否毫无必要?

    两艘大和级战列舰建成服役之后长期充当联合舰队旗舰,在后方无所事事,最后被美军航空兵炸沉。

    站在后世的角度,很容易得出“大和级战列舰大而无当,毫无用处”的结论,除了让美国人浪费了一些鱼雷炸弹,它们还能干什么?(关于大和级二号舰武藏的最后一战,我在公众号“尼伯龙根工厂”写过一篇小文,请点击《》进入阅读)

    而且不仅后世批评大和,在决定建造大和之前,日本海军内部就有很强烈的声音反对建造这样的巨舰,比如山本五十六、大西泷治郎,他们都是主张“未来的海战都是要用飞机去打的”。

    大西泷治郎的态度更加强烈,说“把造大和的材料给我,我能造几千架飞机,把美国的军舰都给炸沉”。为这事儿他还想找海军军令部当面陈词,但被拦住了——“天皇也是要排场的啊,大和战舰就是天皇陛下的排场。”

    1943年,裕仁天皇“御临幸”战舰武藏,两艘大和级战舰的确是给足了日本海军面子 图源网络

    似乎山本五十六和大西泷治郎有先见之明。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站在后来者的角度去指责前人是容易的”,而任何历史事件的当事人都不具备预测未来的能力。

    决定建造大和级战列舰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那会儿整个世界上,大炮巨舰主义是海军绝对的主流,纵然有一些人看到了航空兵潜在的能力,但这些“洞察”是基于一些演习,而不是任何实战的经验

    接受新的事物总是需要一个过程,而20世纪30年代的海军军人们又都是从小目睹着几次舰队大决战成长起来的,想让海军主流接受“航空主兵”的概念,在飞机还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确实太难了。

    不惟日本海军,整个世界的海军,那会儿都这样。

    对日本海军来说,情况可能更严峻一些。这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首先是日本海军的传统

    这个传统可不是说说而已,自打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海军历次海战的胜利都是建立在军舰的大炮之上,对于他们而言,并不知道除了“大炮巨舰”之外任何获取胜利的可能。

    日本人的性格凡事认真,但很容易走极端,换句话说,他们很容易把过去一些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并固化成一些教条主义的东西。也不能说“这些过去的经验”是不对的,但是一旦把这些东西固定成教条,去指导将来不确定的未来,那就会导致深重的灾难。

    反映对马海战的油画作品。这场海战的大胜使得日本海军思维愈发的固步自封了 图源网络

    对于日本海军来说,他们从经验中提取的教条就是《海战要务令》,这个要务令并没有给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留出太多的空间,大日本海军的主力只能是战列舰,不能是别的——这件事情也不是没人提出质疑,但是思维的惯性十分可怕,说起来这样思维的惰性也是人性的弱点。

    既然有现成的指导,我为什么还要挑战权威啊。所以,我们站在后世的角度来讲能看得出大和级不合时宜,但在当时主流的意见中,大和级战列舰必须造。

    其次,比“精神传统”更重要的是日本的经济实力

    日本海军很清楚,凭借自己的国力想和假想敌美国比拼战舰数量非常不现实,那就只能在质量上取胜,凭借着几艘超级战列舰扭转乾坤。

    当时的日本是第三海军强国,但其综合国力比之于英美差的很远。对于英美来说,战舰之外再造几艘航空母舰虽然也要花费巨大,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但对于日本而言,自己并没有足够的资本同时建造超级战列舰和足够多的航空母舰,这就是个二选一的选择题,不存在“我都要”的可能。我们带入当事人的视角,既然日本海军过去的成功都是靠着大炮巨舰,那有什么理由在这个重大决策上改弦更张呢?

    所以站在当时日本海军决策层的角度来看,大和级战列舰是必须要去造的。虽然在后世看来,“两艘大和级战列舰的花费足够造四艘翔鹤级航空母舰了”。

    “战舰大和博物馆”内的1:10大和号模型 图源网络

    问题是,就算把大和级战列舰的资源都拿来造航母,能造的出来么,造出来能有战斗力么?

    造船这件事情不是说有钱有材料就能造的(更何况日本这些东西都缺),总得有场地吧。

    当时全日本能造大军舰的船坞都是有数的,如果这两艘大和级战列舰改建成四艘翔鹤级航空母舰,那么能找得到四个大的船坞容纳这些航母么?

    别忘了,当时其他海军的主力战列舰也在进行现代化改造,也要占用船坞资源。当真“航空主兵”造航母去的话,日本的船坞是不够用的,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翔鹤号航空母舰的设计者在舰体前留影,这么巨大的航空母舰也是要占大船坞的 图源网络

    除了船坞之外,还有熟练工人呢,日本真能找到更多的熟练工人造航母?真能找到更多的熟练工人造更多的飞机?就算有了航母有了飞机,那么,日本真的能找到更多的精英飞行员?这些问题哪一个不比船坞更难解决?

    日本到了二战末期,其实也是有航母的,也不缺飞机,但他们没有合格的飞行员了,于是许多的飞机只能去神风,那些个航母也就只能在港口里挨炸。

    战争末期被炸沉在军港里的天城号航空母舰,光有航母没有后续的跟进,就是这样的下场 图源网络

    说白了,真要航空主兵,意味着整个海军的深层架构进行变革。这绝不仅仅是“造什么船”这么简单的事情。所谓的改革,组织和思维的革新是最难的,纵观历史,从来如此。

    所以,大和也只能是这样的大和,在当时,没有任何别的选择。

    03大和号真的毁了日本吗?

    电影《阿基米德大战》当中,反对建造大和号的观点是这样的,“如果这样的战舰真的建成了,日本就要同美国开战,到时候日本就万劫不复了。所以,不论如何,都必须阻止这样的战舰建造计划”。

    真是这样么?

    我们应该知道的一点事实是,日本海军很早就把美国当假想敌了。多少年以来,日本海军就是这样子向议会要军费,虽然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也知道,真要同美国打起来,日本无论如何都不是对手,“这是连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

    正在沉没的大和号战列舰 图源《阿基米德大战》

    但在许多情况下,谎言说着说着自己就信了,于是昭和时代以来,日本屡次在国际上制造事端,更是慢慢地蜕变成了一个军国主义国家,政府不能控制军队了,军队当中的中下级军官更是屡屡“下克上”,先搞出个大新闻再说。

    这样子,日本军队是越来越狂妄,而国家在国际上愈发孤立,这才是日本滑向万劫不复深渊的根本原因。

    就算没有大和号战列舰,山本海军大将不也计划着用航空母舰偷袭珍珠港么?历史中的山本对于日本的国运并不无辜,但是他也清楚,面对一场怎么看都赢不了的战争,第一次偷袭就取得决定性战果是他唯一的选择。

    换句话说,只要日本是那种军国主义体制,有没有大和号,结果其实没什么区别。

    听到“玉音放送”后痛哭不已,长跪不起的日本民众 图源网络

    咱们中国人对吴越争霸的故事不陌生。吴王夫差是怎么灭亡的呢?有人说是勾践卧薪尝胆,有人说是美人计,等等等等。但是《国语》中记载了一段魏文侯君臣的对话,很有意思,这段对话不难,全文摘录于此。

    “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对曰,“百战百胜。”

    文侯曰:“百战百胜,国之福也,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对曰:“百战则民疲,百胜则主骄。以骄主,驭疲民,未有不亡者也。

    这段话可以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昭和年间的日本身上,都不用改动一个字。要不怎么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呢。

    所以,军国日本的灭亡,有没有大和号其实都一样,有些事情是早就注定的,不是一艘船能够左右。

    04大和必须死,日本才能活

    电影《男人的大和号》当中,有一个镜头给我印象很深刻。

    当时船上的官兵接到了出击命令,也知道这是一次必死的任务,有人就觉得“这样去死很不值”,在船上还爆发了小小的骚乱。一名军官面对这样的疑虑,这么给大家的赴死去找理由——为了日本的新生,你们要做赴死的先驱,这不是你们的夙愿么?

    图源《阿基米德大战》

    类似的话在《阿基米德大战》中也有出现。大和号的设计师(以平贺让为原型)坦白地说,他也知道日本跟美国打仗必败无疑,所以,他要让大和号替日本去死,这样才能迎来国家的新生。

    真是这样的么?当时的人果真有这么高的觉悟?恐怕未必是这样的。

    但确实,大和沉没,日本战败之后,的确这个国家迎来了新生。这样的新生,是建立在彻底战败,无条件投降的基础上的。面对祖国的战败,有的人走不出来,但更多的人“拥抱战败”,这才有了战后那个让人刮目相看的日本。

    所以,说“大和必须死,日本才能活”,也不能说错。但这里的大和,指的不仅仅是一艘战列舰。

    图源《阿基米德大战》

    1945年4月7日,战舰大和携带着单程燃料向冲绳方向做决死突击,途中被美国舰载机的饱和攻击击沉。

    十年前,我看到过旅日华人俞天任先生写的文章,提到战舰大和的沉没,他说了一些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话——

    “大和号战列舰是日本海军的象征,更是东亚人民苦难的象征。没人说得清战舰厚厚的钢板,有多少是靠着东北老百姓卖儿女的钱凑出来的,也没人说得清战舰高耸的桅杆上的雷达天线,有多少是来自日本娼妓的卖身钱.......如今,这些都没了,沉在了太平洋的底下。”

    只有这些都彻底没了,一个国家才能迎来新生吧。当时的人未必有意识,但的确,大和之死才是日本新生的开始,只是,这个代价太过于沉重了

  3. 20200824更新一下

    居然还有这么多人还把这部电影当反战片,那我就简单粗暴地解释一下

    反战:战争是地狱,所以人类应该避免未来的战争

    日本战后叙事:战争是地狱,所以战争双方都不是好东西,谁也不比谁高尚,谁也别批判谁

    反战败:明知道打不过米国公你还要打,你们是傻X吗?

    就这么简单

    ——————————————————

    许多评论将本片归为反战片,但我个人的观看体验:这部电影并不是反战,而是反战败。而反战和反战败,完全是两回事。

    国内的宣传很误导人,动不动就右翼崛起,一刀把日本人分为了承认战争罪行的左翼和否认战争罪行的右翼。事实上,对旧日本军国主义的危害最了解的并不是我们这些外国人,毕竟是日本人吃了几个月的燃烧弹和两枚核弹。对旧日本军头们的狂妄和愚蠢最了解的当然也是日本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认同“旧日本军头们是蠢货”的日本人认同“侵华战争是在犯罪”,这一点很重要。反战,和反战败,是大相径庭的两个概念。

    实际上我接触到的普通日本人的想法非常简单而功利主义是"旧日本军头们蠢就蠢在吃掉了东三省还不停手,没有和美国人签订协议。"注意这里的协议,99%的中国人应该都不知道在卢沟桥事变之前,罗斯福因为优先欧洲的战略试图和日本人达成协议稳住太平洋局势,协议的内容基本上是:原则上承认伪满洲国;承认日本人对朝鲜半岛的占领;维持美日石油贸易等等。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日本人停手,不再扩张势力,那么美国人愿意亚洲局势维持现状,并保持美日石油贸易不中断。但是这个协议最后被日本人拒绝了,决策流程后人不得而知。后面的历史就是我们熟悉的美日矛盾激化,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日本投降。

    这就是最普遍的日本人的想法,侵华战争是没错的,毕竟从朝鲜开始到东三省,日本人就是靠着夺取海外资源发展起来的。错就错在吃了东三省之后还不停手(下级军官独走,上层军官实际上是反对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错就错在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人还要打。

    换句话说就是:我去抢劫没问题,毕竟我就靠抢劫发家致富,错就错在没有及时收手,错就错在明知道洋基佬我打不过他,还要惹他。

    这就是本片给我的观感。发动侵略战争不是罪行,只是国家基于自身利益的决策。九一八不是侵华,只是扶持了伪满洲国独立。至于侵略朝鲜在本片则提都没提,日本史学界甚至认为日本出兵朝鲜是帮助朝鲜王朝从清王朝统治下独立的“义战”。“义战”的结果就是朝鲜被纳入日本领土,朝鲜百姓要学日语改日本姓名,全盘“日化”。军头们瞄着世界警察预备役美利坚做战争准备也都是群蠢货,因为根本打不赢为什么要打。要是打得赢的话嘛...............那道理就不然自明了。

    这就是我说的,反战和反战败是两回事,不应该混为一谈。现在大多数日本人反感旧日本军队(尤其是陆军),但他们并不反战,只是反战败。本片的思想也是如此,反对和美国人战斗只是因为打不赢,而没有触及到为什么要和美国人打、为什么会和美国人打、为什么美日矛盾会激化。

    (题外话,旧日本帝国发家全部来自于对外侵略和掠夺,从甲午战争入侵朝鲜,到日俄战争,到侵略东三省,再到全面侵华,再到珍珠港后全面入侵东南亚。从民族情绪来讲他们必然会承认侵略的正当性,因为如果承认侵略是一种罪行,那么请算下来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人发家以后的一切都是“赃物”。没人愿意承认自己做错了事情,民众作为一个集体更不愿意承认自己做错了事情)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认同本片的主题是“反战”。

    另外说回这部电影。

    日本人特别崇拜天才,特别喜欢捧天才,影视作品中也特别喜欢塑造天才。而且这个天才还不能是个正常人,那样不够有味道。必须得有点怪癖的天才才是天才,例如不喜欢洗衣服的秋山真之。因为狂热的追捧天才,还出现了辻 政信这种可以模仿秋山真之,装成天才的旧日本军官。我想日本人大概特别没法接受历史唯物主义。

    本片实际上就是套了个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背景的天才片。男主角是个有点怪癖的天才,完成了一项常人所不能完成的工作,最后也一定是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成为了一个人世间彷徨的孤独灵魂。没什么好说的,基本就是这个日式天才片的套路。

    我个人一直不是很习惯比较夸张的日式表演方式,不过本片显然值得仔细看一遍,但是不值得仔细看好几遍。没有题材加分,所以按我的标准三星。

    另外我再多说一句题外话,旧日本海军用更贵的小船拉低大船报价实际上是真事,我记得没错还闹出过公案。

    根据我以前看的资料,大和号的具体造价是没有准确数字的。因为造船不是一锤子买卖,建造过程中币值也在改变,额外继续追加投资是很正常的情况。男主的算法也不可能直接得到过去造船耗资,因为没有计算通货膨胀。

    也不存在航母派和战列舰派你死我活、有你没我的撕逼,的确是有对资源的争夺,但是不存在造战列舰就不造航母的零和博弈。实际上日本人对美国人的九段作战计划就是要航母配合战列舰出击,1937年的丸三计划决定两艘战列舰(大和 武藏)和两艘航母(翔鹤 瑞鹤)。

    因为大和级是一造两艘,自然也不存在“建造一艘独一无二的大和号,让它成为日本的象征,然后被击沉代替旧日本死去”这种美好的想法。

  4. 刚刚在家看完这部电影。

    题材很棒,角度也很新颖。

    日本人对于二战的反思,有很多方面,当然,可能不是《环球时报》要的那些方面。

    不讨论政治,只是谈论电影,感觉可看性很高。

    我老婆对二战一点都不了解,但是仍然是饶有兴致的跟我一起看完了,而且,看懂了。

    对于太平洋战争比较感兴趣也阅读了很多相关书籍的死宅如我,这部电影更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了解当年日本海军内部航空派和舰队派的斗争。

    同时,作为一个造船专业毕业的人,我对这部片更有格外关注的理由。

    就是觉得男主角用一个晚上搞定了我大学学了4年的课程,实在有点……

    反正用一个公式就算出战舰造价这种事情,我大学老师看了肯定会骂娘的。但是这种槽点,非专业人士不用理会就是了。

    嘿嘿。

    不太多剧透了,推荐这段大家在家闲着的时间,都去看看这部电影。

    说点有趣的。

    剧中的主要人物都是IJN海军军官的身份。有趣的是,片中出现的海军军事军官,都是真实名字,大角岑,岛田繁太郎,永野修身,山本五十六。

    读过老冰的《浩瀚的大洋是赌场》的朋友应该对这些名字在那些年的IJN中的作用都有一些了解。

    有趣的是两位优秀的舰船设计师,用了化名。

    在片中名为“平山”的大和号设计师,就是当年舰政本部造船部的部长平贺让。

    有意思的是这次演员的选取,也十分形似:

    真实的平贺让:

    平贺让

    剧中的平山忠道(不知道为什么要用陆军将军栗林忠道的名字)

    平山忠道

    是不是还挺像的?

    另外永野修身和山本五十六那边的造舰将军叫藤刚喜男,这个人应该就是历史上平贺让的前任造舰大臣,藤本喜久雄。

    这个人和平贺让是死对头,片里戏份不多,但是立场还是没错的,反正跟平贺让对着干就是了。 。。。。。。。

    影片最后,借平山(平贺让)的口,说了一大段拔高立意的话,算是这部电影的初心吧

    舰队派中坚平山(平贺让)中将,对日美国力的巨大差距有着清醒的认识:日美开战,日本必败,但日本人不懂得认输,很可能战至一兵一卒,亡国灭种。

    日本人死不认输,怎样才能让他们悬崖勒马?

    建造一艘代表日本灵魂的巨无霸,一旦被美军击沉,巨大的幻灭、绝望,很可能会让狂热的日本民众恢复理智。平山认为,要让所有人都相信这艘美丽的巨舰永不沉没,让他们期待,让他们狂热,最后被击沉,这就是它的使命。

    这艘战舰将作为日本的象征,代替日本去死,因此,就叫它“大和”。

    。。。。。。。。。。。。 我当然不会相信这会是真实的历史中发生的对话。

    不过把它当做如今日本人,或者说是编剧和导演,对80年前的社会思潮的一种反思,就可以理解了。

    曾经屹立在世界民族的东方,迎来大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日本,毁灭了。

    日本的毁灭,同时波及了整个西太平洋地区,导致了东亚、东南亚、太平洋地区数亿军民的惨剧,几百万日本军人的生命,还有一亿日本老百姓的苦难,以及广岛、长崎人民的鬼魂,还有战后日本两代人的艰辛……等等等等。

    当年的人,也未曾想数十年的时间之后,日本又有了毁灭之后的重生。

    没有一个数学家能算出这中间的得失,留给后人的,只有自己脑海中的思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