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Berlinale 01 《哼唧》
从北京来到柏林, 难免要对北影节和柏林电影节比较一番,抢票来说,柏林略微容易些,也是开场秒光,但是有抢到的可能性;但就抢到票来说,却是北影节好一些,因为可以选座位,但是柏林只能听天命。
至于今天看的影片,《哼唧》(《Oink》)是可爱的荷兰粘土动画,也是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Generation)的开幕片,影片周二才做完,今天周四就展映了,不由得也很想问柏林电影节,如果这部电影没做完怎么办?
新生代单元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年轻观众(小朋友)早早的了解电影及大荧幕的魅力,感受在影院与在家里的不同观影体验,以及在影院与一个热爱荧幕的社群互动的感觉。因此观众有不少小朋友,票价也极为亲民,只要5欧元(35人民币,对比普通展映则是13欧元、95人民币还是优惠不少),内容选择也都是young audience friendly的内容,北影节无疑是献给给电影同好的,追求佳片,追求艺术,商业与大众不那么推崇,略微的低头看手机或者交头接耳是会被其他观影人鄙视的,可是Berlinale 的generation单元是有许多小朋友的,满场的尖叫或者大笑伴随家长的制止声,此起彼伏。而单元的评审团除了专业电影人及电影从业者之外,另有6名儿童评审,这也是非常让我印象深刻的。
影片本身恕我直言非常西欧北欧,讲述一个素食家庭的小朋友在生日收到了已经失踪多年的外公的礼物,一只小猪,小朋友对于小猪,投注了所有的爱,而抛弃了自己家庭的外公,也仿佛展现了他回归家庭且吃素的决心(吃素真的是欧洲的主流),一切那么的美好。但是,外公对于小猪oink的爱在于把它作为香肠的期待(可以想象影院当时场面之混乱,小朋友都不好了),而最终,当然正义战胜了邪恶(素食以及拯救小猪战胜了肉食以及不顾可贵生命的邪恶)。
【映后谈】无疑是每一个电影节的highlight,由于是开幕片,影片的导演,编剧,动画制作,音乐制作,摄影,制片全部在现场,可以回答观众的所有问题。摄影非常细致的解答了粘土动画的拍摄过程及难点,也回答了是否有养猪的经验(小朋友很好奇拍一部有关于小猪的电影是不是需要会科学养猪》);也产生了对于吃肉或者吃素的讨论(导演吃肉,编剧吃素),讨论的结果是,这是一部民主的电影,爱吃不吃(笑)。当然也讨论了家庭关系以及信任,外公显然是家庭的一份子,看起来和善有魅力,带着歉疚回归,带有牛仔的洒脱(从美国回到了荷兰),也送给小朋友可爱的礼物(小猪oink),但是却是一个不值得被信任的人,最终辜负所有人要杀掉小猪做香肠。这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显然是很深奥的。也许不仅仅是小朋友。引一句导演的回答“也许,游戏儿看起来很好,但是,不值得被信任”
电影结束,全场鼓掌,我被掌声感动得哭了起来。
看了电影以后,我很想和你说说我小时候遇到的事。
那天,我看了一个搬运自外网的视频,内容是一只名字类似hank的小猪,居然被当宠物养着,她甜蜜的外表让我意识到,我最喜欢的食物之一香肠,就是用这样的猪做的!我立刻决定不吃肉了,不然真的很对不起hank。
家人很快发现我在刻意避开肉类,他们是很严厉的那类人,对孩子和宠物都很严厉,因为他们严格地相信宠物是脏的(他们不相信驱虫和疫苗能保证宠物健康),所以根本不养宠物。
爸爸先是哈哈一笑,用那种大叔对小孩的不屑语气说,差不多得了,快点吃肉,发什么神经。
我说,长大以后我要养宠物猪,我不能对不起它,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拒绝猪肉,但我会吃鸡肉和鱼肉,不是完全素食的,你们别生气。
爸爸接着就有点生气了,他问我,“你是不是信教了?”
我否认了,并且在尝试说明“人至少有权决定自己不吃什么”。这惹恼了爸爸妈妈,他们眯着眼睛和我说了这样的话:
如果你不吃猪的肉,那么你吃鸡和鱼,它们不可怜吗?你吃的植物,在收割时它们尖叫的声音你听到了吗,你是不是连吃素也要戒掉,吃空气吧?
我不知道怎么反驳这些话,我只是隐隐感到,逻辑不是这样顺下来的。
我还在想,我不是小说里看到的虚竹,我不需要在喝水前为水里的微生物祷告,那样活得太累了,我只是不想吃我未来宠物同伴的肉而已!
我得承认我也很对不起鸡和鱼,而且为自己没办法吸风饮露而感到遗憾,但是我还挺高兴自己能做到一直少吃点肉的。我少吃一点肉,和我吃很多肉,终归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就像我用不完一整个作业本,也请不要说“干脆别用作业本了”,我至少用了一点嘛。
而且我知道,发达社会里有人真的能做到完全吃素,那真是太厉害了,虽然我自己还做不到,但我很感谢素食者们的生活方式。
电影院有很多善良的大人带着小孩来看了,在小猪遇到危险的情节里,很多小孩哭了起来,我很感谢这些孩子。
希望你们有小孩的话,如果小孩想少吃点肉,可以尊重ta。一个孩子想尽量减少屠宰行为的时候,不要说她虚伪。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