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真的很会拍史诗化的电影,这部电影底色深沉,主角甘古拜的白色纱丽像月光一样照亮着街区的黑暗。人物被刻画得也非常好,她没有被素描成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身上自始至终有非常明显的缺点,她一直慵懒没什么精神,嗜酒,享受奢靡,带着流氓气质,这样的人物才真实,鲜活,这才显的在那黑暗的角落里她强大的生命力可贵又接地气。
有评论说甘古拜还是靠的男人,但我认为不对,甘古拜真正靠的是权力,她一步步得到权力并利用它才走到了最后,片子里的男人只是权力的化身(男权社会里,男人也通常是掌握权利的人)。那么她是如何一步步掌握权利并利用它呢?
第一步,利用优势成为核心人物。她利用自己受欢迎的程度,得到了老鸨子的利益退让(稍微自由的接客时间),然后带着姐妹们反抗老鸨子去看电影,帮姐妹们写信,得到姐妹们的支持,有人支持才有势力。这个时期的她基本靠本能行事,没有什么筹划,所换来的也仅仅是自己和姐妹们有一天的假期的休息权。
第二步,靠勇气和观察力得到权力的青睐。在被殴打过后,她意识到自己对老鸨子虽然重要,但还是在老鸨子手里揉捏,想要报仇、保护自己,还需要借助更大的力量。这时候她借助第一阶段的势力打听到施暴者的来历和拉齐姆的名声,决定去找拉齐姆讨个公道。注意:拉齐姆的名声是有原则、名副其实的 quite a good looker,这是甘古拜去找他的依据,至少说明他有可能为了社团外的人出头。甘古拜去找他,讲述了自己的诉求,切入了拉希姆的痛点:有人挑战拉希姆的权威,在他管理的街区破坏规则,而这个人为拉希姆工作,败坏的是拉希姆的名声。(查了下,拉希姆这个人在印度历史上也有原型,他会定期伸张正义,帮助不通阶层的人解决问题)。这段对话之后,女主展现了勇气和智慧,拉希姆大哥看到的是个人才,认她当了妹妹。(据说历史上是甘古拜说完诉求即可送给了拉希姆一个代表着姐妹祝福的手链,拉希姆才认她做了干妹妹)。拉希姆这里当街教训施暴者并且只是为了一个妓女,这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声誉和微信,这波不亏。这一阶段甘古拜成功借外力报了仇,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有拉希姆力量依靠,也让老鸨子更忌惮他,不在强迫她见客人。
第三步,靠智慧和魄力掌握权力。老鸨子的死亡给甘古拜带来机会,但这时候她还没有主动争取地位,但以可以看出她在姐妹中的威信,老鸨子一死,姐妹们第一反应是来她出去支持大局。在临时主事的时候,她又靠智慧解决了警察索贿、房租涨价的双重危机,并利用拉希姆的名声,把给警察贿赂的议价权拿在了自己手上。这一步之后,姐妹们完全信任她的能力,切实的推举她成为新的妓院庇护者—鸨母。回到电影开端:甘古拜坐着小轿车,前往另外的街区帮别的鸨母解决问题,这里她不仅仅是一个妓院的头,已然成为了整个地区妓院的第一把交椅,有了“臭名昭著”的评价,我想这个名声背后代表的是她对暴力的使用和对别的妓院的吞并。
第四步,靠手腕和计谋扩大权力。我看的版本里,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并没有看出来甘古拜为什么决定参选,但有电影解说提到她是为了救更多的女孩改变姐妹们的地位。这时期她已经很有手腕和智谋,利用解救被拐卖女孩子的事件给自己造势,笼络更多的人心,用以牙还牙的方法打击竞争对手的势头,用轰动的婚礼事件暴涨选票,最后赢得了胜利。最厉害的是,她用自己地盘的优势,真正成为拉希姆的商业伙伴,在妓院卖酒并分80%的利润给拉希姆,这使得他们的同盟更牢靠。选举胜利之后的她明确的说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让妓女们有尊严的活着,不怕任何人。随着当选的成功,她实现了权利的扩大,开始参与到地方事务。
第五步,靠政治智慧维持权力,保护更多人。学校联名赶他们走事件发生,除了社会偏见,背后还有地产开发商的利益。来捎话的中间人给拉希姆的好处只有两套房子,拉希姆的利益想必也受到了损失。于是他们分头行事,保住红灯区。甘古拜用了一招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你说学校是近墨者黑,那就让你学校发挥一下近朱者赤的作用,我把孩子送过去,即给你金钱(软),又让大家看看我的孩子在被欺负没有学上(硬)软硬兼施,拆穿学校的虚伪到的嘴脸,还提出了妓院孩子们也该有受教育权的诉求。在记者小哥的鼓励和操作下,她知道了在主流媒体发声的重要性,接受了小哥邀请,前往妇女权益大会演讲,这一动作成功的引起了更大政客的注意,上层议员意识到她所掌握的选票,她聪明的提出了交换条件——见总理(历史上这个总理是尼赫鲁,他的政治主张大家有兴趣可以搜搜,这是甘古拜可以见到总理的原因)。总理是行政机关的最高领导人,当着总理面提出诉求,自上而下的推动解决问题,比从底部慢慢撼动整个权利部门可快多了。
自此,甘古拜在电影里成为了整个街区的骄傲,成为了为妓女说话的代言人,实现了保护自己、保护身边人,为妓女发声、为女性发声一系列从小到大的愿望。这一步步的过程,是一个女性的成长和反击,过程中有贵人相助、有运气成分,但核心是她个人的智慧、勇气、胸怀和仁慈,这些才是她自救和施救的底色,是一个底层女性获得权力而维护权利的体现,绝不仅仅是靠男人这么简单。
看完电影,我看到一个只有初中教育程度的最底层女性,在一点点获得权力,并秉持初心发挥出巨大能量,更加明白妇女权益工作者所说的“赋权”的意义,权利需要权力维护。
观影的时候就明显感到编剧在刻意美化甘谷拜这个角色。所以许多地方有点逻辑不通甚至玛丽苏。于是查阅了一些资料来了解甘谷拜的真人真事。
甘古拜出生在一个很好的家庭,父亲是律师。她的种姓很高,所以她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她被父亲的会计师追求坠入爱河,但对方的种姓比她低,因此她知道家里绝不会答应这门亲事。当时她16岁,是著名影星Dev Anand的粉丝,所以一心向往宝莱坞。她28岁的会计师男朋友说可以带她去孟买,于是她决定跟他私奔。有些地方说她是在去孟买前一天结婚的,有些地方说她是去孟买结婚的。但总之她的丈夫在结婚后没多久,就以1000卢比(一说500卢比)把她卖到了孟买著名的红灯区Kamathipura。因为私奔的决定是她自己的选择,因此她深知家里不会原谅她。无奈之下,她便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由于她接受过教育,皮肤也更白皙(一般意味着更高的种姓),因此没过多久,她就在那一带小有名气,成为了一些妓院的首领。当地很多黑帮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是她的客人。也因此她开始积累了一些人脉。后来,就像影片里一样,一个暴徒开始在身体和经济上剥削她。因此,她向孟买三大黑帮首领之一的Karim Lala寻求帮助。Karim承诺会提供帮助,并且绑了一个向征兄弟情谊的Rakhi。
剧中对于甘古拜向Karim寻求帮助这段实在描写得非常简单。让人对Karim有种霸总的错觉。但作为一个黑帮首领,为什么要出手帮助一个不相干的人?很显然这其中是有利益交换的。剧中为了塑造甘古拜白莲花的形象,对此没有任何描写,我认为是失败的。
自此,甘古拜作为Karim妹妹的声望越来越高。在六十年代,附近一所女子高中发起了清理“不良影响”的运动,要求搬走妓院。甘古拜多方奔走,终于见到了时任印度总理Jawaharlal Nehru。最后妓院没有被搬走。其实时至今日,Kamathipura这一棚户区都没有被改造。
像剧中一样,甘古拜的确为了孤儿的受教育权利和卖淫合法化做了很多努力。甘古白帮助了许多逃离家园从事电影工作并陷入卖淫困境的年轻女性。为此,过去大家都恭敬地称呼Gangubai Ganga Maa(母亲)。在她死后,她的照片和雕像被竖立在该地区的许多妓院中(佛龛有点瘆人,就不放照片了)。
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位黑帮首领Karim其实是许多宝莱坞电影的原型素材,而且大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正直,宽宏大量)。像许多黑帮一样,他们有非法的生意,也有合法的生意。他们会把自己的形象经营得非常正面。同时甘古拜虽然也从事黑帮相关的许多非法活动,但在民间总体也是一个非常侠义的形象。她能够混成红灯区的老大,主要还是得益于人脉的积累,和黑白两道关系的把握。警察局其实是靠她吃饭的,所以警察才得罪不起她。我觉得如果影片从这个角度拍,可能会更slay吧。
另外,几点疑问也从朋友处得到了解答:
1. 白色的纱丽意味着纯洁高贵。所以剧中她的姐妹送她白色纱丽,说看起来像个政治家。
2. 印度人死前喝恒河水是为了超度,为了死后能进天堂。甘古拜的爸爸死前坚持不喝恒河水,我认为意味着对她的思念,也或者是耿耿于怀。
更多内容欢迎大家补充:)
一部及其脱离原著的传记电影。结局割裂的让我好像被硬塞了一坨屎吃。本文主要探讨剧作内容,不讨论电影的视觉艺术美。
甘古白出生于印度的绅士家庭,父亲是一名大律师。一直有着明星梦的甘古白被男友以去孟买当明星的借口骗到孟买妓院,以1000卢比的价格买给了老鸨席拉阿姨。在成为妓女后的15年里,甘古白凭借着努力和各色各路男性的支援成功地成为了妓女街区的“总统”,名利双收,甚至有政客上门请求合作并提供给她与印度总理见面的机会。这是甘古白人生中第二次长途跋涉。第一次她与男友坐火车来到孟买,结果被男友以1000卢布的价格卖给妓院,迫成为了一名妓女。第二次她作为妓女代表来到总统跟前,向总统请求“卖淫合法化”。
电影直到结尾前都还不错,懂得借助强者的力量也不失为一种弱者的智慧,虽然有点小圣母,但甘古白敢闯敢拼的麻辣白莲花形象算是立住了。但当结尾甘古白在阳光明媚的总理接待室里,在总理尊重温暖的目光下坚定得说出“卖淫合法化”这五个字时,我的感觉像是吃正吃着糖突然被人硬塞了一口屎。“卖淫合法化”,以这四个字作为结局真的割裂到可以说是毁了整部剧,整部电影一下子变得非常没有逻辑。
电影花了大量笔墨刻画了甘古白是如何的善良、爱护同伴、为了妓女权益敢闯敢拼。甘古白凭借黑手党大哥翻身之后做出的几个重要决定,直接动机都是为了提高妓女权益,让妓女们生活得更好:
1. 妓女们劝说甘古白参加卡玛提普拉总统选举,原本不愿意的甘古白在听到参选成功可以更好保护妓女们后心动了,可以说是为了姐妹的利益参选。
2. 爱上了裁缝家的小伙,但为了开启妓院女儿正常嫁人的先河,把妓院的女儿嫁给了心爱的小伙,为了争取妓女权益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3. 学校试图赶走妓院,甘古白却向校长争取让妓院女儿上学,同时因为妓院女儿争取受教育权上了杂志,名望大涨。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还轻描淡写地表现了甘古白对于金钱或权势并无不痴迷,这一点与前文三个情节同时作用,合力塑造了甘古白一心为妓女的的高尚形象——在甘古白心里,妓女权益>权+钱,她所努力拼得的一切都是她争取妓女权益的垫脚石。
而这样一位为了街区里4000多名妓女的权益各种混政治、赚黑钱,为广大姐妹牺牲自己爱情、视权势为手段的女性,在与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正式会谈中提出的既不是“立法保障妓女权益”,也不是“加大力度打击人口拐卖”,而是“卖淫合法化”的请求。要知道,甘古白自身对于卖淫这份工作也是厌恶的,她尽力让妓院女儿过上读书嫁人的正常生活意味着她并不希望女性(被迫)卖淫,也不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妓女。这一想法和她悲惨的人生经历相契合,但与其追求卖淫合法化的“理想”是矛盾的。
作为一个被拐卖被迫成为妓女的印度女性,没有人比甘古白更明白卖淫合法化意味着什么——妓女地位能不能提高不好说,但一定会有更多的女性被卖到妓院,和她一样被迫成为妓女。在印度,几乎没有女性会自愿成为妓女,大部分妓女都是被父亲、丈夫和人贩子卖给妓院的(这一点电影中也有提及),卖淫合法化无疑是给这一原本就顽固的灰色产业链注入一针强心剂。
由此来看,难道是甘古白对此心知肚明,却为了保护已经沦落为妓女的女性而选择牺牲更多的无辜女性,成为谋害这些无辜女性的潜在推手吗?这一想法很明显与电影刻画的高尚圣母形象相违和。从正常人的逻辑来看,如果甘古白真的像电影中描绘的如此善良高洁,一心为妓,那么她理应不会追求“卖淫合法化”。谈到电影为何要如此强调甘古白对卖淫合法化的追求,就不得不看回原著了。
历史上的甘古白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女人?电影改编自小说《孟买黑手党女王》中第二章【卡玛提普拉女王】。从原著来看,甘古白绝不如电影中刻画的那般善良、体恤妓女。当然,她与生俱来的聪慧和曲折励志的精彩人生是毋庸置疑的。但相比起一位正直,善良,立志于提高妓女权益的妓女斗士,她更可能是一位颇具野心,手段老练且较有良知的商人和政客。我个人倾向于电影极大美化了甘古白这一角色,把其人物性格、做事动机都设置得非常正面,这导致了两个问题:1. 人物较为平面死板,略无聊。2.正面的人物形象与“卖淫合法化”这一灰色行为形成逻辑上的冲突矛盾。
那么,电影的“美化”体现在何处呢?
以性格为例,电影中甘古白直接向黑手党大哥请求帮助(没有提及等价交换),大哥深受震撼认甘古白为姐妹。但书中的甘古白为了让大哥为她复仇,直接提出自愿当他一辈子的情人,而在被大哥以有家室的理由拒绝后又立刻表示要当他的兄弟。两者对比可以发现,原著甘古白的性格更狡黠,且在此处已经展露出抱大腿的野心(电影中的甘古白更像是单纯求报仇,好运被赠与了姐妹身份,而书中的甘古白是主动争取到了这一身份)。在妓女友好方面,书中确实有记录甘古白对妓女比较友好(从不强迫妓女工作,不会让她们受伤,还会放部分想走的妓女自由),但绝没有电影中那么高尚。书中提到的居民采访有说到: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甘古白好的那一面……我们不能忘记她经营着一家妓院,有成千上万的女性为你工作是不容易的……她身上肯定有人们选择遗忘的阴暗面,否则不可能把这一行干的如此风生水起。
原著还提到甘古白有着赌博、抽烟喝酒的恶习。除此之外,还有个小细节也印证了甘古白也许并没有那么善良:甘古白参加卡玛提普拉总统选举的动机并不是为了保护妓院里的姐妹,而是希望通过选举摆脱其作为妓女的工作(这一点也印证了她对妓女工作的厌恶)。
When Sheela suddenly passed away some time later, people coaxed Gangu to stand for the customary local gharwali elections.* She immediately agreed, hoping that this would put paid to her job as a prostitute. It came as no surprise when she won the election and went on to become a brothel madam at a very young age.
综合以上总总,我认为原著中,也就是真正的甘古白追求卖淫合法化是非常合乎逻辑的,她本身就是一位野心勃勃、追求权势的“生意人”,与其他老鸨的不同之处在于她可能比较有良心(但估计也不会特别善良,作为老鸨肯定会掺和进人口拐卖这档子事里),但不改变她是一个生意人的本质。真正的甘古白绝对是一个非常复杂、有魅力的女权势家,而不是电影中一朵麻辣白莲花。如果按照这个路子结合其曲折精彩的人生经历来全面展现甘古白这一历史人物复杂的人性,影片绝对能上一个level,可惜了。
结合一、二来看,电影结局的割裂感本质在于甘古白这个角色被塑造得过于单薄和正面,她太高尚、太善良了,简直是印度的新迪士尼公主。这么一个单薄的人物形象,被硬套进由真正的甘古白复杂的人性选择所构成的人生剧本中,从而产生了一种荒谬的割裂感(有点像OCC)。
影片可以说是歌颂了被拐卖的妓女甘古白为了争取妓女权益而追求卖淫合法化这一行为,且暗戳戳强调甘古白纯粹出于正义而非个人私欲。其中的意图懂得都懂。当无脑爽剧看看得了,如果真觉得卖淫合法化这么美好的话还是有点太天真了。
除了网飞本身就想打造一个无脑大女主爽剧这一可能,我个人认为还是与性别刻板印象有关(看了一下导演果然是男性)。影视作品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原著中的甘古白其实是一位不逊于男性的权势家,她和男性一样野心勃勃、参政赚钱样样在行。我甚至觉得“女性友好”有可能只是其操控民意的手段罢了。这样一位魅力四射的女权势家身上有太多可以深挖的点,但作品显然没有这样的深度,而是把甘古白刻画成圣洁的妓女斗士,甚至歌颂甘古白对“卖淫合法化”的推动……说实话还是充满了男性凝视和YY——女性不是圣洁的就是下贱风骚的,不管你是家庭主妇还是妓女,不管你胸大无脑还是聪慧如甘古白,都逃不开这一套道德审判。承认女性和男性一样有野心、欲望和力量就这么难吗,笑了。
其次就是前文说的为了暗戳戳强调甘古白追求卖淫合法化的动机是“拯救”而不是“压迫”,从而美化合法卖淫。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从当代印度来看,这片里所谓对妓女的尊重就是男权社会给予女性的一枚包裹着蜜衣的毒药,谁信谁是傻子。
多年前日剧《仁医 Jin》中也出现过这么一个桥段,小女孩被卖到计院不从,老鸨就带着小女孩爬到屋顶看新选出来的花魁,以及姜文的《一步之遥》里面的完颜选的"花国总统",都和此片类似。
老鸨教父们淋漓尽致的展示了存在主义的精髓 你的"存在"不能选择,但是你依然拥有绝对的自由,因为你依然有选择如何构筑“自我”的自由,这样的选择依然是一种行动的选择。 由于自我主体的出现,也就意味着责任无从逃避,即便你选择构筑一个听天由命的自我,好像你就可以逃避了,但是其实你只是选择了不选择。 也就是说片中被拐卖到此地做妓女这个实事无法改变,但是接下来你依然可以选择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你必须做出选择。
当然片中女主基本上也完成了萨特、加缪的结果,保持不让邪恶摧毁我,我也不去摧毁当前这一切。所以主角最后找总统就只是希望合法化他们的从业资格,这也体现出了主角已经成为布尔乔亚之后的有限性。
如果是在欧洲宗教国家,那老鸨们估计走的就是克尔凯格尔的路子了,最后会有一个上帝出来兜底成为承担主角所有痛苦的前提。
此片破功之处在于演讲环节
女主的肢体语言以及论点都是败笔。
比如其中说到“不问种姓、肤色、职业、无论贫富,每个人都支付相同的费用” 这看起来很公平啊,资本就是整个世俗社会的本质,这在18世纪是进步的,确实就是要用资本成为社会的新秩序,因为要对抗君权、王权、神权使得人们从这些当中得到解放从事较为自由的生产。
但这已经是21世纪,稍微把上面的词语“种姓、肤色、职业、无论贫富”,换成“不论正义、公平、邪恶与否只要支付费用就可以”,可能听上去就没那么"公平"了吧?然而这已经是当代资本主义所勉励危机。
以及 "如果没有卡玛提普拉……这座城市会变成丛林!妇女将被强奸,家庭将分崩离析,关系将结束,我们光荣的印度文化将化为乌有。" "为什么只有我们的职业被视为不道德的?你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是什么吗?卖淫。" 这两句我就不说了,稍微有点批判性思维的初高中生同学完全可以完爆编剧的论点。
最后要问女主为啥没有动员起姐妹们学习新技能,组织有序的新生产活动? 比如让姐妹们跟着小裁缝学学做衣服、跟着女主佣人和咖啡馆老板学做餐饮等等小生意,既然都把放映机和电影胶片都搞来了,也可以考虑开设一个电影院让姐妹们在里卖票、搞卫生工作之类的。为啥到这个部分就不坚持存在主义了?这就看出端倪来了吧。
或许需要派遣一位政委指导一下编剧,他们才有希望拥有真正的革命。